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世芳写给梅兰芳的信

梅兰芳与李世芳

夫子大人赐鉴:

    今天早晨接到您的来信,真使我高兴极了!您演戏的消息北平早已传遍了,报上都登着您演出的成绩,就是在我的想象中也一定是非常好,尤其是在国庆日的那天,您又是八年未演戏了,所以这大戏可以说在我们中国国剧历史上占有最光荣的一页。在那天的早晨,我真恨自己没有生翅膀,否则当天定要飞去参加这个盛典!

    您说愿意知道一点北平的消息,我可以将大概写一点。现在北平的气候已然入了冬季,屋里全升(生)了火炉,生活一天一天的又高了起来。听说上海更凶,使人感到吃饭更难,汉字老爷们的结果,是没人过问,甚至摇身一变,又成了抗战英雄的大有人在!却不像上海来的使人舒气。

李世芳《廉锦枫》

     梨园中自胜利后很见起色,各各全都为国剧的前途努力,但是三分钟的热气,现在全都泄了劲,内部起了种种暗争,大有随国运之势。各院上座比以前稍好一点,但蹭戏比以前更多。以前在日本机关当走狗的那些位,现在有的又变成军警巡查队之一,还是接从前一样的蛮横,到处凌人,使人感觉到胜利后的高兴只是一刹那而已!每天晚上还照样没电。上海的一切,在想象中一定比这里好的多。

    我再报告您一个消息,言小姐突于前几天服安眠药自杀,现已救活。自杀的内容很复杂,外面的谣言亦很多。因此种种我实不愿再在这个可爱的古城呆下去了,只要有一线机会,我一定去上海找您去,希望您下次演戏时,我能随侍在您的左右。

李世芳《天国女儿》

    最近经孙三爷介绍,战地服务团主办,每四天演欢迎一次盟军戏,戏目是《刺虎》,大概有十次之多。等我演完已(以)后,或许有机会去沪看望您去。我的新戏一出是《天国女儿》,一是《明末三奇女》,这两出都是翁偶虹先生编剧,最近就要演出了。

    齐二爷那里我常去,也常常向怹请教,怹现在身体很好,还是那样的精神,并且很关心您的近况。

    您现在身体很好吧?恐怕现在的应酬要比从前更忙了吧,您最近天天吊嗓吗?一定是很兴奋的吧,可惜我没有耳福。但是在我得着您这封信时,是多么宝贵呀,希望你能常常给我来信,以免想念之情。敬祝金安!

弟子世芳叩禀

十ー月十五日

并请问候师母大人、姥姥福安,七妹、九弟好!家父母命笔问安,宝琏随叩

李世芳(1921年-1947年)京剧表演艺术家 京剧旦角 京剧演员, 名福禄,祖籍山西太谷,生于内蒙古包头。父母都是山西梆子演员。尤其父亲李子健是位戏路宽广,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无所不精的名角,并且对每门角色都有绝活。李世芳为人谦和,毫无一般伶人的傲气。

1942年他偕新婚夫人姚宝琏首次到青岛演出,从前没看过梅兰芳戏的人,有缘看到“小梅兰芳”的演出,连连称赞大饱眼福。因为他不但扮相酷似,唱腔亦极像,这次在青岛所演的戏码又都是《生死恨》《霸王别姬》《天女散花》《宇宙锋》等梅派戏,所以特别受到青岛观众的欢迎,一直连演十三天他才回上海。


    延伸阅读…《梅兰芳弟子知多少--弟子李世芳》

    李世芳(1921年-1947年)名福禄,祖籍山西太谷,生于内蒙古包头。父母都是山西梆子演员。尤其父亲李子健是位戏路宽广,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无所不精的名角,并且对每门角色都有绝活。福禄从三岁开始就跟随父母往来于大小城市,过着没有定居的艺员生活。十岁时,其父在北京定居,准备息影舞台,专心教子。

    1931年七月二十四日,福禄正式进入富连成科班,开始了他一生的从艺生涯。他排在小“世”字科,专工青衣兼花旦、刀马,从此改名为李世芳。

    李世芳的青衣开蒙老师是苏雨卿,先学《彩楼配》《探寒窑》《二进宫》等青衣开蒙戏,又跟萧连芳先生学《双沙河》《拾玉镯》《铁弓缘》等花旦戏。还学了《穆柯寨》《樊江关》两出刀马戏。李不但学戏勤奋,练功也颇认真,就连繁难的“打出手”等武功技巧,他也跟着习练。由于学练刻苦,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能登台唱戏了。在科班学艺时即已享名,为'世'字班之高材生。该班排演《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

    1934年,“盛”字科学生结业出科,相继离去。为了演出的上座率,富连成科班请来了张彩林老先生教、排一些旦角大戏。首先排了《花田错》带《桃花村》,李世芳扮演的小姐演得非常传神,唱、念、做俱佳,毛世来的春兰、袁世海的鲁智深也是唱、念恰当无疵,一致受到观众的赞誉。李世芳的艺术才华从此脱颖而出。接着,科班又为他排演《骊珠梦》因觉得他的嗓音、扮相与梅兰芳年轻时颇为相似,就决定为他排演梅派新戏。

    1935年春,《霸王别姬》首演于广和楼,他的梅派风范使四座惊异,一时北京各报刊都连篇载文称颂,并赠以“小梅兰芳”的美称。迷恋梅兰芳艺术的广大观众纷纷奔向广和楼争睹“小梅”风采。“小梅兰芳”之名的传扬,引来了梅兰芳的好友、京剧研究家齐如山先生对李世芳的钟爱,齐先生向李传授了梅师新篇的古装戏《晴雯撕扇》《嫦娥奔月》和《红线盗盒》。随后又引来了尚小云先生,尚先生欣爱之余,为他排了《天河配》《昆仑剑侠传》《娟娟》和《金瓶女》四出大戏。经过尚先生一年多的雨露滋润,他获取了艺术上的飞跃进展。

    1936年,梅兰芳举家南迁后首次回到北京,对齐如山信中谈到的“小梅兰芳”很感兴趣,梅师连看了他的《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两出戏,决定收李世芳为徒。收徒仪式在绒线胡同的“国剧协会”举行,当时梨园名宿、各报记者数百人到场祝贺,盛况空前,一时“老梅”收徒“小梅”的梨园佳话盛传不休。

    这一时期,梅师每天都让他到后台,边化妆边向他即兴指教,演出了,叫他在包厢里观摩学习,演出后叫他到家中或聆听吊嗓,或对他加以调教。因梅师演出繁忙,就推荐他的大弟子魏莲芳代为传授梅派新戏。

梅兰芳指导李世芳

    当年冬天,李世芳在童伶选举中,以超出他人五、六千张票之多的绝对优势,被选为“童伶主席”。

    1939年北京《立言报》接受读者建议,效仿二十年代评选“四大名旦”之举,主办了从青年新秀中评选“四小名旦”的活动。最后排列出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为“四小名旦”。此时李世芳已出科离开了富连成,正值变声“倒仓”期,他既未组班也未搭班,一直在家养嗓、学戏。他虽已有较长时间没有公开演出,却仍被推为“四小名旦”之首,足见他的表演艺术多么有魅力,多么深入人心。

    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李世芳嗓音恢复,他挑梁组班“承芳社”,开始了舞台创业生活。他与袁世海再次合作《霸王别姬》《宇宙锋》,他演出了梅派戏《西施》和《生死恨》,排演了《百花公主》,在《金山寺》中加打出手,又排了一部艺术珍品《木兰从军》……他在京、津、沪、济南等地的演出盛况空前,从而李世芳名声大震,“承芳社”蒸蒸日上,步入了全盛时期。

    1944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是梅师五十华诞,李世芳特暂停演出,与新婚夫人姚宝琏专程赴沪祝寿。在此期间,梅师又悉心传授《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等昆曲杰作,并且他还如饥似渴地观摩话剧表演艺术,从中得到启迪。回京后他创排了《天国女儿》,观众对戏中诸多革新的唱腔,创新的身段,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戏中运用话剧手法的开场,也使观众感到新颖、动人,大为赞许。这时李的艺术创造已具备了相当的时代意识,这正是他深悟梅派艺术革新精神的深层次心得体现。

    1946年岁尾,李世芳只身来到上海近半载,他该回家过年了。四六年除夕、四七年元旦及二日,梅师特意与弟子同台合作《金山寺》、《断桥》两折,准备弟子回家路费。不想这三场戏竟是李世芳诀别人世的最后演出。

    1947年元月五日,京沪航班121号班机途经青岛上空,因飞机遇雾撞山,机毁人亡。年仅二十六岁的一代名伶李世芳就这样化为尘埃而去。可惜他英年早逝,出科后仅有短暂的不到十年的舞台生涯。

    李世芳乘机罹难,震惊了青岛京剧艺坛,引起梨园界的哀痛。李世芳之父李子健,友郑岐山前往收尸,其尸一团模糊,无从辨认,被编为三十号。遇难者尸体均用白布裹缠,仅露一面,全部用大布一块掩盖,停放在天后宫。宫内冷烛摇曳哀音不绝,报上载诗曰:

冷烛摇曳照残骸,天后宫内声声哀。

不见名伶真面目,芳魂永留红坛毡。

    后李世芳的遗体送入胶州路吕祖庙内举行入殓典礼,各界人士四十多人参加了公祭仪式。

    李世芳的遗体运回北京后,京剧界名伶叶盛兰马富禄尚小云、谭富英等都前往吊唁。送去的挽联中,有一幅是由四个剧目的名字组成,上联是“金山寺成生死恨”,下联是“帘锦风变镜花缘”。上联中的《生死恨》是李世芳生前经常演出的梅派戏,《金山寺》则是李世芳与梅兰芳合演的最后一个剧目。

梅兰芳追忆李世芳

    梅兰芳从南京回上海以后,听到李世芳遇难的噩耗不胜悲痛,为此停演数日。他知道李世芳上有父母,还有妻子和三个女儿,生活无着,于是发起主办了两台救济戏,把全部收入寄给了李世芳的家属。常宝坤、张君秋等也分别为救济李世芳的家属举行了义演。

    翁偶虹曾做诗悼念:

犹记童年霞举时,

望梅竟为玉成之。

乱离前后梅无恙,

及折梅园李一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念四小名旦李世芳先生
“小梅兰芳”旧话重提
“四小名旦”之首李世芳:被誉为梅兰芳接班人,26岁遭遇空难殒命
《鬓边不是海棠红》背后的真实历史:一位戏曲“明星”是如何诞生的?
梅门大弟子——魏莲芳
回顾2016年谢世的京剧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