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被称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才华卓绝的十对知音夫妻之一

张船山:奇鹰瞥然来,孤身在高树

就四川来说,这遂宁实在是个神奇的地方,说过人杰地灵当不为过,至少在文学方面比起我们广元要强了很多,当然,那眉山是个特例,一个“三苏”,便将全国许多的州县打压了下去。

此地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有“曲中李清照,明朝林徽因”的黄娥,当然,还有同李调元齐名的清代蜀中大才子张船山。

如眉山有东坡区一样,遂宁也有一个船山区,便是为纪念张船山而设,从中也看出此地对家乡的这大才子的看重;毕竟这在全国诸多城市中不是很多见。

即使我们广元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也未曾以她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区,曾几何时,宁愿以一个极普通的“市中区”,随便起个名字了事,当然,现在倒是改为“利州区”,稍稍有了点历史文化的韵味。

提起“船山”,首先想起的便是王船山王夫之,我是不知是谁第一个叫出王船山这称呼,但肯定不是王夫之本人;然而张船山的这号却是有出处的,它缘自于家乡的一座孤绝秀美、形似船状的小山,所以这蜀中大才子才以此为号,尽管他生在山东,却是不忘自己是遂宁人。

清诗人张船山故里的小山

搞笑的是,曾经有一则3亿元天价的官司,是湖南凤凰古城状告遂宁剽窃其宣传语,更有人论证,“遂宁几百年前就有剽窃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遂宁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张船山,他的大号就是偷自湖南的大思想家王船山”。

这个一看就是没文化的说法了,王夫之有很多号,但独独没有“船山”这个号,只是晚年他隐居于衡阳石船山,曾自署“船山病叟”或“南岳遗民”,后人遂尊称其为船山先生。

何谓自署,就是一种署名,但号是尊称,自己尊称自己,这就很可笑了,就如同曹操只能称自己为“操”,而不能自己称自己“孟德”一般,连自己的字都不能称,更不可能自称号了,更何况这还不是王夫之的号,最多是个文章或文集的署名。

所以,最多可以说这是一种“撞脸”现象,说遂宁早在300年前便有剽窃湖湘文化的“前科”完全是鬼扯,说张船山盗版王船山,文学家附庸思想家,完全是臆测,用我们四川的一句俗话来说,叫“狗咬摩托,不懂科学”。

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乾隆年进士出身,历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及吏部郎中等职,后知山东莱州府,因与上司不和,遂辞官寓居苏州山塘,年50病卒于苏州。

他虽然现在声名不是很显,但在当时却很是响亮,他不仅《清史稿》有传,而且在巴蜀是将其列为唐之李白、宋之苏轼之后,为巴蜀诗歌史上的“三大诗人”之一,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张问陶在大清朝可谓是正宗的官宦世家,他的高祖张鹏翮是康雍两朝重臣,曾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然后是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的一堆;其祖及父亦为大清高官,出身在这样的家庭中,张问陶幼年得到很好的教育,那自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张问陶是出身在山东馆陶,他名字中的这个“陶”字是否与其相关不得而知,但幼年却是随母生长在汉阳;然而他却一直以自己是巴蜀人自栩,“六诏新庭远,三巴归路长,全家寄江汉,独客近潇湘。”从这些诗中,皆可读出他的故乡之情。

可惜的是,其父因被一案所牵连而遭到罢职,家产尽数赔光,甚至连住房也未剩下一间,生活随之陷入困顿,靠借贷为生,常“恒数日不举火”,苦不堪言。

北马南船笑此身,归来已是廿年人;

敝庐乍到翻疑客,破砚相随不救贫。

风露惊心怜病鹤,关河回首叹劳薪;

高堂秉烛团栾夜,剩脱乌衣付酒缗。

这首诗名为《初归遂宁作》,是他20岁时第一次从北京回归故乡,从中可以读出他的心境虽仍带迷惘,但却伴随着强烈的归宿感,眼界已大为开阔。在漫长的旅途中他更是感怀不已。

而这也是他此生最为艰辛的时光,贫困的日子让他刻骨铭心,他也写了很多记述这窘迫时日的诗作,其艰辛之状,溢于言表。

家况如此,然不失书香,一家人都于诗书画精研为乐,“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张问陶22岁时参加科举,一路高歌,顺利赢得去成都乡试的资格,当时的他早已诗名大震,成都盐茶道林西厓爱其才,遂将宝贝女儿林颀许以为妻。

林颀是位美慧多情,能诗善画的蜀中才女,张问陶否极泰来,娶得林大小姐实乃天作地合,这林颀也一直要效仿本地之黄娥,非杨慎那样的才子不嫁,“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如今的林小姐如愿得配张大公子,张问陶也犹如倦鸟归林,感叹为“我有画眉妻,天与生花笔”,从此,也成就了世间一段好姻缘,二人还被列入中国历史上才华卓绝的十对知音夫妻。

房帏何必讳钟情,窈窕人宜住锦城;

小婢上灯花欲暮,蛮奴扫雪帚无声。

春衣互覆宵寒重,绣被联吟晓梦清;

一事感卿真慧解,知余心淡不沽名。

一对恩爱夫妻,如天上神仙眷侣,直让人羡慕得紧,而张问陶更是诗意陶然,称其为“林下犹逢谢女才”,对这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闺中画眉,可共赏诗画的知音,在他很多诗作中尽得展现,且不讳房帏钟情,反而愈加地益显纯真。

张问陶上有一兄下有一弟,他们这一家人可谓都是诗书傍身,相互诗歌唱酬,其乐融融,而兄弟们所娶之妻皆是才女,一时成为蜀中罕见之“三兄弟三妯娌诗人”。

而张问陶对科举还是很热衷的,他在乡试入围后,继续前行,赴京师再战,终于在26岁时高中进士,并被授翰林院庶吉士,这是士林之人最为钦羡的仕途正道。

张问陶是为诗而生的,他于诗所下功夫最大,不仅目之所及便诗情来袭,而且每到一地定有诗作,或流连风景凭吊古迹;或借景抒怀或寄词壮采,他对自己的诗作也颇为自负,曾言“诗中无我不如删”,好狂放!

他与石韫玉、洪亮吉等名士为同年进士,洪亮吉就不说了,被誉为“大清第一硬汉”,诗文了得,二人酬唱甚多,有数十首之多;而石韫玉则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藏书家,二人才高八斗,却对张问陶佩服之至。

石韫玉曾在诗中赞誉张问陶为“西川张船山,盘盘大才子”,并整理刊印了《船山诗草》,使得张问陶的诗得以留传。

也许是张问陶狂放的性格不为世所容,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官做得并不大,最高官职为山东莱州知府;但他关注民生,同情民众,所作诗歌中反应了在“康乾盛世”之后,帝国日趋没落,生民艰难贫苦的社会现实。

石磴萦纡战马粗,入山符叠辟兵符;

杀人敢恕民非盗,报国真愁将不儒。

豺虎纵横随地有,貂蝉恩宠愧心无;

荒寒驿路匆匆过,焦士连云万骨枯。

这是名为《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组诗中的一首,这组诗共写有18首,是他由北京回遂宁时路途中,见到生民涂炭,民不聊生时的有感而发之作,反映的当时社会的现状。

张问陶主要生活在嘉庆帝时期,这位优点和缺点都不明显的平庸皇帝,最大的功绩莫过于解除了康乾之际的“文字狱”,倘如张问陶的这诗早个几十年,怕是要引来灭族之祸的,这完全是给当朝抹黑嘛。

他无疑是个爱民又清廉的好官,据地方志记载,他在莱州任上,“栉风沐雨,跋山涉水,深入所辖七邑了解民情,并清理积案,考试童生,奖掖后进。”因我未曾读得,权录于此。

他最后辞官的原因也是因为为民请命,时值地方受灾,他请“减免缓交税租,并发放积谷,以赈济饥民。”因与上司不合,自觉襟怀难展,遂郁郁不自得,以病为由辞官而去。

二十三年指一弹,非才早愧不胜官。

云衣久已轻如叶,虎背抽身也不难。

人人皆言为官难,或云骑虎难下,或言身不由己,但张问陶却全都不以为意,如陶渊明一般,不愿心为形役,虎背抽身;更难得的是,临行前,他系念莱州歉收,百姓饥贫,便倾尽自己历年积蓄,捐谷七百石赈济饥民,此等胸怀,能有几人?

天意苍茫地苦贫,救荒无策愧临民,

辞官也作飘零计,忏尔流亡一郡人。

虽然辞了官,但他还是心系民生,对目及之游民的困苦亦是满满之同情,我们从他这首《平度昌邑道中感事》的诗中可以读出,张问陶的忧民之情,如纤纤愁思,笔笔点染在那薄薄的纸笺之上。

其实,于他的政绩史载无详,倒是民间对他任上的断案有着很多的传说和故事,如“拒奸杀人案”,“罚喝洗澡水”,“喝酒审无赖”的一堆,至今者为人津津乐道。

据说他断案手法凌厉神准,推理手法缜密无失,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他所写的判词,简切透辟,后人奉为典范,曾多次编选印行,甚至将他列为历史上与包拯、狄仁杰齐名的三大神断之一。

辞官后的张问陶并未回故乡遂宁,他为官的清廉,两袖清风,辞职后连回故乡生活的资费都不够;恰逢在扬州做官的同乡向他发出邀请,张问陶便举家南迁,寓居江南。

“绝口不谈官里事,头衔重整旧诗狂”,张问陶在江南的时光中,或游历江南美景,或潜心著述,也迎来了他创作的高峰期,但,他的文字已于悲怆之外,添染了几分宿命的色彩,与其前期的慷慨激昂的情怀,形成鲜明对比。

他被誉为诗、书、画三绝才,他书师米芾,险劲放野,别具一格;画近徐渭,不经意处,皆有天然;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他的诗,“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并以诗名振海内外。

他的诗被大名士袁枚赞为“沉郁空灵,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这评价着实不低,之所以有此高赞,缘自于他同袁枚一样,主张诗歌应有灵性,实则是与袁枚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他在一首诗中也道出了他诗作秉承的自然真意。

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

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

将常语提炼为天籁之句,这也是张问陶崇尚自然的典型诗风,其诗大都写得清浅灵动,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曾云:

“袁枚,蒋士铨,赵翼号称乾隆三大家,但蒋士铨成就不及袁、赵,风格也不同,故以张问陶代替蒋士铨,方名副其实。”

看来,钟大师觉得张问陶才应该列入乾隆三大家,从中也可看出,张问陶的诗同袁枚确有相似之处,因为他自己也明确说道:“传神难得性灵诗”。

从前代评价看,这张问陶的声名不可谓不高,各大家也将其置于“诗宗”之地位,但这毕竟是圈内人之论,于民间而言,能识得张问陶之诗者百无一人,就一般诗词爱好者来说,怕是没有人能背得他的一首诗,这也是件很令人尴尬之事。

再有,地域怕也是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四川地处盆地,一直都偏离于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虽然在文化上有着自己的特色,但却也有着被长期忽视的因素。

自顺治到道光的百年间,四川总共只有425人考中进士,相比于江苏,仅状元就过半百的文兴之地,怕要逊色不少,四川在朝为高官且有诗名者几无一人,而张问陶的声名也是在他的朋友圈,如袁枚及洪亮吉的推崇下,方被人识得,但毕竟影响有限,最多可以说是在专家层面上徘徊。

张问陶诗名不彰其实也不奇怪,就一般人来说,背的是唐诗宋词,即使那元曲,除了句“枯藤老树”,又如何能多背出一首?更何况明清的诗作了,怕只有如《石灰吟》《竹石》寥寥几首,最多再加上龚定庵的“天公”或“护花”了。

张问陶 芦沟折柳图

柳亚子先生曾有句,“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诗歌界的张船山,如思想界的王船山,他为后世留下了三千多首诗,诗中有着他不屈的风骨,也有着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悲欢;他不争名逐利,看天空云聚云散,自庭阶徐步向前。

就我的感觉来说,真正要读懂诗,清代的诗歌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浸润其中,定能感觉到,其不输唐人高处者多多。

所以,要探索诗歌精华,不能不读清诗,若要读清诗,是绕不过“性灵”诗派的,自然,也绕不过这“世外清名原第一,不修花史亦流传”的张船山!

好像近年来,这张问陶与《红楼梦》又扯上了瓜葛,具体因何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他是同那续写《红楼梦》的高鹗为同榜进士,二人是同事又是好友,也有人说高鹗是他的妹夫,不知真实性有几何?

至于其它,就不清楚了,我不是红学行家,仅仅是看过两遍小说而已,这高精尖的课题岂是我这样的人能为之,还是赶紧打住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张问陶 佳作欣赏
张问陶诗歌8首,原来清代除了袁枚,还有他!
遂宁著名诗人、书画家张船山
张问陶:蜀中才子过三峡,眼底心中俱“性灵”
清•张问陶书法作品鉴赏张问陶(1764
【国画】清代.张问陶绘画汇集(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