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劈挂拳简述

1劈挂拳

劈挂拳是典型的长击远打类的传统拳种之一,属于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远。古称披挂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故而又称劈挂掌,擅长中,远距离克敌制胜,讲究放长击远,它将中国武术“一寸长、一长强”的技击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技击空间的控制,讲究远则长击,近则抽打,可收可放,可长可短,劈挂拳发展,技术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多彩,拳械全面,不愧为武术的瑰宝。

劈挂拳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劈挂拳为,长击远打类的传统拳种之一古称披挂拳。讲究放长击远。

劈挂拳历史悠久,在明代中期,就流行于民间。爱国将领戚继光(1528~1587)在《纪效新书》中,对劈挂拳就有精辟的论述。他说:“活足朝天而其柔也。”这是指劈挂拳腿法灵活对该拳“提膝护胸,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十字披红)”等腿法的妙用之赞誉。并在《拳经捷要篇》中,把“抛架子抢步披挂”一招列入“择其善者”而编成的三十二势长拳中。

戚继光之后,到清朝中期,河北沧州出现劈挂拳的两大支。一支是沧州南皮大庞庄郭大发。此人早年在京保缥、武功非凡,后为皇宫禁军护卫。这一支传授的内容是劈挂拳的快套、挂拳等。而另一支,是沧州盐山大左家村左宝梅(人称左八爷),他传授的内容是劈挂拳慢套和青龙拳。

至民国初的一百多年,沧州演练此拳的人逐渐多了起来。随之劈挂拳名人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有:肖化成、李云表、赵世奎、黄林彪、郭长生、马凤图、马英图、曹晏海、左清甲等。

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劈挂拳列作研习演练的高级拳术。时任国术馆少林科科长的武术大师马英图和国术馆特聘教授、武术大师郭长生,恰是当时沧州盐山、南皮两支劈挂拳代表人物。二人一见如故,相互切磋技艺,使长期分离的两大支劈挂拳“破镜重圆、合为整体”。继之,二位先辈对原来的劈挂拳重新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劈挂拳“神韵倍增、面貌全新”。可以说这是劈挂繁衍传承中一次质的飞跃。

劈挂拳原传流中无器械套路,郭长生、马英图两位先辈,为使这一优秀拳种系统化、完整化,在30年代初,创编了疯魔棍、劈挂刀。从而填补了劈挂拳系没有器械套路的空白。之后,郭长生又集古刀之精华,并揉进了劈挂腰法和通臂步法,编创了较一路苗刀连击性更为突出的二路苗刀,此后苗刀也被视为劈挂拳系中的一个器械套路。

1937年,郭长生回归故里后,继续对劈挂拳进行精修研求,进而总结了快、活、多变、力沉长的技术特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劈挂拳被列为武术竞技项目之一。

1984年,沧州体委成立了沧州武术馆,郭瑞祥任馆长,设劈挂拳班,面向全国招生,学员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劈挂拳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1987年开始有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外学生专程来中国沧州学习劈挂拳。

1976年,劈挂拳、疯魔棍、劈挂刀、苗刀在全国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观摩交流等大会上,共获得几十枚金牌。仅郭瑞祥的门生王志海(沧州)、王华锋(北京体大)在全国武术大赛中就分别夺金牌6枚和4枚。郭瑞祥的日本学生古谢雅人在全日本大赛中夺取金牌四枚,另一日本女学生秋山幸于在全日本大赛中夺得金牌二枚,韩国学生李相俊在亚太地区武术大赛中又夺得国际金奖一枚。为使劈挂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家体委委托郭瑞祥编写了《劈挂拳》一书,并被列为竞技规定教材,继之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由郭瑞祥老师演示的劈挂拳VCD教学片,远销海内外,致此,可以说郭瑞祥在继承发展劈挂事业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中国武术院副院长亚武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山同志给郭瑞祥送了一幅中堂,上写郭瑞祥老师雅正:“武林功臣”四个大字。

1996年11月,在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发起倡导下,成立沧州通臂、劈挂拳研究总会,推举郭瑞祥为会长,会后日本冲绳、韩国釜山、美国纽约、中国上海、北京、浙江、吉林相继成立了分会,使劈挂拳这一传统技艺在全世界有了一个统一的组织。

劈挂拳在全国乃至国外已是一个内容丰富、传流广泛、知名度较高的拳种。

2008年7月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编号Ⅵ-10

劈挂拳

劈挂拳是通背武学的主体拳种,是形成通背体系和“通背劲”的源头与基础。在内容丰富的通背武学技术体系中,劈挂自来居于首要地位,所以,在向武术爱好者们介绍通背武学的技术体系时,一般首先要讲到劈挂。

扼要地考述一下劈挂拳的历史源渊,主要谈谈它在明代就出现的文献依据;其次谈谈与劈挂拳技术和训练有关的几个问题。

历史沿革

追溯

我国现存的传统拳种品类甚多,许多拳种都以历史悠久相标榜,实际上往往将一些传说附会之词掺杂其中,而缺乏真实可靠的史料根据,可信度甚低。研究证明,现存传统拳种多数是清代的产物,甚至是清中晚期的产物,真能追根溯源到明代的并不多,明以前的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劈挂拳的确是源远流长的拳种之一,因为它在明代武术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至少在明代中晚期,劈挂已是一个相当成熟和有影响的拳种了。

文献

据目前所知,明代武术文献中第一次提到劈挂,是唐顺之的《武编》。

记载

唐顺之字应德,世称荆川先生,江苏武进人。生于正德二年(1507),卒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得年仅54岁。唐顺之是世家出身的才子型人物,嘉靖八年(1529)年二十二岁以会试第一名登进士,这在明清两代是不多见的。他长于古文,是明代中晚期文坛上“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于学无所不窥,腹笥宏廓,文武兼长。说到军事学和武艺,唐顺之称得上是一位典型的儒将,是以儒学为宗的武术家,一生究心于战守之道和击剌之术,成就甚高。他曾经直接指挥过抗击倭寇的战争,与当时的名将如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都有交往。以年辈官秩论,唐顺之是戚继光的前辈和上司,又是当代声誉卓著的文学名流,故戚继光对他十分敬重,曾经向他请教枪法,并且将唐顺之的教诲郑重载入《纪效新书》卷10《长兵短用说篇》中。唐、戚关于枪法的一段对话,是中国武术史上极其精彩的掌故,引录如下,请读者一起品赏:

原文

“巡抚荆川唐公于西兴江楼自持枪教余,继光请曰:'每见他人用枪,圈串大可五尺,兵主独圈一尺者何?’荆翁曰:'人身侧形只有七八寸,枪圈但拿开他一尺,即不及我身膊可矣。圈拿既大,彼枪开远,亦与我枪无益,而我之力尽。’此说极得其精。余又问:'如此一圈,其功何如?’荆翁曰:'工夫十年矣。’时有龙溪王公、龙川徐公,皆叹服。一艺之精,其难如此!”

评论

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唐顺之武艺识见之高和他枪法功力之深,同那些侈谈进退坐作的纸上谈兵者相比,显然,唐顺之有札实的功底,有实践经验,于是论说简洁明了,切近实用,不是云遮雾罩的玄虚怪诞之谈。“圈枪”是步战枪法中最最重要的防中寓攻之法,是陆合枪的精粹,唐顺之的“十年”说,意在强调它的重要性,我们不必拘泥于字面去理解,更不可视为一般所谓“英雄欺人”之谈。

话归主题。唐顺之在他的《武编》一书的《前集·拳》里录存了一大段明代拳谱的内容,这是极为珍贵的明代拳术资料,就时间而言,它比戚继光《拳经》的形成要早,内容上不似《拳经》那样条分褛析、层次分明,但学术含量绝不亚于《拳经》,至少是各具所长,有些地方正好可以相互发明,使我们对明代拳术得到更多更深一些了解。《武编》引录的拳谱中有下面一段文字:

“手有上中下:切斫钩扳搀金手,高立格扬逼攻扑;盘旋左右脚来蹖,调出五横三推肘。你行当面我行傍,你行傍来我直走,倘君恶狠奔当胸,风雷绞炮劈挂手。”

这段谱文比较长,我们摘引的是它前面的一小部分,内容主要讲“手”。

要点介绍

传统拳法中“手”的概念内涵宽泛,它实际是“手”的一切攻防技术的总称,有时“拳”被分之在外,而大多数情况是包括了拳。为篇幅所限,我们对谱文内容暂不做繁细的诠解,只同读者一起把注意力集中到“劈挂手”三个字和与之有关的内容上来。

首先

谱文中“劈挂手”原作“劈挂手”,“挂”是挂的异体字,故我们一律改用“挂”字。这说明“劈挂”二字最早的写法就是如此,它体现了“加劈带挂”的基本技术理念,四百多年来一脉相承,并无变化,而晚出的“披挂”、“劈褂”、“批挂”之类,均属同音讹传,不足为据,更不必作望文生义式的发挥。

其次

“你行当面我行傍,你行傍来我直走;倘君恶狠奔当胸,风雷绞炮劈挂手”四句,专讲劈挂手的用法,大致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你直我傍、你傍我直”的战术原则;二是对家当胸硬攻时的应急对策。前两句属于法则,后两句是具体技术,是指劈挂手最能发挥功用的契机。谱文以“风雷绞炮”四个字形容“劈挂手”,极为传神,妙不可言,它是劈挂击技风格的高度概括,正体现了劈挂大劈大挂、风疾雨骤的击技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然被通备武学系统的劈挂拳宗奉着、发扬着。

再次

第一句“切斫钩扳搀金手”,应指当时劈挂最主要的几个手法,是它的技术成份,对之,我们暂不做具体解释。

唐顺之以外,略晚于唐氏的另一位学者王圻在他的宏编巨制《续文献通考》中又一次提到劈挂拳。

王圻著作

作者简介

王圻是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仕途不顺,晚年筑室于淞江之滨,以著书终老。他在《续文献通考》中记载了明代民间武术流派的若干名目,为后世研究明代武术的发展流变,提供了一宗珍贵资料。王圻记载了当时“使拳格兵器之家”约十三家,说这些拳法流别“教师相传,各臻妙际”。十三家中的第五家是“温家钩挂拳十二路”;第六家是“孙家披挂拳四路”。

拳法介绍

“温家钩挂拳十二路”,拳名与拳名所显露的技术特点,都与劈挂相近,二者有无关系,尚无其它旁证资料,只好存疑。至于“孙家披挂拳四路”,“披挂”是“劈挂”的讹写,应无疑义。这种情况在武术资料中时有所见,大抵都是因为民间拳师文化低下,师徒口耳相传,往往因为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发生误记。王圻《续文献通考》所载武术资料中这种情况就很多见,说明他的资料直接取自民间,王圻并未做过订正,这与他本人并不熟悉武术有关,在这一点上他就比不了唐顺之。值得庆幸的是,王圻的记载使我们对明代劈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当明代晚期,以劈挂名世的是“孙家”;其次,当时的劈挂是“四路”。“孙家”是何人,目前对之一无所知,只能寄希望于新资料的发现。至于“四路”该如何理解?我以为它是指一个套路的四个来回或四个单趟子,绝不是说劈挂已经有四个套路。这当然是一个需要论证的观点,须花费笔墨,故暂不涉及。

其他书籍

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中,在论列当时各家拳法时并没有提到劈挂,但他编选的三十二势中确有取自劈挂的内容,这无庸置疑。最明显的一例是“抛架子”,谱词云:

“抛架子抢步披挂,补上腿那怕他识;右横左采快如飞,架一掌不知天地。”

谱中的“披挂”,如同王圻《续文献通考》一样,乃是“劈挂”的误写。“抛架子”即今传劈挂十二大趟子的“抄捶”,它是劈挂拳“横劲”的主势之一,在劈挂的基本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清代域外出版的另一种《拳经》资料,使我们得知,三十二势中,“抛架子”与“拈肘势”相配为伍,两人对练时,彼此以抛架子、拈肘势互相转换为攻守进退。(图三)由此推知,“拈肘势”也应属于劈挂。“补上腿”一句说明劈挂有腿,而且是手腿相连,当面用腿,这正是明代长拳的基本特点之一。此外,三十二势中的拗单鞭、倒骑龙、当头炮等,也都保存在今天通备系统的劈挂中,它们与三十二势的关系暂难做出判断,有待于更加深入的研究。

经过以上对史料的分析论证,我们可以确定的说,早在明代,劈挂就已经是一种相当有影响的拳法了,“孙家劈挂四路”,很可能就是今存劈挂拳的原型。

需要指出的是,大致自1985年以来,有人在一系列关于劈挂拳源流的文章和图书中,不断地重复着一种说法,说戚继光“对劈挂拳有精辟的论述”,因为他在《纪效新书·拳经》中有“披挂横拳,而其快也”的句子,作者还对这八个字做了解释:

“披者,是披挂战衣之意,劈、横皆为拳术招法。这里描述了劈挂快猛迅变……胜似戴盔披甲,劈挂拳因而得名。”

戚断光《拳经》有“活足朝天,而其柔也”的句子:

“这是指劈挂拳腿法之灵活,正是对劈挂拳中提膝护胸,勾足蹶肋,伸足朝天,左右抹面……等腿法的赞誉。”

必须郑重地告诉读者,上面所引述的两段文字是在欺蒙读者,与之相应的解说都是无稽之谈。在几乎所有今存明清刊刻的《纪效新书·拳经》,都只有“披劈横拳”,而没有“披挂横拳”;只有“活捉朝天”或“活着朝天”,而没有“活足朝天”。既然《拳经》中根本就没有“披挂横拳”、“活足朝天”等字句,那作者围绕着它所做的一切论证,包括“胜似戴盔披甲,劈挂拳因而得名”的奇谈怪论,就都属于望文生义、荒诞不经的笑谈!

其实稍有古籍知识的人都不难看出,作者不过是玩了一把“改字解经”的把戏。为了炫耀渊博和表示“正宗”,不惜篡改文献、伪造文献,这种伎俩古已有之,并不稀奇,只是千百年来还没有任何人做得如此露骨,如此“坚持不懈”。因为直到最近,经武术最高管理部门“审定”的那本规定《劈挂拳》里,似乎作者因为有“山”可靠,便照样如此这般地写着,大有有恃无恐、其奈我何的味道!80年代以来,《纪效新书》至少已有两个点校本行世,拿过来翻一翻便可一目了然,根本不是什么难事,然而为什么一定坚持“活足朝天”及其解说而不改呢?这叫人百思不解。这个劈挂拳研究中持续了十多年的怪现象,不过是一系列谎言的冰山一角而已,顺便在这里提一笔,无非请读者注意一下罢了。彻底揭露其谎言,还有待于方来。

在前面已经谈到,劈挂是通背拳术体系的主体内容,是通背劲与通背打法的基础。自民国初年以来,许多武术论著中在劈挂的类属问题上讲得含糊不清,有时把它说成与八极并联的拳种,有时又与通臂混为一谈。总之,说法甚多,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但多数说法是辗转稗贩之谈,基本概念混乱,反给劈挂带来不少歧义。

关于劈挂

劈挂原有“通臂劈挂”的叫法,但大多人直称“劈挂”。民初以来,为区别于一般“通臂”,便径称之为“通背劈挂”,通常仍直称“劈挂”。对此,已有所论述,为方便本文读者,这里稍许复述一下。

劈挂是一个拳术系列,它由通背大架子——十二大趟子——劈挂拳这样三个层次构成。依旧时武术界常用的概念,大架子是“母”,十二大趟子和劈挂拳都是“子”,而十二大趟子属于内场的招势,劈挂拳则属于外场套路。

通背大架子简称“大架子”,又称“通背母子”,它是通背武学的根柢性套路,凡十二趟,分前八趟后四趟,可分可合,总108个单势,故又称通背108势。大架子之所以被称为“母子”,是因为,首先,举凡劈挂的一切重要劲法、招势都包纳在大架子中了,特别是劲法,无不从大架子中引伸出来。其次,通备武学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疾打着(招)”,大架子属于内场盘练功夫的套数,练起来要求如剥茧抽丝,不紧不慢,从容不迫,全部十二趟打下来,约在十分钟上下。

十二大趟子是通背拳系中最能体现通背劲力和技击特色的十二个招势,每势独立成趟,亦左亦右,有去有来;又可以将十二个动作串起来练。其中以“单劈手”为第一势,它集中体现通背劲法中的“滚”劲和“勒”劲,单劈手颠翻倒插,翻滚不息的练法,是追求通背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单劈手、招风手、缠额手,是十二大趟子中最重要的三势,合称“通背三元手”,一竖、一横、一直,凡吞吐、开合、起伏、拧转之劲或明或暗、聚合其中。故十二大趟子并不是平行排列的十二个招势,它有主有辅,有多种不同的组合练习方式,可以说,十二大趟子的单练与组合练习的丰富变化,最能体现通背先贤的武学学养与才智。

劲法训练

传统分类

按传统的武艺分类,劈挂属于长拳(注意,不是当代新编的那个“长拳”),对此,不仅我们自己这样认为,民国年间多种武术著作也都认同此说,比如徐震(哲东)的《国技论略》就取此说,尽管他的长拳、短打分类并不严格,说“批挂之专长为练掌”也不准确。先父以“劈挂长拳似长江”来概括劈挂特点,最切合,最传神,最能表明劈挂所追求的是一种空阔浩荡、闪赚腾挪的劲道,我以为这正是古典的长拳风格,唐顺之所讲的“你行当面我行傍,你行傍来我直走,倘君恶狠奔当胸,风雷绞炮劈挂手。”字里行间非常生动地透露出明代劈挂的特点,这一特点在经历了数百年之后仍能保持不变,我们不能不为之兴奋,也不能不深感庆幸!

劈挂的劲法与训练是个综合概念,内容甚多,不好单从某一个方面去讲述,考虑到文章篇幅,我主要谈三点,聊供读者参考。

训练要点

前已论及,劈挂是通背武学体系的主体内容,它的训练,特别是劲法训练,既是基础,也是最高层次的东西。根本原因是劈挂劲法是“通备劲”的本源,它是一种大劲,长劲,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游动无方的劲。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包纳一切短促劲捷的劲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传送周身力量于一点,可以在在进进退退之中,或聚或散,或整或暇,因人因时,便宜行事。理学家倡言“立大”,说“先立乎其大,则其小者不可夺也。”通背在劲道遵循这样的理念,追求以大统小的效应。

辘轳劲

第一,劈挂讲究“辘轳反车,反车辘轳”劲,又时也写作“翻扯辘轳,辘轳翻扯”,于是便有了“辘轳劲”一说,流传甚广。所谓“辘轳劲”实际就是“滚劲”,是早期劈挂拳家借用“辘轳反车”以形容迅猛贯通的滚动劲势。前已言及,“滚”字在劈挂劲中是第一位的,在通备劲中同样如此。从大处讲,通备所追求的“如珠走盘”、“翻滚不息”等,实际就是俞大猷棍法中所表现的“如转圆石于万仞之山,再无住息”的打法,戚继光曾经强调说,俞大猷这种打法就是不给对家以“再复之隙”,使对家“一败永不可返矣”。他还强调说:“不唯棍法,虽长枪各色之器械,俱当此法也。近以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据此可知,劈挂拳家将“滚”劲摆在第一位恰表明劈挂学有本源,可见其源渊有自。从一般的技术层面上讲,劈挂的许多动作,包括十二大趟子第一势单劈手,都以“滚臂”起势,从滚臂中引出招势,引出变化,引出开合吞吐起伏拧转等,我想但凡练过劈挂的人,对此都一定会有深刻印象。这种由滚臂引出变化的练法,虽然有其技术上的特定意义,特别在大小门的变化上确有道理,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程式,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练习方法,切不可视为招法,视为非如此不可的东西。中国人喜欢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以某种程式化的练习方法确定下来,在许多文化门类里都有这种情况,武术也是如此,至少明代武术资料里这种程式化的东西已多有所见。劈挂多以滚臂起势,我相信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程式,是“古意”之所在。我们喜欢练武术,原因之一就是传统武术中往往保存下一些耐人玩味的古意,给人以一种悠长深厚的文化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新编花派“长拳”之类蹦蹦跳跳,味如嚼蜡,原因之一就是它缺少这种文化蕴含,不过徒以花技招展取悦于一般观众。

单劈手

第二,劈挂的基本训练必以十二大趟子中的若干招势的单操起手,其中最重要的是单劈手。单劈手是起点,也是反反复复、贯穿始终的内容,是素质训练、功力训练的内容,也是技战术训练内容。单劈手练习大致经历定势、行势、串势三个阶段,总括起来约有十二个组合练习程式,最后过渡到无程式的自由组合练习,组合越多越活越好。

与单劈手训练相跟进,逐渐增加其它技术内容,增大各种招势横向组合的自由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将劈挂拳各段招势拆零为若干组合来练,通过多次数的单操单练,直至熟而生巧,再水到渠成地组装为全套劈挂,顺利地转入套路的整装训练。

灵活性

第三,通备最重步法,可以说它是“移动的艺术”,是“进进退退的学问”,通备从来都以戚继光的“脚法轻固,进退得宜”八个字为金科玉律,追求步子的最大程度的灵活性。

劈挂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步子活便,不拘泥定势,不仅组合训练中一定要由死步转向活步,进而转向“进退得宜”、“走不停留”的境界,即使套路练习也是如此,也要打破步子的固定架构,打破步型的拘束。

套路介绍

套路是招势组合的特定形式,如同词曲音律之有套数,原本也是形式固定而内容随人,后来越来越受“人前饰观”的制约,便趋向结构的呆板僵硬,类同戏曲。通备反对这种趋向。

劈挂的三个套子,在步子上都有一个大致的框架,但,给练习者留有很大的灵活处置的空间,步幅可大可小,步子可增可减,甚至于动静随宜,方园任我,一切不拘定格。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练习者理解的不断加深,这种自由度便越来越大,直到进入一个自如状态,将它称之为“通背境界”。

披卦原理

劈挂拳原称“披卦拳”,“披者,打开、破开之谓也;卦者,八卦,伏羲氏所创也”。顾名思义,披卦者,指打开,破译八卦变化之玄奥,后人传承,称劈挂拳。劈和挂为本拳的两大功法,它们有机的结合成为劈挂拳实用之核心。

劈挂拳的形成,是历代劈挂拳人对自然界变化的一种独到见解和解释。披,指打开破解;卦,指方位五行的变化。意为揭开五行相生相克,变化无常、不立不破、不破不立的自然规律的奥秘,用于拳理之中,使之相辅相成,运用至纯熟,从而达到控制对方和掌握自然规律的目的。

拳诀云“八卦者,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用法金木水火土”“由乾始,至坤终,阴阳迭为消长,循环无端”。具体体现于拳中,则为“动静、开合、吞吐、攻守、刚柔、虚实”等,用功于内而形于外,封自身之五行,以克对方之五行。拳诀云“二人相争,先闭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劈斩之法属金,金利如斧,能克木,由上而下,势如破竹,以竖破横也;向上豁打属火,火能克金,豁挂挑撩诸势借火焰上冲之力,以破劈打;捋带圈拦之法属水,水能克火,用压拨捋拦之法以横制竖;横击之法属土,土能克水,横推直撞之功以制顺;崩打扳搅之法属木,木能克土,向上或向下以斜劲化破横力。如此互为克制,生克变化无穷。

生克乃为辩证的统一,二人相争,对立面相互转化,互为所制,因而应处处争取主动,使对立面向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对方的方面转化。如劈挂拳步法中的绕步、弧形步的运用,以及身法的闪身斜进等,使对方处于被动状态,再加上拳打不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容其招架,不容其还手,以快打迟,以快占先,其中更有虚虚实实,用虚若实,用实若虚,其机巧变化,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引诱使来,发挥使去,从容应付,得心应手,则可稳操胜券。

风格特点

劈挂拳要求单势与套路相结合,理象会通(拳理与形式),体用兼备(健身与实战),互为补充,注重力从腰发,用胸部的吞吐和腰部的拧转折叠配合两臂的运动,使动作大开大合。在运动上表现为:滚、勒、劈、挂、斩、卸、剪、采、掠、摈、伸、收、摸、探、弹、砸( 锄)、擂、猛等十八字诀。

在技击上讲究吞吐伸缩,放长击远,回环折叠,虚实往返,招法珠连,带攻猛进。主张以快打慢,以长制短,闪进玫取。基本攻防规律为高来则挂,低来则劈,横来则拦,顺来则搬。其拳谚云:“千趟架子万趟拳,出来一势打不完。”完战时讲究”击中目标是小胜,打倒目标乃上乘。

主要劲法有辘轳劲,翻扯劲、吞吐劲、滚勒劲、通透劲等。发力时要求臂、肩、胸、腰、背 、胯、膝、腕各关节柔活自然,放松不拘,合蓄开发,势猛力柔,柔中含刚,即蜿蜒蛇行,用之轻松,意含铁石。运力时劲力集中于”吞吐开合,起伏拧转”。躯干开合如弓,胝胸背吞似 弦,发出之力犹如离弦之无影快箭,与上下肢及躯干的起伏拧转形成调全身之力,以最快带度集中于一点的合力。

手臂的动作特点是:两臂条直,搂臂合腕,大劈大挂,放长击远。 躯干和下肢的作用特点是:前握后扣,吞胸凸背,缩肩藏头,拧腰切胯,合膝钻足,收腹敛臂。 其步法多为跨步、辗转步、激绞连环步。运动时步法灵活多变,连环交织,快如激涛之浪,一经接触,使对方防不胜地防,形成了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跟连环,环环相套,敏捷疾速 的独特风格。

套路演练时表现为:起落钻伏,伸收摸探,开合爆发,蜿蜒蛇行,快捷灵活,犹如大江奔放 ,气势磅礴,起伏跌宕,川流不息,疾风怒涛一泻千里。 眼法上要求一眼、二胆、三打技术快与慢。有拳谚云:”眼为先锋,脑为主帅、手足则是五营四哨之将兵。”行拳应战时要做到观前后,顾左盼右,望远视近,随形出招,步到招到眼先到。练功时注重慢拉柔练,调劲运气,蓄精欲神,体健神会。即: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气沉丹田。

表现在整体上则是:大合大开,猛起硬落。合如伏炮,缩身藏头开如炮发,上下展炸。两臂劈挂,柔实抽鞭,长击准抽,翻腾不息。劲力饱满,舒展飘逸。即在交错劈挂的运用中松肩舒背,臂起时绵柔快速,劲力通透,劈落时力猛如炸弹,体现了柔中寓刚的特点。其风格是迅猛快捷,大劈大挂,起落钻伏,伸收摸探,拧腰切胯,开合爆发。双臂密如雨,快捷似闪电,劈挂赛抽鞭,发力似炸弹。劲力饱满,动作舒展,神形自如,洒落骄健,疾带多变。拳谚云:”势无定势,形无定踪”。”疾若奔涛怒浪,又似风雷搅顶缓似轻风刚为实。动 静快慢,刚柔虚实,互相转化。 身法要求掩胸蜗背,蜿蜒蛇行,直出侧入,变转灵活。

技术要领

劈挂拳的技术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单势训练、拳术、器械和实战。

单势训练

单势运用及基础套路:单劈手、双劈手、开山炮、倒发乌雷、搅地龙、鹞子穿林、埋伏 势,抄手起家、双撞掌、大跨步、十二趟子、十趟弹腿等。

拳术套路

流传在甘肃及西北诸省的是马凤图所传的劈挂拳。称为一路劈挂、二路青龙 、三路飞虎、四路太淑和大架子拳。河北沦州郭长生一支的劈挂拳称为挂拳、青龙拳、快套劈挂拳和炮捶。两者说法不同。其风格特点都大同小异。

器械

劈挂拳经近世的马凤图、马英图、郭长生等人总结、充实和扩展,器械也较为丰 富。流传于世的主要有:奇枪、六合大枪、疯魔棍、三节棍、劈挂单刀、劈挂双刀、苗刀、宣化剑(通备大剑),梯袍剑(通备小剑)、凤头钩(护手钩带刺)、拦门撅、鞭杆等。

练功六要

刘建龙

习拳步骤

正、顺、合、活、快、力、精、巧、妙、绝。

打法字诀

劈挂滚斩擂、剪采捋带推、削卸轰缠绕、豁挑撞相随。

行拳应用

劈挂拳行拳,气势磅礴,势不可当。行拳以腰为轴,走轮子劲和辘轳反扯劲,要求两臂条直,放长击远,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以长制短,两臂大开大合,大劈大挂,两臂交劈,势如破竹,劲猛沉实,能放能收。步法多绕步、跟步、闯步,多蹿蹦跳跃,灵活多变,身法闪展腾挪,起落钻伏,有鹞子穿林之巧,狸猫扑鼠之妙,倒翻五擂之猛。讲究“前掩胸、后走横,上挂耳、下护裆,滚肩闪劈反扯劲,搂膝绕步把人伤”。

劈挂拳手、步、腰三盘圆活运转,三盘连进,反身横摆,横拦斜击,以竖破横,以横解竖,倒挂反撩,圆斩削劈。身以闪身而进,手以滚肩而发,步以绕步为上,全身螺旋拧裹,走轮子辘轳反扯劲,见招打势,灵活多变,一势连三手,以长制短,以快打迟。

劈挂拳讲究以长为主,兼容短打,放长击远,劈挂挑撩,辘轳反扯,反扯辘轳,滚背闪劈掌,上打乌云罩月,下走吃绕撤锁,高来挂取斜进,低来拨拍走撑,出手不见手,遇强侧门走,直来闪进加捋带,横来挑按转身攻,手起先撩阴,开合来伤人,有开自有合,拳法必用搓。

乌龙盘打

劈挂拳作为传统拳术,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演练风格和技击特点,其中乌龙盘打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更是劈挂拳功与法之核心。

名称

乌龙盘打又叫辘轳翻车(反扯)、翻车辘轳。在劈挂拳的发祥地河北沧州一带,辘轳方言叫作杌搂,是农村从井中取水的工具,因杌搂和乌龙音似,所以乌龙盘打在这一带被称为“杌搂盘打”。

乌龙盘打取形于辘轳,劈挂拳先人根据辘轳以轴为中心,摇动手柄,绞绳汲水,当松手向井下放水桶时手柄飞快旋转(听老人说曾有人不小心被飞快转动的手柄打死),从而悟出其中杠杆力、轮子劲和反扯劲的道理,才有了乌龙盘打。

重要性

乌龙盘打作为劈挂拳系的代表动作,更是劈挂拳行拳、技击实用、功法理论之核心。劈挂拳讲究的辘轳反扯劲就蕴含于乌龙盘打之中,它不仅存在于劈挂拳中,在这一拳系的其他拳术中,也有其不同风格的练法,同时也就有了不同的用法。

在劈挂拳中,乌龙盘打出现了两次,一次为拍地的,一次是不拍地的,先人这样的安排,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在套路中有一个“北斗七星”方位的步法,而乌龙盘打正好处在了北极星的位置,这一现象也绝非偶然,可见其在拳中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乌龙盘打,进可以攻,闭则是守,在拳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连接枢纽的作用,要学好、练好劈挂拳,首先要认识和掌握乌龙盘打。

演练

在劈挂拳的学习过程中,乌龙盘打是被提出来需要单练的,它有着不同的练法,其中有原地静步的练法,又分为拍地和不拍地两种不同形式。

(1)拍地乌龙盘打

两臂平伸,手心向前,双腿开立,脚略宽于肩,左手回收立掌护于胸前,右臂向内滚肩,同时向左拧腰顺胯成左弓步,右臂不停,由体侧从下向前、向上、向后劈走立圆;同时左臂伸开成右弓步,目视右手。左臂不停继续向下经体前向左侧顺肩插掌,右手同时在身后画立圆向下拍击右腿内侧地面;同时为右仆步,左手平伸于左侧,眼看右手。

整个动作要两臂伸直,放长击远,两侧弓步要到位,拧腰切胯,合膝钻足,眼随手走,做到“前掩胸,上挂耳,下护裆,意守丹田”。

(2)不拍地乌龙盘打,其走法与拍地的基本相同,只是右手不拍地,两臂作连续滚劈反挂,可以连续做多个。

练好静步乌龙盘打,前人要求甚严,讲究“背靠墙,手攀杠”。它是练功的一种方法,就是先把后背略靠近墙,双臂伸直握直棍于颈后,腿作左右弓步,做左右单劈手,眼看下劈之手,必须“拧腰切胯,合膝钻足,滚肩反劈放长击远,立如车轮,劲达掌尖”,待练至纯熟,再去掉木棍,做连续的乌龙盘打,数量由少不断增加,直到手眼身法步得其要领为止。

除此之外,还有动步的乌龙盘打,其中又有“有绕打”和“无绕打”之分。它主要出现在走拳以“挂”为主的青龙拳中,其中倒翻五擂一势,正是动步的乌龙盘打,动作也都要求手臂走立圆或斜圆,滚肩反劈,缠捋圈拦,走击步和翻身步,注重技击实用。

实用

乌龙盘打作为劈挂拳系之核心动作,它以腰肩为轴、为轮毂,以两臂为辐条,快速转动,走轮子劲,如车轮之旋转,向敌方滚动,两臂交劈反挂,势如破竹。两臂可以成立圆、斜圆、平圆等形式交替正反运转,两腿则左右、前后、拧扣蹬地,使劲力通过腿过于腰,顺于肩背,放于手臂,以腰为枢纽,以双足为根基,带动两臂,大开大合,放长击远,劲猛沉实,能放能收,讲究“翻车辘轳,辘轳翻车,滚背闪劈掌”。

乌龙盘打有着不同的练法和使用,在劈挂拳中,两臂交劈,向下走压打;在青龙拳中其称为反败为胜的倒翻五擂左手反挂敌式,右手搂击敌之后颈;而在趟子拳中,乌龙盘打则又称为摔法,劈打对方之后,下身埋上敌腿,以右手抓捋敌之脚踝,猛然反身,将敌掀翻于身后。

乌龙盘打作为劈挂拳系的代表动作,它生动形象,朴实无华,结构严谨,攻防严密,实用性强,突出体现了劈挂拳劈、挂、滚、斩、擂等技法的使用。

通背劈挂拳

源流

通背劈挂拳,是在清朝乾隆40年(1775),少林寺反清与官军搏斗失败,寺庙被焚,所有和尚四散逃生。其中一少林武僧,化成韩姓道人,云游至沧州盐山大左村,留住在一古庙里。村民左宝梅喜武,常去庙中与其切磋武功。二人相谈甚欢,几次较技,左皆败。左遂拜其为师,敬之如父母,刻苦习练,终得通背劈挂拳之真谛。

分布(包括世系传承图)

始祖韩姓道人。

一世:左宝梅(字占奎,沧州盐山县大左村人,生于清朝乾隆十八年,卒于嘉庆二十三年,享寿65岁)

二世:左宝梅传:潘士奎、左华林(左宝梅之子)

三世:左华林传:左东常、左东钊(左华林之子)

潘士奎传:李存三

四世:左东常传:左东越

李存三传:萧化成、李云标

五世:左东越传:左东郡

萧化成传:彭之珍、安亭云

六世:左东君传:孙振寰、左金屏(左东郡之子)、左清甲、孙玉圃

彭之珍传:彭振麟

安亭云传:尹玉枝

七世:孙振寰传:洪敦耕、施载煌、吕灿耀、杨汉国、庄昔贤、孙志庆、陈平国、杨炯焕、李家才、郑高能、苏鹭建、陈超文、苏汉珍、黄亚鄙、侯朝声、陈发淼、黄传勋、林志谦、王锐勋

左金屏传:左德升

彭振麟传:彭维忠

尹玉枝传:赵海清

通背劈挂拳在河北沧州已广为流传230多年。在1934年,孙振寰先生挟技南下,并于1935年在厦门开办《通背武术社》,广教学生,悉心耕耘几十年。所传门生在诸多全省、全国武术比赛及国际自由搏击邀请赛上,均为金银牌获奖者。在欧美及东南亚一带武坛颇具影响力的《黑带》、《武林周刊》等杂志,把孙振寰先生称之为“近代武林的一代宗师”。目前,此拳种已广为流传分布至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及港澳和海外。《香港通背劈挂拳武术会》、《澳大利亚通背劈挂拳武术会》、《加拿大通背劈挂拳武术会》、《意大利通背劈挂拳武术会》等会所,均为孙振寰先生的门人所创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名拳录:劈挂拳秘要
通背劈挂拳
杨式太极拳大架、小架、长拳简介
福建鹤拳技术特点的对比研究
太极---练习太极拳的若干注意问题
形意百日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