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观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文:仲呈祥 程林)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作为北京京剧院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献礼之作,以京剧艺术为伟人立传,传扬党的光辉伟业。该剧曾于2020年赴沪演出;2021年赴中央党校演出,在天津、唐山、衡水、保定、平谷、北大等地进行京津冀巡演,并于2022年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95周年之际,在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大兴剧院、国家话剧院剧场等地举行公益惠民演出活动。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先后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在京展演作品;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北京市庆祝建党百年舞台艺术展演26部重点文艺作品;参演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该剧以充沛的精神内涵、丰满的人物形象,深化探求红色题材与艺术手法之间的美学关系,将昭示信念的“中国红”描绘得壮丽秀美。在此之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特别撰文,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观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

作者:仲呈祥  程林

京剧为大钊画像立传功在千秋

用京剧这种艺术形式为李大钊画像立传,对创作者着实是不小的挑战。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性、独特性及其思想的先进性、理论的深刻性和所处时代的复杂性等等特征,都令创作者必须面临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对题材纵深的精准把控的难题。而真正的艺术创作,如著名美学家钟惦棐先生所言:就是创作者直面难题,知难而进,以审美方式智慧地翻越难关,让难点转化为艺术创作的亮点。要通过两小时左右的一部京剧作品来为李大钊这位集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实践家、教育家、学者、新闻报人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伟大人物画像立传,确非易事。这既需高远的政治见识,也需要高超的艺术智慧。京剧《李大钊》秉承鲁迅先生“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经验之谈,重点攫取了李大钊在1918年至1927年4月间追求真理、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发动工农运动等一系列革命活动进行构思创作。第一场“播火启明”,重在展现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青年学生探求真理,着意于“播火”;第二场戏“相约建党”,描写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以京剧独特的审美形式表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着意于凸现“建党创始人之一”的历史功绩。之后,从他经历“澎湃工潮”、“壮大组织”、“杀机陡现”、“临危不惧”直至最后“英勇就义”,层层递进地集中讲述了李大钊组织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北京各界人士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最后被反动派杀害,慷慨赴死。可以说,京剧《李大钊》,选材得当,开掘较深,且场次分明,叙事跌宕,完整地呈现了李大钊作为革命“播火者”的那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革命生涯和敢为人先、知行合一、真实激荡、视死如归的生命轨迹。

人物形象塑造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是作品成败的关键。“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李大钊的同代人曾这样高度评价他。在京剧《李大钊》中,李先生的形象确是如此。他总是一身长衫,生活节俭,从容儒雅,为庶民的解放奋斗不息。而随着剧情的深入,通过个性化的台词和穿透心灵的唱腔,观众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位伟人内心深处澎湃的革命激情。李大钊同志是如何成为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为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的?这部京剧采用了李大钊生命中许多真实事件来改编。比如,剧中李大钊向邓仲夏等众多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共产主义理想的情节,深度刻画了李大钊革命“播火者”的形象。又如,李大钊身上非常真实可贵的一点,就是他身体力行地与工农阶级打成一片。他曾对青年说:“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我甚望我们中国的青年,认清这个道理。”李大钊作为革命的先驱者和启蒙者,坚定地主张知识分子要走向工农大众。史载:在李大钊真实的生命历程中,正值壮年的他与邓培等一批工人运动领袖们确曾深度联合与合作,燃起了各地工人运动和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而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而他自己也因此在实践中锻造成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剧中对于李大钊在早期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重要著作及其影响未能涉及,这作为为李大钊画像立传的力作,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再,李大钊是在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渐走向与工农大众相结合之路,开辟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他从最初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到真正做到“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的。全剧对这一发展过程,似也缺少必要的言简意赅的精准艺术勾画。

流派传人汇聚,塑造伟人形象

选材既严,开掘求深之后,便是如何高扬北京京剧院的整体创作优势,在《李大钊》的京剧化、艺术化上做足功夫。作为名家荟萃、流派纷呈的中国京剧重镇之一,北京京剧院向来重视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此次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更是注重继承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该剧由奚(啸伯)派青年传人张建峰饰演李大钊,由著名张(君秋)派青衣名家王蓉蓉饰演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由宗承马(连良)派的青年新秀张凯饰演陈独秀,由宗承裘(盛戎)派的青年新秀方旭饰演史宝俊。这些,都可谓传承有派,师出名门。他们以精湛的专业功底,精益求精,打磨剧目,扬各流派名家唱唸打做之优势,为观众倾情演绎了一出充满真情的具有浓郁京剧味的《李大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北京京剧院通过创排《李大钊》这样的重大革命现实题材剧目,重点培育新生代中青年京剧演员,让流派“流”得下去、名家薪火相传,为京剧事业在新时代创新发展、持续繁荣储备后续力量,真可谓着意深远,功不可没。

作为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大戏,《李大钊》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有真情、求真理、担道义的李大钊艺术形象。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李大钊与革命同志之间的真挚情谊。第二场“相约建党”中,“以情行腔”的奚派老生张建峰把李大钊浓厚的革命激情唱得荡气回肠,“消灭旧的世界,把黑暗社会埋葬。要创造新纪元,开天辟地破洪荒。”“任凭那路漫漫,征途上满榛莽。革命者胆气壮,誓言冲霄启苍茫。”张建峰在这一唱段中,还加入了传统京剧“扯四门”、“翻、转、扑、跌”等程式技巧,精彩动情的演唱和身段表演不仅把李大钊和陈独秀二人之间的革命情谊和理想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观众的鉴赏情绪推向了高潮。二是李大钊与妻子赵纫兰之间的真挚亲情。第六场“临危不惧”“掩护战友”中,李大钊深情地与赵纫兰对唱:“牵我心者组织危安,知我心者是纫兰。一席话,刻心间,随君同路历险难。危难时刻见肝胆,千钧重担落你肩,你愿为革命赴刀山,我怎能贪生无承担。夫人一身英雄胆,你的安危我心悬。”在这夫妻离别的唱段中,词好腔美,张建峰和王蓉蓉这两位京剧名角儿同台对唱,借奚派唱腔独有的“文气深沉”和张派唱腔的“激越深情”,把李大钊和赵纫兰之间的伉俪情深表现得感人至深。而第七场“英勇就义”中,李大钊与妻女在狱中相见,生离死别之际,全剧的情感表现也达到了高峰。“鬼门关横面前把妻儿思念,这些年多苦难风雨如磐。她母女日日为我担风险,最难得无悔无怨心相连。为理想我何惜舍命奉献,痛只痛……连累了贤妻娇儿入牢监,母女们苦受熬煎。”这段唱词,撕肝裂肺,精准地概括出李大钊在危难中面对家庭亲情时的家国情怀和“侠骨柔肠”,也表现了赵纫兰对丈夫“舍小家为的是改地换天”革命信仰的心之相通。这对革命伴侣为革命理想献身,向死而生,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三是京剧《李大钊》采用“洋为中用”、“中西融合”的音乐设计,邀请北京交响乐团强强联合,采用京剧乐队与管弦乐队全程合奏的形式,在使用京胡、琵琶、笛子、管弦器乐之外,还加入了电子合成器。这种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的碰撞,中国乐器与西方乐器的交融,为剧中情感烘托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强化作用。京剧《李大钊》在唱腔的组合上,也力求新意。其核心唱段除了运用“西皮”“二黄”“反二黄”等大唱腔体系下的各种板式外,还加入“南梆子”“四平调”等小腔,并试着融入了部分昆曲唱腔。剧中对于不同唱段都运用了不同的主奏乐器来烘托情感,通过管弦乐和京剧传统乐器之间的反复交替与转换,产生不同层次的听觉美感。在配合剧情的演进时,音乐旋律和韵味不变换有致,以此来细腻描摹和展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尤其是在融入《国际歌》旋律的时候,在交响乐的衬托下又加入了京胡和板鼓,有效地增强了情感的张力。总之,京剧《李大钊》在音乐设计上颇具匠心,现场配乐的感染力强化人物情感心绪推向高潮,给观众带来了极其震撼的“沉浸式”审美体验。再加上奚派传人张建峰与张派名家王蓉蓉等人的深情演绎,在京剧舞台上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对革命、对家庭、对劳苦大众有真心、有真情、有担当的李大钊艺术形象。

勇攀艺术高峰,挖掘精神之魂

北京京剧院这次新编的现代京剧《李大钊》,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背景下创作的。作为一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建党精神的献礼剧目,京剧《李大钊》从整体立意、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到艺术情感的表达,再到艺术意象的呈现,都聚焦于塑造李大钊作为我们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作为革命的“播火者”这一典型艺术形象。为此,主创团队本着“演英雄学英雄”的创作态度,先后两次深入革命“火种”发源地之一的“北大红楼”,深度体验,现场实景排练,学习李大钊精神、感悟李大钊情怀、走进李大钊心灵。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生光明磊落的李大钊,都在追求真理、传播真理。他在《狱中自述》中写道:“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为塑造李大钊追求真理的“播火者”形象,主创团队反复琢磨,煞费苦心。开场“序幕—火种”中,“北大红楼”前,青年学子们呐喊“到底谁能救救中国?”从这里开始,就为李大钊的“播火者”形象做铺垫。接着,在“播火启明”这场戏中,李大钊在讲台上,向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宣传十月革命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坚定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进一步着力突显李大钊作为革命导师的形象,并通过“革命真理指方向,殷殷风雷起大荒。唤起工农千百万,要把火种播四方”这些为李大钊量身定制的核心唱段,旗帜鲜明地树起了他革命“播火者”的艺术形象。再往后,在“相约建党”、“澎湃工潮”、“壮大组织”这几场戏中,通过交叉叙事,一步步丰满着李大钊作为“播火者”的典型形象。无论是“南北播火聚力量,共创中国共产党”,还是“一粒火种一颗星,千星万炬烈焰腾”,在情节安排和唱腔设计上都不断深化题旨,把李大钊作为“播火者”的艺术形象树立起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最后一场“英勇就义”中,李大钊从容走向绞刑架,面对索绳,慷慨就义。在这里,通过舞台多媒体背景光影的呈现,让绞刑架上的索绳缓缓燃烧,由一个小火苗慢慢成为一团熊熊烈焰,不断蔓延,直至燃遍神州大地,把“索绳”变成了大革命的“导火索”,变成了革命事业的“播种机”,通过这一艺术隐喻和艺术意象的确立,全剧最终完成了对革命“播火者”李大钊艺术形象的塑造,讴歌了李大钊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革命“播火者”李大钊的一生,是不忘初心、追求真理的一生。正如赵纫兰在剧中最后所唱:“铁窗前忆往事历历浮现,曾记得,你跋山涉水真理寻遍。”李大钊同志作为我国最早翻译、宣传、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著作和翻译作品涉及哲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美学、图书馆学等众多领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而且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风骨也将永垂千古。他生前在《牺牲》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距离李大钊同志英勇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十五载,而他的理想初心依旧在指引着新时代的我们!

做真人,有真情,求真理、担道义的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先驱,正如鲁迅同志对其评价的那样:“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京剧《李大钊》通过京剧的艺术形式在当今舞台为伟人再立丰碑,继续发扬这份遗产的光辉。但艺无止境,该剧在审美化、艺术化上升腾的空间尚存,如倘能在几位工人领袖、农会会长等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多点生动的细节、少点“脸谱化”的痕迹,在奚派、张派、裘派、马派的唱腔韵味上更精雕细琢,那么,这部力作將攀上更高的思想、艺术台阶。总之,京剧《李大钊》为我们再次打开了一扇研究和学习这位伟人的大门,意义非凡。我们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文艺作品,继续深挖李大钊这一思想精神文化宝库,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更多具有思想感召力和中华美学精神的精神食粮。

转载自北京日报

剧院官网:www.bjo.com.cn

微信平台:北京京剧院(ID:beijingjingjuyuan)

微博:@北京京剧院官方微博

抖音、快手:北京京剧院

bilibili:北京京剧院官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江苏】王潇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指导老师:潘鸣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书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下一句是什么?它是谁作的?
铁肩担道义是什么意思:坚实的双肩负责起世间的正道情义,灵巧的双手书写出流传的诗文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