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吟友(第24期)世上无人痴似君——评两人对酌诗词



《吟友》总编室


主   编  楚江闲鹤

副主编  樾下客 杳辰 西江野老

            阿文 鹰飞倒仰

    明月清风 梅影 朱遒橚

        诗雨幽兰 怡芷清芬 枫叶

总编审  远心斋主


刊头题字  蓑翁

刊头设计  樾下客


本期责编  鹰飞倒仰

本期制作  鹰飞倒仰



世上无人痴似君

——致远行的对酌

阮莉萍





评家简介


         阮莉萍,网名“夏花微尘”,栖居东南海滨,阅读兴趣广泛,涉猎文学、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多领域,作诗填词,赏鉴自娱。致力于传统文化与女性文学研究,已出版《乌衣巷口夕阳斜——世说新语>人物品鉴》。


 

天风荡荡


悼对酌君

 

此去悲欣一身了,人间何必重纷纭。

酒狂诗意几曾见,剑啸琴音不再闻。

荡荡天风沧海阔,悠悠雅韵蕙兰氲。

读来眷眷情深处,世上无人痴似君。


        回想2012年认识对酌的时候,他已经潇洒自如地写诗填词,我还不过是个初学诗词的菜鸟,被格律的镣铐束手束脚,律诗倒也罢了,填一阕步韵的小令,都要费个大半天的劲。当初对这些隔空较量才华的高手,我只有遥遥膜拜的份儿。然而,正是通过与这些高手的交流,我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他们的隔空唱和中观摩学习,也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诗词水平。

        对酌性情开朗,幽默风趣,与诸多诗友都有密切的交往。他的博苑里,常常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看他诗词下的评论和回复,也往往是妙语如珠,令人解颐。我时常在他的朋友圈里发现不同风格的高手,可谓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时隔数年,重翻他的博客,曾经留下多少欢笑戏谑的痕迹啊!2015年我出版《乌衣巷口夕阳斜——世说新语>人物漫笔》之后,他也是我第一批寄书的好友。对酌在20151031日的《喜得夏花微尘新著》中写道:

 

学问每从勤苦得,文章足以证辉煌。

生如夏朵自然美,心若微尘飘泊长。

博里交流倾肺腑,屏间知己畅肝肠。

知君怀抱冰清洁,更上一层穷莽苍。

 

        数载知交,终生不忘;肝胆相照,怎敢辜负?艾奈先生说,只要博园还在,那儿就是对酌的衣冠冢,让我们随时凭吊。但我更愿意想着,是主人远行未归,花木依旧扶苏,还有那一轮诗词的明月啊,年年月月照亮他的庭院。

        这几日我通读了对酌的诗词,尽我之力给他写个诗评。我愿在重读作品中,用他最珍爱的诗词,读懂他天风荡荡的高洁心语,见证他一生的追求,这也应该是怀念对酌最好的方式吧?


1

逸趣谁知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的深浅和人的情趣密切相关。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的心灵创造出来的。诗之于人的乐趣,只有心有灵犀的人才能懂得吧?就譬如庄周和惠施的濠梁之辩,深谙自然之道的庄子,能够体会河里那些鱼儿从容自在遨游江湖的快乐,而一旁的惠施只会大煞风景地问一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真正的诗人,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对酌的最后一首诗,离他去世只有二十多天。大概是在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他仍然不忘诗情,写下《六一口占》:唯恨春风不解痴,空将华发染青丝。童心一点今仍在,又削竹竿当马骑。一个人能够将童心保持一生,不为世俗所侵染、不因病苦而萎靡,真是难能可贵啊!

       然而他的天真,是阅历沧桑后的平静。在他了解自己的病情后,和所有的诗友都断了联系,独自转身去面对自己的命运。在201752日,他特意写了一首折腰体的诗,与所有知情不知情的诗友中途道别:

 

辞别

 

更尽一杯将别时,何人不识那须悲。

满天飞絮蝶来伴,万里浮云风拂迟。

蜃楼幻景襟怀咏,山水绮情琴瑟知。

身影飘萧归去也,纷纭世事半残棋。

 

        “身影飘萧归去也纷纭世事半残棋如果有一天,当我要面对死神的时候,会有这样磊落洒脱的襟怀吗?对酌之于诗词,真真可谓痴人何人不识那须悲他让自己活在了网络众多诗友的心中。他不是世间名利场中的人,然而他有着最优美而丰富的心灵,传递给这个世界的是无尽的诗意。

        不为物欲所累的灵魂,是注定要飞升的。满天飞絮蝶来伴,万里浮云风拂迟,他是这样纯粹的诗人,为自己的归去,也提前设置了浪漫的场景!他一生都在吟咏襟怀,徜徉在性灵的山水之中,这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的人生呢?人总是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悲剧,然而世间得失,谁又不在这半残棋局之中,而谁又能够看透纷纭世事,打破生死难关?

        我们终将归去,而对酌此行,是不染尘埃的。在201754日的《岁月》一诗中,他写道:岁月悠悠任我歌,征途曲折似黄河。人生贵在心清雅,莫使贪婪起浪波。世上贪婪的小人很多,但清雅的诗人很少。就在上海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巷,他默默无闻地过着避世避人的生活,借以谋生的只是一份值夜班的工作。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网络诸多诗词行家中能够赢得鼎鼎大名,却不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去赢得更有尊严的生活呢?古典诗词,难道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沦落到这样不堪的境地?抑或对酌根本没有把诗词当作敲门砖,而只是生命中不可亵渎的挚爱?

        然而我也知道,以对酌已臻化境的诗词造诣,在周围环境中,大概是很难觅得知音的。不能赏识他才华的人,对他视若无睹,只当寻常看;而他在网络上,才是龙游大海,处处逢源,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在201757日得知绝症病情后,他表达的仍然是对诗词至死不悔的热爱:

 

江城子·吟友情

 

        老来逸趣有谁知。卷中诗,梦魂思。流水高山,自叹赏音稀。觅觅寻寻千百度,终不负,一番痴。

        已抛名利尽忘机。看云飞,笑芳菲。何物多情,令我久贪迷。世上雅怀清绝处,吟友在,共相携。

 

        “老来逸趣有谁知。卷中诗,梦魂思。每个人的情趣不同,对酌是真的把诗词当作人生的乐趣,仿佛这小天地中已然有独立自足之乐,是属于自己的一个偌大乾坤,使他神魂为之勾摄,无暇旁顾。而能够在网络上与吟友相携,一道谈诗论词,就足够让他获得人生的乐趣了。



        我翻看他的诗词,就在他觅觅寻寻千百度寻找赏音者的过程中,也不断锤炼了自己的诗词艺术,在赠人的78篇《一诗一词》以及与云妮的唱和中,对酌才与情的发挥,都达到了巅峰状态,2013年更是几乎每天一诗,真可谓终不负,一番痴了!已抛名利尽忘机。看云飞,笑芳菲。对酌毕生淡泊名利,心境澄澈,所以他的诗词才是超凡脱俗的,以至于生活中的一切烦恼痛苦,都在他沉迷诗词的时候烟消云散了。

       人的审美心态不同,所见的境界也不同。对酌是酒痴,是诗仙,是情圣,正如他在《酒··情》中所言:酒痴如鲸吸水,千杯不醉;诗仙咳唾飞珠,妙句挥洒;情圣无怨无悔,生死相许。酒入肝肠涌作诗,诗倚之情,情生于酒;酒变为诗,诗发乎情,情纠其酒;反反复复,环环相扣。我知道有诗有酒有情相伴的日子,对他而言就已经是快乐的了。

        “莫说当年旧怀抱,只留诗赋记生平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且凭文字存肝胆,撷取春光逐梦回世间纷纷芸芸,又何足道哉而诗词带给他的,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他一生自有雅趣,请看两首七律

 

无题

 

利名与我两无缘,避世避人如散仙。

翠竹参差同酒盏,清溪曲折入诗篇。

珠帘半卷何曾下,月影移床正好眠。

故友欲知家住处,对他东指白云边。

 

叠前韵

 

诗酒一生偏有缘,江湖飘处半成仙。

自怜清雅增佳趣,偶笑缠绵寄锦篇。

千壑云烟长作啸,四山风雨不妨眠。

萍踪浪迹也潇洒,梦系遐天红日边。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人生在世,从懵懂孩童走向充实自信的自我,对酌的选择洋溢着自由的光芒。利名与我两无缘,避世避人如散仙,正是对酌对生命的彻悟,他选择了隐士般的生活,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以翠竹为酒盏,将清溪入诗篇,珠帘半卷望月,月影移床入眠。物欲淡泊了,心灵清空了,心境就像白云一样逍遥自在。

       如希腊先哲所说,认识你自己,对酌在对自我内在的探询中,一次次把灵魂擦亮。诗酒一生偏有缘,江湖飘处半成仙,他游离于追逐功名利禄的蝇营狗苟之外,与诗、酒、情相伴了一生。自怜清雅增佳趣,偶笑缠绵寄锦篇,诗人的灵魂就像温润的玉器,在诗词艺术的不断滋养下愈加清雅,闪烁出个体生命晶莹剔透的光辉。千壑云烟长作啸,四山风雨不妨眠,最清寒的人,也可以拥有最博大自由的心灵,他与庄子一样,能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才有如此开阔的精神风景啊!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己者在。此万不得己者,即词心。所谓词心,即人的情趣。诗词,是人与世界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它来源于风雨江山,又超越风雨江山。诗人的创作,就是生命的体悟、心灵的感发:

 

江城子

 

        早知世态有炎凉。梦偏长,谢家廊。独举金樽,五噫写成章。几度登山临水啸,琴挥洒,意痴狂。

        白云深处即吾乡。许徜徉,醉一场。满目清幽,不作俗人忙。贪赏烟霞贪赏月,归去也,睡稳当。

 

        诗,就是生命与灵魂的镜像。早知世态有炎凉。梦偏长,谢家廊。在世态炎凉之外,对酌选择了最美的诗意人生。他在梦中踏遍了谢家回廊,独举金樽,五噫写成章。他登山临水,白云深处即吾乡。许徜徉,醉一场,以精神世界的弹琴长啸,痴吟狂歌,来回应自然万物与人间万事。贪赏烟霞贪赏月,归去也,睡稳当,诗词是人与世界的对话交流,塑造的是人独特的生命气象。他的诗心,就是他的审美性人格,在对酌的诗词中处处可见:

 

点绛唇

 

        尘土功名,而今不顾飘然去。平生心曲,都在烟霞句。

        尚想江湖,一闯风波路。青萍怒,荒山深处,独立诛双虎。

 

        “尘土功名,而今不顾飘然去,这是对酌对世俗的飘然远引姿态。平生心曲,都在烟霞句,则是他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在艺术的江湖里,他始终勇猛精进,在与诸位高手的交流学习中,一闯诗词的风波路。青萍怒,荒山深处,独立诛双虎,他在荒山深处的寂寞中,独自炼诗词为剑气,也有着自诩诛双虎的自信。他单纯而又丰沛的情思,散发着既内敛又外放的审美张力场。

        诗,是精神贵族的需要;诗心,是一种高贵的人格气质。这无关身份与地位,即使最卑微贫贱的人,也可能是精神贵族。对酌作为诗人,是以整个生命来写诗的,因为这是他自我表现的需要,也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创作冲动。高贵的诗心,就是诗歌中至高无上的人文情怀,也是平凡而伟岸的人格风骨!



2

吟啸江湖

 

        诗词,是属于小众的阳春白雪。我们认识一个人,常常是通过言语交流,然而文字又何尝不是更好的途径呢?至于以诗词作为交流的桥梁,应该是最见性情也最见语言功力的方式了。

        对酌的心灵世界,是纯粹的,高雅的,也是富足的。他少年时期就喜爱诗词,这是他毕生的追求。对酌在网络上与众多诗友交往,可谓如鱼得水,完全发挥了自己的才情,也是得其所哉了。如果以世俗的成败来评断他,那就是这个世界出了错,应该汗颜的是这个急功近利、缺失内涵和修养的社会啊!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写道:诗者,吟咏情性也。所谓诗品,正可见人品。诗歌所以动人之处,在于呈现一个诗人眼里和心中的独特世界。对酌自号颠吟客,一生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留下不少狂吟。把他的诗词置诸古人之间,亦不减光彩

 

风入松·留客

 

        从来不费买花钱,满谷是幽兰。粗衫短褐裁疏葛,竹儿皮、折个长冠。饱则溪边寻句,醉时松下安眠。

        世人可笑未看穿,名利苦萦缠。劝君休要红尘去,纵情这、千顷岚烟。携手白云堆里,分明便是神仙。

 

        这一阕词,语言通俗活泼,颇有元曲风味,然而意趣盎然,令人悠然神往。从来不费买花钱,满谷是幽兰,如今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谈起隐士生涯,仿佛是不合时宜的了。粗衫短褐裁疏葛,竹儿皮、折个长冠,这样清苦的生活,大约也不会有人向往了。但在生存的压力和匆忙的节奏之下,精神上能够保留这样一个自由的境界,何尝不是难能可贵的呢?劝君休要红尘去,纵情这、千顷岚烟,每个人追求的生活情趣不同,所见的境界就迥乎不同,谁能够说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如携手白云堆里,分明便是神仙这般自由而高贵?

        诗的境界有两个要素,一是情趣,二是意象。诗人的情思,只有在超然无羁的状态下,才能获得自由的发挥。对酌的诗歌,极具浪漫主义的特质。他所描绘的山水意象,大概也是非现实世界的,而多为精神世界的体现:

 

卜算子·家在板桥西

 

        家在板桥西,群岭绵延处。朝看烟岚暮看云,偶尔风兼雨。

        一日复千杯,疏懒身谁主。抛却浮华远俗尘,清雅怜诗赋。

 

       对酌身居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却向往家在板桥西,群岭绵延处,可见他的心灵是属于自然的,有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他朝看烟岚暮看云霞,连偶尔不期而至的风雨,都成为一种闲逸的景致。他渴望像陶渊明一样,抛却浮华远俗尘,清雅怜诗赋,过着清雅自由的时光。诗,之所以是滋养心灵的甘露,就源于它对现实人生的超越,也在于它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极大自由。对酌营造的精神栖息地,也有他的个性特色:

 

一七令·家

 

家。

海角,天涯。

随萍梗,逐浪花。

九重星月,遍地风沙。

闲来弹绿绮,狂去醉流霞。

甘守乱蓬门户,不嫌疏竹篱笆。

梦无贪欲心俱澈,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常常是一种内观,它是诗人对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有所舍弃、有所选择之后,在内心重新呈现的审美意境。因为诗人的凝神观照,就产生了不同的内心意象。,若是海角、天涯;漂泊者,就不过是萍梗、浪花。而对酌心中的,可以是乱蓬门户、疏竹篱笆,只要安居其中的人,能够闲弹绿绮,狂醉流霞,也就足够了。在迥然不同的意象中,诗人的审美心态也不尽相同。梦无贪欲心俱澈,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点睛之笔,将诗人的自我情趣,融入外物的自然形态,形神兼备,达到了情与境的和谐统一。



        所谓诗境常新,就是以审美的情趣,创造意境之美。这种审美直觉,既是瞬间的灵感,也是奇妙的创造。在诗人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就能够凭借想象的翅膀生成意象,物我两惬,物我两忘,进入诗的最高审美境界:

 

感皇恩·此生做个逍遥客

 

        一自住溪头,吟残山色,无处烟霞不相识。者般清福,试问几人能得。悠然从不羡,陶彭泽。

        紫府真人,瀛洲仙伯,未必情闲似吾适。扁舟一叶,好景随心描画。此生惟做个,逍遥客。

 

        诗的动人之处,在于其中的意象,都浸染了诗人的独特情思。一自住溪头,吟残山色,无处烟霞不相识,天真自然的语言,不饰雕琢地表现了作者的心灵意趣。这是人作为天地之灵的歌谣,有溪流的清澈,有青山的妩媚。者般清福,试问几人能得,这是归隐者选择的道路,陶彭泽应当最懂其中滋味。若得在清平世道,做个情闲似吾适的方外神仙,不贪不嗔,好景随心描画,何尝不是个逍遥客呢?

       朱光潜在诗境创造的理论中,将情趣作为审美中介之一。人皆有所见,然而所见未必皆成诗的境界。情趣是诗境生成的心理枢纽,甚至在重要性上,情趣还要超越境象,因为它统摄意象,创造审美空间。对酌在登高望远的时候,就创造了一个独有的诗境

 

秋望

 

万里西风渺渺秋,远峰如黛碧烟浮。

阑干倚处思犹壮,雁阵飞来云共悠。

陡觉轻身尘网脱,忽开睡眼海天游。

回头三十年间事,不尽长江水自流。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它是一个个具体实在、可感可知的的典型物象;意境则是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的一种境界和情调,它是需要体悟的抽象氛围。在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营造上,对酌显然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万里西风渺渺秋,远峰如黛碧烟浮,西风万里,远峰如黛,引发渺渺秋意,意境开阔而优美。阑干倚处思犹壮,雁阵飞来云共悠,显然也是情景交融。阑干独倚的静态里,有思接万古之慷慨;雁阵飞来的动态里,有心随云悠之浪漫。陡觉轻身尘网脱,忽开睡眼海天游,这是多么诗意盎然、豪情万丈的境界!

        朱光潜把情趣意象纳入主体的创造范畴,因为人的创造力无穷,就可以使诗境永远常新。诗的境界是永远新鲜的。自古以来,不朽的诗人,常常是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形象而存在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当羊羔体、梨花体、荡妇体吸引人们眼眸的时候,还有谁会欣赏诗词高雅的古典美?然而仍然有对酌这样痴心的诗人,对这个世界索取很少,却留下无数美好的诗词:


 念奴娇

 

        剑长天阔,正浮云骇浪,襟怀如雪。曾记江湖飘荡日,尤是铮铮傲骨。击楫中流,放吟名胜,不识愁何物。悠然一笑,世间几个英杰。

        望极翠叠千峰,孤鸿飞远,身影犹明灭。回首顿教重感慨,万古此心顽铁。逝水长东,泥沙俱下,风雨秋萧瑟。阿谁更见,共工怒触山裂。

 

        对酌的山水词,往往落笔就气象殊胜。剑长天阔,正浮云骇浪,襟怀如雪,天高地远,仗剑而行,侠气逼人而来。江湖飘荡,在浮云骇浪间,依然襟怀如雪,傲骨铮铮。击楫中流,放吟名胜,不识愁何物,是何等浪漫奇丽的想象;悠然一笑,世间几个英杰,又是何等飘逸不群的情怀!

        “望极翠叠千峰,孤鸿飞远,身影犹明灭,诗人的注意力落在奇峰险山、云海大川之间,心随孤鸿飞灭。回首顿教重感慨,万古此心顽铁,回眸今昔,历史是如此跌宕起伏,优秀诗人的高洁情怀,何尝有过更改?在泥沙俱下,风雨秋萧瑟的人生境遇里,诗人恨不能见共工怒触山裂!词中的想象,可谓超越天际,神鬼难及,有超拔的身世之思,又有深重的社会感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人的爱憎悲喜,都是诗的境界。而只有拉开定的心理距离,进行静默的审美观照,诗才能完成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生活真实跃入艺术真实:

 

水调歌头·次韵田家先生《澄湖烟水图》

 

        万顷烟波渺,浩荡过沙洲。天边一鹤旋舞,上下自悠悠。三十年来吟咏,最喜留连名胜,肝胆立楼头。此意颇潇洒,莫道是飘流。

        一张琴,一把剑,闯神州。偶然踪迹,几处江渚与山湫。举目神怡心旷,镇日豪怀跌宕,银汉欲浮舟。昨夜梦寥廓,汗漫畅情游。

 

        万顷烟波浩荡,天边一鹤旋舞,正是诗人观画时引发的心灵共鸣,他的心向往着这样自由美丽的自然,所以最喜留连名胜,肝胆立楼头。一颗自在的诗心,在漂流中翱翔于天地之间。一张琴,一把剑,闯神州,这是诗人引以自豪的剑胆琴心啊!他举目神怡心旷,镇日豪怀跌宕,在梦中可以浮槎银汉,与神仙一起遨游!

        正如王夫之所说: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贵于有诗。诗的境界,是诗人在独特情趣的观照中,创造不同的意象而生成的。对酌以饱满深挚的情感,达成了情与景”“情与理的自然融合,构成他想象中的审美世界,正所谓世界吻我以痛,我报之以歌



3

情钟我辈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在我看来,对酌也具有魏晋人物脱略形骸、率真任情的特质。他自认功名误今生,然而又何尝不是精神上的贵族呢?在他的诗词世界中,有山水的悠游,有诗友的情谊,有爱情的眷恋,有裁成烟霞句的痴心。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对酌亦可谓一往而有深情

        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中认为: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主情,是纳兰容若论词、谈艺的立论基石,读对酌的诗词,同样可感他的挚爱深情。他的诗词大部分是与诗友往来的作品,此间亦颇感人生乐趣吧:


次韵木子清风《博缘》

 

老去怕闲寂,屏间觅雅情。

欲邀三五友,共为结诗盟。

疑义相与析,奇文畅快评。

人生欢乐处,彼此识心诚。

 

        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博缘与平时的人际关系相比,反而更加纯净,也更加自由。对酌是个有李白般豪侠精神的男子,轻财仗义是他的优点也是弱点。他写诗大概从来不是为了投稿谋生,纯为抒发性灵。而他写了一组又一组嵌名版的赠人诗词,应该说是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在锤炼诗艺中展现了他高超的诗词驾驭能力,但也不是为了巴结谁,以此来得到好处,而不过是为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谓的高尚人格,就是永远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老子平生,凭侠义、纵横南北。愿交结,四方猛士,三千狂客。”(《满江红》)在他飘然远去之后,我重读那一首首诗词,更感受到他高洁的品格,作为他的朋友,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啊!

        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也许对酌在现实中会有不够精明圆滑的地方,然而他淡泊物欲、与世无争,也就摆脱了人世的名利侵扰,不去理会尔虞我诈、你争我夺,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收获呢?他与好友四当生往来的诗词,大概可见其心性:

 

贺新郎·除夕夜为颠吟客寿

 

        颠客平安否?料此时、拥炉欢语,传觞飞酒。烟火华灯同良夜,又是一年将旧。凝目处、诗思疾走。豪气当年终何在,剩逸情几缕鸥波友。藉飞雪,为君寿!

        卅年默默清风袖。更那堪、新春孤寂,病中人瘦。行迹匆匆心倦懒,冷落音书已久。谁共我、啸风吟柳?世上难逢开口笑,仅青山诗卷两相厚。言不尽,弟顿首。

 

        对酌在词下作注:我友四当生,顾,工古藉,解诗赋,见多识广,才学渊博,每出版书藉必赠我一本,有方术史话,诗词注释,景德传灯录译注,细说历史人物,天裂、天平、天倾、天衡系列等。我昔曾号为颠吟客,吴,淡泊名利,寄情山水,平时好赌,飞觞吟啸,诗中多挟狂气,友皆叹服。时三十岁虚,农历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我的生辰,四当生赠我此词。自怜身世,一事无成,聊赋一律,以明心志:

 

虚三十岁

 

何年江海遇髯翁?廿九流光去似风。

将雪论交人尽热,与云相对我犹雄。

千金骏骨黄埃下,一剑飞霜碧水东。

应是豪怀狂更甚,仰天长笑气如虹。

 

        生辰繁华,身后寂寞。卅年默默清风袖。更那堪、新春孤寂,病中人瘦,人世间俗务缠身,当人们纷纷为生存奔忙时,对酌也不外如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清贫的生活中,需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有超拔尘世的意趣,坚持把诗卷继续写下去?平时好赌,大概也不是赌钱,而是赌棋赛诗吧?

        “世上难逢开口笑,仅青山诗卷两相厚,这世界上最遥远的,就是人们价值观的距离;然而最切近的,也是知交好友的距离。将雪论交人尽热,与云相对我犹雄,一颗冰雪心,肺腑皆洞彻;千金骏骨黄埃下,一剑飞霜碧水东,一副热心肠,风云为我雄。这世间被埋没的人何其之多,千金骏马纵然埋骨黄埃之下,然而灵气犹自冲天而起,如一剑飞霜,倚天照水,星芒共落花无数。天生我材必有用,豪怀狂甚,仰天长笑,只是这人世何处知音!



        网络对于草根的写作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扇通行无阻的大门。虽然诗词写作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然而在交流学习中,更能够提高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对酌留下的诗词,大概也有数千首,他与诗朋词友交往的生活意趣,也可以一览无余:

 

柳梢青·红尘知音

 

        无辱荣侵,无烦恼味,无利名心。月下花前,两人对酌,对笑对吟。

        红尘难得知音,最珍惜、春来抱琴。傲啸江湖,留连胜景,岁月流金。

 

        诗品无非人品,对酌是一位不同流俗的诗人,他追求精神的自由,不向现实妥协,所以无辱荣侵,无烦恼味,无利名心,只愿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两人对酌,对笑对吟。他追求人格的独立,所以傲啸江湖,留连胜景,岁月流金,保留的是至情至性,在网络空间里享受红尘难得知音,最珍惜、春来抱琴的高雅情趣。对酌在虚拟空间里,应该说是知音无数,作为著名的大才子,还收获了不少粉丝,然而对他而言,最大的收获还是远隔万里的心上人吧?在诗词中,他有着最深情的向往:

 

浪淘沙

 

        风拂到林泉,此意悠然。朝看云雾暮看岚。携个可人尘俗远,断了嚣喧。

        莫放酒樽闲,相识皆缘。兴来高咏共凭阑。绿绮轻挥明月下,鸿影翩跹。

 

         风拂到林泉,此意悠然,对酌最欣赏的,是清雅的隐士生活。携个可人尘俗远,断了嚣喧,自然是诗人的浪漫想象,如今真有谁能够做到呢?莫放酒樽闲,相识皆缘。兴来高咏共凭阑,诗词的知音何其难得,但他的朋友遍及五湖四海,也可知足了。绿绮轻挥明月下,鸿影翩跹,那个可以应节起舞的佳人啊,却始终遥在天边!

        爱情之于他,是地老天荒的期盼,也是地久天长的等待。可他等来的心上人,在才华上足堪匹配,在现实中却毫无实现的可能。董永遇上七仙女,灰姑娘嫁给王子,都是童话里的故事,这一场风花雪月,注定了是镜花水月的幻缘。然而不能相守的爱情,又何尝不美?对酌在《怀友》组诗中写道:

 

(其二)

人间知己总难寻,我最怜君冰雪心。

如此青春贯虹气,天空海阔作龙吟。

 

(其三)

自古灵犀心意通,关山明月望相同。

偶吟清句风传递,两处诗魂一笑逢。

 

        “人间知己总难寻,我最怜君冰雪心,爱情是精神的感召,是灵魂的共鸣,是茫茫人海中电光火石的相遇。对酌是痴于情者,然而孤高如许,又难能接受柴米油盐的现实婚姻,在抵御周围亲朋的围剿中,把独身坚持到底,也是诗人的浪漫主义本色了。如此青春贯虹气,天空海阔作龙吟,他所遇到的,果然是梦寐以求的佳人,才气过人,诗词造诣精湛。自古灵犀心意通,关山明月望相同,单相思容易,人生难得的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偶吟清句风传递,两处诗魂一笑逢,对他而言,两人才华相当,唱和投缘,感情缱绻缠绵,自是人生的大欢喜、大圆满。

        “为尔深深祝愿,觅个才人相恋。我我与卿卿,一段痴情缱绻。如愿,如愿,比翼双飞又见。这一阕《如梦令·祝愿》,也是对酌的心声,他在可遇而不可求的恋情里,确证了他人生的最高价值,确认了自己作为诗人的人生意义,也确定了双方人生幸福的圆满。据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可是如果进入现实人生,连一个美丽的梦也做不了呢?那还是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吧!爱情是一个宝贵的体验过程,对酌写下的诗词是最好的见证,也是他心灵世界最精彩的一部分

        艾奈先生在《诔两人对酌君》中写道:侬本多情,必为情戡。运兮命兮,其谁能担。賫志以殁,夙债斯芟。此言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其信然乎!我想起《世说新语·任诞》里的一个场景:王长史登山,大恸哭曰:‘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一个深情的诗人,就有对真爱的任性而发,若能终当为情死,又何尝不是凄美的归宿?



4

相思不悔

 

        从晚唐开始,诗由盛唐注重事功的阔大气象,转向对日常生活的深情品味。李商隐的无题诗,以朦胧婉约的意境,抒发个人幽微绵渺的情感,写尽了相思情味。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邂逅相逢的讶异,心意相通的欢喜;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无奈离别的哀伤,理想幻灭的疼痛;而直道相思无了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则是纵然明了相思全然无益,也不惜怀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对酌是一个痴情人,他的心路历程,是否亦有李商隐的痕迹?

        对酌的词,更胜于诗,我反复思考,他的来路何在?纳兰性德在《与梁药亭书》中说: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花间词大约以言情伤别为主,以开启了后世轻柔婉约的吟唱。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填词皆主情致,他们的风格纯真自然、清新超逸,而对酌的爱情词作,亦有清水出芙蓉之美。我对他的诗词大为折服,始于2013年元宵他与子丰在博客上的一组戏作唱和:

 

眼儿媚 · 和韵子丰《元夕》

 

子丰

        杨柳斜斜舞新晴,朗月映莲灯。黛眉入画,墨丝松绾,笑靥盈盈。

        去年花市逢君处,践约赴初盟。沈郎应记,奴家东巷,妾字梅卿。

 

对酌

        当时一遇已心倾,那顾赏花灯。归来忐忑,清风慰我,梦里盈盈。

        强挨寂寞元宵后,记得有叮咛。夜深东巷,月移花影,低唤梅卿。

 

子丰

        斜月姗姗步当庭,无那对银灯。别离月半,雁鱼无信,忘了叮咛。

        恍然墙外移花影,款款唤梅卿。画眉入鬓,青丝漫绕,雀跃盈盈。

 

对酌

        千里明辉月当庭,深巷不须灯。眼前细认,心中记得,耳畔叮咛。

        相逢元夜知情分,我我与卿卿。万般风韵,沉鱼落雁,顾盼盈盈。

 

子丰

        花影婆娑月朦明,莲步悄然轻。画堂侧畔,唇间软语,低唤张生。

        流波相看怜无限,娓娓诉衷情。万般誓愿,绕丝浅笑,颊晕双盈。

 

对酌

        多谢今宵玉蟾明,陡觉一身轻。幽幽长巷,深深庭院,阻得书生!

        眼波恰似秋波媚,荡漾十分情。好姻缘是,前生注定,对笑盈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对酌与子丰的诗词,正可以无愧于此论。两位高手网上相逢,营造出的古代男女相约、相思、相见情境,历历如在目前。南宋朱淑真(一说作者欧阳修)有《生查子》写道: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如今不但月与灯依旧,而且峰回路转,约会有了下文,不再是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悲剧结局了。可见在传承古诗词的基础上,今人又有多么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的风格相似,基本用的都是白描手法,真率自然。杨柳斜舞、朗月莲灯,一个黛眉入画,墨丝松绾的女子,践约赴盟而来,又笑靥盈盈而去,留下了约会的叮咛。而一遇倾心的男子,归来忐忑,强挨寂寞,终于在明月流光下,走过幽幽长巷,来到深深庭院,赴一个心有灵犀的约会。子丰重在外部环境和人物情态的细腻刻画,对酌则更是融情入境,有更真切动人的内在心理表现。这组词意境鲜明生动,情感蕴藉隽永,令人击节赞叹!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与庄重言志的诗相比,音节曲折、意绪回环的词,更适合抒发缠绵不尽的情爱意识。摹写真挚的情怀,捕捉细腻的心绪,也使对酌爱情诗词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这自然与对酌遇到云妮有关,若不是她才气纵横,大概也不会激发他的能量吧?他们的《如梦令全韵唱和》,是一气直下三十阕,而且不但有第一部,还有第二部。对酌整理的十五首步韵陆游的《沈园诗词》,云妮也是一气呵成地次韵下来,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呀!为这样的女子堕入相思,还有什么值得后悔?他们的唱和诗词,大概有成百上千,柔情缱绻,精彩不绝,譬如《朝中措》:

 

对酌

        空阶雨滴漏偏长,风似九秋凉。卷起帘儿不睡,流苏乱结愁肠。

        花间相约,亭中执手,旧事难忘。没个并州快剪,安能断了思量。

 

云妮

        玉楼窗外夜深长,淡淡柳风凉。一任珠帘漫卷,几回催断柔肠。

        两情相悦,两心相系,怎可相忘?料得今生今世,为君费尽思量。

 

        对酌和云妮的词,在抒性灵、写至情、彰显个性上,具有同质之美。作为两位功力一流的诗词高手,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已经非常人所及,格律根本束缚不了他们的手脚。这两阕词的意境与花间词相似,无非花前月下、儿女情长,体现出情致自然深挚、风格委婉流丽的共同特征。

        然而对酌的语言艺术性显然更高一筹,处处景语皆情语。空阶雨滴漏偏长,风似九秋凉,阶是阶,唯有雨滴殷勤相访,而更漏迟迟,不教长夜易过,相思的心啊,被宛若深秋的夜风一遍遍吹凉!卷起帘儿不睡,流苏乱结愁肠,这里的帘儿也似乎感染了诗人的愁绪,卷起的流苏凌乱成结,犹如我百叠愁肠!眼前的物象已然如此移情,更有凭空而来的想象。没个并州快剪,安能断了思量,原来这相思,除了李清照的舴艋舟难载动,李煜的一江春水难流尽,还有心中的并州快剪不在,所以断不了!

        对酌作为诗词高手,不但善为情语,还善用修辞。移情和拟物,这两种高级修辞的应用,在词中几乎产生了点铁成金的效果。他的语言风格丰富多变,亦豪放亦婉约,吸收了各种诗歌形式的优点。词的发展处于诗与曲之间,虽然他写的曲不多,但词的语言自然、明快、活泼,也带有元曲的风味,譬如:

 

次韵淡若流云《玉楼人》


        三生有约难厮守。消得么、人儿清瘦。魂来片刻嘘唏,更那堪、魂去之后。

        千丝万缕烟花扣。旧燕归、风起波皱。这分妩媚春光,忍换将、心碎时候。

 

        词中的语言近于白话,也便于直抒胸臆。开篇一句三生有约难厮守,便笼罩全词,此情不再是人所共有之情,而是词人独有的情志体验了。人儿清瘦都算不得什么,魂来片刻嘘唏,更那堪、魂去之后,这已经不是相思情境的再现,而是痴情人精神世界的自诉了。所以眼见万缕烟花,旧燕归来,风起波皱,都再也荡不起心头的涟漪,妩媚春光都换成了心碎时候。

        抒情角度的转化,也会产生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戚蓼生序《脂批红楼梦》曰: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花间词的特色,在于擅长揣摩女性,代为表情达意。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温庭筠,就写了大量香闺词。温庭筠的代言体词作,多描摹女性娇慵情态,尽管精致逼真,但缺少真情实感。我们来看看对酌绛树两歌的代言体词作:

 

锦缠道 · 闺情

 

        可恨秋来,揉碎一天风露。作离愁、织成千缕。偏欺窗下芭蕉树。两耳萧萧,避也真无处。

        把朱扉暗掩,深垂帘幕。更檐声、搅人心绪。向灯前、鸳履频抛,打个相思卦,薄幸能来否?

 

        对酌所写的题材,不脱花间词的范畴,仍然以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但他描写相思,往往重在表达内心感受。可恨秋来,揉碎一天风露,恨意无端,携秋劈面而来,将一天风露都揉碎。这无边秋色,作离愁、织成千缕,秋风瑟瑟,又偏欺窗下芭蕉树。两耳萧萧,避也真无处,令人可感可触,可谓境中有情,词中有人。词中女子暗掩朱扉,深垂帘幕,寂静中只有檐角秋雨声声,她无聊至极,将鸳履频抛,打个相思卦,等待心上人归来。这阕词的下片仍有花间词痕迹,然而上片无情有恨手法的应用,却远高于传统意境了。

        对酌善于编织以季节为经、以情绪为纬的场景,大概是因为思念的人儿,对季节的变换感受更强烈,或期盼喜悦,或敏感胆怯。他营造的场景,以春天或秋天为主,切入点一般放在黎明、黄昏或夜晚。譬如以下两阕:

 

念奴娇

 

        夭桃深杏,正其华灼灼,胭脂尽吐。寒食清明犹未也,谁遣满城烟雨。帘卷金钩,窥轩蛱蝶,相约来还去。绿窗睡起,恍然身在何处。

        因甚青鸟不来,今年花事,又被冤家误。忍泪未倾追过往,怕听燕声莺语。无兴成诗,祓愁仗酒,谙尽离情苦。伤春人瘦,倚阑半饷延伫。

 

念奴娇·秋风秋雨

 

        秋风秋雨,趁黄昏、勾引满心愁绝。带减衣宽君不念,真就一言成别。水远山长,他乡异域,争忍相思切。自君去后,可怜寂寞风月。

        都为意厚情浓,教人难割舍,难言难说。那怕新来魂梦里,化个翩翩蝴蝶。对舞人间,双飞天上,也是佳时节。而今无奈,闲愁百叠千叠。

 

        在春天夭桃深杏,其华灼灼的景象中,又兼朦胧迷离的满城烟雨,蛱蝶双双相约来去,好一派繁华热烈的场景。而春睡醒来的一刻,为何不知身在何处,是梦中寻人去么?然而连报信的青鸟也不飞来,相思的人儿又被冤家误,毫无雨中赏花的意趣,故而怕听燕声莺语,春使人伤,亦令人瘦,都为离情最苦啊!

       下一阕词的秋风秋雨,趁黄昏、勾引满心愁绝,又是一语笼罩全词,带减衣宽君不念,真就一言成别,难以割舍的就是情字,明知无望却又千万遍切切相思,自君去后,可怜寂寞风月,天地都是一人之心所设,诗人之力可谓伟哉!都为意厚情浓,教人难割舍,难言难说,割不得舍不得说不得,只好去魂梦里化个翩翩蝴蝶,才能对舞人间,双飞天上,诗人之心可谓痴哉!

        对酌是深于情者,以境说恨、说怨,以梦说情、说爱,写尽人生种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滋味。言梦境以明真意,昼话作夜说,真话作梦语,至今读来都断人肠。最令人不忍卒读的,是他借鉴了宋代刘焘《转调满庭芳》的一阕词:

 

满庭芳韵(仄韵)·与雁

 

        抱影无眠,挑残灯烬,忽闻雁唳声切。雁儿且住,听我对君说。尔是离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别。原同命,孤身万里,泛泛似萍叶。

        说来肠欲断,泪珠暗滴,点点成血。勾引满天风露,也为呜咽。劝尔高飞奋翅,从前事、且尽忘却。须知道、离时容易,那有见时节。

 

        “共那人才相别的痴情人儿,将天边离群到此的孤雁引为知己,说来肠欲断,泪珠暗滴,点点成血,深得《西厢记》曲词情味,可不是眼中流血,心里成灰的深爱与剧痛?勾引满天风露,也为呜咽,王国维所谓词人能以奴仆命风月,大概也不过如此吧?劝尔高飞奋翅,从前事、且尽忘却,欲忘何曾忘,别时容易见时难,蚀骨虐心的相思,只有多情的人儿独自承受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对酌之词,亦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清代的况周颐在《减字浣溪沙·听歌有感》中写道: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此生痴情成伤,来世肯否再做多情人?我知道,执着于深情挚爱的对酌,一定会这样回答:平生不悔是相思!



余香悠悠


         “萍踪休叹结交晚,唱和今生有此缘,认识对酌的这几年,我从观摩高手,学习诗词创作,到诗词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酌的诗词格调高雅,技艺精湛,完全可以作为典范的近体诗教材使用。他写旧体诗,也写新诗,才气飞扬,风格既有豪放又有婉约,语句精炼,意境瑰丽,值得我花这一个月时间研究。

        对酌在传统诗词的艺术形式上,也有充分的继承和开拓。在他的作品里,我收获不少诗词知识,诸如绝句辘轳、律诗辘轳、藏头诗、嵌名词、鸢肩格、九九消寒诗等等。从2013年的一诗一词的藏头步韵,到2016年三个多小时就步韵写完《沈园诗词》十五首,良师益友的熏陶功不可没。谨录当年的唱和诗词于此,以表对故人的怀念:

 

【两人对酌】


赠人 

夏来冬往梦随风,花样嫣然四季同。

微步凌波轻踏去,尘间一瞥若惊鸿。

 

柳梢青 

        夏花微尘,柳风轻拂,溪水如鳞。此夜清凉,天边月色,枕上潸痕。

        梦中犹唤伊人,苦相思、偏教断魂。软语曾经,缠绵又误,惆怅千分。

 

【夏花微尘】


回赠两人对酌 

两袖漫携唐宋风,人心沧海诗帆同。

对览天地听松壑,酌酒抚琴数雁鸿。

 

柳梢青 

        两人对酌,千山暮色,花影婆娑。月上中天,蝉鸣蛙噪,纨扇轻罗。

        苍茫世事休说,此心在,生生犹灼。且尽新醅,浮情吩咐,朝槿朵朵。

 

        对酌的一诗一词蔚为大观,难得的是他在千姿百态的博名中,能够开拓出不同的诗境来。梦中犹唤伊人,苦相思、偏教断魂,大概也是他当时苦恋的心境,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且尽新醅,浮情吩咐,朝槿朵朵,我是个豁达人,也未尝不劝他看开一些。人间所遇的风景,若是浮光掠影的缘分,只当朝槿朵朵欣赏就好,免得自寻烦恼。文字好友,情分也都在相知了。

        “看尽风光情未老,此生但做自由人,深情人方有妙赏,对酌有着天地山河之豪情,也有个人感触之痴情,出于胸臆,发而为诗。据鹰飞老师统计,对酌发表在博客上的诗词,仅近几年就数量可观:2010221首,2011312首,2012320首,2013352首,2014168首,2015178首,2016163首,201760首,共1774首。最后以对酌的一首新诗作结,吟友挚情,余香悠悠:


如果

 

如果有一天 你寻遍整个世界也寻不到我的踪影

你不要用焦灼的目光忧虑着我的安宁

清晨 映在你脸上的第一缕阳光便是我的眼睛

萦系在你窗棂的白云便是我的身影

 

你伸出手 我便是落入你掌心的一滴

你看云 我是天边的卷卷舒舒

你饮茶 我是杯底的幽香萦萦

你观花 我是你拈在指间的微笑

你望月 我是你深夜的那一弯

你读诗 我是立在岸边永远的蒹葭

你泼墨 我是笺上的浓墨淡染

你抚琴 我是弦上的轻拢慢捻

你关门 我在你身后

你开窗 我是你拥入的满怀

 

我在暮霭沉沉的云烟里等你

我在落日熔金的残霞里等你

长亭短亭 霸陵的柳绿了又黄

在水一方 我把来生等成了苍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绝唱
那些意境优美的诗词,你领略过多少?
任征诗词意境营造(一)
序田幸云女诗人《思玉集》
诗心之我见
[诗学新论] 赵金光:“诗以趣为主”(外二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