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湘文旅名人之“柳侯炼成记”:唐韩愈雄文祭友,宋徽宗逐浪封侯

#文物有话说#

(柳宗元画像)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再次大赦天下。

就算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对于那些曾经积极参与过“永贞革新”的众人,到底该如何处置?赦还是不赦?唐宪宗心中犹忐忑不定。

因为,从历史上看,在他登上帝位的次年,也就是改年号为“元和”人‘时,他亦曾大赦天下。

但当时却明确了“八司马”不在赦免之列,且不得量移!

忐忑中,赖裴度察颜观色,及时劝谏说服。

遂得敕召柳宗元等回京。

(野望。南方的岁末寒意袭人)

此刻,由永州司马左迁担任柳州刺史已四年有余的柳宗元,正抱恙在身。

闻讯虽喜的柳子厚,却再也无力返京了。

(漓江第一湾。唐朝时,自柳州回长安走水路是最快最便捷的路径)

遗言“馆我于罗池畔”后,于同年的农历十一月初八(公元819年11月28日),在柳州溘然长逝。

享寿仅四十七岁。

尔后,即扶柩归故土。而在其政声鹊起之地,只留下了衣冠冢,以及“柳柳州”的称谓。

(柳州罗池畔的柳子衣冠冢。斜阳下,光影交错,竟遗忘了岁月)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

约三个世纪后的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赵佶赐封文名大显于本朝的大唐士子柳宗元为“文惠侯”。

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宋高宗赵构又追赠加封为“文惠昭灵侯”,并祀之。

但,当地人仍习惯呼其为“柳侯”。

(柳侯祠。旧称罗池庙、柳侯庙)

“文惠”,其义为文德恩惠。“昭灵”,其义为光明神奇。

柳宗元在文人最爱的宋朝,先封文惠,复加昭灵。一封再封,完成了士子封侯的华丽变身。

这,与他一生中的一贬再贬,形成鲜明对比。

(潇水之中的香零山。雅称潇湘的永州是柳宗元上一个贬谪地)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依据《谥法》,对照柳子生平,后世之人跨越时空,给其烙印上的、有着些许盖棺定论意义的:

“文、惠、昭、灵”四字评价,其结语大约依次为:

“道德博闻”、“爱民好与”、“圣闻周达”、“极知鬼神。”

(现实与梦幻。书海中,柳子厚占有一席之地,且光芒四射)

辞世时,他被民间敬称为侯。

而三百年后又得到官方追赠承认。

但自唐以降,河东柳宗元,所获得的“柳侯”之名并不彰显,仅在其宦游之地知名。外地和后世之人,知之者甚少。

相较而言,他的诗名更盛一些。而其文名,更强过诗名。

(柳子街上熙熙攘攘的游人。)

若说文名之盛,“唐宋八大家”是绕不开的话题,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八大家”中,唐占其二,宋占其六。

(繁花似锦。万花丛中,总有那么最艳丽的几朵)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跻身“八大家”的韩愈和柳宗元,成为该运动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故后世遂将“韩柳”并称。

(刘禹锡画像。文有《陋室铭》、诗有《乌衣巷》是他的标签)

可同时代以诗文著名的,还有他俩的共同好友——刘禹锡。

从“刘柳”之并称来看,他的诗是排位于柳河东之前的。

这三位都谪居岭南蛮荒之地,理想同左近,诗文相唱和。

虽于官场中各人褒贬不一,民众倒是一致的好评。

(接任者的政治理念不可能完全一致)

众所周知,将柳宗元诗文结集的编纂者,就是刘禹锡。

他将柳宗元留下的600余篇诗文,编辑成《柳河东先生集》,蔚为大观,广为传播。

由此奠定了柳宗元在文化界的尊崇地位。

(柳河东集封面。柳柳州据此得以千古)

而刘禹锡自己却未能进入“唐宋八大家”。

追根溯源,乃始作俑者明初的朱右编辑《八先生文集》时,没有将其列入之故也。

(八大家选集。奠定了古代散文格局)

历史长河中,佚失的巨制名篇,肯定无数。

比较而言,柳子的诗文,因刘郎编录之故和朱右、唐顺之、茅坤的推崇,却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和传播。

(洞见一切。柳子贬谪地永州太平门外的浮桥。)

虽然,现在我们可以拜读的《柳柳州集》,只有540余篇了。

就连极为著名的《八愚诗并序》,也只留存了“序”,而不见了“诗”。

但历经千年,仍有近九成的文章传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柳侯公园门楼。青翠嫩枝与虬髯老枝相交集)

这种奇迹,得益于柳侯的官声与名望。

千百年来,人们追随着他的足迹,以朝圣的心态,来到这曾经的岭南蛮荒之地。

“打卡”追思,寻幽探胜。

(愚溪之水。清兮,浊兮?)

因八愚诗《序》里写着“记于溪石上”,上世纪末的端阳节,我们还邀约着去愚溪寻诗。

在应景飘飞的端阳细雨中,终不见摩岩的溪石。

(大自然的馈赠。小石潭,文字不能表达的悠然)

柳宗元的传世诗文,近六成写于古谓零陵、雅称潇湘的永州府。

本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邵州刺史的他,于上任途中,奉诏再贬为永州司马。

从而,踏上了宿命般的永山永水。

在此基础上,他又用了近十年的时光,相互成就了彼此。

(永州柳子庙。桥下即为愚溪。而溪水无言,江之雪亦无言。)

元和九年,时在岁末。(公元815年2月),已四十三岁的柳宗元,终于奉诏回到了阔别十年的京师。

他没去观桃花。据说,也没有去拜访该拜访的人。

“都是刘郎去后栽”的桃花,妖艳无比,名动京城。

(桃之夭夭。宿命般的传奇)

桃花刚谢,柳子厚又与刘梦得结伴再下岭南。

这次,他被贬之地乃是比永州更偏远一些的柳州!

(柳侯公园。在祭祀柳子的基础上扩建成市民之家)

比较而言,从永州向南又正式跨越南岭诸峰之后,其外放的职务,还是稍微高了点。

即基本上回归了永贞革新失败后,对初贬之人官位的安排:

远州之刺史!

(対峙。路径之选择!)

他与刘禹锡在衡阳分手:

一去柳州一去连州。

宦海沉浮,互道珍重。一离永州一别朗州?

而这次,谁也没有料到这时约定的分别,竟是永诀!

(历史的迷雾。透过栅栏,你看到的又是什么?)

在柳州的四年间,刺史柳宗元终于主政一方。

“牧民之乐”,充分表现出了“能吏”的风采。

他“挖井开荒,发展生产;兴教助学,崇尚礼治;解放奴婢;破除陋习”。

上述被称为“四大政绩”,深受柳州民众的爱戴。

(零陵夜景。失落和追赶,全在一念间)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更由于辛劳过度加之水土不服,他罹患上了毒疮、霍乱。偏远地区,又无药石可医。

柳宗元生命的终点线,定格在了为之付尽心力的柳州。

(山水之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七月,即柳宗元病逝三年后,柳州市民于罗池旁建立庙宇,塑像祀之。以缅怀祭祀柳子在当地的政绩。

时人呼为“柳子菩萨”。庙称“罗池庙”。

(魂归故里。自十二岁随父游历湘南始,柳河东终究放不下他宿命的南岭之南)

次年春,韩愈在京师听闻此事,深感欣慰。特挥毫撰写了《柳州罗池庙碑》一文,以悼亡友。

开篇即曰:“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

(画栋雕梁寄相思。)

碑文后,效屈子之九歌体例而附作《迎享送神诗》。

全诗如下: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愿侯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粇稌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此碑文和附诗明白无误地以“侯”名之,而其时柳子并无侯爵。

在那个极为讲究“名正”的时代,大学者、大文豪韩愈之文与诗,又是如何能做到“言顺”的呢?

(永州零陵区的柳子庙。谪居最久之地,却非成神之所。)

原来,“侯”,不仅有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之义,而且还可以作为对士大夫的尊称。

《辞源》等词典里都有详尽注释。

比如大家熟知的“侯门一入深似海”中的“候门”一词,从开始的王侯门庭再到官宦之家,再到后来竟泛指富贵人家了。

(侯门?)

柳州,在当时虽然是“蛮荒之地”,但作为中央政权重要的地方衙署等官僚机构的驻所地,民众于不经意间,都会受到更为先进的中原文化的薰陶。

这一点,凡行政、军事驻地或者交通、经济据点,西南官话都较为盛行,便是佐证。

(灵渠位置示意图。秦始皇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也让岭南紧紧依附于中原)

所以,当地不少人在内心敬重和刻意神化之下,逐渐习惯了将已故的柳刺史尊称为柳侯,并融于祭祀的仪式当中。

(唐宪宗像。)

值得注意的是,罗池庙成之时已是唐穆宗长庆年间。

此前,虽有“元和中兴”之功、但对“二王八司马”恨意深种的唐宪宗李纯,也在柳宗元逝世仅两个多月后因乱服“仙丹”而驾鹤西游。

(历史的纵深。)

也就是说,从宪宗驾崩到罗池初祀柳侯事之间,已经隔了有足足的两年半了。

而次年韩愈的雄文祭友,更彰显了柳子政声文名。

加之,继位者穆宗的理念与其父相左,对永贞革新持同情态度,自然犯不着追究文人的倾力创作和民间的自发祭祀行为。

(柳祠一瞥。)

韩愈祭友的诗文横空出世后,时中书舍人史馆编修沈传师挥毫书写碑文及诗,一同刻字于罗池庙中。

(再贴一次图片,敬请细读楹联)

自此,罗池庙(柳侯庙)渐为世人所知。

两百多年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又欣然泼墨,独选其附诗而书之。

又百余年后,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苏轼之书作被首次刻碑,树于罗池庙中。

此时的罗池庙,因柳宗元早已被追赠封侯,也已正式更名为柳侯祠。

(愚溪眺雪。如今的岭南,难得一见雪之舞。但人潮人海中,内心残存的“千年孤独”,却挥之不去。)

“柳事、韩诗、苏字”,穿越时空三百年后,同为唐宋八大家的三位巨匠,以“碑刻”这种独特的方式融为了一体。

此碑,因首句“茘子丹兮蕉黄”而得名“荔子碑”,又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荔子碑》拓片。)

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永州司理刘可勤令人将荔子碑摹刻,另树于永州柳子祠。

“三绝碑”自此一碑树两地。

(柳子祠外柳子街,千年文脉等君来)

创造了文人死后成神封侯佳话的柳宗元,再一次创造了独特的文史奇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4033)永州柳子庙
湖南零陵柳子庙
荔子碑的八方之旅
“三绝碑”往事 | 张瑞田
瞻仰永州柳子庙
【永州】柳子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