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河原创】看康熙年间,宝应籍状元王式丹的状元考题是什么?/王平

文/王平

中国的科举制起源于隋朝,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这漫长的一千百多年历史中,状元及第成为了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古代的学子们先要通过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等多级拔考试,取得士资格者能最后参加殿试。明清时期殿试一般由皇帝亲自在太和殿上主持举行,高中第一名者称为状元。
“策”题皇帝殿试时亲自在经史、政事、时事等方面设问,由应试者“策”,用来考察应试者的学术水平和对国家政务理的能力。
代人对代殿试感到神秘奇,考的考题皇帝会问什么?下面我们来读十二年(1703年)宝应王式丹状元时的殿试“策”题
殿试“策”题选2006年邓洪波、龚抗云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
【策
帝制天下四十余年,宵不遑,求化理。凡吏淑慝,民生之休戚,无晷之顷不切于怀。
比岁以来,利兴弊革随事剔,蒸蒸然有治平之象,康乐之风矣。然而方犹尽饬,习俗犹未尽淳,讼狱犹未衰止,岂久道化成之难期欤!有司奉行之不力也?从来治有大体贵在中。若或矫饰名,深以表,虽复志洁而民不被
【笺注】
*制曰: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如下三种“制是皇帝表达皇恩浩荡、宣示百官时使用的“诏曰是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敕曰有告诫的意思。
*监御:统领*宵旰(xiāo ɡàn):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还不休息指人勤奋
*不遑指没有时间来不及。
*化理是指教化治理、事物变化之理的意思。
*吏治:是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淑慝(shū tè):善恶。
*休戚喜乐和忧虑。
*晷刻(guǐ kè):片刻;时刻。
*比岁近年。
*剔厘:清理剔除
*蒸蒸然朝气蓬勃兴盛的样子
*康乐就是娱乐享乐的意思
*饬chì):谨慎;守规矩。
*大体重要的义理,有关大局的道理。
【释文】
:我统领下已经有四十多年了,早贪黑地勤奋工作总感到间不够用,经常寻求教化治理家的好办法。凡是地方官吏的善恶作风及老百姓的喜乐和忧虑无时无刻不被我挂在怀。
年以来,大力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革除各种弊端随着各种弊端的清理剔除,整个社会风气现蒸蒸日上,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享乐风又开始政府还有不守矩的人和事,民间习俗没有全部质朴敦厚民间还没有减少的趋势,难道不是长期坚持教育感化就能达到?还为有部分官员执行不力?自古以来理国家有重要的义理,贵在适合适中。果故意造来掩饰取好的名声,着力表现自与众不同才能,虽面上符合志向的天下百姓却没有得到点好处。
【策
进务综核人受烦苛之拢,尚宽则人休养之。其何法以激劝之?夫闾阎之风俗,世道之漓系。风俗谆则仁让之兴,风偷则凌之气炽今欲使家孝悌,户励廉隅,其勉为忠长者之道,而耻为非僻浮薄之,宜何术之从也?至刑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奸,安全良者也。若乃饰辞周内,轻重失平,又或意滥刑,无辜罹罪,朕甚痛之。
【笺注】
*务综核聚总而考核
*烦苛繁杂苛细多指法令。
*宽平:指(执法)宽松平和
*激劝激励劝戒。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
*厚与薄。多指风俗的淳厚与浇薄。
*嚣张凌辱;嚣张气盛。
*风:意为社会风气败坏,德行素质低下
*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廉隅比喻端方、不苟且的行为、品性。
*忠长者意指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浮薄 轻薄意指品行不好
*刑狱是刑罚的意思。
*周内弥补漏洞,使之周密。引申为罗织罪状,陷人于罪。
【释文】
进行聚总而严格考核则使人受到繁杂苛细干拢执法宽松平和则又会使人安逸享福不思进取。到底用什么方法去激励劝戒他们?平百姓的俗关系到个世道风俗的淳厚与浇薄百姓风谆厚则社会仁爱谦让之风就会成,如果会风俗风气败坏,德行素质低下嚣张凌辱气盛行。现在我想让每个家督促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每户都励人端正不苟且的行为鼓励他们成为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而以怪僻品行耻。宜用什么方法使人们这样去做呢?至于掌握千万姓性命执掌刑罚的人,一定是禁止暴力奸险之人。如果是罗织罪状,陷人于罪,处罚轻重失衡,又或随意滥,使无辜人遭受罪罚。这令我非常痛
【策
每当法司奏谳,必详酌再三求其可生之理。兹听狱之,体朝好生之心悉归平允以渐于刑措何道可?夫吏治纯而不杂则民心感而易从。习俗厚而靡争则刑罚清而不滥事有相因,理本一致
多士习诗书讲明久矣,其悉心以对,朕将亲览焉!
【笺注】
*法司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
*奏谳(zòu yàn):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
*听狱之吏:审理诉讼官吏。
*平允指公平适当。
*臻(zhēn:达到(美好的境地):
*措:亦作“刑“刑厝 置刑法而不用。《史记·周本纪》曰:“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靡争:没有争执。
*刑罚: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
【释文】
当司法刑狱门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必定要细斟再三,想方设法寻求可以不判死刑的理由,审理诉讼官吏会到朝廷善待生命的用心,做事公平适当、逐渐达到置刑而不用有什么办法可达到呢?如果官吏做事正派且心无杂,老百姓就从内心感动动服从管理,老百姓习俗淳厚那么就会没有争执,谐。刑罚清清楚楚且不会被滥上所有事情都是有相应的原由,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们这些子都读诗书,早就明白大家认真用心答题,我将会亲自阅卷的!
【评论】
康熙帝奠定了清朝前期兴盛的根基,康乾盛世大局的开,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这条策题时康熙帝五十年前刚刚完成将外蒙古纳入中国版图,确定了中国版图呈现出秋海裳叶的基本规模彻底解决了困绕中国几千年的北方游猎边患国家统一大业已完
这时康熙皇帝满,整个国内社会已经现蒸蒸日上,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现象康乾盛世的局面在形成。但在吏治、民心、刑罚面还存在一题,从这篇问中我们可以看康熙皇帝读诗书莘莘学子耻下问、实事求是地直面题的诚恳态度,体现了康熙求治国良策的。特别是每当法司奏谳,必详酌再三求其可生之理。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朝廷对待生命的慎重严谨,所表露出的理念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方。
面对康熙皇帝的殿试策题以饬官方、淳习俗、平刑狱”的征询治国之道,式丹对策中用心加以陈述。然后皇上制策一一答,自己治国的理念作了充分的阐述,在阐述中又巧妙地诠释和引述康熙皇帝在策问中的制策思路和语句。因较长,将另作详解读
当然身处现在的我们早已知道,要使国家长治久安,跳出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的周期率,在延安窑洞时期毛泽东回答黄炎培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但我们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苛求古人,古人身处特定的历史时期,思维和观点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是正常的,康熙皇帝在策题中所涉及的困惑和设问,以及王式丹在对策中所阐述的治国理念,无论是站在那个时代还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都是针砭时弊、中肯可贵的,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后人的称赞和尊敬。
 
王式丹的对策,文笔流畅,观,立论有据。据王懋在《翰林院修撰楼村王公行状》记述:熙皇帝读后颜大悦,连赞“文字绝好问满朝大臣“此卷作卷头天下人服否?皆对曰:“无有不服者遂拔置第一甲第一名。式丹也被后人称为天下人服的状元,成清代科举史上趣谈佳话
主编会客厅
千年运河一直奔腾着她青春活力的浪花,《运河儿女》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今天文章:
1、
1、【运河原创】考研奇遇(作者:周以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肉刑是什么?史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皇帝是谁?
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状元彭时殿试卷
康熙皇帝御封“画状元”!他的作品是不是真正的能够堪称画状元?唐岱
山东济宁·微山湖千年南阳古镇
大桥的归宿
他揣着36个馒头参加殿试 一不小心考了个状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