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市报的发行趋势分析

自办发行20年来,在发行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邮发”模式,深受广告商和读者的认可。但不能忽略一些问题:各家报社在发行渠道浪费严重;虚报发行量带来的不正当竞争屡禁不止;低价发行、赠送礼品使发行成本居高不下等。让我们不得不想:难道发行非要赠礼?自办发行将何去何从?如何拯救混乱的自办发行市场?这些问题都需要各报社好好去正视,无论报纸发行的未来将演变成怎样,但我坚信自办发行需要开辟一条新道路,而这条道路的前提是围绕产品本身做好宣传外,以灵活多样的营销机制,以零售战略快速切入市场,以及广告与发行打包的市场运作。

一、纵观全国都市报的发行策略。

自办发行在机制上的缺陷有待完善。单纯发行报纸带来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所有发行权是由采编和广告来制定,发行几乎没有决策权,使经营战略与战术的衔接上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自建队伍的管理机制落后,严重影响发行工作的推进。因此,各家报纸发行队伍增设了物流配送,实现由“发行经营”到“经营发行”的转型。把自办发行队伍当作渠道运作,在利用客户资料的管理上,制定目标营销、参与产品开发等信息加工领域的服务项目,由过去的发行报纸部门转换为物流营销的发行公司。

传统的“邮发”靠指标分解的行政手段来完成,自办发行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变,市场竞争的气候逐步形成。自办发行带来的降价零售,低价征订影响极为恶劣,尽管政府部门三令五申,也没有得到改变,报纸零售到了卖报纸不如卖废报的地步。征订方面大搞派送,赠送礼品价值超过了订报价,到了“不用读者掏钱”的发行政策。

报纸为提高发行量竞相给读者让利,报纸本身的新闻价值也下降了。报业的整体利润下降,整个发行市场规律被严重破坏,因此,各报社纷纷调整了由过去的“竞争”转为“竞合”理念,不再把竞争对手看作单纯的“敌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状态”中发展自己。“竞合”出路:一是集团内部的报刊联合发行;二是利用社会渠道资源。当前,国内自办发行的报纸都建有自己的发行渠道,每年花费近千万来养护一个发行渠道,却仅仅承担一份发行量几十万份的报纸。这样的报纸,完全可以跟其他报社或社会资源联合,报社只要在品牌推广投入就可以。

二、纵观国际报纸的发行策略。

外国的报纸在发行营销上非常注重与读者的沟通,日本与美国的一些报纸,不断开辟读者来信专栏来满足读者需求,通过各种方式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署上自己的姓名做新闻。经常召开“读者联谊会,特约一些行业专家、学者和读者对报纸提出符合市场规律的建议”。

针对那些把报纸当宣传教材的教师(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及评论能力,让学生摘报、剪报及评报),给予鼓励。在发行上,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读者。在渠道上,与零售商签订战略合作伙伴,从全国总代理商给全国批发商,全国批发商再给各零售商,即三级发行模式。对报纸的零售非常重视(读者有需求才购买),其零售主要以连锁书店、自动售报机、超市、书店和药店等为主。与我国相比,他们在零售亭的销售量减少(与城市的规划建设有关),而在便利店的销售量上升。同时,利用批发商宣传推广订阅,订阅后的报纸采用临时聘请兼职大学生的方式负责把报纸投递到户。在投送上,确保早报在早晨7:00之前、晚报下午16:00之前送到读者手中,再则,报纸订阅以月为单位,也可以先看报后给钱,使读者有更大的选择权。

三、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

报纸发行应该是报纸本身,内容才是发行的根本。都市报的成功是产品定位后带来的读者群。同为都市报,走定向发行,读者定位高端,讲有效发行;走基础发行的都市报,面广成本大,对广告商的重复投放很有利。内容定位决定读者结构,决定发行方式。产品定位不完全采纳新闻专家的意见。在讨论产品定位时,不妨听听第三方的一些建议或意见,即专业调查机构、零售读者或周围人群的口碑宣传。

报纸的时效性只是短短的几小时,说明报纸要出得早,要让更多的读者在第一时间阅读。发行本身除了管理好运输及投递队伍外,报社的采编要按时交版,印刷要准时出报,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当天的时效。

有人对发行投入存在观念认识误区,发行费率投入越多就能把发行做好,最后把发行量做上来了,发行结构根本不符合广告需求,这时想调整结构都难。发行在于报纸本身的定位,确定目标和区域后,才能制订计划,但不能拿邮局和批销户的标准来发行队伍。如:广州《信息时报》其读者群重点针对社会中层偏下人士。商人办报作风(从其“发财狮子”口号看出),新闻风格不高,新闻比较八卦,主要失利的原因未进党政机关;读者群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群读者相对比较精打细算,有好奇感但消费能力不高。

四、清楚报纸的属性可替代。

去年由吴海民同志一篇《都市报的冬天提前到来》,震惊业界。说明大家对都市报目前遇到的问题,在寻求突破。前几年大家认为都市类报纸可以带来暴利,各家报社在都市报上大做文章,暂不论结果如何,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去思考,任何东西都有它们的发展规律(注:一个亿的广告额只能支撑10万份的发行量算,好的都市报一年广告额数亿,表面上很可观,但实际的情况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

90年代以党政大报,后期兴起的都市报,随着都市报这几年的演变,后十年又会兴起何种类别的报纸。如: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的《羊城晚报》,以文人办报作风,新闻风格比较高的姿态出现,新闻在理论上比日报早半日,但因政府在召开任何会都是在下午五时半才能结束,所以不能把当天的重要会议内容报道出来。另一个原因是受世界及中国整个晚报业的下滑所致,在瞬息万变及城市生活节奏加剧的情况下,主流读者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去选择。加上发行架构是:三三模式(广州市场占1/3、广东市场占1/3、省外市场占1/3),失利的原因是发行区域的架构存在的问题外,主要是退出党政机关。60岁的读者相对比较老,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不高,报社没有培养一批新读者接班。

五、从报社的整体利益出发。

都市类报纸常说的一句话:“发行是为广告服务的”。业务员与广告客户打交道多了,比发行员更为了解广告商对发行的要求。由此,广告人更关心发行量。关心发行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广告人或多或少会埋怨发行的效果,让发行人听了很不高兴,互相抵触。各家报社越来越注重部门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来推动市场,要做好资源共享。有些报社专门设立了品牌推广部或策划部,专门组织活动,增加报纸的可读性。报社活动应该从发行入手,增添现场气氛带旺人气促进发行,提升报社的品牌形象。

将采编、发行、广告、活动等部门全部整合调动起来,策划大型活动,往往影响力大,有轰动效应。策划活动要相互通气,这样有利于发行业务的开展。如《南方都市报》采编部策划的“一日看百年”推出后,读者纷纷订阅购买收藏。又如广告部门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自然会带动企业在做广告的同时订阅本报,来培育广告商的消费群体。

六、如何做好目标发行。

最近兴起的“三高”读者表明,有效读者就是有地位、有钱和有发表言论权的高端读者。这些读者一般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有效发行还有地域的概念。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市场的《北京青年报》,发行的区域分布合理,占据了首都最具影响力的企事业集团单位的读者群,发行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房地产、汽车等品牌广告仍然保持着同城媒体的新高。

我非常认同谭军波同志对有效读者认识的观点:“既要看重收入水平,更要看重消费能力。在我们生活中收支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如某企业老板,收入丰厚,其太太是标准的专职太太,在家相夫教子,没有出外工作。这类无收入者一般被认定为无效读者。然而,她的消费能力比一般的人都强,家里的一切交由她打理,家里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她说了算,即便是买房子这样的巨额投入,都是太太做主。因此,有许多当官的,做教授的,有钱的老板,他们极少花钱,而是其太太、秘书、司机等周围的人替他花钱。所以,我们切不可忽视表面收入低而实际消费高的人群。我们对“有效读者”的界定存在许多不清,认为三高读者(高收入、高学历、高素质)就是广告主的所需。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区域结构及目标群体上界定,比如高档住宅楼、商务写字楼、西餐茶社、宾馆酒楼、集团单位、航空等场所来制定营销战略。

七、发行费率额定后的自营队伍将如何管理。

近年来,自办发行费率只升不降,使许多报业领导不得不正视对待,要求自营队伍控制发行费率的同时,重新启用社会渠道资源。如今的报业大战十分残酷,不能再用以往的理念来对待发行。对手进攻时,我们就要反击;对手采取低价策略,我们也应该应对;对手在数量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以数量来框死自己。更不能把自营队伍与邮局批销户相比,如果为了节省成本把报纸发行再交给邮局,也有待考验,除非报纸的发行品牌和目标营销还是由专人做。

八、正确看待专业市场启用专业化的服务。

发行工作需要高层达成共识,绝不能因为高层是广告出身,就拿经营广告的模式套用发行;也不能因为高层是从事采编出身,就可以采用管理采编队伍的思维要求发行。当然,也不能让发行部门人为地去操纵市场,破坏发行市场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得到领导重视的同时,需要在报社建立沟通机制,必须建立健全。专门设立重大活动策划小组,有了好的创意要分享,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沟通,制订操作规范保证几大部门的互助联动。

我对自建发行网络开展物流配送,一直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有人抱着“建好一个发行网,等于修好了一条铁路,一趟车是跑,两趟车还是跑。”投递员可以借送奶、送书、送水、回收废报发展订户,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一切都在改变,自建队伍从事物流配送需进一步的验证。

九、结合目前报纸发行市场趋势,报纸发行将面临的问题。

(一)发行将面临的问题。

各家报社的广告、采编、发行在赠阅上的浪费,表现在管理上的不完善,其次,是退报率浪费、集订分送、广告换发行等无针对性地派送,这些都是发行操作上存在的隐患。

(二)自营队伍的管理。

由于报社高层对发行自建队伍存在误区,加上成本限制,在管理上的投入及人才引进,只是碍于形式。再则,制度上缺乏执行,使之对发行队伍缺乏信心,有些发行部门为得到领导的认同,组建了监察人员对队伍进行各方面的检查。建立监察队伍后,对各队伍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控,搞得人心惶惶。大家一个劲在如何面对监察,专挑一些公司领导检查的事,使大家处在一个相互不信任环境下工作,情绪资本大大浪费,工作起来肯定不踏实。

为打造团队,发行公司通过“定编、定岗、定人”,导致工作效率反而不高。原因除了发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外,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的效果。发行队伍存在的特殊性不容忽视,规模庞大,分布较广,要调动员工的情绪资本。除了工资的正常发放,要在福利待遇上完善,这也是员工最基本的权益。因为人力成本越来越大,不得不考虑启用劳务租赁来规避一些劳资风险,员工作为弱势群体只能忍气吞声,在工作态度和情绪上抗拒,使人力资源得不到挖掘。

(三)目标发行圈的锁定。

力保“有效发行”,做到有针对性调整发行区域的数据概念,圈定的高档社区、商务写字楼、宾馆酒楼、集团单位等场所。给予不同的提成及奖励政策,最大的操作难度是统计后的核实工作。对目标读者群,要采取不同优惠的政策,力促重点订户,不是受费率的控制,对这块市场缚手缚脚。

为争取更多的目标读者,必须采取非常手段。不但要在队伍管理上集中精兵强将,针对一些大单位、重点客户要提前进行联络沟通,加大对本报广告有影响的客户服务,要改变以往只有大征订期间才能出单的固有思维。发行与采编中心、广告中心合作精心策划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让报纸进餐厅;策划物业研讨会,使发行站与物业公司建立良好关系,便于进入高档社区搞征订促销活动。与此同时,要把展示网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管理,而不是简单地摆放进去。可以把展示网摆放的地点标注出来,当做给客户提供宣传的一种途径。

召开重点客户发行会,锁定目标读者群。策划一些“回报读者”的活动,针对一些潜在的大客户要利用单个策划活动来满足对方的需求,尤其是业务员要做好客户的顾问工作,成为客户朋友的同时,承担信息传递的桥梁。

(四)需坚持不懈的方面。

1.改变员工固有观念:自建发行队伍要体现自身的价值并取得业绩突破,要引导员工改变以前对自办发行固有思维的看法,做好持久的发行策略。

2.打造发行团队。做好发行人员的招聘及培训工作,有必要成立发行学院。目标发行的关键在于人,通过培训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组织观念的发行队伍显得极为重要。服务读者的营销体系,建立读者数据库,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调度,专业化的职业培训,快速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发行队伍。这些都是培训的重点,作为优秀的管理者要积极地担当好这一角色。培训中,要求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要有所侧重,对于发行队伍中不同阶层的人员要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确保工作执行力,真正做到战术与战略上的匹配。

3.发行队伍管理。除重点培养年轻人外,要启用在采编或在广告上有经验的人做发行。发行各部门要实施人本管理策略,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避免用一些空谈不做,总认为自己很高明的“圣人”。实行竞争上岗,落实目标责任制,采用小改革大奖励的管理手法,通过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手段来调动发行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发行员的待遇,积极探索可行的报酬改革方案,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根据发行员的特点来安排工作范围、优化投递线路等,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发行员更好地工作(唐长泉完稿于20065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纸媒自办发行还不停?谁给你收这个烂摊子丨传媒老炮儿
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时候
【销量比惨】都市报、党报、时政报、财经报、生活报……
各报刊的发刊词
【我的卧虎湾】马誉炜:深接地气有出路●《赋闲随笔》之二十三
再见,为了更好的相遇—汕头都市报休刊转型致读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