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雨古井,遇见藕塘

在中国古代逢村必有井或在房前屋后或在自家庭院或在山脚溪流边或在深潭不远处。但凡掘井之地虎踞龙盘流泉必涌均称龙脉。井之结构依地势深挖数米砌以石块铺垒井台刻上年号旁边再植树一棵乃为一景。

江西南丰南紫霄藕塘村,又称“唐妃村”,自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村以来,经历597年的洗礼之后,至今仍保留有一水一枯两口古井,即一口井水仍供村民饮用,另一口已成为枯井。两口古井形成南北斜线,阴阳协调,靠南有泉水不断涌出的叫“唐妃井”;朝北的古井已被土填埋,名叫“井头古井”。正是这两口呈八卦形分布的古井,像母亲的眼睛一样守护着村民。

古井为何会一水一枯?

先说说这口有水的唐妃井,古井位于古村后龙山脚,去丁桥古村的马路旁边,即唐百家房屋的背后。古井所在位置乃虎踞龙盘之地。水井由藕塘鼻祖鲤公带人挖掘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刚开始以“后龙井”之称,即以村后面的后龙山命名。后龙山为龙之尾,龙的眼睛为村中两口池塘,而水井所处的位置为龙之左爪部位,实乃龙脉之地。清凉的水井陪伴着村民们度过了30年。一直到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本村女子唐云燕选送进宫之后,才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村里人说,云燕有这样的美貌和聪慧,得益于这口井水的滋润,故改名为“唐妃井”。

自村里出了唐妃以后,引得十里八乡的村民来此取水,后因有人没有取到水而生恨,在井中下毒。为了保护唐妃井,村民对其进行了加固,特意用两块方形石头打造了井圈盖之。井底与井壁均用麻石砌筑,一米见方,井深2.4米。井中涌泉,冬暖夏凉,气雾腾升,水质清澈,口味甘甜,适合泡茶、煲汤、煮饭等。盛在瓷碗里宛若水晶般透明。俯身看井清幽邃远如遇好天气起床至井台可观井中明月。

当年,古井旁生长有一棵大树,井水被枝繁叶茂的树叶遮住,使得光照减弱,加上井水清澈、味道甘甜,像母亲哺育着村民,其中就包括唐妃这样美貌的美女,以及充满智慧的清乾隆进士唐之岳等名人。另一口是干枯的古井,它位于古建筑群司马第侧门出口,即古宅井头门口,此井乃屋主唐明训打造。

枯井本身不枯,只因经历的事太多了,也就用灰土填埋了。

枯井的主人为唐明训(15631632年),他从小跟随师父练习武艺,而他的师父就住在本村3华里的田边村。他的师父乃李白线的后人,带了很多徒弟,最为得意的当属唐明训,为了感谢他,还把先辈李白线当年使用过的井圈赠给了他。师父为何要赠送徒弟井圈呢?一是感谢徒弟救命之恩,当年李姓村遭遇劫难时,是明训带人相救;二是激励明训传承与发扬习武文化,进而为朝廷效力;三是激励明训强身健体,保一方安宁,当时藕塘村一带土匪猖獗。

明训在得到这个井圈后,特意在门口挖了一口古井,并把井圈放在上面。每天早上,他就会用双手将300余斤的井圈举起来,一上一下,来来回回几十次,操练武艺,强身健体。身经百战的他,性格刚直,敢于谏言,特别讨厌那些不忠不义的命官。对他来说,皇帝代表的是国家,因此,忠于皇帝就是忠于国家。有一次,他因看不惯顶头上司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发表着对朝廷不满的言论,还与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气之下,辞掉忠靖校尉官职(正七品)回乡。回到家乡后,琴棋相伴的他,爱画梅兰竹菊,其画作笔墨超脱,诗意淡雅。

至于明训为何要在门口打井,原因有四点:一是村里一口井水不够全村村民喝,往北方向打了两口古井,水质都不好:二是风水先生看过村里的地形,认为他家门口,即司马第侧门位置有泉眼:三是习武的明训性格刚强,需要用水的柔软与忠诚完善自我,加上水代表财运:四是习武的明训难免得罪一些人,井打在门口比较好看管,确保饮水安全。

现在的古井已毁,但井圈还在。那为何这口古井被毁?据老一辈的村民回忆,袁世凯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明训子孙因卷入一场政治斗争,全家十几口被杀害抛尸于古井中,造成井水污染,后人遂用灰土填埋。从此,古井被蒙上了一层抛尸的阴影,加上村民居住安康,认为枯井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不愿再去开挖这口古井。

如今,村里虽然用上了自来水,但仍有村民爱去唐妃井打水饮用,世代喝着井水的村民,乡情自然浓酽,像儿女吸吮着母亲的奶水。而“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的俗语,多半是因井水的缘故。(本文于2021年年底在南丰县地方文化杂志上以《风雨古井,遇见藕塘》刊登)

附文:

    听老一辈的村民讲述:李白线(音),常常站在藕塘村西边的三登石上练习射箭,只见他手持百斤重的弓弩,向田边村的后山射去,弓箭直抵795米马鞍寨山顶跑马场,令在场之人目瞪口呆。据县《地名志》载,李白线,名省元,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由黄龙坑迁入田边。他是宋代朝廷的武将,常年镇守福建、江西,后升为辅相。死后被皇帝赐予金身,送往家乡安葬,这一说尚待考证,但宋朝诗人员兴宗作的《送李省元周辅》就提及此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井
【岭南文化】海珠称“河南”源自千年古井主人
含山的古井,竟然是龙王的宅邸!
沸井之谜 (上、下集)
古 井
龙庙古井的来历︱南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