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零基础三年入国展,靠的就是掌握行书结字规律!总结了!收好不谢

上一篇文章谈到楷书与行书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结构的造势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许多学了楷书再来学行书的书友,难以写好行书的一个原因。因为拿着楷书的结构去套用行书,这两者完全不是一个学科的东西,当然起不到帮助。

还有的书友,可能临帖的时候基本问题不大,笔法什么的也没有大问题。但是一到创作,所掌握的结字就比较单调。其实这也是对于行书的结字掌握不足的原因,没有找到行书结字的一个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起到一种生发能力,将之运用在创作中。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行书的结构去掌握结字;二是如何在这些结字中寻找到规律,由此帮助我们产生生发的能力。

我们知道字的结构大致上就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以及独体字。细化的就不说,就说个大概。行书呢,就是不同结构的字,通过不同的处理,给它营造出不同的势。

所以根据这四组结构,我大致每组找了一到两个字,每个字找了四种不同形态的,来分析它的结字。

一、包围结构。空间布白的处理。以“有”“其”为例

这两个字都是一个包围结构,一个是全包围一个是半包围,里边都是两横。所以我们着重看这里边的两横是如何去布局的。也就是,字的内部,运用空间布白的处理所营造的势。

我们着重看“有”字下半部“月”字内部的空间布白的处理。

第一个“有”字,它采用细线,将两横处理成曲线,整体的空间靠左上;

(右上)第二个“有”,将两横处理成点,上半部留出空白,整体居中靠左;

(左下)第三个“有”,整体偏右上,也是处理成两个长点的方式,但是布白处理的比较巧妙,用两个点将“月”的空间切割成三个几何面;

第四个“有”,也是采用曲线去处理两个横,主要靠右下,在布白上,使上部的空间留出了更大的位置。

下面这四个其,可能没有“有”的变化那么明显,但也是采用了空间布白去变化,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个“其”,整体重心比较平稳,中间两个横基本就是靠左,加一些连带,笔画上也粗一些;给右边空间留出位置,但不是很多;

第二个“其”,在整体的重心靠右的基础上,中间的两横靠左去处理;同时使用了比较轻盈的线条,上长下短,视觉上给内部空间的右半边留出了一大块空白;

第三个“其”,比较简单,整体偏瘦长,然后两横向中间挤压,给上半部和下半部留出了大面积的空间,而且布白上也不是平均的,下半部面积要大于上半部;

第四个“其”,整个重心稍微有点偏左,在这基础上中间两横靠右上,再运用曲线来处理,像背靠着右边那一竖,给左下的空间留出大面积空白。

基本上包围结构的字,就是靠空间布白的调整;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掌握它们的结字。当然并不是说只靠空间布白,肯定还有其它因素,我们这里只是举出影响较大的,并且有助于我们掌握规律的一个因素。

二、左右结构。上下位置的挪移与开合的处理。以“于”“故”为例

第一个“于”,整体感觉比较端庄,比较安静。它的位置调整不是很明显,左边稍微靠下,右边稍微靠上;但是中间稍微拉开了点,留出了点空间,形成一种宽博感;

第二个“于”,它把右边的位置往下拉低,但是整体上又是比较平稳,没有左高右低的感觉;

第三个“于”,采用细线的表达,同时右边明显拉高,整体的势态向右上偏移;

第四个“于”,采用的是一种“上开下合”处理方式,而且最后一笔的收笔是往外走的势态。

第一个“故”,整体比较平稳,安静;左右结构比较匀称;

第二个“故”,左边简省了一个笔画,中间打开,造成疏朗的感觉,整体上左小右大,左上右下;

第三个“故”,笔画更加简省,同时也显得轻盈流畅,整体结构上还是比较平稳,但相对来说,左边更加开张,而右边相对比较收紧;

第四个“故”,比较明显,采取了左高右低的分布,同时左边部分开张,右边部分收紧;

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上就是采取了这么几种结字规律,高度布局,开合势态,还有在笔画上营造一种开张收紧的变化。

三、上下结构。动静的结合。以“真”为例(由于“真”字也包含了包围结构,所以我们也结构布白去讲)

第一个“真”,有点像慢跑的感觉,用笔比较流畅轻盈,属于标准行书的感觉;然后中间三点在布白上还是靠左,给右边的布白留出空间;同时它的间架结构,上开下收,有点像男人的骨架,宽肩收腰;

第二个“真”,就像快跑的感觉,它偏向草书的用笔,连带性比较强,中间的布白也是靠上一点去处理;

第三个“真”,就是偏静态的,散步的感觉,比较安静端庄;中间的三横也是靠左,给右边留出空间,在空间划分上,基本符合平行等距的关系,还是偏楷书的感觉多一些;

第四个“真”,用笔跟第三个比较接近,但是在重心上整体靠右,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区别;

四、独体字。重心的处理。以“而”为例

第一个“而”字,它的重心很明显靠右上倾斜,包括它中间的两个竖也是往右边走,所以整体重心是靠右的;

第二个“而”,它的重心比较平稳,居中的,中间布白上也是比较平衡的;

第三个“而”,也是带点慢跑的感觉,它的重心是微微偏左,中间两个竖也是给右边留出了空间;

第四个“而”,也是用了简省笔画,左边的竖用一个点代替与横练成了一笔,右边的横折用更实的线去表示,在重心上造成一个左右重量不均等的感觉;同时中间的布白也是很明显的给右边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以上呢,就是我就与结字规律的一个总结,肯定不是说一种结构就固定是一种规律。有时候它们是同时运用,比如重心啊,布白啊;这都要灵活去变通。

举这些例子,主要是给书友们带来一种启发,我们要善于去总结规律,在行书的“变”当中发现我们能够掌握的点。其实更多的是运用想象,可能我说的也不一定准确,但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去引发思考,引发联想能力;最后能够将这种能力转变为生发能力,运用在创作当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字,简单易懂,一定能写好
不要乱花钱了,学书法是有技巧的,我能三个月让你入省展
李广辉|破解王羲之圣教序古法造字原理(3)——解决独体字
总结得太好了!记住“六字诀”,左右结构偏旁全搞定
包围结构规律总集,方法直接拿去用,对初学者练字有很大帮助
汽车油箱是左边的好还是右边的好?听师傅说完,终于知道了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