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承与创新,从一颗牛肉煎包开始





一天2000多只牛肉煎包,100多只三黄鸡…许多人都知道,平凉路上一心斋的牛肉煎包是“热门货”,每天都能让食客们排起长长的队伍。但许多人都不知道,一心斋的清真菜点制作技艺还是上海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以牛肉煎包的制作为代表。



面粉要用鲜酵母前夜发酵,牛肉要符合伊斯兰习俗宰杀的黄牛腿肉,不能用绞肉机,要用刀剁成肉糜,同时加入特制配方的作料拌匀。一心斋的“当家人”马旺林说,牛肉煎包不但用料非常考究,而且包、煎的过程考验手头的技术,包制时注意和面均匀、馅料居中且要封口裹严。油温适度后入锅,匀火煎制,先移动后翻身,至包底成金黄色,微火闷熟起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店里制作菜点的厨师都是马旺林手把手,一点一点教出来的。一心斋的发展走过了近百年历史,早在1913年,一心斋现任总经理马旺林的祖父马业盛先生在山东省曹县创立“马记清真饮食摊”,当时曹县地区回民集居,马老先生就一心钻研清真菜点的制作技艺。



1938年前后,为避战乱和灾荒,马业盛携儿子马兴邦辗转至江苏镇江继续设摊经营,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末,马兴邦与马旺林来到上海,在杨浦区控江路近黄兴路口重开马记清真饮食店,让马盛业言传身教的清真菜点制作技艺在上海杨浦落地生根。



清真菜是既有伊斯兰教习俗,又含有中国饮食风格的菜肴。散居在南方和沿海地区回族的清真菜,口味清淡,以牛、羊肉、海河水鲜、禽类为原料。社会关注度较小、食材和受众有限,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餐厅的生存与发展存在一定的隐患,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清真菜点新品开发也举步维艰。



1976年,马旺林担任了双杨清真的经理后,刻苦钻研,经常组织厨师交流,听取用餐者的意见,餐厅的清真菜肴逐渐融入了上海地区消费者的口味。90年初马旺林调任上海一心斋清真饮食店任经理后,坚持传统与创新融合,上海一心斋的牛肉煎包和三黄鸡,以其独特的配方,制作技艺,获得了上海众多食客的追捧。
 


马旺林介绍说,一心斋“三黄鸡”的原材是特供的,菜肴用料以伊斯兰教饮食习俗为基础,鸡的进货是由固定的清真供货点供应。制作过程有严格的制作规范,从清洗到下锅的水温,再到起锅入冷水的时间,都有讲究。



比起“网红葱油饼”和各类鲜肉月饼,一心在的牛肉煎包卖3.5元一个,可以说是亲民价。说道价格,马旺林会心一笑,一心斋不会把利益放在最前面,还是想食客们吃得开心、满意,马旺林说:“我从业已经快要60年了,很多事情想做做不动了,还好自己的儿子也学到了一些手艺,希望这门技艺可以很好的传下去。” 




本报记者:张维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舌尖上的清真:上海“一心斋”的美味心意(组图)
劲爆!学会这些方法,菜品创新不再愁!
QQ空间
马家清真卤煮鸡
吃在北京之“清真餐厅”,京城这家店让你不去云南也能吃到地道的云南菜!有道菜不去这家店吃不到!
【旅游天地】南京湖南路的这家锅贴店,天天排队,深得食客之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