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剃头匠的传说

蒋凤姣 编写

古时街头理发情景

中国有句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谚语也不知流传多少年,反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所谓“三百六十行”,即是指各行各业的行当而言,也就是社会的工种。俗话说得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关于行业,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说起行当,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祖师爷”制,所以有了“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这句话。一个行当供一位祖师爷,但也有几个行当供一位的。

传说理发业祖师爷姓罗,是个湖南人。名字已不可考,只知是个穷道士。

传说当年雍正皇帝为人冷峻凶狠,猜忌多疑。某日,一太监为他梳头时,不知怎的突然觉得刺痛难忍,顿时火冒三丈,疑心太监有杀他之心。也不问青红皂白,随手就取了案头宝剑,连申辩的机会都没给就直接让那名太监身首异处了。

第二天,雍正换了另一名太监给自己梳头。这名太监吓得手脚打颤,小心翼翼才捻起几根头发丝,就听得雍正一声吼叫!小太监还不知是咋一回事,只觉脖子一凉,魂魄便归了地府。

原来雍正的头上长了几个头疮,而且已经慢慢溃烂了,由于前一天没梳头,头发跟头疮的流脓粘在了一起,小太监尽管小心翼翼,但还是不小心扯到了头发跟头疮的粘连处。雍正吃到疼痛,顿时如狼似虎,才不管其中究竟是啥原因,当下又一刀结果了这个小太监的性命。

如此这般过了几天,服侍雍正梳洗的几个小太监差不多都被杀光了,弄得皇宫上上下下人心惶惶,一片恐怖混乱。别处的太监生怕这种恶运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便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天,最后请出太监总管给雍正进了一言:“皇上,这些奴才笨手笨脚的一时也调教不好,只怕杀光了,一时找不到替手的。常言道‘高手在民间’,何不召集民间梳头匠进宫服侍皇上呢?”

此时的雍正,已经几天不梳头了,头上疼痒的异常难受。太监总管这话也就听进去了,当下一个指令下去:民间所有从事梳头的、剃头的,都必须主动来宫里报到,替寡人分忧排虑……

圣旨一出,惶恐之势顿时从皇城内绵延到了城门外。头一批被召进皇宫的梳头匠,看到雍正皇帝凶狠的面容、乱茅草似的头发和流脓遍布的头颅,别说动手了,就连看上一眼都手脚发颤,当场就吓晕过去。结果全被处死或被发配边关。一时之间,城里的梳头匠剃头师无不纷纷弃家而逃,夺城而出,有来不及逃的也赶紧改了门面,不敢再做这个倒霉的行当了。

剃头匠就这样被绝了迹,老百姓还可以生活,可皇帝不好过啊。皇帝的烦心事一天没解决,老百姓就一天别想安稳。果然,雍正又在太监总管的建议下决定找些民间小媳妇进宫给自己梳头。

这一消息传到宫外,顿时到处哭声哀哀,家家惊慌,人人自危……

古时理发情景

这件事后来就被罗公知道了,罗公是谁?罗公就是天子脚下、北京白云观里的那个穷道士,本跟梳头这个行当搭不上界,也没有妻妹女眷,可罗公为人正直善良,不愿意看到那么多无辜的老百姓白白送命,便针对雍正的头疮苦想起来。

罗公不眠不休,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研究出了一套方法。他想办法制作了剃头刀、刮脸刀和梳辫子用的拢子、篦子之类的理发工具,并研究出按、捶、拿等一套理发的操作方法。确定操作娴熟无误后,罗公就主动报名进了宫。

罗公带着这套绝活给雍正梳头按摩。先用水润湿了头皮,然后一边用拢子在头皮上轻轻地按摩,一边用篦子从头发梢慢慢梳起。如此这般,雍正感觉不疼不痒很舒服,罗公再辅以药粉涂抹,雍正的头疮最后也得以痊愈。

雍正非常满意罗公的手段,便下令所有的太监学用,也不再找那些剃头师和小媳妇的麻烦了。这样一来罗公就救了整个京城的剃头业者,成了这个行业奉若神明、顶礼膜拜的对象。

后来罗公羽化在白云观,被敕封为“恰淡守真人”。此后剃头业便把罗公供奉为祖师爷,定期还要到白云观焚香祭拜罗公。现在白云观东院内有一座石塔,据说那就是罗公的坟冢。

罗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行当传奇,戏说剃头匠的古往今来
白云下面有道观(下)
漫话理发业作者:笨笨眼里世界
中秋节也不闲:邳州71岁剃头匠 剃刮捏捶干了55年
农村大集上即将消失的行当,剃头匠,年前理发忙,正月为何不剃头
京城白云观里有三件“怪物”,知道它们的来历,人人都愣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