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一) - 要学会珍惜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回顾与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2.通过回顾与思考,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灵活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回顾与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2.通过回顾与思考,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灵活应用.   

3、通过回顾与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过程中所运川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回顾与思考来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2、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的思路与方法.

难点:对所学的公理、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新课

 [师]本章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复习回顾.

 第二环节:回顾与思考

    [师]我们来以问题串的形式,分小组讨论来回顾、总结本章内容.(出示投影)

1.说说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证明过程有什么联系?

    [生甲]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它们都是有特殊性质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已是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特殊菱形.它们的包含关系如下图:

 [生乙]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时,我们曾作了一条线段(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它底边上的中线或底边上的高线)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然后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由此呵得到结论:“等边对等角.”

    而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时,是通过平移一腰把等腰梯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说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可.

    这样可知:证明这两个命题时,都需作辅助线,而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

相等”时需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对等角.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大家来想一想:除以上我们总结的内容外,在这一章中,我们还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呢?

    [生丁]在命题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中,蕴涵着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类比、转化等.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本章内容,(学生叙述后,教师出示投影)

1.性质结构;

2.判定结构

[生]这些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很多,老师能否有—个较简单的方法,使我们一目了然呢?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那大家来想一想.如何为他排忧解难呢?

 [生]我们可以用四边形的从属结构来理解.

[师]很好,下面同学们来看一个题(出示投影片C)阅读下列内容:“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它们都是有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因此我们可以用矩形、菱形的性质来研究正方形的有关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①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填入它们所包含的关系中.如下图.

 

 

②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可以先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这个矩形的       相等;或先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这个菱形有一个角是        

③如下图,某同学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对角线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是

,对此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若正确,给予证明,若不正确,举一个反例说明.

[师]同学们解答得很好,由此知大家不仅搞清了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而且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对于我们掌握本章内容很有帮助.

接下来我们通过做练习进一步掌握本章内容.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补充练习;(出示投影) 

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

求证:(1) △BDE≌△CDF;(2)∠A=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本章所学的内容.在这一章里,不仅要理清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还要会用几何推理来证明一些问题,而且还要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一)课本P92复习题A组,1~9.   

(二)复习总结《证明》(一)、(二)、(三)的知识内容,并梳理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

1、复习课不是习题课

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复习课,就是老师把所学过的知识用提问的方式回顾后,再用大量练习题或难题的讲解替代了真正意义上的复习。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有新鲜的感觉,有主动权。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课上充分地思考,这一阶段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积极的心态、合作的方式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发现一些题型之间的规律,总结出解决方法上的窍门。

2、给学生是展示的空间,获得的是一份精彩

有很多时候,我不肯定自己这种做法,认为太浪费时间了。如果在课堂上以我为主,教学进度会更快,涉及到的题型、知识点更多,很担心这样继续下去自己的学生见到的会比别人少很多。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我来讲,学生是被动的,一个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愿意懈怠地被动接受,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囫囵吞枣地了解皮毛,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则从上课起就因为缺少信心和兴趣,注意力游离在课堂之外。

时间长了我发现,放手给学生之后,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知识点安排得越来越紧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了。真是一节课下来会感动连连、惊喜连连。所以我和孩子们都喜欢上复习课,因为他们感觉到,每章节的复习课就像他们的汇报演出,他们将这一章节所学到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各方面才华,更完美地展示给老师,分享给其他同学。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我的复习课课堂是延续到课下的,所谓复习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

3、需要改进的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复习的时候,知识点应该挖得再深再透一点,特别是用一个小题诠释一个小知识点,这点做得不够。总的来看,这节课比较平和,虽然老师设计了小的难度,可不够透,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总结经验,将知识更系统化,让呈现规律的东西更有可探究的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北京初二(下)期中数学汇编:四边形章节综合3
2019-2021北京东城初二(下)期末数学汇编:四边形章节综合
《初中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汇编》》初中数学资源网-数学试题,数学教案,数学课件,数学...
投稿课例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附完整教学设计 单元学历案)
第二十二章四边形“课标”要求与中考“考点”
正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教案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