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勒——在音乐里找到归宿的流浪者

马勒:音乐里找到归宿的流浪者 来自古典音乐频道 29:37


在音乐史上,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艺术风格的更迭期,瓦格纳、勃拉姆斯、布鲁克纳这些几乎将浪漫主义诠释到极致的音乐大师先后在19世纪末离世,而那些将要谱写20世纪音乐篇章的音乐家们正值年少,尚未挥斥方遒,世纪之交,马勒的作品成为了连接浪漫主义和20世纪音乐的一道桥梁。今天的音乐小品,我们来了解古斯塔夫·马勒

古斯塔夫·马勒


7日

1860年

   7月

1860年7月7日,马勒在波西米亚的卡里什特出生,虽不属于奥匈帝国的核心地带,却一直源源不断被德奥音乐文化浸染,然而日后跻身维也纳音乐圈的马勒却时时有着“外乡人”式的归属感缺失。而比出生地更为敏感的是他的血统,他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在当时“排犹主义”抬头的德奥地域,“犹太人”的身份总是给马勒的人生道路投来斑驳的阴影。马勒曾经说过:“我是一个三重的无家可归者,一个生活在奥地利的波西米亚人,一个生活在德国人中间的奥地利人,一个在全世界游荡的犹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闯入者,永远不受欢迎。”



除了社会带来疏离和不安,马勒的家庭同样给他制造了难以忍受的苦闷和压抑感。马勒的父亲性格暴躁,父母间无休止的争吵和打骂为马勒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痛苦的阴影,兄弟姐妹的相继夭折更是让马勒过早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对死亡的恐惧。如果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的经历,那马勒所经历的一切则让他的气质里不由地藏进了一份悲观、忧郁和不安。为马勒写过传记的英国音乐家德里克·库克曾在评价马勒时说到:“在马勒心里,他几乎不能肯定什么地方能使他放心和感到安全,在这个不安的社会中,他将是一个流浪者。”

声乐

套曲

《流浪少年之歌》

第一曲“我的爱人结婚了”

流浪


如果能穿越回马勒的时代去看一看,

你会发现那个时候人们谈论更多的

不是“作曲家”马勒,

而是“指挥家”马勒。


1881年,20岁出头的马勒在作曲比赛中落选,迫于生计,他来到了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剧院里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指挥工作虽然繁忙,马勒依然寻求着创作的灵感。1883年,马勒与一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恋爱,从坠入情网的狂热到恋情结束的悲痛,情感世界的动荡成为了马勒创作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和《D大调第一号交响曲》的灵感来源。

《流浪少年之歌》第二曲 “清晨我越过原野”

《流浪少年之歌》是马勒情感体验的投射,他曾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到:“这套歌曲表现的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流浪汉,走进了冷暖无常的世间,永无止境漂泊的故事。”套曲由四首歌曲组成,从第一曲“我的爱人结婚了”开始,马勒倾诉着他情感的失意,充满了悲伤和无奈。第二曲“清晨我越过田野”是四首歌曲中色彩最为明快的一首,表现了少年在大自然中排遣忧伤的情绪,却又最终归于伤感的心路历程。

马勒 《D大调第一号交响曲》 第一乐章

有人说:“歌曲是马勒交响曲的种子和草稿。”在马勒的创作中,声乐作品和交响曲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马勒常会把他的歌曲中的音乐素材运用到交响曲的创作中,加以发展,形成更加深刻的思索和更为博大的情感表达。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的音乐素材就被马勒直接运用到了《D大调第一号交响曲》的创作中,在这部交响曲中,你听到的不只是马勒情感世界的回声,更是他年轻时的生活笔记和人生感悟。


凭借出色的指挥才华以及不断创造的票房奇迹,马勒以指挥家的身份在乐坛闯出了一片天地,1897年,马勒被任命为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的指挥和院长,开启了他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1897年到1907年这段时间被马勒称为“十年战争”,他以无比坚定的态度推行他的艺术理想,带领剧院走上巅峰,也因此遭受到了最无情、最猛烈的人身攻击。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段被指挥及剧院管理事务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十年里,马勒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段时间创作出来。

马勒的妻子:阿尔玛



1901年,马勒结识了一位美丽而富有艺术修养的女子——阿尔玛,此时马勒正在创作他的第五号交响曲,阿尔玛的到来为马勒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他为阿尔玛写下了一段极度抒情唯美的小柔板,作为对她最深情的告白。

马勒 《升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 第四乐章

1908年对于马勒来说是悲伤、忧虑的一年,他刚经历了女儿夭折的悲痛,社会对于他“犹太人”身份的舆论攻击愈演愈烈也迫使他辞去了维也纳宫廷剧院的职务,随后他又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马勒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在阿尔卑斯山脚的一个小村庄里,马勒读到了由德国作家汉斯·贝特格翻译的中国古诗集《中国之笛》,虽然其中翻译的诗句与中国原诗已经相去甚远,但其中所传达的情怀和诗意却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于是马勒从《中国之笛》中选了七首几经转译后的中国唐诗,谱写成由六个乐章组成的交响乐—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第三乐章“青春”是这部交响套曲中色彩最为明亮欢快的一首,人们分析该乐章的诗句大概取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宴陶家亭子》,随着木管乐器奏响的五声音调,悠远的东方古意飘然而至。

《大地之歌》 第三乐章“青春”

1911年,马勒离世,最后的浪漫主义音乐余晖将尽,20世纪音乐的喧嚣嘁嘁而至。马勒曾经说过:“对我而言,写一部交响曲就是建造一个世界。”在当时那个不安的世界中,他是一个流浪者,而在音乐的世界中,他却找到了终身的归宿。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尽在古典音乐频道。

本期内容:廖婉毓

音频主播:廖婉毓

页面排版:廖婉毓

封面图片:王润靖


国 家 大 剧 院 · 古 典 音 乐 频 道

「听音乐精品·看经典视频」

订阅号:gdyypd

手机、平板客户端:大剧院古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法完全喜欢马勒
马勒
最浪漫的“音乐情书”——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
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十大古典交响曲-马勒:c小调 第二号交响曲《复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