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十场秋雨要穿棉。
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一股股的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当它和南方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便形成了雨。一次次冷空气南下,常常造成一次次的降雨,并使当地的温度一次次降低。常常形成秋雨连绵,下个不停。
立秋已过,不少人感慨,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不穿单,十场秋雨要穿棉。昨天已有一些小孩穿起了长裤长袖。莫非真如此?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做过一些分析:

一般下雨时气温低于20℃,比较凉,定为“不穿单衣”;当下雨时气温低于10℃,那就比较冷了,此时“要穿棉衣”。
以北京为例,近30年来,立秋后的4.5场雨温度会到20℃以下,19.5场雨后温度低于10℃;济南是6.8场雨后不穿单衣,20.3场雨后要穿棉衣。总的来看,三场秋雨不穿单、十场秋雨要穿棉,这“三”和“十”都是个约数,不是完全准确的数字。
而在浙江,这个说法显然更不适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立秋后雨水越来越多,一阵阵冷起来。其实,这是因为立秋后冷空气势力逐渐加强,每次降水,实际上就是冷空气向南扩张影响力,不断圈地的过程,暖空气逐渐向南收缩。所以一场秋雨一场寒。
  因此出伏后,要注意调整、增减衣物;防秋燥,饮食润一点;防秋乏,晚上睡早点;防霉菌,通风勤一点。秋季养生极为重要。
春季养肝为首
 一年四季春为首,五脏春季肝当令。
夏季去湿,关键在于“清”
 一年之中治疗“冬病”的最佳时节。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
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
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1
秋季养生   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房事养生: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敷膏养生:秋季敷膏,艾灸也是。“皮肤吃药”,毒副作用小,肝肾受损少,不伤肠胃。它既能防病治病又不需“良药苦口”,汉方吕膏疗法能直接将药物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有效增大药物浓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利用率,真正达到“完全吸收”。 
2
秋季,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这样才会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静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清心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会破坏神气的清静。在现实生活中,则要求人们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争名在朝,争利于市”,多做好事,多做奉献。
另外,秋天固然天高云淡,硕果累累,令人愉悦,但难免也有“凄风苦雨”。自然界的秋风、秋雨常令人心生秋愁。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常有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中,有个称作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可使人产生消沉抑郁之感,而阳光可使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同时,褪黑激素还有抑制人体内其他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相对减少,会使细胞懒散瘫痪,从而使人们情绪低沉,多愁善感。
为此,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就是说,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令心旷神怡;或静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

3
养生常识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特别是老年人应该做到三个“坚持”,即 秋冻、秋防、秋练,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即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1、坚持秋练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常言道 “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老年人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跳交谊舞、短程旅游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的衰老的目的。
2、坚持秋冻
俗话说 “春捂秋冻”,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3、坚持秋养
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国医药著作《素问》中指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适当休息同样也是老年人养生良方。白天工作劳动锻炼要适度,晚上娱乐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季养生』秋燥要防燥护阴
中医文化与养生之—顺四时
秋收养生概要
四季养生
秋季容平 养收之道
如何理解春夏养阳和秋冬养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