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36):梅兰芳弟子知多少--弟子李桂云

    李桂云,河北梆子戏女演员,1927年加入奎德社,主要代表作品有《拾万金》《王春娥》《柜中缘》。

    幼年从杜元庆、张吉祥习艺。演青衣、花旦。李桂云自幼在北京长大,一口京音,又曾拜梅兰芳为师,在京、津、沪和京剧演员同台演出,因而她的吐字行腔,以及化妆、身段、表演均受京剧影响。虽然有些追求者早有人在,但李桂云以过人的刻苦和天赋,唱、念、做、舞力求精美的规范,又不失本剧种的特色,功绩显著,为广大观众所称道。

    1927年加入奎德社,经常演出《拾万金》《王春娥》《柜中缘》等传统剧目及《少奶奶的扇子》《战地之花》《一圆钱》《啼笑姻缘》等文明戏。1936年在天津北洋戏院与刘又萱、金玉奎、碧玉花合作演出。抗日战争开始后中止舞台生活十余年解放后重返舞台,与李峰元等演出《万里长城》等剧。1949年至1951年在沧县专区实验剧团河北梆子分团主演。

    新中国成立后,李桂云积极参加戏改,1951年将她组建的丹声社纳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领导,成立“新中华秦剧工作团”。成为全国戏改的先行者之一。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主演《捡柴》,获演员一等奖。1952年任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1953年率团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演出.她主演的《柜中缘》被朝鲜人民和人民军亲切地称为'箱子里的爱人'。该剧被京剧、川剧、汉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吴素秋、许倩云、陈伯华等争相移植表演,成为多剧种最受欢迎剧目之一。1957年她主演的《蝴蝶杯》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河北梆子戏曲艺术片。

李桂云《蝴蝶杯》剧照

    李桂云唱腔委婉柔和,俏丽多变,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细腻清新,婉转抒情,她嗓音清脆嘹亮,吐字清晰,韵味纯正,他“以气震声,以声立字,以字导音,以音传情,以情动人”。她唱腔悠扬飘逸,爽利流畅,声中含情,情中润声,声情并茂。她表演细腻,极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李桂云对河北梆子的贡献,不仅开创了京梆子演唱艺术。同时也是一位戏曲教育家。上世纪50年代初,李桂云等老一辈艺术家年事已高,后继无人。李桂云高瞻远瞩,1954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李桂云团长决定开办剧团附属学员班。分别在1954年、1956年、1958年招收三批学员。为了筹措资金、更好地办学,她增多演出场次,声带疲劳过度失声,使她过早离开舞台。

    为了办学,她把自己的戏装、桌椅板凳无私的捐献出来,并经常拿自己的工资补贴学员班,为了给学员们增加营养他经常掏自己的钱买好几筐水果给大家吃。她站一旁看着这帮生龙活虎的孩子们,笑逐颜开,心中充满无限希望。李桂云团长在学员们的心目中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李桂云给李秀芬说戏

    1960年,剧团三届学员与中国戏曲学校地方剧科梆子班毕业生组建北京青年河北梆子剧团,1971年更名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李桂云任团长。她团结不同行当、流派的京梆子老艺人艰苦创业、呕心沥血,培养出百余名优秀京梆子艺术人才。戏剧家马少波称李秀芬、王凤芝、刘玉玲、李二娥是北京梆子的“四大名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方正的河北梆子小生艺术
近现代邢台籍的2位国学大师和5位艺术大师
戏曲史话两则:奎德社与文明戏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电影整本《蝴蝶杯》李桂云 王晓云 刘桂云 刘玉秋
石家庄市梆子剧团副团长雷保春老先生的代表作 河北梆子—潘杨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