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换声区的几点教学经验(转)
摘要:在声乐训练中,解决换声点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使各声区之间的机能、发展趋于平衡,教学工作者必须针对不同的个体,通过提高学者对声音的听辩能力,采用不同的母音进行发声训练,解决好呼吸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曲目,才能使各声区得到统一,
以获得美丽的音色和优美的旋律线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有人会提到换声点的问题,什么是换声呢?简单地说,换声是根据歌唱的需要从一个声区转换到另一个声区,由底声区上行到高声区,或由高声区下行到低声区。这种转换,由于声带运动变化的形态不一样,所发出来的音色自然也有所变化,且女声和男声的变化也不同,女声变化较小,男声则较大,这与换声中的真假声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人声声区划分的原理,从胸声区转入混声区,混声区转入头声区时都有换声现象。但由于各声部的声音和个体生理条件的差异,具体反映在“换声点”上也会因人而异,有时会有半音之差,且由于每个人的发声习惯不同,有的真声多些,有的假声多些,有的声区和其假声能力不平衡。因此,声乐学习就是要加强训练和发展较弱的或还未开发的声区和机能,使两者逐渐趋于平衡。
大多数人认为女声具有两个换声点:一个在小字一组b(女高)上下处或小字一组g(女中音);另一个在小字二组f。男声只有一个换声点:一般在小字二组升f。女声比男声多一个换声点是由于女声的中声区已经是混合声区,即真假声混合,而男声中声区则更多以真声为主,这也是为什么男生换声时音色变化要比女声要大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男高音如果不调整转换共鸣腔体也可以“叫”到小字二组a(男中音到小字二组f),但这些喊叫出来的声音都偏于尖刺、不悦耳、声音缺少色彩;女声如果不调整好,就更加麻烦,低音进不了中音,中音上不了高音,唱歌中总是会在换声点上破音。因此,只有调节转换好了共鸣腔体的共鸣和调节好真假声的变化,在高、中、低音区之间的声音才不会出现“分岔”和“打架”的痕迹,各声区的音质、音色也就比较统一。但往往很多学习声乐的学生越想更好地处理换声点的问题,就会越受限制,越不能自如,肌肉就越紧张,使得真假声混合的比例不合理,共鸣的比例不合适,声音就更乱了。本人在多年的演唱和教学实践中就调整换声所带来的一系列发声问题得到了一些体会,以求教于同行。
一、灵敏的耳朵
声音有多高、多低,音准好不好其实不全是嗓子的原因,主要是耳朵的问题。好的耳朵能准确地判断声门的高低。声门的活动主要是依靠耳朵以及共鸣状态和自我感觉。如果这些判断都对了,真假声混合的比例就恰到好处了,唱出的声音就是舒服的。耳朵的判断更多的是对音色的判断,如果声音从低声区上行到高声区,从音量上来说,别人听起来声音变得明亮而且圆润,而自己听起来却稍微变暗一些。为什么自己听到的和别人所听的不一样呢?实际上这是由于声音进入头腔,得到了头腔共鸣,这种声音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声音。从口中发出来的声音,既明亮又尖锐,虽然自己容易听见,但声音不易传远,证明声音没有进入头腔共鸣;而主观方面自己听起来觉得声音小,音色暗,而客观听起来声音不小,较圆润,且共鸣较多,这种声音既清晰又能传得远。所以很多学生总想让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很宏亮,不断地练习,反而达不到效果。因此,学习声乐的学生需要练有一副好的耳朵。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第三只耳朵——录音机。学生在练习中要反复地听自己的录音,学会判断声音的真假、虚实。要区分真假声,正确的判断声音,一般来说“真声”声音结实有力、淳朴,没有虚浮感觉;“假声”声音不太真实,有轻浮空虚的感觉。由于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一样,因此换声点也会有所区别,通过不断地听录音,判断自己真假声转换的位置,找到正确的换声点位置,才能使真假声更好的统一。同时,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应该有一只好的耳朵。教师的“耳朵”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就是教师对声音的鉴别能力,它有利于更好地判断学生每个阶段的演唱能力,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适度的进行真假声及换声点的训练。切忌盲目练声,否则不仅换声点没有解决,真假声的声音也不能稳定,造成学生无法开口唱歌。因此,作为教师也应多加练习,多听世界著名歌唱家的音响,多看歌剧和音乐会录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音响”。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找对好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学生歌唱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美好的声音。
二、采用不同母音进行发声训练
我们在自然声区内发母音比较容易,但在八度之外,发出的母音往往会有所变化,所以就形成了换声点、换声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运用各种母音和辅音来解决声音上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母音进行发声训练就有利于解决换声点的问题。由于男女声真假声比例在不同声区有所不同,对女声来说,应该在第一个真假声换声点开始逐渐加入“假声”练习,把“假声”练得结实丰满,而换声点以下的真声则应该唱得圆润柔和一些,同时注意增加头腔共鸣,以便逐渐向假声过渡。换声点以上的高音,要求听起来松弛而圆润,训练时可以用“a”母音带“o”母音的感觉,“o”母音带“u”母音的感觉,“i”母音带“v”母音的感觉。母音转换的目的,主要是让咽喉部分的空间逐渐向鼻咽腔部位扩展,使头腔部分的泛音增多,使高音得到丰富的头腔共鸣。在练习中换声点的位置要准确,这样才能使声音灵活自如,声音色彩和亮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在五个母音中,“a”母音属于开口母音,是最自然、最方便发出的母音,但唱高音容易出现漏气、用嗓等问题,而“o”“u”都属于撮口母音,也是一个高位置的母音,带入“o”就会使声音更圆润,更容易进入头腔。用“a”作开头,渐渐转到带“o”母音时,声音更集中,更有穿透力。特别是男声,从中声区到高音换声时,唱“u”音更容易使声音进入头腔。在说“o”时,小舌的后上方是有一定的空间,吸着点唱把声音唱到这个空间里,并有呼吸支持,这是进入高声区的办法,同时也是解决处于换声阶段学生问题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声音比中声区的声音更立,音量更大。另外,辅音在声音训练中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在a母音前加上辅音d、l,对放松舌部肌肉很有用。当然,个人声音条件不同,采用元音和辅音可能也会有不同,如声音暗淡用较靠前的母音e、i,声音过分靠前的可用母音a、o、u等。但总体来说,我主张在做发声练习的时候应该多用撮口母音进行训练,才能更好地解决换声所带来的声音痕迹。
三、呼吸问题
要想使换声区转换得容易,就要用好呼吸。用深呼吸打开共鸣腔体,这是现决条件。如果把需要用的腔体都打开了,声音也就通了,声音从上到下都通了,自然就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就不存在换声点的问题;如果拉紧喉咙唱,呼吸不到位,换声点上的“坎”就冒出来了。因此,提前把呼吸搞好,舒展开腔体,在吸气的状态上,打开腔体,放稳喉结,周围的肌肉放松,解放声门附近的肌肉,这样声音就能自如的运用。无论谁,若呼吸的支持不够,就会出现“坎”,就需要过“坎”。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好呼吸能力和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找“打呵欠”的感觉,让喉器落下来,恢复到最自然状态,嗓子不受外界限制。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好的呼吸支持就不存在换声点的问题,我赞成这一说法。我们在平常的练习中,把呼吸训练作为重点来练习,生活中多做深呼吸,如闻花等等。要使前元音ae i、后元音 ou都统一在深呼吸,统一在喉器稳定,统一在运用共鸣上。如在发“a”母音时,练习者要始终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发音,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放松喉咙和各附近的肌肉,使软腭兴奋抬起,咽腔完全打开,真假声的转换才能自如。只要做好呼吸稳定、喉头稳定、肌肉放松的这些准备,要渡过换声区是不难的。
四、选择曲目的技巧
为了更好地解决换声点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曲目尤为关键。我们演唱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角色的声乐作品,演唱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如16、17世纪以前男声从低音到一定的高音就换声了,声音有点像女声,以假声为主。后来,因曲目、内容变了,各种人物出现了,情绪很激烈的场景,单纯用假声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歌唱家们就采用了新的唱法,唱高音时不完全用假声,而是把中声区的色彩带入到高声区,演唱效果就发生了改变。不同的唱法,要求的共鸣状态、夸张程度、腔体的用法、字的念法等方面各有不同,要依据一定的风格处理真假声的结合问题。因此,这要求教学工作者积累大量的曲目,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演唱音域和换声点的位置,在每一个阶段找到适合他的曲目,才能有利于解决换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做好曲目的选择工作对声音特色的发展、技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方面功课做好了,既解决了学生音区问题,又使其自身演唱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学生本身要多吸收各种风格的演唱曲目,不仅是国外的,民族民间的还是戏曲的都应该学习,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戏曲。中国少数民族和地方戏曲的唱腔和演唱风格丰富多彩,而且大多都没有换声点的问题,积极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换声点的解决,而且有利于形成自己不同的演唱风格,对未来的演唱道路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五、男、女声区别对待
我们知道,男声只有一个换声点,而女声则多一个。男声的问题不是换声后突然变假声,也不是用中声区的方法来唱高声区,而是到了高音时要保持中声区音色的基础上又加上头腔共鸣;而女声没有中央c上边的小字二组f那道“坎”,女声的中声区已经是混合声区了,如果气用好了,腔体打开了,声门也解放了,就不存在换声点的问题,声音转换都非常自由,有的女声甚至主张自己声音没有换声点。那为什么在女声比男声多一个换声点的情况下,反而没有男声变化那么明显呢?因为男声的中声区更多的是以真声为主,到高音要加进混声换到假声为主的问题,而女声中声区就是混声区。因此,我们在对男女声训练时,要有区别地对待男女声的问题。对待女声要加强中声区的训练,往往中声区的基础打牢了,女声换声点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特别是对女声的真假声混合有统一的认识后,在练习中要选择适合她们的练习曲。如:唱得过重或真声位置太高的学生,从下向上的3度、5度流动型的音阶练习,音量要求不要过大,慢慢地过渡到换声点。男声问题就要复杂一些,特别是男高音,更多的是要得到头腔共鸣。每个男高声音进头腔的情况不一样,如大号男高音或戏剧男高音在小字二组f时声音进头腔,而小抒情的男高音在小字二组g时才让声音进头腔,但具体唱段,可能会有所改变。总之,中声区的声音是高音的基础,教师与学生都要特别重视中声区的训练,只有将中声区的声音训练轻松、流畅、自如后,才能逐步扩展音域,使声区逐渐过度,达到声区的同一。切忌在中低音声区还没有放松打开的情况下就急于练高音,否则要达到扩展音域的目的是不行的。这样不仅会把中音区的毛病带到高音区,而且练坏了改起来就很难。正确的对待男女声的不同,对更快解决换声区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人往往忽视了人的嗓音条件的不同,不区别对待的练习,训练直到最后也无法解决声音的问题。
声区的统一是歌唱训练的关键,统一的声区不仅可以使演唱曲目更完整,而且有利于获得美丽的音色和优美的旋律线条。换声区的问题是常见的问题,但暂时还没有可以快速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只能靠我们教学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总结,靠学习者不断地练习和积累。解决换声区的问题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人的变化和学习进程而不断地变换方法,教师应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懂得并掌握转换声区和统一声区的道理和技巧,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年
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
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
唐琳《声乐教学泛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声唱法与声乐歌唱艺术--混声与换声
转载:学习歌唱发声的技巧
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过度及真假声的运用和混合(沈湘论歌唱)
金铁霖老师谈自己的声乐训练方法(一到九)
跟我学唱歌(4)--明亮圆润的歌唱发音
“换声”唱高音,8个秘诀告诉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