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名辞海】之《画》的别名

编著:田家双

画的别名难找,不是没有,而是与书法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开。常言道,书画不分家。果然

   画  的  别  名 31 例   

 



笔墨

指文字或书画诗文作品。汉 王充《论衡·乱龙》:“子骏汉朝智囊,笔墨渊海。”宋 陈师道《上曾枢密书》:“某不更远引笔墨所载,直以庆历以来耳目所及者明之尔。”清 袁枚《随园诗话》:“汉魏名人笔墨俱在,淮南王刘安隶书最工,自曹子建以下,稍近钟王风格。”


裱轴

亦作褾轴。书画裱褙时装置卷轴并加装饰或指裱成的卷轴。亦代指画卷。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书画以褾轴贾害,不宜尽饰。”《说郛》引赵构《翰墨志》:“余自渡江,无复钟王真迹。间有一二,以重赏得之。褾轴字法亦显然可验。”宋 陈鹄《耆旧续闻》:“舍此褾轴,悉非珍藏。”


宸翰

帝王的墨迹,即亲笔手诏、御札、书画之类。乾隆皇帝有“乾隆宸翰”玺印一枚。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我渊圣皇帝居东宫日,亲洒宸翰,画唐十八学士,并书姓名序赞,以赐宫僚。”宋 陈鹄《耆旧续闻》:“后有内府印标题品,次皆宸翰也。舍此褾轴,悉非珍藏。”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避暑山庄前后七十二景,匾对皆先朝宸翰,高宗御笔尤多。”


传神

谓画人像。宋 张师正《括异志·许偏头》:“成都府画师许偏头者,忘其名,善传神,开画肆於观街。一日,有贫人,弊衣憔悴,约四十许,负布囊,诣许求传神。”明 叶盛《水东日记·传神》:“吾平生传神,不啻数十人,无一得真,希纯乃能若是。”清 黄宗羲《赠黄子期序》:“有慈溪魏霞生者,无所传授,多为村落传神,无有不肖。”亦为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图绘人物,当求其能表达出神情意态,故称传神。清 蒋骥《传神秘要》,论述肖像画颇详。




丹青

画。丹指丹砂,青指青雘,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我国古代绘画常用丹和青两种颜色。丹青遂成为画的代称。《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西游记》第九十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华夷楼上。”


芳翰

对他人翰墨书画的敬称。唐玄宗《登蒲州逍遥楼》:“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元 陈樵《长安有狭斜行》:“班姬辍芳翰,纨扇从风扬。”


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翰墨

借指文章书画。三国 曹丕《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唐 颜真卿《干禄字书序》:“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清 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九世枢,复工书画,精鉴赏,遇古翰墨器物,极力求取,必得乃已。”




画卷

裱后带轴的长幅画。宋 苏辙《次韵王定国见赠》:“屡出诗章新管籥,偶开画卷小山川。” 明 陶宗仪《辍耕录·隐趣》:“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清 松泉老人《墨缘汇观录·名画上·宋迪秋山图卷》:“此卷且有‘奉华瑶晖’印章及元末诸公题咏,宜为宋人画卷中之铮铮者。”


画图

画,画像。辛弃疾:“画图恰似归家梦,竿里河山寸许长。”《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唐 高适《塞下曲》:“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旧唐书·萧仿传》:“滑临黄河,频年水潦,河流泛溢,坏西北堤。仿奏移河四里,两月毕功,画图以进。”《晋书·刘牢之传》:“玄大喜,与敬宣置酒宴集,阴谋诛之,陈法书画图与 敬宣共观,以安悦其志。”唐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宋 司马光《晚景亭》:“神游灵境健,身入画图迷。”唐 薛媛 《写真寄夫》:“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元 马致远《汉宫秋》:“锦貂裘生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清 袁枚《随园诗话》:“近人陈楚南 《题背面美人图》云:‘美人背倚玉阑干,惆怅花容一见难。几度唤他他不转,痴心欲掉画图看。’”元 张昱《辇下曲》:“为造龙舟载天姆,院家催造画图来。” 


画像

人像画。《宋史·苏轼传》:“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画肖像

《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闲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 唐 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清 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


墨宝

珍贵的书画真迹。堂名墨宝,意谓所藏皆为名人真迹中可宝的珍品。清 赵翼《题<肃本淳化帖>》:“淳化天子盛文物,爱古墨宝勤搜罗。”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如:您的画非常好,敬求墨宝。




墨迹

书画真迹。《南史·范晔传》:“上示以晔墨迹,晔乃引罪。”唐 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明 王铎《又答石寓》:“昔人得魏墨迹,辄投水,曰:吾为魏藏拙,足下今为我藏拙。”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家刻》:“余生平无所嗜好,最喜阅古法帖,而又喜看古人墨迹。”马南邨《燕山夜话·选帖和临池》:“因为敬仰他的为人,所以也重视他的墨迹。”


平画

壁画。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杂画》:“冯清,陕郡阌乡人,善画橐駞,兼工平画。景灵宫北廊墙壁道经变相,乃清之笔。”


泼墨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亦代指画。唐 陆龟蒙《和五贶诗·华顶杖》:“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宣和画谱·王洽》:“王洽不知何许人,善能泼墨成画,时人皆号为王泼墨。”


破墨 

中国山水画中一种渲染水墨的技法。即以水破浓墨而成淡墨,浓淡相间,以显示物象的界限轮廓,以求墨采的生动。有时也代指画。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维》:“工画山水,体涉今古……余曾见破墨山水,笔迹劲爽。”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制作楷模》:“画山石者……每留素以成云,或借地而为雪,其破墨之功,尤为难也。”宋 陆游《初夏闲居》:“两卷硬黄书《老子》,数峰破墨画庐山 。”




士女

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画。苏轼《题〈张子野诗集〉后》:“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画者’欤!”周昉为唐代画家,除擅长士女外,还擅作佛道宗教画。


手卷 

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因幅度较长,又称长卷。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用一匹整绢画成,长达十多米。因手卷为横幅,也称横卷。


书卷

犹墨迹或绘画。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或谓靖康之变,二王书卷流落民间,后经搜罗得之,遂以勒石。”另,书籍。古代书本多作卷轴,故称为书卷。《南史·臧严传》:“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与石床之上,清气凛然。


水墨

水墨画的简称。唐 张碧《题祖山人池上怪石》:“我闻吴中项容水墨有高价,邀得将来倚松下。”金 元好问《中州集·吴学士激诗序》:“悆甫索水墨,以诗寄之云:‘烟拂云梢留淡白,云蒸山腹出深青。’”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妇人画》:“海宁李因是菴,善画松鹰及水墨花竹翎毛。”另,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种不着彩色,纯以水墨点染的绘画法。唐 郑谷《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宋 周紫芝《西江月》:“晚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元 汤垕《画鉴·唐画》:“董元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样,着色,皴纹甚少,用色秾古。”




天翰

皇宫所藏翰墨画卷。清 黄景仁《灵壁磬石歌》:“澄心堂砚秘制出,宣和天翰尤淋淋。”


无声诗

画的雅称。古人认为画虽不能吟哦,但有诗意。故称为无声诗。《宣和画谱·顾野王》:“画,亦野王无声诗也。”宋 施天元注《古诗话》:“诗人以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宋 黄庭坚《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园》:“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宋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溪光亭》“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张舜民《跋百之诗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四库全书总目·艺术类存目》:清 姜绍书著有《无声诗史》,录明代及清初画家小传。


肖像

指人像画。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古传画家众体,各有师法,而肖像无法专门,亦未有勒成一书者,真可谓我艺林之缺事也。”真容、写真、写照、传真等也是肖像画的别称。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写生

中国画中的花果草木禽鸟画又称为写生,古代将万物称为横生,人称为纵生,所以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和作画的方式叫写生。清 赵翼《题肃本淳化帖》:“譬如画家写生法,须见美人描翠娥。”后引申为以写生手法所制作的画。柯岩《最美的画册》:“一个接一个地交出了写生,一次又一次我惊奇地眨着眼睛。”




写真

本义为画人物的肖像,乃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描画人物要求形神兼似,再现真实面貌,故称写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志和》:“兴趣高远,人莫能及。宪宗闻之,诏写真求访。”清 姚鼐《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写真自古难,神艺有深造。”宋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清 孙枝蔚《汉武帝》:“自上甘泉看写真,芳魂一去杳难亲。”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明 李贽《读杜少陵》:“少陵原自解传神,一动乡思便写真。”《西游记》:“众臣依旨,选两个会写真的,着胡、秦二公依前披挂,照样画了,贴在门上。夜间也即无事。”清 袁赋谌《重修始祖荣公遗像记》“族人有能写照者甚少,犹见于康熙癸亥同族怂恿之,俾共追写,写成质之族人齿尊者,曰:‘相去不甚相远'。”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间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明 高攀龙《书名公玉宇卷》:“陈伯符写照,肖其形并肖其神。”清 周亮工《书影》:“又传小仙幼时,戏为蒙师之妇写照,师怒詈之。”明 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盖人知卓吾为后世著书,而不知其为自己写照。”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王仲瞿落花诗》:“秀水王仲瞿《落花诗》三首,全为自己写照。”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公谢而出,途次遇名胜,辄研弄丹墨,自江右至岭南,一壑一邱,咸为写照。”唐 席豫《奉和敕赐公主镜》:“含灵万象入,写照百花开。”唐 李德裕《灵泉赋》:“沦涟写照,物色殊晖。”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善画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而今,写真多指艺术摄影,亦泛指照片。


写照

即写真。


赝卷

指伪造的书画卷轴。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辛缵云:‘松雪图后,尚有董宗伯跋一纸,不知何故割去?’予曰:‘此不难解,割此真迹,装入他赝卷矣。’”




遗墨

指死者留下来的亲笔书札、文稿、字画等。宋 苏舜钦《哭曼卿》:“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金 元好问《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今日云台见遗墨,黄金牢锁玉麒麟。”清 张庚《国朝画征录·袁枢传》:“余游睢见先生遗墨及所藏旧迹,皆精雅,其风期略可想见。”清 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虎邱塔下画兰石碣衔壁间,高三尺余,阔不及尺,花叶纷披,摹镌工妙,为明季潞王遗墨。”


云烟

喻挥洒自如的墨迹或绘画。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宋 苏轼《次韵答满思复》:“纸落云烟供醉后,诗成珠玉看朝还。”元 刘因《米元章》:“苦心只办云烟好,不救人呼作米狂。”明 王时敏《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关门紫气幻云烟,大石寒山列两边。”清 伊秉绶:“翰墨因缘旧,云烟供养宜。”


札翰 

泛指文章书画等。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务尚》:“萧诚自务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珍翰

犹墨宝。金 王若虚《跋王进之墨本孝经》:“李君追慕其亲,以不得竭力为恨,而沦于非道为忧,故常玩意于斯文,而名卿珍翰以昭于不朽。”明 郑潜《东壁亭纪咏》:“储皇赐珍翰,腾翥鸾凤化。一挥万钧力,什袭连城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翰墨丹青庆五一·书画传情颂华章——著名艺术家 黄巧娴
水墨丹青——2015年4月15日——乙未年二月二十七日。
水墨丹青,翰墨情缘 ——唐智东画家作品展
翰墨迎春 | 水墨山水画家何建华作品选
李永平|水墨一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水墨丹青(音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