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翠屏山》想到--“嫂子”的罪与罚


京剧《翠屏山》常秋月主演

        天津各新闻纸,登载许多嫂子我的稿件,只因梨园有一种旦角,张嘴自称嫂子我。这几篇文字专评这一派的戏,所以署名嫂子我。头一次的稿评的就是《皮匠杀妻》。说的嫂子我披头散发,裸体赤身,磕头如捣蒜,肉麻到一百分,只用意是个戒淫,还可以不加责备。 

        ——陈墨香《观剧生活素描·第七部》 

        “嫂子我”戏的说法来自陈墨香。根据他的描述,“嫂子我”既是当时剧评人所使用的笔名,又是舞台上旦行所饰演的某一类角色,又因为剧中人物上台后常常自称“嫂子我”,所以此类剧目又被称为“嫂子我”戏。这类剧目的女主人公都有一个相似的特点,她们往往得不到丈夫的关心和怜爱,勾引丈夫的嫡亲或结义兄弟而不得,转而与他人私通,最终遭受惩罚,甚至被杀害。  

        京剧剧目《武松杀嫂》《乌龙院》《翠屏山》等是其中颇具典型性的“嫂子我”戏,这几出剧目均源于水浒故事系列(陈墨香先生提到的《皮匠杀妻》一剧早已失传,但推断故事情节与上述剧目相似)。其实早在明朝末年,阎惜姣、潘金莲和潘巧云这三位“嫂嫂”的故事就分别被改编成传奇剧本并搬上舞台,《水浒记》《义侠记》和《翠屏山》成为昆曲舞台的演出剧目。随后的两百年间至今,这些传奇故事被不同的声腔剧种改编搬演,成为广受观众欢迎的优秀剧目。  

        2021年1月7日,北京京剧院演员谭正岩与常秋月在长安大戏院联袂演出了京剧《翠屏山》,许久未见的谭派六合刀和常秋月出荀入筱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京剧《翠屏山》又名《杀嫂投梁》《吵山杀家》,故事取材于《水浒传》第四十五、四十六回,宋代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中有“赛关索王雄”即杨雄,但仅列其名;石秀亦仅列名,无详细事迹。明代著名曲论家沈璟之侄沈自徵创作了传奇剧本《翠屏山》,清代宫廷大戏《忠义璇图》卷六第二至第八出亦演此事。清道光四年《庆升平班戏目》已有此剧,道光二十五年出版的京都旅行指南《都门纪略》中已有“甄娃子工石秀”的描述。剧中石秀一角由老生、小生、武生应工,潘巧云由花旦应工,杨雄由老生应工。早期的旦角演员秦稚芬、梅巧玲、余紫云、路三宝、田桂凤、芙蓉草、筱翠花、荀慧生等以及生行演员杨隆寿、黄月山、杨月楼、谭鑫培、高庆奎、高盛麟、叶盛兰、李少春等均工此剧。据日本人波多野乾一的《京剧二百年之历史》所述,田际云、谭鑫培曾以“京梆两下锅”的方式合演此剧,田唱梆子,谭唱皮黄,现今《杀山》一折依旧延续梆子的演法,中国京剧戏考网收录了荀慧生、盖叫天、马连良、谭富英、李少春、李吉瑞等人的唱片,秦雪玲、陈永玲、毕谷云等旦角演员均有录像流传,河北梆子名家韩建华也曾与裴艳玲合演此剧,河北梆子名家许荷英曾凭借《翠屏山》一剧荣膺梅花奖,演员许翠、周龙曾根据1985年孙毓敏先生《翠屏山》的录音完成配像。可见《翠屏山》由最早的昆曲剧本逐渐被京剧、梆子等剧种吸收和重塑,杨雄、石秀与潘巧云的故事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京剧花旦一行受秦腔影响颇深,自乾隆四十四年魏长生入京后,梳水头、踩跷等特定技巧逐渐成为花旦行当的规范。凡花旦前辈翘楚,如毛韵珂(七盏灯)、荀慧生(白牡丹)、于连泉(筱翠花)、郭际湘(老水仙花)、赵桐珊(芙蓉草)等,无不由梆而京、先梆后京,二者皆能。《翠屏山》也以其独到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京剧花旦这一行当的成熟与逐步独立,见证了昆曲、京剧与梆子的艺术渊源与历史沿革。《翠屏山》一剧主要讲述了石秀与杨雄结拜,寄居其家,杨雄之妻潘巧云与报恩寺和尚海阇黎私会,被石秀觉察,告之杨雄。杨雄酒醉后归家,潘巧云趁机搬弄是非,反而诬告石秀行为不端。杨雄信以为真,与石秀绝交。潘巧云对石秀百般侮辱嘲笑,将其赶出门外。石秀为洗刷冤屈,杀死海阇黎,杨雄得知真相后与石秀定计,将潘巧云诓骗至翠屏山杀害。  

        京剧《翠屏山》是一出做工戏,其中虽然有唱,但重点不在于此,“戏核”都在于演员的表演。在剧中,一些有趣的片段往往是沉默的,比如在杨雄醉酒回家后醒来的那个早晨,作为家中的男主人,他起床后理应要享受丫鬟服侍洗漱,可潘巧云却抢先一步,不紧不慢地享受着清晨美好。她洗完后,才轮到杨雄洗去一身宿醉,戏中对男尊女卑地位的反转也是其滑稽和戏剧冲突的一个来源。  

        孙毓敏先生音配像这一版潘巧云的人物形象得到了更为充分的演绎,一改小说《水浒传》与沈传奇《翠屏山》之中无情荡妇的形象。在剧中,潘的身世更为坎坷,她家境贫寒,被逼嫁给了年长自己很多岁的王押司做填房;第二段婚姻颇为不幸,丈夫杨雄是个刽子手,更是一个时常打骂老婆的“家暴男”;潘巧云在这两段婚姻关系中,从未体会过爱情的甜蜜,也没有享受过与丈夫的温存,这样的人物设定加剧了观众对她的同情。潘巧云与裴如海的关系也被描述成自小情投意合,相爱却未能厮守的“苦命鸳鸯”,裴因潘的出嫁而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两人被塑造成了一对痴男怨女,大大弱化了潘与义兄私通、与和尚苟且的不堪形象。孙毓敏继承了荀慧生先生“演人不演行”的戏剧理念,对潘巧云这一角色的再创造极为成功,尤其是惊闻裴如海被害后,一大段梆子腔的演唱不仅彰显其嗓音魅力,更强化了潘巧云重情重义的“悲剧”人物形象。同时,这版音配像很好地记录了“京梆两下锅”这种传统的演出方式,其中潘巧云、裴如海、石秀等人都有梆子腔的唱段,这对演员的要求较高,如今这种演法已不多见。潘巧云被骗至翠屏山后,面对石秀的罪证与逼问,她反而更添一丝坦然,用大段清脆流利的京白,叙述了她与杨雄相聚一场的始末,回忆起了她与裴如海相处的点滴,并对封建礼法纲常给予了强烈抨击,正式洗刷了自己未曾出轨的罪名。潘巧云在舞台上高声喊着“我不爱”,爱情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女子的命运如同浮萍,能够生存下来已是不易。随后潘巧云夺下杨雄手中的钢刀自刎而死,由“被杀”改为“自杀”的创意出人意料,至此,为爱殉情、追求自由的光辉女性形象便跃然于舞台之上了。  

常秋月演唱的京剧《翠屏山》片段


        常秋月这出戏的演法与师父孙毓敏不同,她按照筱派传人陈永玲先生的路子,踩软跷,穿桃粉色裤袄,遵循较为质朴的传统故事情节,用细致灵动的表演将“泼辣旦”“玩笑旦”的行当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实早在2005年,在“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决赛上,常秋月以筱派的《翠屏山·醉杨》一折登台亮相,一举夺得当年花旦组金奖的榜首。如今十六年过去了,她的表演更为娴熟,常能着眼于细微之处并自成一格,赋予人物新意和美感,极具舞台感染力。  

        相较于其他两部“嫂子我”戏,《翠屏山》里的潘巧云既没有谋杀自己的丈夫杨雄,也没有害死告发者石秀,正如朱瘦竹先生所说:“潘巧云虽然私通海阇黎,并没有阎惜娇、潘金莲、贾氏等恋奸谋夫的辣手辣脚,纵然被杨雄捉着奸,告到当官,绝对罪不至死。石秀非逼杨雄杀死她不可,无非报复反诳之仇,按江湖之道,欠写意。”如果说宋江是为了保护自己,被动的、无意识的造成了意外杀人;武松则是在其他方法失败后才诉诸武力,为兄报仇;那么石秀与杨雄杀人则有些鲁莽和草率,血溅三尺,既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也不是为无辜被害之人复仇,而仅仅是为了挽回他们自己受挫的尊严。难怪金圣叹在小说相关章回里点评到:“武松之杀二人,全是为兄报仇,而己曾不与焉;若石秀之杀四人,不过为己明冤而已。”总而言之,“万恶淫为首”,男人有了欲望可以纳妾养通房丫头,甚至还可以逛妓院喝花酒;女人除了相夫教子、恪守本分之外,千百年来她们真实的欲望又有几人能看到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TV】京剧《翠屏山》选段(一、二)——湖北省京剧院
历史上的今天好戏连台(1939年元月20日)
《水浒传》里石秀是杨雄的真朋友?你敢交这样的朋友么?
她是水浒中杨雄的妻子,肩比潘金莲,生生把杨雄逼上梁山
石秀的苦乐人生
《水浒传》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