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郡 —至繁至简 蕴藉风流 Implicit And Impressive




对于他的摄影风格想必做摄影的朋友都有过了解,特别是近两年来掀起的“中国风”、“画意摄影”也层出不穷。这也多少都与他有关。


对于“模仿”这件事,孙郡有自己的看法:模仿你的人不可能模仿你一辈子,做好自己的东西就可以。



孙郡


看过孙郡的摄影作品的人,往往第一眼就会被惊艳到。然后会对那纯粹无杂质的画面、层次丰富的色彩、清晰交代的每一个细节产生疑问——“这是,画出来的吗?”

这些看起来最不像真实的作品,却是真真切切地一次成型拍摄出来的。孙郡近乎执拗地坚持着摄影的本质:真实的再现。不人为在已经拍摄好的画面上增繁删简,守护住拍摄的那一瞬间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物、草、木乃至空气之间发生的“微妙的反应和变化”,并将之永恒定格。只在后期,针对拍摄完成的黑白照片进行手工上色,像工笔画一样一层层地去渲染,平均每幅作品上色完成即需要20天的时间。

在西方古典绘画的真实性再现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进步而诞生的摄影艺术,与几乎所有西方艺术形式一样侧重视觉表现和情感的强烈传达,这种倾向体现到时尚摄影上则更为直接:妆容夸张、色彩张扬、构图极富冲击力。中国的绘画艺术却从不刻意强调“写实”与“再现”,无论是山水画中的“师法自然”,还是工笔画强调的“格物”“写真”,中国画,画的都是胸中之境、心中之景;画面所见的“真实”,是画家已经提炼了无数层的经验和感受。“意境”和“神韵”这两个玄乎又玄的词,则更决定了中国画含蓄蕴藉的美学风度。



《明月清风之听香》2012


将传统绘画的这种“提炼”和“含蓄”,与摄影这一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由受过多年中国画教育的孙郡来完成这一过程,似乎是水到渠成。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水乡绍兴度过童年,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院及附中接受艺术熏染,孙郡最终却没有走上传统绘画艺术的道路。在时尚摄影界浸淫多年,孙郡一直以强烈的个人风格独树一帜。2011年,他开始探索更具有绘画性的“新文人画摄影”,将骨子里的中国传统美学基因发挥得更为彻底。

在摄影这种瞬间成就的艺术、与需要时间耐性乃至岁月打磨的中国工笔画之间,孙郡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独一无二的点,所以他的作品,既具有摄影能在瞬间吸引目光的魅力,也拥有了时光积淀下耐人细品的传统审美内蕴,而后者似乎更容易触动中国人心中的那根弦,在观看中谱写共鸣。


米:《米丈志》
孙:孙郡

真实

米:《与青春有关的事》是您第一部受到广泛好评的作品,能说说这个项目的具体操作吗?
孙:这个项目一开始就是和我的设计师好朋友抱着“玩”一些有趣点的作品的心态去做,把它当成一次“好玩”的创作。
其实这几年我基本上已经较少去涉及纯商业的摄影了,只是偶尔会接一些项目。我从2011年开始比较系统地做新文人画摄影风格的题材。之所以还拍商业摄影,一方面是养工作室里的人,一方面是支撑我自己做艺术创作。我的纯艺术类型的作品,制作费用是非常高的,我也尽可能地让它做得很纯粹,不会说还要去拉赞助或者植入广告,基本上完全是我自己的东西。



《与青春有关的事》,2006


米:您的微博里有这么一句话,“美是虚构的欺骗”,时尚摄影毋庸置疑是“美”的。在您的作品中,真实的拍摄与“虚构”、或者说是后期修饰之间,大概是怎样的比例?
孙:我的片子几乎是没有后期合成的。你能够看到的、片子里同时出现的所有东西,都是一次拍摄完成。如果是靠合成的话我就觉得太没意思。现在有些人做广告或商业摄影,可能是为了节省预算或图方便,通过合成达到效果,但是在我的片子里是没有这种情况的。我的后期基本上就是调颜色、调质感。

我的新文人画摄影,它已经不是纯粹的摄影,其实是摄影跟绘画的综合艺术形式。相当于先把一张照片变成一幅白描底稿,然后用工笔画的方式去手工上色。

米: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幅真正的工笔画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为什么一定要经过摄影呢?
孙:拍摄的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这是它跟绘画最不一样的地方。绘画是在一张白纸、绢或宣纸上,从无到有的过程,是画家多年修养的提炼。画出来的不一定是当时所看到的,它是提炼过、修饰过的,这一切都是从画家想法里出来的。但我这个是真实存在的。就算这个空间里本来没有这块石头,也是我从别的地方把它搬过来,然后让那个人站在石头上面,站在那棵树下。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每一朵花都是真实开过的,每一个枝条的生长,都是有真正生命的轨迹的。

你通过画,可以画成一棵姿态特别好的、跟人的关系也是特别恰当的树。但是拍摄的话你没办法做到。100棵树里能用的可能只有一棵,甚至一棵都用不上。它首先要有个寻找、发现的过程。不光是树,画面中有的每一个元素,你都要花精力去寻找、去发现。



《曲径》2012


比如说我在做的《畅音》系列,有一张要在下雪的时候拍,有一张要在牡丹花开的时候拍,一定要在那个季节,不可能一个礼拜完全拍完。而且我绝对不会用假的东西,不会说桃花已经谢了还去绑几个桃花枝上去,没有这种事。即便是像蝴蝶这样的,我们也是用丝线将蝴蝶挂起来,保证它在拍摄的时候出现在那个位置,而不是别的地方拍一个蝴蝶,然后再PS移植上去。

米:这些细节其实你不说,别人也看不出来。
孙:每个人都有他的坚持,我很看重这个。《生命清供》里有一幅是模特站在假山前,她前面云烟飘渺的部分是我们现场做的烟雾效果。其实那有条河,本来人是过不去的,是我们的助理背着人蹚河过去的。这个人的脚站在石头上的那刻,她跟石头之间的关系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事情,这种感觉非常微妙,你很难用语言去形容。

画面中每一个元素都要非常匹配和吻合,而且不能有任何的重复,人、树、花、家具,每一张画拍完以后,里面所有的元素都不能在另外的画面上出现。这几个东西要刚好全部契合,才可以构成一个作品。



《生命清供之云烟飘渺》,2013


比如说红梅你要表现它苍劲的枝条,错落有致,要有绘画的那种形态。苗圃里很多花树都是笔直的、像把伞一样,完全不能入画。在那种花开之前就得找到合适的枝条,你不能说等到花都开好了才找好,再去让模特过来、再找别的道具,那时花儿都谢了。

石头也都要去找能入画的。有很多地方卖园林石、太湖石、景观石,但是大部分石头,园子里放着可以,但是要放到画里,感觉就不对,也要到处去找。你画一张画,石头的大小形状可以调整,摄影没有办法,只能去找。找不到合适的,只能随时改变构图。我们会事先备好很多构图,为了拍摄这一组要准备几种可能性。家具也一定要跟花配合。有些花是很自然地生长着的,可能更适合配石头;有些是属于比较名贵的、或者在宅子苑圃里种植的、或是插瓶的折枝花,你就可以配一些古家具。

米:在您对过去摄影作品的总结中,有没有过“失败”这样的词汇?比如一次投入了较大精力的拍摄,最后效果却和设想中有较大差距?
孙:如果是在我自己的作品范畴里面,这样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因为每一块都是我自己在把控,前期会有一个构思和方案,拍之前会做各种准备工作,包括要呈现怎样的风格、色调等等。如果要说有失败的案例,那肯定是商业活儿。因为商业摄影不是你一个人的工作,是整个团队的工作,有些场景、造型、光,不一定是我想要的,客户自己会有所要求,我只是去完成一个他们要的东西。那个其实也不算是我的作品,在我看来拍完就是拍完了,无所谓失败不失败。有些可能我自己觉得很一般,但是客户很喜欢。你说是失败还是成功?不好说。

我自己的作品,不能有不确定,一切都在掌控范围之内。我们每个项目的投入都是非常大的,就像在做一部电影,前面你已经花了好多心血在做,不可能最后会成什么样子你心里都还没有谱就去拍。




《茶经》2013


米:前期的构思和准备和后期修饰,哪个更重要?
孙:每个都很重要,是缺一不可、互相支撑的。如果光有构思,后面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表现力和技法的话,那构思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整体的工作,不用刻意去区分哪个更重要。

花开

米:《百花录》里,你会根据花的不同气质,对拍摄的对象做出一些判断吗?
孙:对,所以这是一个很庞大、很复杂的工程。这个系列已经做了三年多,现在还没有做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男生部分已经拍完,拍了将近200个人,还要从里面挑选。

最难的是找到人和花之间的共同气质,不能随便拉一个人和一枝花过来就直接拍了。就像金陵十二钗里,林黛玉不可能配牡丹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质,花也是,你得去找到他们之间的契合点。还得配合好时间,这个花开的时候那个人得出现在它面前,这个其实非常非常难。可能跟这个人说好,他因为种种原因来不了,那种花谢了,就要再等一年。

我们的拍摄对象,都是全国各地来的志愿者。里头大部分的人我都不认识,有些离得近,还可以提前见一面聊一聊,看看他的状态气质符不符合。有些人就只是看过照片觉得挺适合,等人来了,发现人的气质和照片完全不一样,就不适合这个花了。



《寿光》2013


米:这些人都不是专业模特吗?
孙:专业模特比例很少。最早的时候甚至没想用专业模特。因为觉得模特面对镜头多了,可能会表现得过于职业化、形式化。我要的是一种自然呈现的状态,带有一点羞涩感,就跟花一样,都是很自然的。所以想用真实生活中的不同的人,但是后来做了两年以后,觉得也不应该去排斥模特,他们也是一种类型,不能完全把这部分拒绝在外。而且的确模特的身材比例、形象条件会更好,所以后来也拍了一些模特。

米:花木、昆曲、园林、京都、敦煌,您的摄影中出现的都是东方元素,模特也都是东方人。如果是西方模特呢?也会安排他们进入这些空间情境吗?
孙:不会。我很少拍摄西方人。只有之前一些商业摄影拍过,自己的作品里基本上不会有,我个人还是喜欢相对纯粹一点的东西。《百花录》选的100种花,全部都是中国本土的花,可能有一些花最早也是从国外进来,但是那也是元朝宋朝就引进的,不会是最近。这些花基本上都可以在古代典籍、古诗词中找到相应的出处。

米:创作这么一整套作品是出于怎样的出发点?怎么会想到把人和花放在同一个画面里拍摄?
孙:之前很少有人用这种方式去表现中国的人体,因为中国人本身就是相对传统和含蓄的。西方有很多表现人体的艺术形式,中国就很少。特别是那些最美的、年轻的男孩女孩,很少会出现在中国的古典艺术里。包括我们在美院画的那些人体模特,很多都是画老年人、农民工,很少有那种青春的美。东方人的轮廓本身就比较柔和,你去画一个老年人,表现很多的皱纹、肌理,体现岁月的沧桑,但是岁月中最原始的那种美没有得到保存。就跟这些花儿一样的,它很短暂。所以我要把它表现出来。



《青玉案之夏至》2013


你看一张沧桑的脸的感动,和你看一个年轻身体的感动是不一样的。我拍这系列已经三年多,第一年拍的几个人,现在已经和照片里头不一样了。我很少去修饰他们,本身面貌什么样照片里就是什么样。当然拍之前会挑选相对美的、和花的气质符合的人,但是拍完以后做后期,就很少去动人体的比例线条。现在去看,才三年不到的时间,有些人已经跟照片里不一样了,再过5年10年,变化更大。他们最美的时候真的就定格在这里面了。一棵花树,你看它好像开了半个月,但其实每朵花的寿命,可能就只有几天,你今天看到的花,已经不是前天看到的那一朵,它已经谢了。

风格

米:很多创意一开始出来的时候很令人惊艳,但是一旦受到认可,模仿的人就会很多,包括自身可能也会有些重复,这很容易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对于自己作品的模仿者,您怎么看?
孙:我刚开始摄影的时候就有人模仿,都快有十年了。而且不光是我,中国就是这样子,每个行业都一样,这是没有办法的。但我觉得“山寨”的东西肯定长久不了,因为它不是从内心出发的,只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有市场就模仿一下。模仿的人不可能模仿你一辈子,你做好自己的东西就可以。

米:形成现在这种个人标识性很强的“新文人画摄影”,是多年来有意识的酝酿,还是来自于一次无意中的探索?
孙:我做摄影是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多年。最开始的时候我用胶片机拍,比较强调光影和油画般的色彩氛围;后来到中期,更多的是黑白照片手工上色。之后我觉得,怎样可以将摄影与中国自己的、传统的、文化的,包括中国绘画的气质,做更好的融合。因为摄影是外来的产物,包括手工上色这项技术也是国外传进来的。我拍的片子里本身带有一些中国、传统的一些气质,虽然它是有时代的气息的,不是完全复刻老的。我就想怎样可以用一种更中国的方式去表现。



《泸沽湖》2011


“新文人画摄影”,其实也是黑白照片手工上色的一个延续。原先我是把在一张黑白照片里边提炼颜色,现在则是把黑白照片当成一幅工笔画的白描稿,用工笔画的方式去渲染。其实两个操作方式差不多,但因为概念和出发点不一样,表现出来的氛围和情趣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米:有名的国内外摄影师和有名的中国画,哪一种对您的创作影响更大?
孙:我很少看别人的摄影作品。基本上看画册比较多。国内的古典的,还有西方的一些画册,包括一些壁画画册。我的色彩的运用,包括整个意境,受到绘画的影响会比较多。

所以,在我还没有做现在这类作品的时候,差不多2007年,那时还在拍时尚摄影,别人也会觉得我的片子的符号性、个人风格比较强。拍的是相同的模特、服装、场景,但人们看了以后就会觉得,这个拍得不太一样。当时中国大部分时尚摄影师的灵感和技术来源,都是国外的时尚摄影作品为主,而我很少看那些。

米:这个是不是跟您从小学国画有关系?
孙:我学了很多年的国画,七八岁就开始接触。小时候我们家邻居就是画国画的,我的寒暑假基本上在绍兴书画院里度过。国画虽然不是我在美院念书时的专业,但是我学国画学得最久。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接触。最早画写意花鸟,后来画兼工带写的山水,中间穿插了一些人物,再后来画工笔花鸟。



《四月青花》2010


米:鉴于您作品中的绘画成分,如果说现在来界定您的作品的话,该当如何界定?
孙:我还是比较强调它的摄影的成分,必须要强调。因为的确在这上面花的精力是最多的。摄影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你不能说摄影就是商业的,其实所有东西一旦跟金钱发生关系,它都是商业的。所谓的纯艺术、设计、摄影都一样。摄影本身是不存在商业不商业、艺术不艺术的,它只是一个艺术表现形式。

外界

米:有些摄影师尤其是比较有风格的摄影师,他会希望别人称呼他为“艺术家”,而不是“摄影师”。您更愿意被如何称呼?
孙:应该不是不愿意被成为摄影师,而是这年头乱七八糟的摄影师太多了。数码相机普及以后,人人都是摄影师。我宁可你不要叫我摄影师,也不要叫我艺术家,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在玩着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人。不要被贴标签,贴了标签就属于一类人,不是属于你一个人。我们厌恶的不是说“摄影师”这三个字,而是有太多的人在使用这个称号。

在国外人人都是艺术家。一个卖汉堡的或开车的,都可以是艺术家。艺术家其实是很宽泛的。可能现在是没办法,因为在国内摄影师这个称号被用得实在太多了,艺术家相对用得不多,其实两者之间也没有高下之分,都是看人怎么用。

早期的摄影师都是从胶片时代过来的。胶片对拍摄者的要求非常高,稍微曝光不足一点点,过度一点点,那个片子就完全不一样。差个半档还能救回来,有些差个一档就救不回来。数码的话你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拍,摁很多张反正也没有成本,完了就在里面选,裁切什么的。胶片机时代,你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就要去想构图、人物情绪、整个氛围等等,脑子飞快地转,所有工作都在那几秒钟之内完成,而且摁了后你一时还看不到画面。

不单是摄影师这个称号,很多都是。现在的“美女”已经跟美女没关系了,“摄影师”这个词已经跟摄影师没太大关系。



《上海老街》2010


米:国内摄影圈容易同类相轻,很多年轻的看不上资历高的前辈的作品。您会去介意别人说孙郡的作品不过如此吗?
孙:那很正常,中国那么多的人。你的作品,有一部分人会很喜欢,有一部分人可能会不以为然,有些人甚至会讨厌,你不能够去取悦所有人,只能先取悦自己。

米:您说自己很少跟外界接触,这个外界包括自然么?
孙:我不会排斥自然。我是说人类。人一多的地方,我基本上就会懵掉。一般有朋友约我吃饭,超过三四个人我可能就不去。拍片子也是,商业片的话,我都先和客户签好合同,片场限制人数。开会也是,能不开就不开,浪费时间。因为很多人我没有太多话讲,讲了他们也听不明白。


米:那对于城市本身,比如说市井文化,您平常会留意观察吗?
孙:我在杭州的时候,几乎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绕西湖骑行一圈,傍晚下课以后又绕一圈。到上海以后,基本上就是家里、这个园子(澄园)、工作室。不过我一个月里有很多时间不在上海,因为我的片子基本上都是在各个地方拍外景,都是自然的山山水水。


《扁舟》2012


米:如果不着意去关注外界,会不会对自己思考问题角度有所限制?
孙:不要为了开拓而开拓,也不要为了限制而限制。这些词都是外界给你的,不是从自己内心、从身体里出来的。如果有一天,内心感受到了自己的那种狭隘,你会去改变的。什么叫局限?为什么要满足大众的口味?现在人们的口味日新月异,刺激点都非常的高,再好的东西看两眼就不新鲜了,都为了去迎合大众的需求的话,哪够你忙的。何况我现在已经不太做商业摄影,那个还要考虑客户的感受,我纯粹做自己的东西,我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会拿着我的作品到处给人看让人去喜欢,对我的作品感兴趣的、有感觉的、想交流的,可以来喝喝茶聊聊天。不喜欢的人,每天有那么新鲜事物可以抓住他们的眼球,让他们去喜欢那种就好了。

米:除了现在的新文人画摄影,有没有想过以后会去拍摄其他类型的题材?
孙:我做这些作品,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了之后,我相信以后肯定会有新的想法出来。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创造力、对人生对各种事情的感悟力和喜好,都是在发生变化的,你不用太刻意地去想三五年之后的事。把现在的事情做好就可以,更何况,我现在手头的作品全部做完也得花个将近五年时间。人的心装不了那么多,不能这个没做完,就去想下一个。



《上海食客》2008


《中国象棋》2008



《丝绸之路》2010



《西贡之恋》2010



《西贡之恋》2010


《曲径》2012

《寒树》2012


《寒树》2012


《微花》2012


《扁舟》2012



《生命清供之明河见影》  2013


《生命清供之落花时节》2013



《生命清供之生命清供》2013


《青玉案之白海棠》2013


《青玉案之红芍药》2013





我也曾想帮人们留住些什么

或许太多

又或许太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他们如何用相机画出城市?!
这种工笔画一样的作品,竟然是拍出来的!
把明星拍成了中国画!给孙俪邓超拍全家福的这个摄影师火了,作品美到cry!
看孙郡的照片总有些意想不到的惊艳!
摄影师把照片拍成了工笔画,这才是真的中国风
《芈月传》那些美爆了工笔画摄影,竟然是这样做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