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警世通言》赏析 | 苏轼的仕途沉浮说明了什么

苏轼因为一首诗的补写得罪了王安石,因此由翰林大学士被贬到黄州为官。当他领悟到自己被贬的原因后,本来想到王安石那里与之修好,不想自己因为忘记了王安石的嘱托,竟然用下峡之水冒充瞿塘峡之水,被王安石识破后只能离席谢罪。王安石又用对对联的方式对苏轼进行了考验,好在王安石知道他的才学,奏过神宗天子,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

苏轼因为一时冲动遭遇到了仕途的坎坷,其根源是什么?我认为应该与人格修养有关,苏轼因为自己才高八斗而忘记了做人必须的品格--谦虚。如果他在看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时能够报以谦虚的态度,不去贸然补写,也许就不会发生以后的坎坷之事了。

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实践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生活不如意,该如何逆袭
宋英宗称帝后想重用苏轼,却被韩琦劝阻,苏轼的仕途开始坎坷
皇帝准备处死苏轼,王安石只说了9个字,就让皇帝改变主意
苏轼的仕途能算怀才不遇吗?
诗词欣赏:变法失败后的王安石写下《渔家傲》,表明对仕途的厌倦
苏轼落魄时有一歌女仍肯善待他,他一连写两首词送她,都流传至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