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6-2016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考点12:大气的组成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答案:A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C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 B, 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2013年高考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1题。
  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考点】逆温
  【解析】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以平流运动为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中②③④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①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选项A符合题意。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4.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答案】D
  【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此时,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此时达到甲地上空附近,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
  5.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答案】B
  【解析】正午前后(12时),即4小时后,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气流速度约20千米左右)向东移动到乙地上空附近,乙地高空气温下降明显,乙地空气的水汽含量增加,因而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丙地此时大气较稳定,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北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
  6.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拨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
  7.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因此,正确选项是A。
  8.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当日该地是5时日出,以中午12时为当地白天的中间分界线,则该地日落时间应该是19时,选项A错误。因该地的昼长时间为14小时,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即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昼越长,因此说明此时当地的昼长与北纬20°左右的海口市的白昼要长一些,选项B正确。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
  图2
  9.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16℃              D. 18℃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线的判断与气温的日变化。根据图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可知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为2℃,而一天是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所以图是最低气温在5~7℃之间,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所以最大温差大于14℃,小于18℃,可能为16℃。
  10.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答案】B
  【解析】需要仔细看图,提取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资料信息并调动等值线等基础知识回答天气时间变化.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应为最高值多云天低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应该找白天的时间段,白天变化晴天的等值线比多云天密集。C.从正午到午夜的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因为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11.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城市中心地区比郊区气温高,所以只要比较中心地区的气温与郊区的气温高可以知道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读图可知,8日22时左右,城市中心地区的气温是13~15℃,而郊区的最低气温是9~11℃,温差达最高可达6℃左右。
  12. (2009年高考上海综合卷)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
  【答案】A
  【解析】审题时注意“近地面逆温”而非整个对流层逆温。找出图中近地面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即可。
  【考点定位】逆温现象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图2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2完成2—3题。
  13.(2009年高考北京卷) 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递减
  C.在高纬度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答案】C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臭氧含量是由50—60度向两侧递减;在高纬度变化大,低纬变化小故选C。
  14.(2009年高考北京卷)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答案】B
  【解析】臭氧减少,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地面辐射加强,与酸雨的形成没有关系,因平流层的臭氧减少,平流层吸取太阳辐的能量减少从而导致平流层温降低。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了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15.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
  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随着降水过程的发生,大气中的SO2浓度应降低。大气越稀薄,对流运动越弱的地方,大气的顶托作用越小,因此打开降落伞的安全高度应越高。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4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5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16.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答案】B
  【解析】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严重,应建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即最小风频方向),城市的西南方。
  17.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
  【答案】C
  【解析】通过t1-t5气温的垂直分布状况,可以得知在逆温最高处在100米高度,故只有C项才有利于工厂灰尘的扩散。
  〖借题发挥〗逆温问题是一个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断重复出现。采用超高烟囱排出废气和有害气体,不仅能减少厂区附近的污染,同时高烟囱还可能突破逆温层,从而降低污染程度。上冷下热即呈正常分布时有利于气流的扩散,上热下冷即呈逆温分布时不利于气流的扩散。
  〖误区警示〗第1题易错选A项。风向频率图(风向玫瑰图)是一定时间内在各方位刮风次数的统计图,由此可了解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该图是指该地区盛行风向出现的频率,也就是说该地区长年以东北风为主,其它风向为辅,也可以这样说:该城市西南风出现的频率最小。
  18.(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
  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
  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
  【答案】C
  【解析】地球大气层由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变化:表现为递减—递增—递减;大气运动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天气变化对流层显著。由此可判断 C 选项正确。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9~10题。
  图3
  19.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答案】B
  【解析】据图①气温分布状况,读取 6000 米高度气温约为- 35℃,3000 米高度气温约为-15℃,而近地面气温接近 20℃,计算 3000米以下温差约 35℃,大于垂直递减率,3000米与 6000米温差约 20℃,与垂直递减率上升 3000米气温降低 18℃,高于垂直递减率,故 B 选项正确。
  20.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对流层中上升气流使飞机飞行颠簸,而上下温差小,对流微弱则利于飞机飞行。由四幅图判读可知图④5000米高度处气温较高,与近地面温差小,气流较平稳,利于飞机飞行。故 D 选项正确。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Ⅳ(新课程))图2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2回答7—9题。
  图2
  2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大气垂直气温分布规律,需要掌握四个点:地面气温在20℃左右,对流层顶在-50℃ 左右,平流层顶0℃左右,在高层大气中上部为热层,拐点温度为-80℃左右。
  2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答案】D
  【解析】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电离层(海拔大约85千米处),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2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答案】C
  【解析】“神舟五号”的轨道在高层大气,据图所示阅读出相关数据即可。
  24.(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臭氧层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答案】B
  【解析】臭氧层位于大气的平流层,大约在离地面30千米处。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平流层的中上部的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上升。
  2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旧课程),34)图10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11)。回答:
  图10                                 图11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
  【答案】(1)10     8      (2)10
  【解析】对流层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递减,每上升 1000米,气温下降6℃。按此理论 3000米高空应比地面低 18℃,3000米高空实际温度 Ts为- 8℃时,正常情况下地面应高于 10℃,逆温现象才能结束。据气温变化曲线,地面温度高于 10℃时间应为 8 点钟以后,8 点钟后逆温现象结束,之后 2小时空气“净化”,则上午体育锻炼时间应在 10点以后。
  26.(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答案】D
  【解析】对流层大气的能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会越少。故答案为 D项。
  27.(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大气臭氧层(     )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气温较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集中紫外线辐射之害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所以我们应该善加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答案】D
  【解析】
  28.(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在地球大气各垂直分层中,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是(    )
  A.平流层、对流层         B.平流层、中间层
  C.平流层、热层           D.对流层、中间层
  【答案】C
  【解析】
  29.(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30.(1992年高考地理试题)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
  A.平流层下部冷,上部由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气温迅速上升
  B.太阳辐射经过电离层时,紫外辐射被全部吸收
  C.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下冷上热,气流平稳
  D.电离层中的氧原子吸收了太阳紫外辐射              [    ]
  答案:A、D
  31.(1990年高考地理试题)3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因为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    ]
  答案:C
  32.(1987年高考地理试题)有关地球上大气的叙述:
  A.臭氧不吸收太阳紫外线。
  B.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
  C.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D.南、北半球高纬度都是吹西风。
  答案:C;
  如何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轮复习】高考真题 · 11 大气的热力性质
大气对流层之顶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大气的垂直分布
大气的垂直组成
教学设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下)(新教材)
高中地理等级考 易错知识点12 大气垂直分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