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底跳槽,千万别相信招聘网站上的薪资!工资10K一律按6K算

朋友最近打算换工作。

我说怎么不等到年底。

今年过年挺早的,再熬上两个月,就可以拿年终奖了。

他说不了,企业效益不好,发工资都困难,想要年终奖有点不现实,还不如趁早找个合适的,这样还能拿到明年年中的奖金。

他这么一说倒也不无道理,可找工作之路,也并没那么顺利。

面试了几个,最终都因薪酬的问题,没有谈拢。

他开始有点抱怨与不解了。

不论是猎头还是企业发过来的岗位邀请,薪酬都不错。

可实际去面试后,却发现企业根本给不了那么多的钱,“打对折”甚至都有可能。

然后,我们随意在某网站上点了个职位,这工作的预算是月薪1-1.5万。

他说,这岗位的真实预算,绝对没有1万到1万5,大概也就是0.6-1.1万,甚至有些是对半砍的。

其实,他以前就知道企业容易挂虚假的招聘信息,尤其是在岗位薪酬上面“做手脚”,可没想到这么严重。

岗位JD写10-15K,实际逃不脱10K的命,有的甚至10K都达不到。

好好的一个岗位,为了吸引人,真是什么招数都使得出来。

以至于,他再接到邀约,都直接开口问薪资情况,达不到要求的,就不再去浪费时间面试了。

信息透明让“内幕”曝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企业发布的岗位信息,标示薪酬与实际不符,似乎成为了一个被普遍知晓的共识。

不论企业岗位薪资范围写多少,一律以最低限为实际水准,甚至比这还要低,才认为是公司的真实薪酬水平。

就我从业这么多年来的情况看,岗位薪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这一现象早已有之。

之所以现在成为了大街小巷人人都知道的“内幕”,甚至被更加“恶魔化”,是因为信息透明了。

各种平台的网络达人,用所谓“揭秘行业内幕”的噱头吸睛,各种信息也就被这样扩大了。

至于这个信息的准确度有多少,看信息的人是不会关注的。

因为,不论这种消息是真是假,作为求职者来说,他根本不会去探究,只要对自己不利,那就必须得”人人喊打“才行。

因此,频频有人吐槽公司招聘薪资失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企业确实会存在信息失真的情况,但并非每家企业都如此,失真程度也不尽相同。

信息失真“情非得已”

现在的招聘信息,尤其是三方招聘网站,是不允许写“面议”的,一定要写明一个具体的薪酬范围。

放在以前,企业可以直接“面议”两字。

这其中的转变,一来是政策要求,二来是企业与求职者心态上的转变。

70、80后们,工作都比较稳定,对他们而言,找到一份工作,并长久的做下去,是一件不容易但幸福的事情。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投递简历,才等到企业一个电话沟通。

这样无形中就在心态上形成了劣势,不敢多问企业薪酬情况。

一直等到面试流程差不多结束了,企业已经认可求职者的情况下,才会弱弱的问一声薪酬情况如何。

可现在不同了,随着90、95后加入职场大军,以及信息越来越公开与透明,求职者跳槽越来越频繁,很多情况都发生了转变。

面试先谈钱,钱不合适,一切免谈,这是新生代求职者最真实的写照。

这种地位的转变,导致企业不得不做出某种形式的应对。

另一方面,招聘越来越难做,企业更多的时候需要主动出击,筛选简历打电话邀约。

很多被电话的求职者,并不会一开始就答应前去面试,而是希望先做个了解。

这个了解,显然就包括对薪资的了解。

这两个方面的改变,直接导致企业与求职者明显的优劣势发生了转变。

企业甚至“有求于”求职者,希望他们前去公司做个面试,了解下情况。

如此一来,薪酬范围自然成为了吸引求职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既然不能“面议”,那就多写一点吧。

至于为什么要多写,原因有二:

第一,不让竞争公司知道自己究竟给多少薪资。

很多企业会通过网上其他同行的薪资,给自己公司类似岗位拟定薪资。

虽然薪资应该是根据薪酬等级确定,但实际上薪酬等级做得好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根据当时情况随机拍的。

尤其是小企业,能招到人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哪会管什么薪酬体系等级。

别人给多少,我能不能给,继而把人抢过来,才是关键。

第二,能不能吸引求职者前来公司面试,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论求职者最终是不是合适,但如果求职者都不来面试,那什么都不用谈了。

但如果求职者来了,就进入了公司的主场。

这个时候就不是求职者挑公司,而是公司先要考察求职者合不合适。

合适了,再来谈别的。

不合适,招聘信息上的薪酬是不是虚高,已经无所谓了。

第二点对企业来说,实际更关键。

求职者“只向钱看”

导致企业薪酬标价偏高的另一个深层因素就是,双方相对心态的转变,使得求职者对自己的能力估值偏高。

更准确来说,是求职者都希望在自己目前的能力上,找到更高价的工作。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并不值那点钱。

顺着求职者的这种心态,企业为了吸引合适人员来面试,就不得不在招聘信息上做一些“手脚”。

举个例子,一个求职者的能力只值5K,但是他就想要找8K的工作。

如果企业实打实的写5K,求职者根本不会看。

但企业写了8K,却可以吸引他前去面试。

面试完,根据能力再评估,企业可能就只会开出5K、6K的薪资。

出于某些原因的考虑,求职者可能就会接受这个薪水。

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很普遍。

当然,不接受的也多,此时求职者就会再去重新找寻工作机会。

但经过几次面试下来,各家开出的薪资差不多。

求职者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于是会从目前提供的offer里,选一个他觉得满意的。

再加上,现在“套路”都玩得这么深,求职者的期望薪资也会故意写高,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企业会砍价。

所以,不是企业薪资虚高,而是现在的趋势就是这么的不好。

企业也想实打实的写薪资,可是效果不好,工作任务完成不了,怎么办?

当然了,不是所有企业都是虚的,有些企业薪酬就是那么的高,就是能吸引求职者。

但对这种有实力的公司来说,企业挑人依旧是主流趋势,他们握有主动权。

做好自己是关键

面对这种市场环境,供需双方都应该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而不是一味的讨论谁对谁错。

对错已经没有意义,对于“招到人”或“找到工作”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对企业来说,不应该把薪酬作为吸引人的唯一标准。

一个企业的新成员吸纳,并不是“发钱”这么简单。

想要长远发展,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必不可少。

除了钱,打造出企业长期的行业口碑,更加关键。

这就需要企业具有对内部的员工关爱及企业宣传的力量。

两者都会通过扩散的形式,让外界所熟知。

即便范围依旧不大,但通过已有的员工,能够自愿帮企业推荐合适人员,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口。

对求职者而言,不要试图通过薪资高低来判断企业的好坏。

薪资虽然是一个判断点,但绝不是全部。

薪资高,但没有发展前途,做两个月就倒闭了,任谁都不会考虑。

也就是说,求职还是更关注长远的发展。本质上是对自我能力提升的期望。

所以,能力有了,薪资不会低。

所以,不论是企业还是求职者,在整个行业已经呈现出不好现象的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的招聘信息为什么吸引不到人才?原因和技巧都在这!(实操好文)
如果你这么写JD,就不愁没人投简历!(纯干货)
招聘网站上工资是10000—15000的工作,现在还会有人去面试么?
“面试成功,现场签约,付定金2000元!”企业如何做好招聘工作?
年后招聘问题解析
更有效率!企业招聘必须注意的6个关键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