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门三代打金砖



李少春 饰 刘秀



李浩天《打金砖》


《打金砖》是李氏家族的“本门本派”戏,历经李桂春、李少春、李宝春三代人的钻研打磨,才成为现今人们所见的艺术“神品”,这三代人对《打金砖》的传承与创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京剧《打金砖》,是海派京剧大师李桂春二十年代在上海与高庆奎打对台时,特地从一位汉剧老艺人处学来并移植为京剧的。该剧是写刘秀昏庸酒醉、大杀功臣的故事,没有史实根据;但君臣关系上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历来颇能应和民心,因而在思想上容易被老百姓接受。李桂春在移植中特别留意在关键场次中“堆(积)”技巧,以求获得“爆炸性”的剧场效果。具体来讲,在最后的“太庙”一场中,他集中了“唱”、“翻(跟斗)”、“甩(发)”三种技巧。李桂春嗓子是极好的,上场前在幕后的那一声“摆——驾——”又高又脆,据当年的老观众回忆,能长达一分多钟。上场后的那段唱词,使“江阳”辙,为的就是响亮,好卖一卖嗓子。说到扮相,他注重“卖气派”——所戴“黑三”是用头发做的,特别长,犹如今天的“老爷(关羽)戏”中所用;甩发也长得出奇,能盖住屁股。但是,他使的“摔”还是很绝的——同样的“硬僵尸”,先后在台面、椅子、桌子上摔三回,由于“起点”的不断提高,难度也不断提高,观众揪心的程度也相应“步步高”。说到最后在桌面上的“硬僵尸”,至今也属危险动作,一般武生(或文武老生)不但不敢随便使用,甚至都不晓得当初是怎么练出来的。据悉,当初老先生是站在船帮上,一次次直接翻到水里,所以才没受伤。


到了少春准备向老爷子学“这一出”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你别学我。”试问:应该学谁呢?李桂春用事实作了回答——他让陪伴杨小楼唱了半辈子的丁永利教少春武戏,当然是按照杨派“武戏文唱”的规范来教的;至于文戏,李桂春也早有计算,他认准了北方一致推崇的余叔岩,并且在1938年让儿子北上,拜余为师。尽管自己也是英雄一世,但未必心底没有一丝悲哀——海派!外江!儿子绝不能再走自己的路……果然,儿子拜了余就平步青云,到了“动”自己“李门”的这出《打金砖》时,想法果真和自己不一样了。幕后那一声“摆一驾”,念得韵味悠长,不得“好儿”而令台下肃然寂静。一出场的扮相,髯口当然不能用头发而只能用马尾,甩发的长度也要短得多,动作时的一招一式都得遵从规矩。说到唱腔,从辙口到韵味都变了。原来的“江阳”辙只是响亮,没味儿;得改成余派最拿手的“人臣”辙才合适。你演的是皇上,得有一些不同于凡人的气势,韵味儿得悠着点儿才行。说到“翻”,李少春显然想得比老爷子深了——光“步步高”不够,那还属于“一道汤”;得结合人物心情变出点新花样儿,于是把吊毛、抢背、倒扎虎等分别融化其中。



京剧《打金砖》  李小春饰刘秀


等到文革爆发时,李宝春——他的第四个儿子——这时正在学戏阶段。父子俩说到“这一出”时,少春叹了口气:“当初你爷爷不让我学他,如今我也不主张你学我,起码不要学如今的我……”李少春深知自己身体不济,精神也有点萎靡,只可惜宝春没看见自己的当初。


“文革”十年,李宝春没赶上认真学几出传统戏,不幸的是父亲没来得及教他便去世了。等到1979年后京剧传统戏复出,在决定演出《打金砖》时,宝春感到,自己只有在“唱”、“甩”、“翻”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力争把三个方面拧成一股绳,才可能打一个相对的胜仗。首先说“唱”,他遵循父亲的办法还唱“人臣”辙,但是节奏重新处理过了。比如在一个“三、三、四”的十字句中,父亲似乎就不屑于在某个“三”(或“四”)上或“撤”或“紧”;加上晚年嗓音欠佳,往往就“稀里哗啦”地“顾流而下”。于是,他烦请李慕良先生出任音乐指导,在一些关键的小节上做出新的处理。比如上场的第一句——“金钟撞玉磬声王登九重”,这个“三、三、四”的十字句,宝春在第二个“三”(“玉磐声”)的结尾(“声”),忽然把节奏“撤”了下来,经过这一“回荡”,观众无不叫好。


甩发方面,他基本按照父亲的路子,但注意把“甩”服从于“摔”。他要求自己的“摔”,要有“精”、“俏”、“准”的特点。“精”,是要克服原来“太庙”一场技巧趋近饱和的弊病,自己“摔”的每一下,都得放到“点子”上,否则就是白摔,“摔”得越狠,离人物越远。“俏”,是原有的动作早已配套,自己如果新加点什么,就必须俏皮,才能醒目。“准”,则是最关键也最高级的标准:刘秀是老生,新加动作务必要回避武生的东西。综合以上种种考虑,宝春在自己的“太庙”中,把最后两个“硬僵尸”都添了难度,先是在中场,空中转体540度,转僵尸;将终场时,倒扎虎下来,转身,武术斜僵尸,身体与台面成43度角时,人在空中转体180度,最后仍以斜僵尸落地。


“李门三代打金砖”。京剧尽管有许多的“官中戏”,但观众却喜欢看那些属于某些家族的“本门本派”的戏,并且尤其关切该剧在“一线单传”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正是李门三代的于传承中求变,使《打金砖》能够越来越真实地塑造人物,炉火纯青,日臻完美。


(改编自徐城北《品戏斋神游法·梨园算数》)




总编:孙佳良

文字:刘一诺

制作:李   想

编委:王鹏鹏   孙佳良   刘一诺   李  想   肖  雪   贾舜尧   钱启程   戴  玥(按姓氏笔画排列)

微信:xzlsczxgc

   寻找李少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天台
李少春与天津菊坛
京剧音配像《打金砖》李少春
【他山之石】京剧 李少春《打金砖》
老夏上传王桂卿主讲:《小达子李少春之父李桂春【1885
京剧音配像《打金砖》2-2_李少春·娄振奎·袁世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