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论语: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自本章起,所举事例从孔子弟子转到了其他学者身上,这是从更宽泛的层面探讨“学”的问题。本章再从头重新说起,先剖析与“学”直接相关的“文”。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贡向孔子请教: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被谥号“文”?孔文子,名圉(yǔ),是卫国的大夫。孔圉死后,谥号“文”,被尊称为孔文子。其实,以儒家思想而言,孔圉这个人并不算是一个“完善”的人,他身为大夫,也做过一些有违礼教的事。子贡也是卫国人,对孔圉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这样一个在“学”方面不完善的人,还能被谥号为“文”,子贡可能不怎么认同。正因如此,子贡才向孔子提出质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子贡的话,说:“孔圉这个人,聪明好学,能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问,凭这些,就能被尊称为‘文’。” 孔子的见解与子贡相反,认为孔圉被谥号“文”是合适的,理由就是孔圉这个人本身很聪明,但又很爱追求学问,对于一些自己不懂的事,能够屈身以求,而不在乎对方的身份高低。单凭这些追求学问的态度,就能够被称为“文”这一谥号了。

孔子对“文”这一谥号的定位,与子贡是不同的。在子贡看来,“文”等同于“学”,一个人的“学”好,才能被称为“文”。而在孔子看来,“文”仅仅只关联着一个人追求“学”的态度,而与一个人“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文”在“学”的整体概念中,就如同通往“学”的那个阶梯。说一个人为“文”,就等于说那个人走在了正确的“学”的阶梯上。至于达到了“学”的哪个高度,则没有定规。

在这里,“学”的概念通过“文”再一次被反映出来。“学”是一个人对于人际关系和各类事情合理认知的一种真实反映,更多地反映在一个人当下正确的行为中,这当中包含着一个人的知识,但仅有知识还不足以证明人之是否有“学”。这也照应了前面篇章中提到的“学有余力则以学文”,以及“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儒】《论语·公冶长》(15)当官的没学问应是耻辱
(已修改)给孩子讲成语:不耻下问
《论语》新解5;15
13、读书要不耻下问
村樵读书之悟(4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