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城国保】全国第二座岱庙—探访泽州县冶底岱庙

        冶底村位于泽州县南村镇西南,曾经的辉煌与繁华,为这个村庄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古建筑。岱庙,就是这些古建筑中现存最早和最负盛名的建筑。

        岱庙的始建年代不详,庙内最早的建筑遗存为正殿天齐殿,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重修,此后金、元、明、清历代又屡加整缮,现存格局成形于明永乐初年。全庙建筑分上下两院,高低错落。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排列有山门、鱼沼、舞楼、天齐殿。两侧设有碧霞元君殿、土地殿、五谷神殿等。整座庙占地面积3128平方米。庙里精湛的石雕、砖雕、栩栩如生的木雕、琉璃、壁画无一不显示着我国宋、金、明、清工艺的显著卓越。

        岱庙作为冶底村独一无二的“国保”建筑,它到底承载了多少的风霜与故事?日前,记者在守庙人董相林的带领下走进岱庙。

岱庙天齐殿

        泰山以外唯一建有岱庙的地方

        在守庙人董相林的眼里,岱庙不单单只是一座普通的岱宗寺庙,这里寄托了他们一家人太多的感情。他告诉记者,岱庙原来是村里的中学校址,他父亲董发务在这里当了二十多年校长。老人退休后,仍义务看护着岱庙。父亲因病去世,他就担当起了父亲当年的角色。

        “你看这棵银杏树,在国内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站在岱庙门前,顺着董相林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紧挨庙门左手边矗立着一棵苍天大树,树冠铺散开来遮天蔽日,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董相林告诉记者,“原来这棵树有8个支干,在解放初期为了给村里学校的学生做桌椅板凳砍掉6支,现在只剩下了两支,要是留到现在该有多壮观啊。”

        记者注意到树边树立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它的简历,银杏王:又称公孙树、白果树。这棵树高达25.4米,胸径3.25米,周粗9.6米,盘根14.6米。据中国科学院估算,树龄约5000年至7000年,是迄今山西省内现存银杏树中最大的一株,可与北京潭柘寺的银杏树相媲美。

        银杏属于异株异花授粉植物,一般而言都是雌雄并植的,而岱庙的这株银杏王单株结果,真是堪称一奇。银杏王在当地百姓眼中被看做“神树”。相传,自秦时从西京长安到泰山祭天必经冶底,帝王每到此处必焚香祭拜“银杏王”,祈求神树保佑。后在树旁建成岱庙(泰山古称“岱”,岱庙由此得名),冶底是除泰山以外唯一建有岱庙的地方。

岱庙舞楼

        舞楼始建年代或早于王报戏台

        作为入选2001年第五批“国保”的古建筑,冶底岱庙最珍贵的莫过于它金元风韵的舞楼和北宋正殿天齐殿了。

        “池之北左右石阶而升高丈余,入左门二小门,之间有楼焉。南则俯视与池,然二觉其楼之高也;北则仰瞻于祠,恍然而悟其楼之卑也。”(碑录)这里记载的“楼”即岱庙之舞楼。舞楼位于上院天齐殿对面,坐北朝南,下临竹圃、鱼沼,也是岱庙的主要建筑之一。据董相林介绍,整个舞楼八卦形木构架藻井,平面为正方形,单开间,宽约7米余,台基高1,03米,为十字歇山顶亭式建筑。四角立柱,其中东北角柱雕有花、草、童子等图案,其余三根皆素面且砂石质地有异,由此推断应该不是同时之物。

        2003年,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台在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被发现,经过推算,王报村的戏台距今已有829年历史。而据董相林回忆,早些年舞楼东北角石柱柱头东侧题牌中还有隐隐可见的字迹,字迹显示舞楼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在20世纪80年代,上党梆子研究者栗守田先生曾对此有过认真的考察,从已剥落的文字中看到“正隆贰”三字,应该是金海陵王正隆二年,即1157年。另据庙内碑刻所载,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其中台基、台明、石柱、檐额及勾栏仍为金代遗构,斗栱及屋架、屋顶等显示为明代风格。如此看来,舞楼建造年代可能比王报戏台还早26年。不过,由于雕花的东北角石柱风化严重,现在石柱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通过它确认舞楼确切的修建时间,不然我国最早的戏台很有可能会易主。虽然现有文字资料不足证明岱庙舞楼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戏台,但其仍是国内现存历史较为悠久的戏台,因此说岱庙舞楼对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地方戏曲特别是上党梆子剧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舞楼立柱上的石雕

        天齐殿建筑工艺只有宋代才有

        岱庙的天齐殿又名五岳殿,是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殿堂。天齐殿坐落于庙内中轴线最北部。由总体院落地形高差来看,与其两侧的配殿、耳殿等实居于第三层台梯上。前檐石柱及石质门额上的题刻为该殿历史提供了确切依据,是一座主体构架属于宋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而局部木构件及装修等历经金代(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重修的木构古建。大殿坐北朝南,建于高1.64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前檐两椽出廊,单檐歇山顶。其建筑风格挺拔古朴,集宋金石雕、砖雕、栱眼壁画、各类瓦件、琉璃吻兽、木雕神龛、彩绘为一堂。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冶底岱庙的正殿天齐殿是宋金时代的建筑,而其相对的戏台也是金代建筑。这就是冶底岱庙独特有价值的地方。因为在我省,一般金元时期的戏台相对的正殿建造时间都比较晚,有的正殿是明代的,有的是清代的。“天齐殿可是绝对的宋代遗物。”董相林告诉记者,天齐殿台阶上的砖与砖间,由一些黏状液合拢,缝隙很小,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这种工艺只有宋代才有。”

        天齐殿梁架斗栱构件的间隙之间,以砖坯封闭,内外白灰抹面,满布壁画。大面积画法为水墨写意各种花卉,画面四周以墨线画出栱枋轮廓。其中前檐板门上方与攀间枋之间的壁画三幅,不论其面积、绘制方法、内容还是保存情况均可堪称阖殿壁画的奇葩。壁画内容为山水木石、渔樵耕读,经多方面专家鉴定为宋代原物。三幅壁画皆为水墨浅绛小写意,山石披皴,浓淡墨的不同变化而深浅得宜,清新宁静幽雅之境跃然壁上,体现出宋代乡野生活的恬淡安然,具有极强的写实主义画风。

        整个殿宇囊括石雕、木雕、砖雕、壁画、琉璃等附属文物于一起。所以说不论其建筑技术还是其艺术成就,天齐殿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还反映出泽州地区宋金建筑的一些共性,成为研究本地区早期建筑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重要的文物价值。

岱庙鱼沼

        岱庙是北方园林建筑的“活化石”

        通常意义上讲,一般的北方寺庙更多给人的是凝重庄严的感觉,而记者身在岱庙中,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董相林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无法查知当初寺庙的设计者,但一定是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正是因为设计者别具匠心的园林布局及景观点缀,才让岱庙具有有别于其他庙宇与众不同的风采,正如鱼沼的设计就让人钦佩不已。

        鱼沼位于一进院内中轴线上,北侧由竹圃过渡于庙内第二层台梯石壁之下,为一个平面方形、四周条石砌成壁体的水池。因其平面呈方形,池内有鱼,故名鱼沼。属于因泉聚水,因水砌石成池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建筑”。泉自池北壁中间的石雕龙头口中涓涓流出落下方寒潭,颇似画中之境。

        相传该鱼沼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它可以报旱涝。鱼沼内侧壁有石雕龙头、虎头各一,水淹龙头多为涝年,虎头外露则为旱年,龙头不淹、虎头不露即风调雨顺,据说这非常灵验。

        鱼沼北种有竹圃一方,再北石崖上方建有舞楼,舞楼两侧为东西云水楼,这样鱼沼、竹圃、舞楼在立面上便形成了由下而上参差升高的风格。鱼沼东侧并列两株23米多高的人字桧柏,古柏倒映在水中,这些借景与托景的园林化处理,使其赋予了正如云水楼上方题刻的“柏映寒潭”的景致,形成了“庙在园中、园在庙内”的园林化祠庙建筑景观,而沼壁为人工砌成,粗犷古朴的黄砂岩条石壁体与上述风格相融为一体,给凝重庄严的宗教祠庙平添了许多情趣与生机,属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融洽,再现了道教所崇衍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岱庙其以碧水青山、古树翠竹辅衬殿宇亭台这一独到之举,也反映了先人们在庙宇规划中的匠心独具。难怪有专家考证后由衷赞叹,岱庙完整地保留了古代北方园林建筑的形式,不愧是北方园林的“活化石”。

        【国保档案】

        国保名称:岱庙

        始建年代:不详(庙内可发现最早的文字题记为1080年)

        保护现状:现存有山门、鱼沼、舞楼、天齐殿。两侧设有碧霞元君殿、土地殿、五谷神殿等。

        入选时间:2001年,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记者 郭舒扬   图/记者 焦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晉城冶底岱廟【圖文】
名胜|山西·董村戏台
山西孝义一处不起眼的古建,给我们讲了一个华夏历史故事......
山西古建筑(国保第六批)
绛县国宝单位——董封戏台
高平上董峰万寿宫(元.国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