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坏长工与好长工
       许多许多年前,太爷爷家和太外公家,都是做布生意的,只不过是在同省的不同县。
       太爷爷就是我爷爷的爸爸,太外公就是我奶奶的爸爸。
  
       太爷爷的家业十分大,据说宅院一边的院墙有一条街长,后院还有个戏台子。
       而我的太外公家则是街上的富商,他出身微贱,是从挑货郎担的学徒做起的,因为勤奋聪颖打动了东家的小姐,得小姐下嫁,因而开起了布铺。做到生意兴隆时,据说曾占有整个县百分之六十的市场。

       这两个卖布的人家都有学徒,也就是长工。两个名字一般意思。做得好的,或许能像我太外公一样飞上枝头,或是能做个主管,做得不好,也就几年后自寻出路罢了。
      太爷爷家有个长工,性情最是聪颖,却仗着自己聪明,很不上进。太爷爷不忍放弃他,只是时时严苛对待,希望他有一日醒悟。太爷爷常对人说,他若是肯上进,一定是最出类拔萃的学徒。
      可惜这坏长工并不能领会我太爷爷的一片苦心,相反总是记恨在心。这恨最后总算被太爷爷知道了。
      某日,大院子晒布的时候,他指着那一地雪白雪白的缎子,用家乡话不屑地说:哼,晒尸衣!
      谁料太爷爷恰好经过,气的一巴掌就扇在了这坏长工的脸上,将他赶出了家门。
      而太外公家则很幸运,有个出了名的好长工。太外公娶了东家小姐,做了老板后,想起自己过去的苦日子,常常体恤他人,赊账给顾客。他重视人品,便分外器重这位勤劳肯干长工。虽说这位长工和我的奶奶没有重演上一代的喜剧,但我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太外公的家业,一定有他的一部分。

      不过,这个世界不会给你太多不变的时日。没多久,世道就变了,太爷爷和太外公的家产全都被没收。太爷爷家和太外公家都被拆分成了很多户。太外公家一共住了四户人家,而太爷爷家有戏台子的后院,后来竟变成了一所印刷厂。

      太爷爷的长子,也就是我的爷爷此时已来到了太外公所在的县城工作。我的爷爷读了大学参加了革命,奶奶念了医专在城里当护士,本来各自有着阳光的前程,现下却因太爷爷和太外公的家业,都成了资本家的儿子和资本家的千金。
      他们“门当户对”地结合了。
      而我的爷爷奶奶与他们的子女,一大家子成分不好的人,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全靠爷爷曾”参加革命“这一个不强不弱的理由,聊为荫蔽。

      可太爷爷和太外公,作为当事人,就没有任何的荫蔽。
      那一年,太爷爷夫妇在新婚的爷爷奶奶处小住,也是避避风头。看着风头过去,便回了家乡。谁料一回去三反五反就开始了。太爷爷首当其冲被抓入狱。
      而太爷爷为人忠厚,在狱中便过得还好,也本不应有生命之忧。然而这一日,狱中要毙一个大地主,就押了太爷爷去”陪斩“,也就是观看大地主枪毙。这位地主在枪下一命呜呼后,狱卒押着陪斩的太爷爷正要回狱里。这时候有个男声不以为然地:还押回去做什么,一块儿毙了呗!
      这位狱卒想来也十分懒惰,抑或是没有杀过瘾,想想再押回去也够麻烦的,就又将我太爷爷押回了刑场,“顺便”一块儿毙了。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杀戮,那个男声,就是当年的坏长工发出的。
      他怀恨多年,终得报偿。
     
      我的太外公此时也被发配到另一乡间种地。日日夜夜,垦荒的他粒米未进,快要命绝于此。
      当年他悉心栽培的好长工,在新的时代也称为了一名积极分子,凭借着良好的成分和自身才干,已经有了一官半职。
      这一天,土坡上,快要饿死的太外公,看到了好长工的身影。
      好长工他不顾自己与他身份有别,带了一坛子吃的来。太外公打开看,竟是一坛子肉!在那个年头也不知是怎么搞到的。
      “你放心,你要死在这里,我定来给你收尸!”
      要知道,不是谁都敢给地主收尸的。多少地主抛尸荒野,这一句话竟然是颇为振奋的鼓励。

      太外公终于没有让他再冒一次这样的险。吃光了那一坛子肉后,他不仅重获新生,而且仿佛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可以继续起身,挥舞锄头,直到整个运动结束,都再没有濒临死亡过。

      而从毙完我太爷爷的刑场回来后,那个坏长工就病了,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总能看到太爷爷的身影。最后他真的病了,患白喉而死。
       父亲说,这就是因果报应,他就坏在一张嘴上,所以命里就要他死在喉病上。
       这才算有几分大快人心。

      太外公最后活到了九十多岁,无疾而终。
      他年轻时走在城里,被日本人捅了肚子一刀,肠子都要流了,却还是活了下来。可见他是个福大命大之极的人。
      当年下嫁给他的主人家的小姐,也就是我奶奶的母亲,却很是柔弱。在我奶奶少女时候,就病逝了。续弦的是一位更娇美的小姐,城里的两朵姊妹花之一。她那时非常年轻,后来又为太外公生了两女一男。
      父亲每次对我形容姊妹花之美,总是用《陌上桑》里写秦罗敷的笔法:
       两姊妹被批斗,拉着去游街。街上人听说,纷纷来看,站了一路。这哪里是看批斗,分明是羡慕。他们看着两姊妹走路的姿态,都不禁说:
       这某某家的两位姑娘,可真是优雅。

       ——足可见当时人们的价值观,是很有些混乱的。


如想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liutuda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李茵
【来稿选粹】张振富|姥姥和石榴树
陈维津 | 爷爷的故事
宝庆路3号/祖父母之恋2
那一刻,我长大了
小作家:韦秋蓉 记忆中的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