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寂寞梧桐锁清秋——咏梧桐古诗词赏析

    

            寂寞梧桐锁清秋

                     ——咏梧桐古诗词赏析

                                    川      雪 

 阅读古典诗词,我们会发现,在古人行走的路上总不断地有梧桐悄然出现。这种落叶乔木身上到底具有怎样的特质,竟能引发人们如此丰富的联想与感情?

 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文人墨客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质地高贵,在古诗中有象征品格高洁美好之意。最早在《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生长茂盛,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在《庄子·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文中写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遇见梧桐才降落到上面。可见梧桐的高贵。

 在古诗词中,常将梧桐与高洁事物联系起来。如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孤桐》中借梧桐言志,表达自己高尚的品格与节操: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诗的前三联描写孤桐的形象特征:第一联写孤桐靠环境和自己的努力,长得高大挺拔;第二联写孤桐正直伟岸,中间虚心;第三联写孤桐在阳光照射下,更茂盛强壮,树阴更浓。第四联则是写孤桐的理想和抱负,在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锐意改革,毫不犹豫,坚决推行新法。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在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表现了诗人正直的品格、推行新法的坚定的决心和意志,以及要通过变法革新帮助皇帝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创造一个较为和谐安定的社会的愿望和理想。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是诗人表明立志改革决心的宣言书。以孤桐的形象自喻,给人以坚定亲近之感,令人赞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梧桐落叶早,古人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广群芳谱·木谱六桐》)的说法。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结,见叶落觉秋至,不免睹物伤怀。于是梧桐这一意象就成了人们传达主观情意的一种符号,而这种符号因其“知秋”而常蕴含一种愁苦:乡愁、客愁或离愁。当然,秋至而叶陨的树很多,但梧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很多树不可比的;而且梧桐树叶阔大,树干高耸,树冠广覆,而落叶后的萧瑟、稀疏给人以触目惊心的视觉感受,古人借此悲秋抒怀就不难理解了。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的凄清景象,使梧桐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此诗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金井梧桐秋叶黄”,既是环境描写,又是宫女命运的象征。

 再如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囚禁中的李后主,自是有一番愁苦,而清冷的月光照着光秃的梧桐树,愈加增添了院中人的愁怨。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

 梧桐所传递出的这种情愫一旦和“雨”相遇,则更被烘托、渲染得无以复加。如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 》: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

      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开头三句写诗人在雨夜借宿他乡,半夜三更听到外边风吹梧桐叶,雨打芭蕉声,不禁愁肠百结,夜不能寐。诗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这里的雨滴梧桐,渲染了因绵绵乡思、悠悠乡情所带给作者的无穷愁苦和悲哀。

 第四句“落灯花棋未收”,写归梦忽醒,回到了独宿客舍的现实情景。梦醒后,首先看到一盏残灯,由灯光看到凌乱的棋局,由棋局而想到自己的处境。残棋未收,灯花已落,从侧面刻画思乡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神态。第五句“叹新丰孤馆人留”,联想到唐初大臣马周的遭遇。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这里暗示了诗人百无聊赖、备受冷落的情怀,抒发了对穷愁潦倒生活的不满。

 最后三句写雨夜梦醒,勾起作者无限的愁思。人生的酸甜苦辣

一时涌上心头,回想平生成败的经历,他仿佛看到和妻子在枕上喁喁细语的景象,看到双亲在家里为他担惊受怕的面容。作者心潮澎湃,再也不能入睡。这里诗人用了传统诗词中从对面落笔的手法(虚写),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双亲,而写二老为游子担心,于是使文意更加婉曲,读来令人回肠荡气,“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含无限愤慨,令人回味无穷

 散曲开头三句,连用几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音调错落和谐,正好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说一声桐叶,一点芭蕉,即意味着一声秋意,一点愁思,而桐叶声声,蕉雨滴淅,则秋意无边,愁思无限的意蕴可以想见。曲中以最少的数词包涵着最大的容量,细腻真切地道出了作者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

 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诗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

 又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五代·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声梧叶一声秋——古诗词秋之意象四:梧桐
62.古诗词中“栽桐引凤”之说
梧桐树
千古诗词心上秋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转载】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