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弃疾千古名篇,长期被忽视,最后被教科书拯救

辛弃疾千古名篇,长期被忽视,最后被教科书拯救

诗词火不火有很多因素,除了本身质量过硬外,外界的推动必不可少。

像崔颢的《黄鹤楼》,没有李白那句半开玩笑的噱头,热度绝不会这么大。张继的《枫桥夜泊》,也需要落榜的背景加以渲染,无数落榜者就是诗词传播的“自来水”。只写了一首《题都城南庄》的崔护,因为八卦特质,诗本身就自带传播基因。

除了这些,另一个著名例子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的神奇之处在于长达七八百年的时间里无人问津,整个唐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或诗论家注意,各种诗词选本就只有一个《乐府诗集》收录,冷门的险些失传,却在经历了有“后七子”领袖之称的李攀龙,尤其是清代名士王闿运、民国斗士闻一多点评后,直接炒到“孤篇压全唐”的地步。这是权威接力的力量。

而辛弃疾这首词可以说人人都知,中学课本这些年入选也没有断过,也早已被视为辛词最经典词章之一,这首词就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看到词牌词题你可能觉得还是太陌生,但吟出第一句你就恍然大明白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总体言愁,只是从不同角度写。上片着眼于年少时代,正是热情四射、活力满满的时候,有的是理想、未来、憧憬,是没有多少愁的。却喜欢学人登楼,故作模样地作一些愁诗装文青。这是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人在年少,往往空谈理想,忽视了现实的障碍,未经风浪的人生一点小事就能受挫,甚至感觉天塌了,故年轻人容易说愁,表现得很善愁,而在真正饱经忧患的人看来,这种愁是肤浅的、矫情的甚至假象的,毕竟他们还能说出来。

真正的愁是什么样呢?词人下片告诉我们:真正的愁,你说不出来。

对于饱经沧桑的人,身上背负、承载的东西已经太多,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没空、也没有什么心思愁,这里面有经历了太多的麻木,也有经历了太多的无奈,也有经历了太多的接纳与自我消化。既复杂又矛盾,既辛酸又潇洒。故到头来,只说得一句无尽感慨的“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最成功的地方是写出了人普遍的体验认知,具有共振效果。再加上明白如话的语言,读这首词,根本不需要熟悉作者,也不需要了解背景,直接拿来读就行。

词还揭示出的一点是,当年与现在,随着阅历的加深,对“愁”的理解不同了。这也意味着,对其他很多事的理解也不同了。

然而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首如此意蕴丰厚的词,竟然没有一个古代名家予以点评,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是没有看到还是觉得太一般?

有词牌冷门的原因吗?

《丑奴儿》还有一个好听又热门的名字:《采桑子》。

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教科书接触这首词的,如果不是中学课本,是不是这个词就被埋没了?

所以好诗词要火,还有一个途径:上学生课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这首词,句句简单却句句戳心,写出千古共鸣的沧桑
苏辙写诗给哥哥抱怨生活太苦,苏轼心疼回诗安慰,不料成千古名篇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诗歌100强排行榜
报国无门又遭人排挤,辛弃疾写下这首词,竟成千古名篇
4首写儿童的诗词名篇,展示成年人眼中的儿童,惊艳了千古
苏辙生活不顺写诗向哥哥撒娇,苏轼心疼回诗安慰,竟成千古名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