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倍受后世书家追崇,墨迹如今都成国宝了

大家都知道《醉翁亭记》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的一篇传世文章,此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此时的欧阳修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文章围绕一“乐”主题展开,“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此篇文章备受后世文人墨客的追崇,历代书法大家都喜欢他此文的情怀意境,于是用自己的艺术风格挥毫泼墨,展现出来。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笔下的《醉翁亭记》!


★宋代苏轼楷书《醉翁亭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声名不亚于欧阳修,他的诗书画三绝,乃北宋文艺界泰斗级人物。他也喜欢欧阳修的此篇文章,于元祐六年(1091)十一月有一刻石,留在安徽省全椒县。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遒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

▲苏轼《醉翁亭记》墨拓部分

★元代赵孟頫行书《醉翁亭记》:

到了宋末元初,大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看到了苏轼写的《醉翁亭记》拓本,尤为喜欢,亲自题跋留记。他非常喜欢欧阳修的文章及苏东坡的书法,于是以行书写此文刻石纪录。赵孟頫书法盖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醉翁亭记》老拓片部分

★明代文徵明两版《醉翁亭记》:

历史发展到明代中期,著名的书画大家、文学家文徵明(1470-1559)很是欣赏《醉翁亭记》,曾多次挥毫书写《醉翁亭记》一文,其中以其小楷《醉翁亭记》和大字行书《醉翁亭记》最为珍贵。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书法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小楷《醉翁亭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家级一级文物《醉翁亭记》行书卷,文徵明于嘉靖十六年(1537)创作,以大字行书书写。纵观全幅古意盎然,色相俱足。字里行间蕴含着前贤法度,且清劲飘洒,笔锋刚利。字与字虽连属不多,笔画之间却灵动有致,顾盼之情比比皆存,似得王羲之那种“冰姿玉质”之神韵。

▲文徵明晚年大字行书《醉翁亭记》部分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董其昌行书《醉翁亭记》:

明代董其昌(1555-1636)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

★明代张瑞图行草书《醉翁亭记》:

在明代文徵明之后,还有一个书法大家张瑞图(1570-1644),他也喜欢《醉翁亭记》。他是明代末期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张瑞图特别擅长于行草,气魄宏大,笔势雄伟。他67岁时所作草书《欧阳修醉翁亭记》卷,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张瑞图 行草书《醉翁亭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拓欣赏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传 疑赵秉文)
微头条
故宫600年大展,把压箱底的宋人手札都给了这个人
苏轼草书醉翁亭记书法欣赏(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