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芷高洁,美人锦绣——桂花可以凝视,《离骚》须要吟唱

我们现在在武汉的东湖磨山,可以看到有一块特别的石刻——毛泽东楷书《离骚》。其书法的工整,有入木三分之感。楷书中暗藏隶书的痕迹,非常难得。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件楷书作品,就是屈原的《离骚》。

屈原和《楚辞》遗留了一些难解之谜:谜团或者的确重要,或者被以为是重要的,总之,惹得历朝历代的学者们为之争吵不休。

想着中国第一位、又是个性极张扬的大诗人及其作品,就像被麻醉后,僵硬地躺在会诊台上,由一群认真的专家们翻过来覆过去地切片、化验、X光透视、超声波检查、解而剖之剖而解之,看着有些于心不忍。

我们尊重专家们的良苦用心及其收获,但不准备卷人里面的争执。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善待屈原的方法,就是拿一卷《楚辞》在手里,当然最好是带基本的文字注释的版本,然后一读二读三读四读下去,尔后听任印象感觉在你的头脑里慢慢发作。这样收获的意见,很可能蛮横武断,但至少,它是纯释的文学的。

屈原的作品可以分为三大组,《九歌》、《九章》和《离强)共二十三篇。《天问》真正具有的是文物价值,可以从文学中排除,交由历史学和民俗学去料理。至于《招魂》,可以放到《九歌》系列去讨论。

《离骚》无疑是屈原最杰出的作品,它的出现,太突如其来,太不可思议了。单单是它的长度,就令人震惊。全篇372句,2490多字,不仅此前未有,而且在

各个古典文学时代,这一纪录都未被打破。尤其是内容本身的魔幻缤纷、恢宏壮观、怨天尤人的悲怆和不加锦掩饰的个性,使得任何单篇的《诗经》之作都显得弱不禁风,《诗经》的创作下限据此已有三百年的间距可以说,“诗”是北方的歌颂,“辞”则是是南方方的吟唱。

《九歌》和《九章》是《离骚》的上游,因为它们的发源奔腾和汇聚,才有《离骚》的白浪滔滔。《九歌》为《离骚》提供了抒情形式,《九章》则为《离骚》提供了抒情主题。

《九章》是后人归拢到一起的。九篇作品比较一致地慨叹着屈原的政治遭遇、身世沧桑和心胸情怀。与其它篇相比,早年的《橘颂》格式稍异,是较整齐的四言诗型。后代的咏物诗以此为第一。就整体而言,《九章》的文学刺激力要弱于《九歌》。它的精神和精华均在《离骚》中有更精彩的重放。

《九歌》是祭祀鬼神的祭歌。但是,这里的祭祀是南方式的、民间式的,虽然经过贵族屈原的整理,它们仍然是相当原始和可爱的。

《九歌》最能列入庄严肃穆的,恐怕只有祭人鬼的《国殇》,它是一稿有力的战争诗。祭天神的《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等,是庄严加热闹。几乎没有对神们的职业工作做过特别的表扬和肯定。它们都是描写叙述性的,而不是歌颂性的祝祷,诗的重心都是表现神的威仪和风度,和崇拜者的狂欢节式场面。

与群众的热烈相对应的,则是神们的优感伤和恋恋不舍,长太息今将上,心低徊兮顾怀。所着恋的是美人,一见钟情的恋人,“满堂今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陷人情网者往往感慨遂深,“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颇哲学。于是幻想“与女沐兮咸池,唏(晒)女发兮阳之阿”,可惜,“望美人兮未来”,所以只好“临风,脱兮浩歌',迎着风扯开喉咙高歌。

祭歌何以成恋歌呢?原因在于屈原时代的楚国民间祭祀,尚处于原始粗朴的巫的阶段,所依据的是交感巫术的思维原则,即完全依照人际的关系来构思和设定人神关系和神神关系,因而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影响神的行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自然是男女之间的情爱和性爱关系。

楚国的原始民众确信可以通过性爱和情爱,通过奉献情人来诱导和取悦神灵。在表达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野蛮的人祭,将献给给神灵的情人(多是女性,因为神灵们多是男性)通过火焚、水葬等方式杀死,作为祭品;另一种则是表演性的,神与他(或她)的情人,都由巫师扮演,表演神灵的降临以及神神相会、神人相会的过程。

于是,祭礼仪式往往成为爱情表演,祭歌往往成为恋歌。神人的相会自然经久不遇,遇合之机又候忽而逝。神灵们纷纷成为失约的或失恋的情人,这使得祭歌(恋歌)充满哀怨、伤感的氛围。于是《九歌》中的神灵,如同奥林匹斯山上的希腊神们一样,充满人性的魅力。

主祭的大神尚能保持一本正经的职业嘴脸,副祭(又称索祭)的神灵们就真情流露了。日神东君只是私情念头一闪,“长太息分将上,心低恒兮顾杯:最怅惘的天神少司命,是一位女神,主掌儿童的命运;最忧郁的男神是地神河伯,是黄河之神,他爱恋的密妃是洛水神:最最幽婉深致的情人还是女神山鬼。

《诗经》中的情人,我们往往看不到她们完整的仪态风貌,但山鬼的形象却清晰鲜活。她有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一副窈窕的身材。至少有两套绿色环保时装。一套薜荔做的衣衫,配女萝做的衣带;一套是石兰做的衣裳,系杜衡做的腰带。后者显然更令她满意,她穿着它去赴情人的约会。

山鬼骑着黑斑赤豹,尾随的还有花纹美丽的锦狸。随侍的辛香夷木车上,插着桂枝编结的旗子。她捧着新采的缤纷花草,茕茕独立在山巅,静候着她的爱人。云飘过,雨飘过,她的公子却没有来。对失约的情人,湘夫人的表现沉痛而决绝,把玉玦玉珮都扔进水中,鲜花转送侍女,并且哀怨不己:“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心不同媒人也徒劳,恩情不深说分手就分手。“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明明不守信用,还谎说没时间,这是湘夫人的情人。

同样伤心寂寞的山鬼,却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她对自己说,“君思我兮不得闲”,“君思我兮然疑作”,她认定“公子”牵挂她可是无暇赴约,“公子”思念她可是对她的感情半信半疑。这种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比湘夫人的决绝更缠绵悱恻更令人难忘。“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狝夜鸣。风飒飒兮木萧,思公子分徒离忧”这个白衣飘飘的山鬼,连同她的忧伤,令我们心生摇曳。

《离骚》毫无疑问是政治抒情诗,抒发的是政治失意之情。但《九歌》的恋歌式的诉怨方式,也无疑向屈原的政治言情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严正肃穆抽象枯涩的政治抒情,找到了新鮮活泼情深意长的运行机制,《离骚》由此获得了与其政治主题同等重要的文学形式。

屈原由此将意志不得伸展的悲怆,化作恋情无从兑现的哀怨。一个无路可走的政治失意人,于是等同于无可奈何的感情失恋者,更形象更有张力。在这个意义上,《离骚》是言情诗。

《离骚》中的雍容华贵,即肇始于《九歌》中的华丽铺张。族拥屈原在天宫奔走的有望舒、飞廉、鸾皇、雷师、飘风、云霓等众多随侍。这等声势,完全是《九歌》中大神们飞升时的威仪。还有铺张之极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意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三十亩为一畹。屈原在偌大的一片兰草、蕙草之中,还间种杜衡、芳芷,连田埂上都种了留夷与揭车。

《离骚》中使用的香草有18种,《九歌》中有19种,两者完全相同的有11种。香草在祭祀仪式中是装饰品、祭品,是巫舞的道具,香草为神灵及其子民们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美好又神圣。香草在《离骚》中,一是借喻屈原本人的美德,一是借喻品德高尚的君子,对应于恶草杂卉的小人。

《离骚》的文学特色,被概括为“香草美人”。美人是屈原在诗中自拟或拟人的象征形象。屈原不曾坚守一种固定身份,忽而男子口吻,忽而女人情态。忽而神仙语,忽而脂粉气。这种变幻,是服从《离骚》在情节结构上的变换。因为在情节结构上,离骚》完全遵从于祭祀仪式的规程。祭仪上,先是在庙堂祭主神、正神,然后在山野之地索祭附神。

《离骚》先在祖神祝融、大神重华(舜)面前大段陈词,尔后再上天入地寻找同心契德的美人。在前部,屈原是灵修驾前哀怨泣诉的女性;到后部,屈原又是“求女”的男神。他上天宫无门],到高丘无女,退而聘求下女(地神),如妃,有城氏之佚女、有虞之二姚,也怏怏未果。

或因为美人女德不佳,或因为媒妁不力,或干脆就是没有媒人可以传达。大巫灵氛要他放眼看世界,说何处无美女,劝他另行求姻缘。巫咸又指示:“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只要内心修洁自好,根本用不着媒人中介,自谋其路,也能终成眷属。

屈原于是一边感慨香草变茅草愤世嫉俗,一边锦自我宽解“聊浮游而求女”,决定乘着年岁正盛,“周流观乎上绣下',乘着玉车龙驾,潇潇酒酒作道遥游。他听过远古的《九歌》,看过远古的《韶舞),可是一旦路过故乡的天空,他又是情不自禁,连车夫与飞马都恋恋不走,他本人更是不能自拔,也屈原的爱国情结,是《离骚》中极其醒目的内容。在整个春不愿自拔。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如屈原这般眷恋祖国的事例,也都稀罕得紧。大圣大贤如孔子孟子,也都要背井离乡周游“外”国去寻找施政机会,屈原却偏偏守着父母之邦一往情深一条道走到黑。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中国传统民间节日的文学作家。

孔孟只能算作政治理论家、政治理想家,他们身上背的、怀中揣的总是总是原则文本,所以游说无方。苏秦张仪则是政治实行家,因为可以提供便于操作的政治对策,所以无往不利。屈原,既无前者的理论高度,又无后者的实施细则,又缺乏圆滑手段,又缺少一党同志,仅凭着一腔热血,终于不免作流放者,却又终于不免成就文学大事业,建立文学大功德,作了第一位言情大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屈原诗集:九章、九歌、离骚
《离骚》太难懂了,屈原是怎么写出来的?试论《离骚》形成及来源
先秦文学史讲义(全)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图)
屈原和他的“香草洁癖”
《楚辞》香草名录集,一打开便觉清香扑面而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