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家教教什么?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教育。

优秀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这是现代的一句网络流行语。许多人心里很着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优秀起来,但面对孩子的时候,又觉得无计可施,不知道该怎么让自己的孩子优秀起来。这时候,您不妨看看古人是怎么教子的。


早教利功倍

早教在古代也叫'蒙养'。古人认为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喜听大人之言,教育起来比较容易,好的习惯容易在孩提之时形成,因此,很注重对小孩进行养成教育。

清人孙奇逢曾说过,古来的大儒皆重视童稚时的蒙养,在幼时便养成良好的习惯,伴随终生。

《颜氏家训》中也提到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利',长大后,'思虑散逸',因此要抓住时机进行早期教育。@

  • 蒙养

康熙的《庭训格言》中也提到“谕教宜早”。

可见,早教不是现代人提出的概念,古人早就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并付诸实施了

立志以成事

明代的杨继盛被奸臣所害,临刑前他再三叮嘱儿子要发奋立志,要作个君子,要立起志气来。

  • 曾国藩手书家书

明末的姚舜牧也谆谆告诚子孙说,人要先立起志来,如果不立志,一生都是虚浮的。

清朝的曾国藩也在家训中对子孙后代提出立志的要求,他认为人要有'内圣外王'的风范。

训俭以示子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是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其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成了千古名句。在家训中司马光着重告诉儿子节俭的重要性,希望儿子不要养成奢靡的习惯。

  • 司马光

其实,除了司马光,古代很多名人都告诫后代要'尚俭'。以天下之忧乐为自己之忧乐的范仲淹虽位居高官,却在生活上从不奢靡。他要求子女们穿朴素的衣服,吃粗茶淡饭。他的二儿子范纯仁结婚时,新媳妇提出要给家里办置一床精美的绮罗蚊帐,范仲淹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是乱家法的行为。后来,儿媳妇只好作罢。

作手敕教太子

《手敕太子书》是刘邦在病危时写给儿子刘盈的遗训 。“手敕”也称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书写的诏令。

  • 《手敕太子书》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遗训中刘邦一改往日杀伐决断的严厉风格,变成了絮絮叨叨的长辈。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告诫刘盈要多读书、练好字、尊老爱幼,并郑重地确立刘盈为皇位继承人。

“最严家训”警后世

包拯是我国北宋名臣,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为民请命,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被后世传为“包青天”。

  • 包拯家训

包拯对子孙后代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包拯家训》中没有谆谆教诲,有的只是严厉的告诫。他说后世子孙中如果有'犯赃滥者',将驱逐出族,不再相认,即使是亡殁了,也不能葬于祖坟之中。

《包拯家训》也被人戏称为最严家训,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包大人对贪赃枉法者的痛恨,也可以看出包拯说一不二的刚直品格。


古代家训凝结了长辈对晚辈的爱,也是长辈历经沧桑后的经验教训之总结,现代人不仅可以将之作为教育指导书,也可作为人生指导书来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输入标题膜拜!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古人教子廉政故事
古人家训 警示今人
重读包拯与司马光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经典!
天妒英才,空有治世隆平抱负的备胎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