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征过程中,毛主席为何安排中央领导陈云偷偷脱离红军队伍?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红军长征(剧照)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在9个月前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刚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的陈云跟随中央机关长征,在担负全军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任中央代表,后任军委纵队政委。

最初,陈云在随部队行进到昆明市,曾经试图离开红军,但是并没有成功,很快又折返回队伍当中。

最后,1935年6月,到了懋功雪山脚下的灵关殿的时候,陈云脱离了队伍。

那么,已是中央重要领导人的陈云为什么要脱离红军的队伍呢?他要到哪里去呢?

肩负特殊使命,悄悄脱离队伍

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力进行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坏白区党的组织,致使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湘江战役(剧照)

由于中央红军长征后唯一的一台大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因此无法与共产国际建立直接的联系。

中共中央为了重新建立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曾派一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同志到上海与地下党联系,但是行动未能成功。

湘江战役使得中央红军从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毛泽东

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机械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遵义会议(剧照)

由于遵义会议批评了共产国际支持的王明、博古、李德等人,党中央认为十分有必要将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共产国际方面通报,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继续支持。

同时,也必须恢复白区党的组织,以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县城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考虑到共产国际的代表在上海,陈云同志不仅在上海工作过很长时间,还会讲上海话,便决定派陈云到上海去完成这一使命。

陈云

与陈云同行的还有潘汉年、夏采曦两位同志,他们分头行动,各走各的,目标都是上海。

泸定桥会议后,刘伯承为陈云写了两封亲笔信,托在成都的一位朋友和在重庆的弟弟协助陈云赶赴上海。

目标上海,陈云出发

1935年6月上旬,在红军攻占天全、芦山后,陈云随军抵达天全县北面的灵关殿,只身从这里悄悄地离开了长征队伍。

林伯渠

临走时,陈云带了一本线装的《三国演义》,并从林伯渠那里领了到上海恢复党白区工作的经费,把大面额的钞票放在随身携带的一只热水瓶瓶胆下面。

陈云昼夜兼程,五六天后,到达成都。

陈云拿着刘伯承的亲笔信找到了美丰银行董事胡公著,并托他把钱汇给在上海一家银行任副总经理的章乃器。

次日一早,陈云托人去成都春熙路上的《新新新闻》报馆,刊登一则《廖家骏启事》:

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牙质图章一个,文为廖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

周恩来

这个启事是陈云事先同周恩来商量好的,是他向中央报告自己平安抵达成都的信号。

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白区党组织被破坏殆尽,特务、叛徒到处搜捕共产党人的情况下,像陈云这样的中共高级领导人,在人地生疏的环境中,独自一人横穿大半个中国,远赴敌人统治的核心区域,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1935年7月,陈云终于到达上海,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已有不少变节的叛徒,其中很多人认识陈云,不少地方都挂着陈云的通缉令,上面有陈云的画像。

陈云有一次上街,到车行里叫了一个出租车,低头从柜台往里一望,车行的老板是个叛徒,叛徒一眼就认出了陈云,情况万分紧急。

陈云

陈云强装镇定,压低声音说了一句:

你要说出去,共产党饶不了你,共产党不会放过你!

叛徒把帽子往下一拉,假装不认识陈云,招呼车行伙计派出一辆车,陈云乘车就走了。就这样,陈云利用叛徒心虚的弱点,一次次地躲过了被叛徒告密的危险。

1935年8月,陈云终于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再次取得了联系,并与再次到达上海的潘汉年接了头。

上海党组织向陈云传达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意见,即陈云和潘汉年都去莫斯科。

潘汉年

但因陈云的任务是在上海恢复白区工作,故决定暂不去莫斯科,他让潘汉年先走。

等到8月中旬时,上海的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根据共产国际在上海的代表的意见,陈云也不得不离开上海,准备前往莫斯科。

宋庆龄先生相助,远赴苏联

宋庆龄先生

1935年8月上旬,陈云与陈潭秋、曾山、杨之华等人在宋庆龄先生的帮助与巧妙安排下秘密地乘上了一艘苏联货轮。

此时,反动派的特务爪牙遍及上海各个角落,他们对前往苏联的火车和轮渡尤为敏感,陈云乘坐的货轮被特务们搜查了好几次。

为了避开敌人的搜查,陈云藏在船的底舱里,那里霉腐气味刺鼻,空气稀薄,又不能发出任何响动,直到货轮驶出吴淞口他才走出底舱。

陈云一行在海参崴下船后,从那里改乘火车经西伯利亚于9月上旬抵达莫斯科,抵达莫斯科后,他们很快受到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人的接见。

斯大林

这时,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刚闭幕不久,由于共产国际与中央红军已长时间失去联系,陈云便借此机会在10月15日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向共产国际领导人详细地汇报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

陈云到共产国际后,把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路线打通了,他报告了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

批判了“左”倾错误路线,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了毛泽东担任领导……使红军从此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

陈云详细、客观的报告,使当时已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直接来自中共中央消息的共产国际,有机会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增加了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了解和信任。

共产国际也因此迅速转变了态度,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

陈云

陈云幸不辱命,十分圆满的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的任务,与共产国际取得了联系,并从客观实际出发,汇报了我党的情况,他功不可没!

向中国及世界人民宣传了党和红军

陈云除却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的任务,还利用闲暇之余向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宣传了我们党和党领导的红军。

陈云在上海寻找地下党组织关系和等候去苏联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写下了追述红军长征的文稿《随军西行见闻录》

红军过草地

为了便于公开发行与流传,他以“廉臣”为笔名,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详细、生动地记载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江西出发,历时八个月、途经六省、行程12000里的传奇经历。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国内外新闻媒体一直没有关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手报道,只能靠国民党政府“剿匪”的陈词滥调来判断中国的政局。

红军被迫长征后,蒋介石宣称红军已“溃败”,只剩下极少数人在“逃窜”。

这篇弥足珍贵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由于用第三者的面目出现,得以在国外和国民党统治区广泛流传,戳穿了蒋介石的谎言,说明真相。

《随军西行见闻录》最早于1936年3月在巴黎《全民月刊》上登载,接着在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使得共产国际以及苏联人民对我们的党和红军有了更真实和深切的了解。

此后便很快传回国内,并以《从江西到四川行军记》《从东南到西北》《长征两面写》等书名多次出版,迅速风靡海内外,翻印再版不计其数,成为中外各界了解长征、了解红军、了解共产党的必读之书,有力地宣传了中国革命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随军西行见闻录》是第一部反映红军长征这一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的著作,它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时间还要早一年多。

虽然陈云仅仅是小学毕业,但是他一直刻苦勤奋地学习,故而《随军西行见闻录》的文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外传播十分广泛。

陈云

陈云虽然没有走完长征全程,却是最早记录和宣传长征的人,因此陈云可以称得上是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第一人,为长征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感谢阅读!如果您喜欢“红色掌柜”陈云的故事,欢迎您查看合集《“红色掌柜”陈云》,感谢您的支持!

这里是翰林太史说历史,讲述历史文化,凝聚文化力量,弘扬时代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云在长征时期的历史贡献
美国战地记者斯诺写作的《西行漫记》直到1937年才发表,即便是瑞士传教士勃沙特创作的《神灵之手》也是1936年才被西方世界所熟知,而《神灵之手》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第一部介绍红军长征的著作
陈云在长征途中悄然“失踪”始末
影像录|不少青年读过这本书后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
1936年,一“国军俘虏”发表长征回忆录,50年后才发现作者竟是陈云
【红色传奇】陈云的秘密使命(上)| 纪实 武立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