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藕塘村里有唐妃

“唐妃村”即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距离县城60多公里,该村在明代出过一位皇妃,姓唐,故名“唐妃村”;又因古时该村有99口池塘,1984年版《南丰县地名志》“藕塘”村条目中说,“池塘相连,如节节白藕,故得今名”,今名即“藕塘”。

据《唐氏族谱》记载,明洪熙元年(1425年)唐氏十九世祖鲤公迁入藕塘建村,开基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该村明清建筑栉比鳞次,有唐氏宗祠、响祠、司马第、岭仔上、土楼、拾青园、节孝牌坊、八家老厅堂、新屋、大佛号、巨大公厅堂、大厅堂、老厅堂等等。如今只有唐氏宗祠、响祠、司马第、井头、大佛号、巨大公厅堂等6栋古建主体构造较为完整。唐氏宗祠面积阔大,约600平方米,三进,两边有厢房;内有三块古碑记,现仅存其一,碑记介绍了祠堂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及建设之始末;神龛上方原有匾额“大宗来燕”一块,为明末崇祯年间南丰知县刘日珽落款,十多年前遗失,现藏洛阳匾额博物馆。司马第分上、下两栋建筑连为一体,为清乾隆年间进士唐之岳(同治《南丰县志·选举》卷二十:唐之岳,乾隆二十二年蔡以台榜,殿试三甲)所建,大小房间30多间,青麻石砌基,青砖为墙,屋柱粗壮,斗拱、窗棂、门楼雕刻较为精美,是当年村里最气派、最宏伟的民居。“拾青园”已倒塌一大半;“岭仔上”的房屋已不存,而“岭仔”(南丰方言说“台阶”为“岭仔”)还在,与唐妃故事有关。其余已无踪迹。

有关藕塘的唐妃,坊间多误传为明崇祯皇帝的妃子,其实是明景帝代宗朱祁钰的妃子。为什么会有误传?大概是对“大宗来燕”这块匾的误读,误读的原因之一,不明白“大宗来燕”的意思,认为“燕”字极具女性色彩,就把它和唐妃扯上关系;之二,匾上有刘日珽落款,同治《南丰县志·秩官》(卷十九)记载刘日珽是江浦(今属南京)人,举人,崇祯年间任南丰县令,因而认为这块匾是刘日珽送给唐妃父母的,当然就把唐妃的时间定位在崇祯年间。而其实“大宗来燕”这块匾产生在唐妃死亡180多年之后,其意思如下:“有百世不迁之宗者,谓大宗。……大宗是远祖之正体”,是对该家族的赞美;“来燕”来自于“燕雀相贺”,即“大厦成而燕雀相贺”,为贺语或者说吉语。此匾是知县刘日珽赠给藕塘唐氏祠堂的,知县赠匾,可见该宗族当年的影响确实很大。总之,唐妃与该匾存在着间接的关系,而不是直接的关系。在刘日珽赠“大宗来燕”匾的180多年前,即明景泰年间南丰藕塘唐兴之女就已经成为明代宗的妃子了。(本文作者于2017月中旬到了洛阳匾额博物馆考察“大宗来燕”匾。匾上款:文林郎知南丰县事刘日珽为藕溪唐氏宗祠立。下款:崇祯十六年(1643年)岁次癸未季春谷旦。该匾出自南丰。匾为明末南丰知县刘日珽赠本地藕塘村唐氏宗祠)。

一位民间女子,怎么能成为皇上的妃子?这和明代皇帝选妃的观念有关。《明史·后妃传》载:“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廷时,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亦以此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其目的在于吸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而选择良家女子为妃(官宦人家女子往往联合家族乱政)。所以,明代皇帝大都有民间选妃的记载。民间选妃,程序复杂而且严格。《明会要》载:“洪武十四年,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间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以下,女人三十以上、四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理,送京师。”初选5000人,经过一个月初试、复试、三试等只剩下300人,最后,经过宫中观察,才入选50人,可谓千里挑一。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南丰藕塘唐氏一民间女子才有成为皇妃的可能。

藕塘唐氏女子是如何成为妃子的?这得从明代宗开始说起。明景帝代宗(14281457年)即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死于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钰的兄长)即位后,封朱祁钰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八月,土木堡之败,英宗被瓦剌掳去,朱祁钰受太后之命监国,九月即皇位。帝位稳固后,代宗和南宋高宗一样,不愿迎回被掳的哥哥英宗。在各方压力下,虽然最终迎回英宗,但是将他软禁在南宫达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一月十六日,“夺门之变”发生,英宗朱祁镇复位,代宗被废为郕王,软禁西苑,两天后暴死,享年29岁。

代宗在执政的前期阶段颇有作为,并不过于亲近后宫。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得他的性情大变。代宗只有一子二女,儿子朱见济,为杭氏所生。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代宗本着“父有天下,传之于子”的思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废太子朱见深,同时废黜力保朱见深的汪皇后,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立朱见济生母杭氏为皇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朱见济于景泰四年夭折了。这样一来,代宗不仅没了太子,甚至都没了儿子了。如此,代宗岂能不急!他的心思和精力开始着重在“生儿子”这件事情上。凡事都难掌握一个合适的度,中庸为难,代宗慢慢地开始热衷于猎艳,宠幸美色。

代宗大肆选妃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即景泰五年(1454年)。藕塘唐妃就是这一年被选送进宫。我们先对唐妃的家庭稍作了解。唐妃之父名唐兴,号守经公,字宗柯。藕塘《唐氏族谱》毁于文革期间,但据村中父老说,当年族谱“世系表”记载:明洪熙元年(1424年)唐鲤迁来始建藕塘村,为藕塘唐氏始祖;唐兴,唐鲤之孙,为藕塘唐氏三世祖。年轻时,唐兴就外出谋生,最后进入朝廷之锦衣卫。也就是说,其女被选时,唐兴并不在家。当时县衙派人到藕塘选美女。家住“岭仔上”的唐兴生有一女,年方十八,据说长得极为惊艳。父母出于对女儿的保护,自小让她戴斗笠以黑纱遮面,极少人看到过她的真面目。这天听说县衙选皇妃来了,少女爱凑热闹,要去看。母亲担心出意外,不让她出门。她偷偷地跑出来,走到家门口的几个台阶处(即岭仔上,南丰方言称“台阶”为“岭仔”),可能因为紧张,摔了一跤,斗笠掉落。当她从地上款款站起来时,大家终于看清楚了她的庐山真面目,该女子真的是清水出芙蓉般的美女,面若桃花,肤如凝脂,身材婀娜,亭亭玉立。显然,她被选中,并通过了层层遴选,进入皇宫,成为代宗的妃子。这个故事在藕塘人中代代口耳相传,其细节姑且不论,但唐兴之女于此年被选为妃当为事实。

唐氏入宫后,极受代宗宠爱。《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清毛奇龄著)云:“(唐妃)尝乘马随帝游西苑,马惊妃堕。帝乃命中官刘茂,选御厩之最良者,时空习以待。”意思是说:唐妃曾经骑马和皇上游西苑,马受惊吓,唐妃坠落马下。皇上命令中官刘茂,选择皇家马厩中最好的马,时时驯服、训练以等待唐妃的再次到来。《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记载,景泰六年(1455年)四月,明代宗下令“增御花房”,为的就是讨唐氏欢心。更有甚者,有关史料记载代宗还封唐氏为“皇贵妃”。《明英宗实录》中说:“景泰七年八月(1456年)戊戌朔,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命武清侯石亨为正史、礼部尚书胡濙为副使,持节册封妃唐氏为皇贵妃。”之前皇妃只有“贵妃”这一封号,“皇贵妃”的封号是从唐妃开始的,是个创举,表明由于代宗的宠爱,唐妃地位高于其她贵妃。另外,《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还记载,景泰五年代宗赏赐唐兴田庄,并且说,锦衣卫百户唐兴所受景帝赏赐的几块庄田其实是有主的,土地主人不甘吃亏,跟唐兴死磕,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唐兴不得已,遂主动退还土地以息事宁人。之后,景帝又连续两次升了唐兴的官,从百户而千户,又从千户而指挥佥事。天顺元年三月辛未(初八)条载:“兴(唐兴)女得幸郕戾王,为皇贵妃,兴(唐兴)得赏赐无算”。可见唐氏于景泰五年入宫后,被代宗宠幸极深,并且恩泽其父唐兴。

那么,唐妃的结局如何呢?如果发展顺利,接下来刚好杭皇后去世,唐妃由皇贵妃有望皇后。然而,自古红颜薄命,唐妃的结局极为凄惨。首先,代宗在杭皇后去世后,更肆无忌惮地猎艳,把目光由宫女转向了妓女。此时以李惜儿为代表的一批妓女被召进宫中,代宗喜新厌旧,又开始宠幸李惜儿。关于此事,正史和野史多有记载,兹录数条为证。王世贞《凤洲杂编·上幸妖妓》:“景帝时召妖妓李惜儿入宫,武宗时狎晋阳妓刘氏号刘娘娘。”《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景泰七年七月乙酉(十八):“命伶人李安为锦衣卫百户。安姊惜儿自教坊司入侍得幸,故有是命。”《明英宗实录》天顺元年正月丁亥(二十二):“钟鼓司内官陈义……承旨选妓女李惜儿等先后进入宫中。”也就是说,从景泰七年七月(杭皇后二月去世,六月下葬)开始,因为李惜儿的出现,唐妃失宠。

失宠还是其次,唐妃更为悲惨的结局还在后面。唐妃的结局与代宗的命运是紧密关联的。景泰八年(1457年),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攻破南宫门,奉被软禁的英宗朱祁镇升奉天殿复辟,史称“夺门之变”。明英宗重新夺得政权后,废黜了明代宗的皇帝名号,废为郕王,赐谥号为“戾”(直到明成化十一年,即1475年,明宪宗朱见深复代宗帝号,谥景帝),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景帝终身为恶,死不悔改。英宗对失去帝位、软禁南宫8年的生活耿耿于怀,积恨难消,屡次下诏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代宗本来病体已然康复,却在被废黜的两天后暴病身亡。代宗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英宗实录》有近20处记载代宗疾病状况,从中看来,代宗之病逐渐沉重,终于不治身亡;而明代文人对代宗之死多有忌讳,都以“薨”概括,对怎么“薨”则从不涉及;值得注意的是陆釴《病逸漫记》对代宗的死因记载为:“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他认为代宗是被宦官蒋安用帛布勒死的,属被害而死。总之,史书记载不一,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代宗死后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代宗如此,他宠幸的唐妃如何呢?先说说其他三位。

一、已废的汪皇后。《明史·后妃传》载,英宗想让汪氏为代宗殉葬,名相李贤说:“汪妃虽立为后,即遭废弃幽闭,幸与两女度日。若令随去,情所不堪,况幼女无依,尤可矜悯。”意思是汪妃虽然被立为皇后,不久就遭废黜,被监禁,幸而和两个女儿相依度日。现在如果让她随葬,实在是情所不堪,况且女儿幼小,无依无靠,尤为可怜啊。这样,英宗感动了,放过了汪氏。

二、杭氏于景泰七年二月,即英宗复辟前已经去世。

三、李惜儿。据相关野史记载,该女子颇有个性,不肯像其他后宫嫔妃那样只知道一味逢迎,她与景帝时有口角。景帝一怒之下,将李惜儿赶出了皇宫。也就是说,李惜儿在“夺门之变”前就离开了皇宫。

最惨的就是唐妃。《国榷》和《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相同:“天顺元年二月革封号。郕王(景帝)死,群臣议殉葬。及妃(唐氏),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明史纪事本末(代宗篇)》:“郕王薨,祭葬礼悉如亲王,谥曰戾。妃嫔唐氏等赐帛自尽,以徇葬。”可见,唐妃在代宗死后已被革除皇贵妃的封号,作为小妾,没有人为她说话,于是英宗下令唐氏殉葬。《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嗣后皆无殉,自英宗始,惟景泰帝尚以唐妃殉。”明英宗临终前下诏废除了残酷的殉葬制度,因此唐氏极可能是明朝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

唐妃有史可考的履历极为简单:景泰五年被选进皇宫成为代宗的妃子,景泰七年被封为皇贵妃,景泰八年殉葬而殁,殁时最多不过20岁左右。

一位山间的美丽女子,有这么一段奇遇,又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香消玉殒,岂不令人唏嘘!

    佳人已逝,唯有她当年摔跤的那几级“岭仔”沐着天雨,听着山风,在亘古的历史中静默着……(南丰县博物馆王永明2017611日于南丰完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后妃选讲29-她是明朝第一位皇贵妃,也是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子
唐氏淮公宗谱,续写历史辉煌(5
新修南丰梅溪黄氏宗谱
英宗复位后,是如何对待景泰的后妃的?
景泰陵的说明
此人是明朝最幸福的妃子,虽然长得丑又眼瞎腿瘸,但皇帝不离不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