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庆兆:谈谈尖团音

大家都知道京剧源自昆,弋腔。所谓“徽班”,这里有个地理概念,所谓“徽”,指得是徽州(今黄山地区为中心),即包含今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衢州一带地区。康熙朝之前的地域行政不是现在这样的地理划分,在康熙朝之前,长期以来,江苏的北部(扬州以北,不含扬州)与安徽的北部地区,算作一个行政区域。出于均贫富的考虑,康熙朝打破了这种南北划分,改为东西划分。把北部地区一分为二,江苏,安徽各得其一。

“徽班”在南方一直以来是昆腔弋阳腔的。而昆弋的语言是属于吴语系统的。至今,吴语系保持了尖团音的分别(有趣得是,河南开封语言也有尖团的分别。这是北方语言的特例)。即便在清代初中期,北京也是以昆腔为主的。京剧在初期称为“乱弹”,所谓乱,便是杂糅兼济。有京韵,有汉调,有吴音。这里顺便说一下“汉”,所谓汉调,今人很多理解为湖北所谓楚(系统),当然京剧的开山人物余三胜,谭鑫培等人是今湖北人,又有武汉的地理因素。便容易使人说到汉调便想到湖北。但这不是文化概念,是行政地理概念。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概念是与水系联系的。汉,指得是汉水。汉调,源自今陕西汉中安康一带,今天汉阴街边的老调未尝不是西皮的渊源。总之,文化概念上,楚汉是相对立的,所谓楚汉相争。不是一个文化源流。即便今天湖北有汉剧,那这个汉绝非楚的概念。如果用楚代替汉的话,项王乐了,刘邦哭了。长期以来,京剧保持了尖团音的分别。这就是传承。如果尖团不分,便有此京剧非彼京剧之嫌了。

一 音韵学基础

音韵学只是汉语言的一个称谓,它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一门学问,更明白地说,是研究汉语随时间地域沿革变化的一门学问。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述,它会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语音的生理和物理现象(赵元任先生创立的实验语言学便是)。而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汉语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语音学适用于人类各种语言,而音韵学仅仅针对汉语言。即便如此,还不能够说,音韵学便是汉语的语音学。因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是不同的。例如,“根”与“观”的声母均为[k],但它们实际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都不完全相同,前者的部位稍前,后者的部位稍后。前者不带圆唇,后者带圆唇。这是语音学家感兴趣的,音韵学家对类似这些现象没有兴趣。此处不细说了。但可以说,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

传统音韵学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一套理论和术语。换个角度来说,文字学(又称小学,这个称呼始于汉明帝)包括训诂学和音韵学(音韵学的发展不是始于这个时期)。前者研究字形字义,后者研究字音。比较而言,前者相对稳定,就字形而言,自出现文字,经历了甲骨(龟文),古文,籀文(大篆),斯篆(小篆),隶书(含八分,草隶,今草,真书。这是书法界的称谓)以及民初和1949年之后的几次繁简变革。而字义的变化也就是出于隶变之后,一些文字乖悖古意,诸如,唇,叶,崎,学,校,夺等字。这里不一一列举,这是训诂学的内容,但都有迹可循。而古代语音系统的变化,则渺茫无迹了。因为古代没有录音系统,我们如何判断宋代人是如何讲话的,先秦人是如何讲话的?无论清儒顾炎武,江永,钱大昕,段玉裁,到近代的章太炎,黄侃,罗常培,王力诸先生,对于音韵学研究都使用“拟测”一词。孰能保真?因此传统音韵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门艰深的学问,甚至被称为“绝学”。

1 元音与辅音

简单来说,元音发音时候,气流在口腔中无阻。辅音发音则成阻。因唇舌牙齿喉的阻碍各不同,因此构成不同的辅音。元音也由于音位的不同而不同。这里不赘述。

2 声母与辅音

声母与辅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辅音是语音学词汇,声母是音韵学词汇。但它们所指大致是相同的,而根据的原则不同。

声母是音节的第一个音素,每个字都有其声母。大多数情况下,辅音作为声母。但也有元音开头的字,例如:鹦[i?]鹉[u],云[yn]霭[ai],通常音韵学把这类声母叫做“零声母”。普通话里的[?]只用于字尾,不用于字头,因此[?]不能作声母。

现代汉语共有22个辅音,其中去掉一个[?],加上一个“零声母”,总数仍是22个声母。有个《太平歌》,作为22个声母的代表字。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其所代表的声母是:

唇音:报[p]    平[p?]    明[m]    方[f]

齿音(塞):东[t]    太 [t?]     难[n]     亮[l]

舌根音:歌[k]    口 [k?]     欢[x](古代称为牙音,指与舌根齐处牡牙)

舌面音:久[t?]    齐 [t]    喜[?]

卷舌音:众 [t?]    唱 [t]    笙 [??]    日(})

齿音(塞擦,擦):子[ts]    此[ts]    颂[s]

元音:夜(零声母)

对比唐末有个叫守温的沙门(和尚)借鉴了西域的翻切法,创造了声母系统的36字母。分别是: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见母(k)            溪母(k)          群母(g’)           疑母(?)

端母(t)             透母(t’)          定母(d’)           泥母(n)

知母(|)             彻母(|’)          澄母(¥’)           娘母(¤)

帮母(p)           滂母(p’)          并母(b’)           明母(m)

非母(f)            敷母(f’)           奉母(v)            微母(M)

精母(ts)          清母(ts’)         从母(dz’)

心母(s)                                        邪母(z)

照母(t?)          穿母(t?’)          床母(d?’)

审母(?)           禅母(?)

影母(/)           晓母(x)           匣母(?)            喻母(j)

来母(l)

日母(})

有关语音清浊等概念,因不涉及,本文不赘讲。上述36个字母在中古语音系统(切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到元代时,出现了《中原音韵》,完全改变了古代语音系统的面貌,《中原音韵》声母系统非常接近现代普通话的声母系统了。兰茂的《早梅诗》颇能代表十五世纪当时的普通话的声母系统。

《早梅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20个字代表了当时的二十个声母。而《中原音韵》的声母也是二十个。这是依照罗常培先生的说法,说明了元明时期,语音系统相对稳定。而王力先生持异议,王先生认为《中原音韵》有声母24个。

我们把早梅诗与守温字母进行对照,可以窥见声母系统发生的变化。

早梅诗

守温字母

例字

守温字母

例字

守温字母

例字

守温字母

例字

冰p

布班百

步白傍

破p’

普潘拍

蒲培旁

风f

蕃飞夫

烦肥扶房

翻菲孚

梅m

美马冒

无v

文武亡

东t

丁刁督

定调毒

天t’

听挑秃

亭条徒

来l

赖卢连

见k

官干涓

近健共

开k?

刊宽劝

群乾穷

向x

好喜罕

寒痕雄

一0

渊乌优

元吴鱼义

袁喻尤

早ts

祖宗进

就聚族

从ts?

亲操七

前残曹

词辞

雪s

新骚悉

遂似夕

枝t?

珍株

助状

真珠

阵逐

春t??

椿畜

陈除

唇船

成臣

穿

春出

审书

神蛇

食实

时熟

儿戎柔

暖n

乃奴年

女浓匿

注:一0,0表示零声母

3  关于韵母

韵母此处不多谈,简单说说音韵学按照韵头的不同和主要元音的性质,把韵母分为“四呼”:

<1>没有韵头,而主要元音不是[i],[u],[y]的,叫做开口呼。如“南”[nan],“北”[pei]

<2>有韵头[i]的,或者主要元音是[i]的,叫做齐齿呼。如“九”[[t?iou],“七”[t??i]

<3>有韵头[u]的,或者主要元音是[u]的,叫做合口呼。如“黄”[xua?],“红”[xu?]

<4>有韵头[y]的,或者主要元音是[y]的,叫做撮口呼。如“雪”[?yε],“云”[yn]

韵部和韵母不同,韵母包括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而韵部不包括韵头。顺便提一下,古人作诗是按照韵部押韵的。不同韵头的字,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如果有韵尾的话),就算是韵部相同,便可以押韵了。当然,古人是依照平水韵的(四声分立,声调不同,归为不同韵部)。

音韵学的标准和语音学不同,音韵学并不要求韵母的主要元音完全一致,音色近似的元音也可以认为是属于同一韵部。

[y]和[i]有时候也被认为是同一个韵部,因为它们都是前高元音,发音部位是一样的。本来?本身就包括两个不同元音:[?]和[?]。而这两个元音的位置是跟前面辅音的位置相一致的,[ts],[ts],[s]后面只能是[?]不能是[?],[t?], [t??], [??]后面只能是[?]不能是[?]。可见[?]与[?]实为一体。

[?]和[o]被认为是同一个韵部, [?]和[o]不相对立, [?]用于开口呼,[o]用于合口呼,互相补足。

[an],[i?n,[uan],[yan]被认为是同一韵部。[i?n]是实际读音,但既然不另有[ian]与之对立,我们便可以把它看成[ian]。合乎音位原则。

[?n],[u?n],[in],[yn]被认为是同一韵部。

[??],[i?],[u??],[u?],[iu?]被认为是同一韵部。

有韵尾的韵部共有两大系统,即a系统和?系统。ei被看成?i,ou被看成?u。

a系统:ai,au,an,a?

系统:?i,?u,?n,??

二 关于尖团音

上面看到了早梅诗与守温36母的对照,可以大概知道古音演变的情况,再来看下早梅诗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系统的比较。对比上述的太平歌,可见:

报:冰    平:破    明:梅    方:风

东:东    太:天    难:暖    亮:来

歌:见开合    口:开开合     欢:向开合

久:见早齐撮    齐:开从齐撮    喜:向雪齐撮

众:枝 唱:春    笙:上    日:人

子:早开合    此:从开合     颂:雪开合

夜:一,无(零声母)

由上表来看,只有”歌”“口”“欢”“久”“齐”“喜”“子”“此”“颂”“夜”十个声母的情况有些复杂。归纳起来,问题有二:一是出现了新声母,再是[v]母的消失。由于[v]母的消失与本篇无关,下面只谈新声母问题。

出现了新声母[t?],[t],[

出现了新声母[t?],[t],[]。这套新声母有两个来源:一是见系的齐撮呼从[k],[k],[x]中分化出来,另一个是精系的齐撮呼从[ts],[ts?],[s]中分化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的广州音
什么叫声母?什么是韵母?
普通话语音知识
万献初音韵学
王力《汉语音韵学》1
音韵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