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国为什么少有熊孩子,因为有法式妈妈教育法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国人的教养方法一定不好吗?西方父母的养育方法一定科学吗?西方小朋友一定更有教养吗?居住在绵羊国新西兰的中国妈妈汤雪梅就曾见识过不少外国熊孩子。她采用的《法国孩子不乱扔食物》一书中的教养方法,养了三个爱吃蔬菜的小孩、不挑食的小孩、早睡早起的小孩、体贴他人,有礼貌的小孩。做到这一切的原因,不是美式的自由与规则教育法,也不是中国传统的家长权威教育法,而是具有懂得欣赏自然、美、节律,懂得大人小孩互相尊重的法式教育法。

文 | 汤雪梅 编辑 | 童书妈妈

西方小朋友一定更有教养,西方父母教育一定更科学吗?当然不是。这些年来我可见过不少外国熊孩子。

在阿布扎比的时候去拜访老公一位英国朋友,那是我们第一次去他们家。进门后男主人热情地过来打招呼、给大林拿玩具玩儿。我和老公积极寻找家里的女主人和孩子,却发现他们正蜷在沙发一角看书。女主人快速地跟我们说了声“嗨”,就又转回头去继续给儿子讲故事。我们一家坐在屋子的另一侧跟男主人应酬了大约十分钟,女主人才不紧不慢地过来说:“不好意思,刚才是孩子的阅读时间。我的理论是要保证孩子的活动不被大人打扰,这样有助于他人格和自信心的培养。” 啊???我立马在心里翻了一百个白眼,这么忽视别人、自己的需求独大,怎么培养健全人格呀?!这个小朋友接下来的表现也就不意外了。已经4岁的他不肯跟当时3岁的大林分享任何玩具,把妈妈递给大林的玩具都抢回来堆到墙角。后来他妈妈建议用粉笔在院子的石板砖上画画,我画了一个小男孩,笑着问“这是谁啊?” 他却气哭了,吵着要马上擦掉。

除了这位,还有邀请大林去家里玩但提醒一定要自带玩具的,因为妈妈说她的孩子是“从来不会跟人分享玩具的”;还有进了我们家门就往大人卧室冲,翻抽屉、在我们床上蹦高狂呼,家长却不闻不问的;还有孩子在我们俩大人眼皮底下一口咬在大林脸上,破了皮,他的医生妈妈冷静地说“没事儿,不用去医院”;还有孩子在别人的生日派对上无论如何哭着闹着要吹蜡烛,家长在一旁哧哧笑的……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外国熊孩子。所以你看,这跟国籍真没什么关系,但貌似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家长”。

压力山大!!谁天生就懂怎么做好家长呢?除了听老人言、网上搜索提问,现在父母都会捧一两本育儿书看吧。昨天跟朋友聊到如何让孩子接受新口味的食物,我决定再介绍一次自己最爱的育儿书。

汤雪梅的两个孩子大宝(大林)和二宝

我其实只认真读过两本育儿书。一本是怀老大的时候朋友送的,名字都忘了,大概是分章节从孕期讲到孩子出生再到婴儿期,每个时期的特点和注意事项。这本书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满满的干货”,也因为太干了,全程无亮点,讲的“正经事”我一点没记住。

另一本是怀老二的时候看的French Children Don't Throw Food,中译《法国孩子不乱扔食物》,当年的超级畅销书,作者是美国人 帕梅拉·德鲁克曼(Pamela Druckerman)。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看的小册子,我每次读都有新收获。不只是我,我认识的法国妈妈(是的,法国妈妈也喜欢读!)、英国妈妈、荷兰妈妈、 新西兰妈妈都读了这本书,都说非常有帮助!

French Children Don't Throw Food(《法国孩子不乱扔食物》)封面

帕梅拉·德鲁克曼曾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嫁了英国丈夫后定居巴黎,两人生了一个女儿,就此展开她发现法式育儿方法的旅程。书的写作方法很私人,作者不是什么专家,所有观点都来自她本人和朋友的经历。她用浅显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法国人育儿的方方面面,许多都是显而易见的常识,但集中梳理出来却让我这样的读者茅塞顿开。

French Children Don't Throw Food(《法国孩子不乱扔食物》)作者,潘蜜拉·杜克曼

这本书当年像虎妈的书一样在美国引起了孰优孰劣的大讨论,也罕见地在法国被炒得火爆(要知道法国人对这些所谓流行啊热点啊通常只会摆出一副“谁在乎”的懒得理的样子)。书的基本内容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书评《哪国人育儿更高明》中有提及,感兴趣的可自行搜索。

我只想在这里说说这本书如何帮助了我带孩子。

(一)让孩子爱上蔬菜。

我们家孩子吃菜可真不是吹的,胡萝卜西兰花菜花芹菜西红柿黄瓜菠菜南瓜韭菜,通通没问题。大林在阿布扎比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她在午饭时候让所有孩子看大林一口一大块地吃水煮西兰花,因为除了他,别的孩子都不肯吃。这真的都归功于《法国孩子不乱扔食物》,因为看这本书之前大林吃菜也很费劲。书里提到法国父母会把给孩子的饭分碟上,先上蔬菜(敲黑板!),然后肉和主食,最后是水果甜点或奶酪。通常我会要求孩子把蔬菜全部吃完(对于他们熟悉的菜,试新口味请参见下条),然后才把其它食物端过来。现在他们已经养成了先吃菜的习惯,有时候我忙忘了端错了顺序,他们会问:“妈妈,我的菜呢?”

(二)让孩子尝试更多新食物、新口味。

法国人对美食的天赋不是什么秘密,这与他们体制性地从小培养不无关系。法国父母和幼儿园把教孩子热爱各种食物当作一项使命。父母会定期给孩子添加新食物,如果第一次孩子不喜欢,没关系,你只需要“尝一尝”而不需要都吃完,但过几天我还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同样的食物,不停地试,直到孩子接受这种食物的味道为止。法国父母明白每个人的味蕾有偏好,但是他们要让孩子知道所有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味道。在幼儿园,全职厨师们给孩子拟定每周的食谱是一件大事,定期加入新食材,把食物做成创意的美味,洋葱汤、蓝纹奶酪这样味道强烈的食物都会出现在幼儿园的菜单上——美食家不是天生的,是养成的。

(三)零食时间是固定的。

还是说吃。大林小时候我们住在香港,在公园见到不少孩子随时都在吃各种袋装零食,他们的父母看到同龄的大林又高又壮(当然他也遗传了爸爸的高海拔),总来问我他都喝什么牌子的奶粉。我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们,这个跟奶粉牌子没什么关系,吃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零食怎么会有胃口吃饭?!法国孩子每天就下午4点钟一次零食时间,其它三餐都跟大人吃一样的饭。

(四)相信宝宝也懂得日落而息,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法国父母相信婴儿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节奏并尊重它。法国父母不会一看孩子哭就抱或者塞吃的,也不是“见死不救”任孩子狂哭而不理。他们会让孩子哭5-10分钟并观察他哭的原因,有时候孩子睡觉忽然醒一下开始哭,他可能只是要翻一个身然后继续睡,这时大人贸然抱起来,反而打断了他的睡眠节奏。不如给孩子几分钟,试着理解他真实的需要。

(五)尊重孩子的需要,同时让他们明白大人也有自己的需要。

全世界的年轻父母好像都在拥抱新的育儿理论,我们父母辈那种相对轻视儿童需要的做法被抛弃了,现在的理论和实践都要求孩子第一。法国父母却会让孩子“等一等”,大人聊天的时候孩子也不可以无礼地随意打断,必须要打断的时候要先说抱歉。对比看我文章开头讲的那个妈妈,法国父母的做法难道不是更符合常识?

(六)孩子要学会说“你好”。

常看到一些孩子躲在父母身后,在父母跟别的大人聊天的时候他们好像隐形人,而他们父母也从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人好好打个招呼。法国父母坚持孩子要跟人说“你好”,认为一个好的谈话、会面始于一句“Bonjour”。如果你的孩子像大林一样非常害羞内向,没关系,他只需要大方说一句最短的问候“Hi”或者“你好”,临走的时候说“再见”,其它要躲要忙随便他。这是我对大林的一点小要求,相信他是从中受益的。

以上几点都是我凭深刻的记忆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用。

-END-

备注:本文封面及插图,来自于Leslie Patricelli的纸板书Yummy Yucky。这是Leslie 创作的第一本图画书,看到当时一岁的儿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法国妈妈一人带一群孩子,而中国妈妈一群人带一个孩子?
宝宝爱乱扔东西?父母别瞎制止,这是大脑发育良好的信号
宝宝们被采访时,宝妈们彻底的震惊了!
家长课堂:法国妈妈育儿五绝招
动物界父母对孩子的爱,感动瞬间,太有爱了!
玩具又“扔一地”?教你三招:改变孩子乱扔玩具的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