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因自己的焦虑,让孩子承受Hard模式的成长!

前几天后台收到一条留言:

请问Go姐,一岁以前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讲真,这么宏大的问题,Go姐足足懵了一秒钟。但是下一秒,我就猜到了这应该是一个焦虑的新手妈妈。一岁前的宝宝,家长在照顾上更倾向于吃喝拉撒的喂养问题,忙完这些,已经占据和孩子清醒时间的大部分,想去尝试教育,一个是没有时间,最重要的也不知从何下手。而且互联网时代,不怕你不想了解知识,而是声音太多无从选择。往往看了一篇鸡血满满,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往往不适用,结果就是焦虑孩子又质疑自己,常常沮丧的不要不要的。


我应该说中了大部分新手妈妈的心态,因为作为过来人,我也曾经焦虑过这些事情。其实直到小朋友上了一年蒙园,慢慢跟随老师调整家园共育的节奏,放下焦虑,渐渐理清楚一些头绪。


一、无论何时,请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内在驱动力最近经常被人提起,我自己当初被蒙式圈粉,也是因为它非常注重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引导与培养 。比如,蒙式教室的工作是孩子们自由选择的,玩水也好,剪纸也好,都是孩子主动选择的,完全由孩子们自己的内在兴趣去主导。


许多妈妈觉得,我在家也让孩子浇花,也让孩子做蒙式游戏,他选择干什么我就让他做什么,是不是就会培养出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答案,不一定。


因为经常会有妈妈在后台留言问我,为什么那些小游戏我都按照你说的准备好了,但是到头来孩子看一眼就跑开了。


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听我说一个让我触动的事情。


我家小卷毛现在两岁九个月,从四个月开始通过吃手接觉睡整晚觉之后,这个习惯几乎伴随她到现在。我其实一直都不太介意,也咨询过学心理的朋友,想吃就让她吃好了,某个阶段有这个心理需求。也看过江湖上各种奇葩的戒吃手方式,虽然很多立竿见影,但是我依旧担心这些方法对她产生一些不好的心理影响,所以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打算慢慢引导,但是最近学医的朋友提醒我说,三岁前还是要尽快戒掉了,因为吸吮手指会影响口腔发育可能会给整体的面部带来影响。本来我相对平静的心态一下子就被这句话给点燃了。女宝妈,说不担心颜值那是瞎掰,两权相害取其轻,一种当断不断必留后患的即时感。心理问题慢慢修复,是不是先把面子问题先解决掉,要不要采取点强硬措施?


刚巧我当天去接孩子放学,主班老师告诉我最近两个月在学校里都在引导她戒掉吃手的事情,而且颇见成效,只是她还没有完全脱离对手的依赖,现在午睡已经在老师讲故事的情况下可以不依赖吃手睡觉了,但是在一些有陌生人的场合还是需要吃手的。老师希望我在家里也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告诉她如同长大了不在需要尿布一样,大宝宝也不需要吃手了在孩子焦虑的情况下,也不要拒绝孩子吃手多鼓励与陪伴,给与孩子内心的力量,更好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通过孩子内心的强大意志力去克服吃手的心理需求。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是是在逐步建立孩子意志力和激发内心驱动力的过程,非常关键,更需要成人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


这个沟通过程让我一下子意识到,内心驱动力这件事,绝不仅仅是限于我们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来支持他们的发展,对于0-6岁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中点滴培养。要知道,比如走路,说话这些都是人类本能的需求在指引孩子的发展,这些具有发展意义的行为,其实都能看出他的意志力水平的。



那么,如何在家庭环境中更好支持孩子内心驱动力的发展?


首先,在面对让我们焦虑的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去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有一次我曾在超市门口见到一位长辈强行拉出孙子的手,还大声呵斥,“不能吃手知不知道!”结果孩子越吃越勇,手被拉出来之后还嚎啕大哭。其实,孩子必须具备我们期望的反应能力,并且靠自身能力做到,而不是让我们命令就可以奏效的。当出现问题了,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来反思自己的言行,而不是不分缘由的去纠正。


比如吃手这件事,不同年龄的需求是不同的。像小卷毛这么大已经不是简单的生理需求问题,更多是指向安全感的建立问题。因此要求家长在对待上也有有所区别。


第二,有效的鼓励,持久的鼓励。


现在小卷毛在家里都会跟我表白,据说在教室里也是一样,经常和别人说起“我长大了,我不吃手了”。我也会鼓励她说,“是的,宝贝长大了,可以像不用尿布一样,不用小手了。” 然而她依旧会在很多不安的时候,或者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吃手。但是总体来说,她能意识到吃手是不对的事情,自己不断地重复这些话,实际上也是建立自己内心意志力的过程,整个吃手的时间是在减少的。我偶尔也会看到她想把手放到嘴边,刚放上就拿出来,或者把手背到身后,这些细节的动作都是她依赖自己主观的意识去克服。而这时候,如果我看到了我都会用她喜欢的动画片《超级飞侠》里的经典台词告诉她”你做得到”!


所以,接下来我也会像她不断念叨“我长大了不吃手”一样,把“你做得到”重复很多遍,给她持久的鼓励。耐心等待她内心的强大。


第三,一定不要拒绝的孩子的需求


家长在帮助孩子纠正行为习惯的时候,很喜欢立竿见影。抱着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心态,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着眼点不局限于眼前,而是从一个趋势上去看待孩子的发展,那么很多眼前的焦虑都会找到合适的出口。


像小卷毛,吃手有时,不吃手也有时,撒泼打滚有时,乖巧懂事也有时,但是总体来说,她的方方面面能力都在发展,吃手这件事,也能看到她自己从拒绝到有意识的去控制这件事情。所以,当她偶尔还是需要吃手的时候,我会思考是因为太无聊无事可做,还是因为觉得不安全需要慰藉。前者来说,可能需要我在陪伴方式和质量上努力,但是后者,我不会干预她吃手,但是我会通过拥抱安抚和聊天来缓解她的焦虑。

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唤醒她自己内心的力量。


现在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不喜欢你给她设置的游戏?

因为每个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才有兴趣关注啊而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真正需求。无论生活和游戏都是同样的道理。


内心驱动力如此之重要是因为这个世界少之又少的一些人,明白自己的喜好并为之投入,挣脱出大众选择束缚听从内心活出自我。人的一生并不是很长,如果不是为了自己心中所爱而活,是很遗憾的事。


二、力所能及,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

这一点,大家不要理解偏差,丰富的生活体验,包括但绝对不限于亲子旅行,逛博物馆,看音乐会,学习各种特长,这些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并不能忽略日常生活给孩子带来的生活体验。


在蒙式教室的环境布置,都会有日常生活区。日常生活练习的工作是由真实的、适合孩子体能的活动所组成。其实可看出来,蒙式教室里的生活区的布置就是尽量还原一个有序的真实生活的状态。每一份工作都是真实并且有目的性的。而让孩子有机会练习所有动作的活动场所其实就是他们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


体验生活,是有机会学会控制身体,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比如吃饭,穿衣,整理玩具这些基础的小事,做家务逛超市,这些日常琐事其实都在锻炼着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这些活动是在帮助他们适应他所生活的环境,让他获得成为一个有能力可以掌控环境的人的满足和自信,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日常里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


“力所能及”,不要求你做更多,而是其实你已经做得足够好,如果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就努力克制自己想要替孩子做某件事的冲动,静静观察,不常去打扰,为孩子提供阶段性,连续性,和不断挑战的工作。


阶段性和连续性比较容易理解,一方面要求我们追随孩子的脚步,根据他们的需求不断的来提供有意义的游戏和活动,不能今天觉得要锻炼孩子穿衣服,就放手让他们做,第二天时间来不及,就自己帮忙做。而有挑战的工作,会相对难理解一些,这里不得不提到“最近发展区”的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最早由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Vygotsky提出的,他与皮亚杰是同一时期的人物。这个理论最早应用于学龄儿童,后来逐步应用于婴幼儿。

他认为孩子能独立达到的水平与在父母或老师的指导下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这时,如果能给予细致耐心的指导,新的认知发展就有可能发生。


在帮助之下能做到的事情,恰恰是需要家长认真观察才能做到的。而这个体验并不需要舍近求远,往往就存在与我们生活之中。尤其对于0-6岁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所练习到的能力,就像是一座大楼的地基,根基稳固,才能建起更高更坚固的大楼。


具体做法可以戳链接复习我们以前的推送

风靡海外的早教空间,竟然每个中国家庭里都有!

羡慕欧美孩子独立又自信?那就把孩子从早教中心领回家做“童工”吧!


三、遇到问题,不要总想着教育,而是示范给他正确的样子


在蒙氏园里,教孩子的不是老师,而是环境。老师的工作让孩子和环境互动,是在TA需要帮助的时候示范。这些示范不是一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孩子示范正确操作。


回头来看我们家庭,纵然做不到像教室一样提供完备的无知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自己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的重要作用。


接触了这么多蒙氏妈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人并不是以选到蒙式园才是自己最后的目标,而是真正追随孩子的脚步做力所能及的改变,尊重他的成长发展,并且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是的,幼儿园不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才是。


如何做?可以戳链接复习

幼儿园不是最重要的!掌握“家庭早教”的五个小心机,让孩子随时随地都接受最好的教育


如果那些深奥的教育理论让你总是困惑和焦虑,索性放一放,因为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我们本应该比任何专家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哪怕新手父母没有经验,但是至少我们拥有爱心,去分辨孩子在生活中的细致情感;拥有耐心,时刻尊重孩子合理需求并试着了解,而不是等到孩子在情绪激烈表达时才有觉察。




蒙氏教育之所以能让很多父母一见倾心,在我看来,它更是是一种生活的模式和态度。弥补了我们成长中缺失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家长的内心世界,甚至让我们反思原生家庭种种弊端,和自己的孩子重新建立了平等尊重的亲子模式。


所以今天的这些分享,是我在小卷毛同学上学一年之后慢慢梳理出来,作为一个自带蒙特梭利标签的育儿公众号的作者,我的想法和做法固然来自于蒙氏体系,但是从实操层面上说又不仅仅局限于你是否是深入了解过蒙特梭利,因为这些本应属于家长的工作。在写下这些文字的背后,我虽期待你们阅读我的文章,但是同时我也不建议你们花费太多时间放在零零散散的阅读中,也许一些心得体会可以扫清大家在育儿中的障碍或者误解,但是我更期待的是某一句话或者某个理念能触碰到你的内心,让你能够静下心来重新看待家长的角色,蒙氏著作也好,其他流派也罢,请务必自己亲力亲为的去阅读了解,从一个体系里去看待育儿的全过程。养孩子的过程,没有万能钥匙一招鲜,放下焦虑,真正需要的是根据自己孩子的节奏是持续的有耐心的付出努力,做家长本该做最擅长的事。


教育要求的只有一项,藉由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身的学习。


愿我们共同成长。

周末愉快~


---暑期阅读系列---



---好玩的很多,别错过---



---|思维培养|---




进入后台菜单栏,点击MamaGo“蒙氏专栏”,

在线学习全网最专业、最系统的家庭早教家长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必急于拿回人生的主动权,在你有能力独当一面之前
家长收藏,培养孩子学习的自我驱动力,从这六点开始。
家长焦虑了------
家长没必要那么焦虑
缺乏内驱力的孩子,父母怎么管都没用
不好好学习就去捡垃圾,值得借鉴吗?激发孩子的驱动力,成为学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