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摹王羲之最难的是笔法!学会他的“非对称笔法”,直达书法核心

临摹王羲之法帖总是感觉很难,那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出来的,今天我们来解析他的一种“非对称笔法”。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以汉字组成内容通过一种书写形式完成,欣赏书法,文字内容只是小部分,主要是书法的形式。形式包括笔画的笔法美、结构美,还有精神内涵,能欣赏到雅的一面,这些是彰显书法家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和文化素养。

欣赏书法作品时能发现,书法笔法美、结构美的具体表现方法很多,是书写者书写特征的偏爱,如圆笔、方笔、使转、提按,结体的夸张、欹侧等等,也是书法家的风格。还有为了增加一种生动的趣味性,有的书写者喜欢使用各种各样的中断笔,而有的书写者则更喜欢中空笔,无非是增强书法鉴赏的乐趣。

王羲之像

有一种笔法我们称“非对称笔”。虽然是一个笔画,如一条横前后的宽度相差极大,这是书家娴熟的笔法能力的体现。书圣王羲之是这方面的高手。在王羲之的书札中这类字较多,王羲之非常较喜欢用宽度变化来表现笔画的不均衡或者不对称,这类非对称笔有单笔、连接、转折、交叉等非对称形式。如《远宦帖》中的“远”字。

该字中间横画从起笔到A部分,宽度几乎没有变化,但是A部分以后横画变得非常细。虽然横画上边有一个竖画,但是它们没有交叉。

远、省、修等字

另外该字的笔画C也值得注意。B转折以后收笔的形态极其自然,中间没有出现中断,C的宽度与B一样,而且C与其他笔画交叉时出现了中断,可以认为C是为了装饰的效果写出的平行中空笔及交叉中断笔典型的单笔非对称笔在《平安帖》“脩”字里也能见到。左力A的宽度是右边的两倍左右,C是宽变部分。

单笔非对称笔在王羲之的其他作品里也常出现,如《二谢帖》里的“再”字。横画A的中部出现了宽变,后半部分的宽度大约为前半部分的三分之一,宽变部分呈斜线。从鉴赏的角度看,宽变非常有效地表达了笔画的运动感、方向感,并且带来了视觉上的紧张感。左图中横画A在从左往右的书写过程中突然在中间出现了宽变,从宽变部分开始鉴赏速度加快了,最后横画折向左下方,与其他的笔画连接在一起,一种对称的和谐冲淡了因为速度加快带来的紧张感。

“再”字

上图“再”字横画A中我们把它填充起来,达到基本统一的宽度。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非对称的没有变宽的“再”字轻快而富有生气,整个字的结构均衡,空间分割合理。而填充的“再”字,笔画的均衡感差,空间分割也不灵活,很呆板,带给鉴赏者不舒适的沉重感。宽变的重要性及作用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虽然中的宽变不大,但是作用却如此明显,就像画龙点睛一样微妙。在书法的艺术处理上,的确是凸显书家水平的高下。书写书法尤其是行草书,一位地使转看上去就是画圈圈,而一味地提按则笔画凌乱,缺乏整体感,就有断气。使转中有提按,提按中有使转,那才是高手。

在王羲之《二谢帖》中“省”字、《得示帖》的“得”字、《初月帖》 “劣”字,也是类似的非对称笔。

将《二谢帖》“再”字的A部分简单画出来,可以看出宽变的特征。

A、B的宽度不同,B是A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带来了视觉上的丰富变化。如果把这部分看成水管,可以知道,B部分的水速比A 部分快得多,B部分的水压也比A部分高,自然B部分给人的紧张感也比A部分强。视觉上的紧张感与上边所说的水管原理相似,所以这一部分虽然只是一个横画,但是力量和速度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效果,应该就是书写者故意制造单笔非对称笔的原因所在。

“切”字

这类宽窄变化的非对称笔法,应该是王羲之笔法处理的一大特色,还有如《频有哀祸帖》“切”字就是较典型的例子,横画B与竖画交叉以后宽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把B的下边外部轮廓画出来,在填充起来,就没有了宽窄变化,观察一下是什么感觉,这里避灾分析,读者自己感受。

再如《得示帖》的“犹”字,起笔与中心笔画分开写的结构,在王羲之墨迹书法较为常见,《姨母帖》的“情”字、《丧乱帖》第一行的“首”字等,这是用多笔写出的起笔形状的一种。

像《频有哀祸帖》“切”字,《九月十七帖》的“孔”字、《姨母帖》第一行“顿”字、《二谢帖》第五行“左”字、《频有哀祸帖》第三行“感”字里也能看到这类交叉非对称笔。

《初月帖》第七行“力”字里出现了与前文所谈形状有所不同的宽度非对称笔。这一笔应该是一个笔画,但是起笔到行笔的过程宽度发生了非常的变化,A是E的几倍。如果D的右边只有B,会影响整个字的均衡感,因此王羲之在B的上边加了一抹A的余韵C。

比“力”字结构更复杂的非对称笔在《平安帖》第一行的“安”字里得以体现。以G为中心A、B的宽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B的起笔位置较高,与《初月帖》“力”字中B的起笔位置相反。此外,该字宝盖部分A、C、D的结构与E、F、G相呼应。

该字以G为中心左右两边笔画的形状、墨色、空间安排等都非常巧妙,就像阴阳的和谐一样微妙,这就是魅力无穷的王羲之书法。鉴赏者观至该部分不但能感受到流畅、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线条运动,而且深深为王羲之的想象力和笔画结构能力所折服。

《平安帖》中的“安”字是个例外,一般的写法是入笔写完左边后提起笔顺势向右行笔,但是帖中的这个字细线部分与左边并不在一条线上,比左边要高,也就是说与左边是不能连接的,不知是什么原因,极可能就是二次起笔。或者说,是后人以勾填时故意为之的呢,没有原作,我也是一种推测罢了。但王羲之高超的笔法是令每一位书法人折服,看来“书圣”之誉名副其实。

这种理性设计出来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了王羲之自己的独特笔法不利能力,不仅满足了鉴赏者对造型美的追求,而且引导鉴赏者在思考后达到鉴赏的高潮。

笔画宽变示意图

除了宽度非对称外,王羲之的墨迹书法里不容易见到位置、墨色、比较非对称笔,这也是王羲之遗存墨迹书法中非对称笔的一个特点。

“非对称笔”的的称呼是我们给予的一种说法,其实是一类点画的写法,是一种笔法处理,这种写法难是难了些,但也不是学不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长期训练同样能写出效果。以笔者的浅识和实践,应该是这样写。入笔是顿笔,一边行笔又迅速提笔,这是笔画就出现前宽后窄变化的线性效果。要想写出书法点画的变化,不怕长线条,就怕短点画。长线条写出变化不难,有控制余地,而短点画要在很短的时间和空间里写出变化,就难了。赵孟頫说的“用笔千古不易”也就在此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草书连笔,打动自己,扣人心弦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的造型特征探秘
千古不易的笔法之谜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从永字八法有奥秘?为什么要“提的笔起”?
瘦金体的笔画有藏锋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