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号“放翁”却最纠结!爱1个人又伤害最深,终生弃考仍宦海浮沉

一个人的名字是父母长辈起的,包含了他们的期待,这和本人的志趣和爱好往往相去甚远。现在很多作家都有笔名,笔名通常更能表达一个人的态度和精神的所在。

而回到古代虽然没有笔名,很多人却会给自己取“号”,这是成年之后甚至是成名之后自己取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态度的彰显,通常是一个人一辈子最精准的定位。比如苏轼号称东坡居士,诙谐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活乐观;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展现了自己晚年愿景的简单美好……

自己取的号一般都是最像自己、最能表达自己的,但南宋有这样一位大文豪给自己取的“号”与人生经历截然相反。

他就是陆游,号“放翁”,意思是勇于放弃、敢于放纵、善于放下 。可回顾陆游的一生却是最为纠结的一生:面对科举黑幕没有取得功名,号称终生不再科举却依旧宦海沉浮;面对一开始青梅竹马的甜蜜婚姻,用一纸休书了解却又放不下,多年后的《钗头凤》让伤害更深……

人间最大的悲剧叫壮志未酬,人间最深的绝望叫有情人终走散,这两样陆游全都亲身经历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陆游走进他纠结的一生!

爱情上,深爱唐婉却伤害最深

陆游出生仅仅2年就发生了“靖康之难”, 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梁,掳走了宋钦宗、徽宗和几乎所有的皇室。经历了民族危亡的他从小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大志。

少年时的他遇见了一生的爱情,唐婉是他自小两小无猜的表妹,两个人在1144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喜结良缘。

能和自己相爱的人相遇、相识复相知本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更何况两人更是郎才女貌,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情话。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这是一段足以媲美李清照、赵明诚的美好姻缘。

婚后两人也确是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日子,只是时间不长就遭到了陆游母亲的阻扰。陆母担心儿子整日留恋温柔乡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仕途,多次苛责于唐婉。

两个人却仍旧情意缠绵,未加以掩饰,陆母因此对唐婉大为方案,认为这样下去儿子的前程必将被耽误殆尽。

雪上加霜的是无量庵中的尼姑对前来拜佛的陆母绘声绘色地说:“唐婉和陆游八字不合,现在还只是耽误学业,如果继续下去恐有碍性命。”回到家中的陆母强令陆游必须休了唐婉,素来孝顺的陆游暗自神伤却也只能照办。

起初的时候,虽然休了唐婉还安排了别院给她居住,时常找机会来私下相会。没过多久,陆母给他取了妻子王氏,从此断了两人的念想。

面对陆家的绝情,唐家也被惹恼了,于是很快就将唐婉出嫁给了另一个读书人赵士程,也算对陆游的行为作出了反击。

一别两宽也没有太多伤害,偏偏在爱情里懦弱的陆游太会深情。别后10年再次在沈园遇见,唐婉夫妻一片好心让人拿了酒菜请他喝,他却在园子墙上题下了一首《钗头凤》:《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泪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对于唐婉来说,这是一份最深情的礼物,却也是最锋利的夺命利器。本来渐渐想要遗忘的昨日更加深入骨髓,第二年的春天她再次游历深远,看见了这首《钗头凤》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于是和词一首。此后仅仅不到3个月她就忧郁愁闷而死,可怜的唐婉为爱情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我们相信陆游爱唐婉有多深,对她的伤害就有多深,就像美女教授杨雨曾经评价陆游是“武林高手”加“情场懦夫”那样。

还有一段传说,陆游在多年以后的蜀中曾经娶妾,两个人也是情同意合。仅仅在一起半年之后,正派的陆夫人王氏大发雌威,陆游也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这个小妾被扫地出门了。

如果说休唐婉的时候,父母之命难违还有一些封建伦理的因素在其中。那么后来的娶妾再被赶走,陆游的身上真的是看不到一丝爱情的勇敢。

仕途上,未得功名却宦海沉浮

在经历与唐婉的婚姻之后,29岁的陆游来到南宋都城临安参加“锁厅试”,他的才学和文字水平自然是不必说的,如愿地被主考官点为头名。

悲剧的是与他同科参加考试的有奸相秦桧的孙子,这是一场早就内定的考试,秦桧铁了心要让他的孙子拿头名状元。开始只是想让主考官改名次,这届主考官是个硬骨头不肯改。

于是秦桧直接把陆游的试卷直接剔除,成为了消失的那个人。后来宋高宗非要亲自面试,最后秦桧的孙子只被点为探花,状元被同科的另一个大词人张孝祥夺得。(详情可见我的旧文:
https://www.toutiao.com/i6825457157291377159/ )

考试失利的陆游在知晓了落榜原因之后,发誓终生再不参加科举考试。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只是他的一生仍然注定要在宦海里浮浮沉沉。

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被宋孝宗赐进士出身,先是任宁德县主丞(相当于副县长),后被调入京师任删定官,多次直言进谏,始终不曾得到朝廷的重用。

1162年因为私下议论皇帝私生活奢靡,被贬谪其为镇江府通判;1164年因为擅自鼓吹张浚出师北上,被贬为隆兴府通判;又一年直接罢免其官职。

直到1169年,已经赋闲4年的陆游重新被朝廷召回,任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从此开启了“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这一段陆游最为自豪的蜀中岁月。

在蜀中,他到了战争最前沿的南郑任职。他时常身着戎装,意气风发,督促练兵,时刻想着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匹马戍梁州”“铁马秋风大散关”等最豪迈的诗文篇章。

陆游和辛弃疾都是爱国诗人,实际上两个人的境遇完全是不同的:辛弃疾是实打实做过一方统帅,上过战场,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而陆游只有无限的幻想,不曾上过真的战场,就像他写的打虎诗多半是自己想想的情形是一样的。

……

陆游的仕途,一生几乎无所作为却从来不曾放下过,不论是在不起眼的官职,他都兢兢业业想做出最大的成绩。

就像推土机始终是挡不住泥石流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陆游想要收复中原的愿望终究是一场空。

科举考试的黑暗或许让他对朝廷依然是死了心,但身为汉人拘泥于民族情结也只能是信奉赵宋朝廷。于是他一边终身弃考,一边却仍旧愿意在宦海中奔忙和浮沉,只因为他心心念念的那一段“家国情怀”。

文学上,喜爱作词却无端鄙视

也许是爱国诗人的头衔光芒太过耀眼,如果一首《钗头凤》,我们几乎忘记了陆游是词人的身份。

陆游自己也是极度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代词人这个标签的。陆游65岁时作《长短句序》:“雅正之乐微……千余年后,乃有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其首以识吾过。淳熙己酉炊熟日,放翁自序。”

他作此序的目的是“以识吾过”,表现出非常鲜明的轻视词体之态度。他在81岁所作的《跋〈花间集〉》二则,对当时之人沉湎于作词非常不满,感慨当时“士大夫乃流宕如此”,简直是自甘堕落!

假设当时有媒体采访陆游的话,他肯定会是一个“词”的旁观者:以诗人的身份与眼光来看待词的发生与发展,不会将词当作一种独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文体看待,也没有认识到词之为词在文学史上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所以,夏承焘先生认为“就陆游平生议论看来,他原是瞧不起词这种文学的”(《论陆游词》)。瞧不起“词”这种文学形式的陆游骨子里却是喜爱的,他一生写下了他一百多首词作中,成为了南宋不可以或缺的大词人。

除了抒写士大夫情怀之意的作品外,还有23首爱情词,有一部分词被人评为“纤浓得中”(谭献《复堂词话》)、“其纤丽处似淮海”(杨慎《词品》卷五)、“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刘克庄《后村诗话》)。

在文学上陆游是一个典型的矛盾体,除了喜爱写词又鄙视词,他在写诗上同样很是纠结。他表面上鄙视晚唐诗,但暗地里却深受晚唐诗的影响。

他嘲笑晚唐诗人的不堪“李白杜甫生不遭,英气死岂埋蓬蒿。晚唐诸人战虽鏖,眼暗头白真徒劳”,在创作上却又受到了晚唐诗相当深的影响。恰如钱钟书先生评价的那样:(放翁诗)复有二官腔:好谈匡救之略,心性之学……遂并欲立功立德,亦一时风气也。放翁爱国诗中功名之念,胜于君国之思。铺张排场,危事而易言之。

在文学上的陆羽是纠结的,陆游有更愿意与主流观点及时代潮流保持一致的言行特点,所以对于自己喜欢的词和晚唐诗风,他写就写了却不会以此为荣。

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生以收复失地,征战沙场为心愿的陆游无愧爱国诗人的闪亮标签。经历了人生中无数的缺憾,他为自己起了“放翁”这个别号,是对爱情、仕途和文学的一种期许还是一段总结已经无从知晓。

在爱情的天地,陆游付出了自己的深情以往,却没有承担起作为丈夫的责任,在时代洪流中屈服了封建礼教,将自己最深爱的人却伤的最深,即使再深情的告白也抵不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陪伴。

在仕途的路途,陆游遭遇了最大的不公对待,却没有就此颓废隐居山林之间,在国家战动乱中压抑着文人清高,将自己最深切的情怀做最大的努力,即使再卑微的职位也磨不灭“匹马戍梁州”的壮志。

在文学的领域,陆羽坚持着最正统的价值理念,却不能舍弃最喜爱的宋词和晚唐诗风,在无限纠结中矛盾着进行创作,他的一生留下了近10000首诗和百余首词,只需《卜算子*咏梅》和《钗头凤》两首词就已经是同时代的词中翘楚。

这就是陆游,他号“放翁”却一生最是纠结。面对爱情、仕途和文学,他做不到勇敢地放弃、恣意地放纵和平和地放下,但正是这样的纠结才是更真实、更有灵魂的一个人、一个伟大的人。

最后以他的一首咏梅花的诗作结语:

《梅花绝句·其一》

闻道梅花落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自成一家的词人,他用歌词抒写波澜起伏的人生
一座沈园千古情,一世悲情钗头凤
都说文人“多情”,他却是一朵奇葩,真实版的“孔雀东南飞”
宦海浮沉
陆游诗60首
肇之书法(陆游词《钗头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