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和尚送小和尚下山,悟出这首七律,笑着读完开头,哭着念完结尾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时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当年躺在母亲膝盖上,听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讲这个故事时,脑子里总会出现一个和蔼的老和尚和一个调皮的小和尚。那时候我把这对和尚的故事当笑话听,如今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其实挺温馨,因为我无意中读到了一首颇有意思的唐诗。

这是一首七律,诗名叫《送童子下山》,作者为唐代高僧金乔觉。提到这个名字大家或许还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的另一个称号“金地藏”,大家应该就都听过了,他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金地藏曾在虎爪下救了一个6岁的小男孩,因孩子说不清家住何处、父母是谁,他便将其带上了山,做了化城寺的一名小和尚。

师徒俩在山上终日相互陪伴,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7年后,寺里来了位女施主,求见老和尚。原来此女正是小和尚的生母,这些年一直在找失散的儿子,凭着胎记母子相认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小和尚决定跟母亲下山了。临行时,金地藏亲自送13岁的爱徒下山,途中他感慨万千,悟出了这首《送童子下山》,让我们来读一读:

《送童子下山》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说实话,笔者读这首诗时,是笑着读完开头,哭着读完结尾的。诗的前两句,老和尚说得似乎很轻松,对徒弟还有些许调侃,言下之意是:“我教了你这么多年,哪知道你现在还是耐不住寂寞,放不下红尘,非要下九华山。”次联仍有些许责怪之意,说徒弟就是个小孩模样,喜欢玩竹马这般幼稚的玩具,却不爱金地聚金沙式的苦修生活。

从师父的角度看,这徒弟确实是不成器得很,有他这样牛气的师父不要,非要还俗回家。但作为高僧,他又怎会不理解爱徒的心思。母亲寻了自己这么多年,怎能忍心让她独自归家。在后两联中,知道劝不回徒弟的老和尚开始了细细的叮嘱。

“添瓶涧底休招月”是说:“你以后去溪边舀水时,不要只顾着玩水中的月影,要注意安全”;“烹茗瓯中罢弄花”是说:“你以后煮茶喝的时候,不要总想在杯中冲出什么花样,喝茶就好好喝,别没个正形”。想来招月影、弄茶花,都是小和尚在山上常干的事,师父一直都看在眼里,也由着他如此任性。可下了山,入了俗世,或许就没有人像师父一样宠着他了,他也该长大了。

最后一联,轻易地戳中了笔者的泪点。老和尚让他好好赶路,不要再哭哭啼啼舍不得自己了,他走后自己自有山上的烟霞相伴,不用挂念。若不是情非得已,有这样的师父,谁能舍得离他而去?

纵观这首诗,其实论遣词并不算多高明,句句都是大白话,千年来却感动不少人。如今在九华山附近送童子下山的故事还流传着,人们发明了童子饼来纪念这份师徒情。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的老和尚和小和尚感动你了吗?欢迎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最害怕的什么?
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小故事:小和尚吃肉
一个人最害怕的是什么
覆水难收,但并未消失_将给孩子听的故事
放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