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且苟且珍惜

本文后半部分是理财经验,有兴趣可以看到后面。

昨天李建的演唱会直播有人看了吗,真是迷人的声音,迷人的歌手。一点进直播就听到了他唱的那首《一念一生》,这首歌是《庆余年》的主题曲。

一聊到《庆余年》,我心中总是有些感慨,记得这是当初是多少人包括我在内连夜刷的一部爽文电视剧,可惜爽的不连贯,第二部依旧遥遥无期。

世事无常,我活着活着就发现很多事情根本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期待的电视剧不会如期而至,盼望的经济复苏也不是那么顺利,各种黑天鹅不停给自己的人生按下暂停键。这不,深圳又开始居家了么。

我给自己定下了两个方针,以迎接接下来不确定的人生。

一、珍惜当下,体验人生

既然很多事我无法掌控,倒不如抱着随缘且开放的态度去迎接生命中出现的各种人和事。

当我从职场退出后,我非常珍惜现在没上班的时光。

我在大理闲散地度过了三个月,感受了如画般的美景。

第一次射击发现自己每发都能打十环。

租车行老板小陈耐心帮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开始体验骑行的乐趣。

我认识了原野民宿老板一行人,她们热情好动,尽管我很宅,最终还是沦陷在他们的热情下,参与了不少活动,比如现金流游戏,还山上露营和一个小姐姐共度一宿,那晚露营我们聊的很欢乐,叽叽喳喳像两只小鸟,还吵到了隔壁帐篷哈哈。

小姐姐的保险经纪人从业经历,也打破了我过去对保险销售的偏见。

小姐姐的爱情故事经历,让我对婚姻又产生了不同看法。

对我来说适当停一停,看看沿途的风景,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听听音乐、看看书、刷刷剧、写点东西,学学技能,刷新自己的认知,还是蛮快乐的。

加缪曾经说过:“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更值得好好过”。

意义如果都设定好了,那就很没有意思了。正因为没有意义,人生才是试验性的,试图去寻找意义的过程。

那就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吧,去创造一点点美。

(害,又到了关于钱的话题,对钱有兴趣可以接着看~)

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理财这件事还是尽量苟一点,再苟一点

不得不说现在的理财难度并不低,我很难找到当初2018年买的50块的泸州老窖、36块的比亚迪那么低估且优质的股票。另外,各种不确定的黑天鹅事件也影响着股市信心,寒气逼人。

写几种风险较低的理财选择,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对自己有没有用(不荐股,不荐基,各位大宝贝自己把握)

非确定性收益类资产

1.收息股,收息基金。很香,但是有风险。

这是相比成长股来说,风险相对低一点的选择,但仍然相比其他资产类型是高风险的。

收息股的波动性相比成长股要低,而且坐等收息算是为一种被动收入。

但是,收息股需要选择存续性强、股息率稳定的公司,还需要观察股价历史,关注每次分红后股价是否能顺利上涨回去填权,需要一定投资经验知识和精力。

如果想要更稳妥一点,可以买点“高股息”基金。

我个人持有的红利ETF(510800),持有了大概不到4年的时间,期间胡乱操作过,收益也仍然有24.46%,虽然股息率看上去并不高大概3%左右,但是其持仓股基本为高分红股票,这些分红都会反映到基金净值,也就是基金价格也会上涨。

以股息率为核心的红利策略可谓攻守兼备,“高股息+低估值”的投资逻辑在这“乱市”里还是很能打的。

不过这只基金曾经是我在牛市行情里最想卖掉的基金,因为高股息的公司基本已经进入成熟期,成长性不佳,没有给人想象的空间,自然就没有更高的估值溢价,这种收息股、收息基金在牛市行情里是涨幅最小的,小的你看不上,到时候别怪我没提醒。

而且,是股票型资产就一定会遭遇波动,下跌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如我近期入手的港股红利 (513530),股息率大概9%,但是基金成分股全部是港股,波动起伏非常大。不在低谷期入手就可能承受相当的亏损。

我在0.936的价格买入的

本来就是这个道理嘛,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资产,确定性和收益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债券基金,优点就是流动性不错,收益也相比宝宝类货币基金高。

现在我的债券基金都是投顾机构选的,近一年增长率大概是4%+。

不过,你经历过债券基金阴跌吗,我经历过,我的记忆里曾经有一年,我买的啥债券基金都在阴跌,当时的跌幅超过我对债券基金的认知,亲身经历过才深深认知债券基金也不是一直都能保证收益,还可能会跌出意外。

确定性收益类

1.银行大额存单。这种资产我感觉写起来好尴尬,因为可能很难买到理想的收益率的存单了!

虽然表面上还存在3.25%的3年期大额存单,但是就是难买到这种3%以上的,我没买到,你试试?

现在利率下调的趋势基本不可逆转,银行的存款利率自然是没法逆势而为。2019年我还能领着我妈去湖北银行存个4%的存单,现在根本买不到。

最近看了一部老电视剧《天道》,里面有句台词“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细品一下,确实如此。

2.增额寿险。没错,这是保险,不是资产,但是却达到了理财的效果

保险里面有个叫“现金价值”的东西,所谓“现金价值”就是退保时可以返还的钱。这种增额寿险的现金价值会按照一定利率进行不断增值,当退保时就可以按照当时的现金价值“兑换”出来用复利滚出来的钱。

增额寿目前最高现金价值增长利率就是无限接近3.5%。收益率已经超过大部分银行存款。这种利率是可以锁定终身的,意味着如果未来利率继续下跌,保险里的钱仍然按照3.5%利滚利,你一直不舍得取,就放着,放三四十年,现金价值的增长曲线的斜率不断递增,甚至可以拿到六七十岁当养老金花。

不过随着利率下行,3.5%复利的增额寿产品也迟早会消失,2021年所有4%的复利产品都被监管强制下架,保险产品也一样逆不过利率下调趋势。3.5%的产品也是一样的命运。

增额寿的缺点也是有的,保险公司拿这些保费还得去做投资,怎么会让人那么快就拿回来,增额寿的缺点就是前期现金价值较低,一般都需要7~8年时间现金价值开始回本,太早取出来就不划算。

增额寿的另一个弱势,复利利率3.5%,看上去不高。一定会有人担心抵抗不了通胀。

可是,这世上能打败通胀的人并不多。理财要打败通货膨胀,必须学会权益类资产投资,可以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精力、学习力、金钱投入到这里面。

上次我写了这篇《买股票吗,玩心跳的那种》,有个大哥说他投资基金亏了七八万

,我想说实在不行,咱就买点儿增额寿吧,这投资水平还是能苟一点就苟一点吧。

股市不可能让大多数人挣钱,股市挣钱的逻辑是要从别的投资者的钱赚到自己的口袋,本来就不是让大多数人赢的游戏逻辑。


(如果对权益类资产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这篇经验分享
《买股票吗,玩心跳的那种》,希望对你有用。)

有人说未来不太可能向过去20年一样通胀下去了,从现在来看确实是这个趋势,不过谁也没法打包票。

通胀本身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思议,钱放哪里都是一样贬值的,是否要用增额寿去换取锁定3.5%复利的确定性,是否要给自己配置确定性收益的资产,还是得看自己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判断和对钱的认知。

其实最该担心通货膨胀的人,是那些高资产净值的有钱人,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最大,他们也一样很难找到能为资产保值增值的标的,这也是许多高净值人群选择配置增额寿险的原因,即便不能完全抵消通胀,能保住一点儿是一点儿。

咱们普通人买些增额寿,大抵就是在这世事难料的现世里增加一些确定性,锁定目前在确定性投资收益里还不算低的复利3.5%。

我不能说这是多么赚钱的投资标的,只是这是对于普通大众理财水平来说一项安全稳健的选择。

如果对于3.5%复利增额寿感兴趣,欢迎加我微信了解。

希望大家都拥有美好顺遂的人生,无惊无险,不虚当下,不枉此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幸福的老年生活,我们能做什么
无论基金盈亏,这件事务必要做
大量理财险将下架,复利3.5%的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该选哪个?
全网火爆的增额终身寿,到底香在哪里?
低调私募大佬的“教材级”演讲:如何做到年复合收益率30%以上?
理财靠复利就是一个谎言,谈谈我的理财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