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了痛风,就得告别豆制品了?医生说的并不见得是对的

在网上聊到嘌呤的问题,有位网友说:自从知道自己有痛风,就不得不告别豆制品了。

这种说法很流行。很多医生和营养师也说:豆制品的嘌呤含量高,高尿酸以及痛风的人要不吃或者少吃。

痛风与嘌呤的关系是:嘌呤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如果尿酸不能顺利排出就会在体内累积,累积过多就会导致痛风。

所以,对于尿酸代谢正常的人,其实高嘌呤食物也并不是问题。对于痛风病人,嘌呤的摄入确实是要控制的。

那么,豆制品真的是“高嘌呤食物”吗?

确实,各种高蛋白食物往往伴随着高嘌呤。高蛋白的大豆和豆制品,也就被痛风病人以及担心痛风的高尿酸人群“拉黑”了。2011年发表《亚太临床营养杂志》发表过一篇综述,其中提到有一项调查显示,48%的医务人员也认为豆制品会导致痛风。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位医生或者营养师告诉你:痛风病人不能吃豆制品,这并不出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干大豆的嘌呤含量的确很高。不同来源的数据相差较大,一般而言是在200毫克/100克的量级。这个含量确实不低,比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等常见肉类还要高一些。不过跟真正的高嘌呤食物,比如肝、腰、心、脑、胰脏等动物下水,以及野味、沙丁鱼、青鱼、三文鱼等鱼类(比如)、扇贝等等,还是要低一些的。

但是,人们很少直接吃干大豆。通常所说的“豆制品”,很多都是把大豆做成豆浆,以及进一步把豆浆进行进一步加工。此外,还有很多豆制品是用工业分离生产出来的大豆蛋白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的。

不管是大豆做成豆浆,还是提取油再分离出蛋白,都有相当一部分嘌呤会溶到水中而被丢弃。比如豆腐,每100克中的嘌呤往往不到70毫克,而煮熟的大豆还不到50毫克——这些含量,跟西兰花、豌豆、菠菜、青椒、香蕉等嘌呤含量比较高的蔬菜水果差不多了。

这是嘌呤含量角度分析的。还有一些研究,直接探索过食用豆制品和痛风(或者高尿酸)的关系。

前面提到的那篇综述收集了6项流行病学调查,没有一项显示食用豆制品跟高尿酸或者痛风相关。有5项临床研究显示,食用大豆蛋白会增加血浆中的尿酸,但增加量不大,并不具有“临床上的关注价值”。甚至还有一项美国的研究则显示,吃植物蛋白最多的五分之一人群,比吃得最少的那五分之一人群,痛风风险要低27%。当然,流行病学调查展示的是一种“相关现象”,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这项调查的结果,也可能来源于整体的饮食结构:植物蛋白吃得多的人,也可能更加关注健康,在其他控制痛风的方面也做得更好。

2012年的《营养、代谢与心血管疾病》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详细分析了豆制品与高尿酸风险的关系。这项研究统计了3978位上海中老年男性的食谱并检测了他们的尿酸值。分析发现:蛋白摄入总量与高嘌呤风险无关,但是如果把动物性蛋白与植物性蛋白分开统计,则动物蛋白摄入量越高,则高尿酸风险越高,而植物蛋白摄入量越高,高尿酸风险反而越低。进一步分析显示了两条重要结论:

1、 总的大豆类食物食用量与高尿酸风险无关;

2、 豆浆以及从豆浆进一步加工成的豆制品与高尿酸风险负相关,吃这些豆制品最多的五分之一人群,比吃得最少的五分之一人群高尿酸风险越低20%。

虽然这只是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说明的也只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但结合其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做出“食用豆腐等豆制品,不增加痛风风险”的结论,还是合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风、乳腺癌、肾功能不全,不能吃豆腐?
四季养肾 | 豆制品会伤肾?得了肾病就不能吃豆制品?是真的吗?
马博士健康团 | 大豆嘌呤含量高,痛风患者豆浆、豆腐、豆皮都不能碰?
关于豆制品
常吃豆制品,会加重痛风、乳腺癌、肾病风险?关于豆制品的4大流言,到底孰真孰假?
常吃豆制品,会加重痛风、乳腺癌、肾病风险?真相让太多人意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