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知道这些古镇,你来的绝对是“假”海南!

有人说,古镇的美在于它的“柔和”,

古香古韵的环境,古朴简单的生活。

在古镇中生活多的是从容和恬然,

省去的则是都市生活的喧嚣和忙碌,

不妨放慢脚步,

去古镇中寻找这份“柔和”。

今天,我们就去寻味海南的古镇,

去一睹它们的风采。

五公祠、琼台书院海瑞故居所在的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2013年变更为府城街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城于唐代,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是海南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素有“琼台福地”的美称。几平方公里的府城旧城区里,汇集有几十处寺庙、庵堂、祠堂,以及许多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虽然岁月侵袭和人为破坏日益严重,但是挡不住寻古者的脚步。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看看位于东门里的琼州府城东门遗址,忠介路草芽巷仅剩11米长的明代古城墙和位于鼓楼街的府城现存体积最大的古城建筑鼓楼。丘浚故居、海瑞故居、吴王典故居、王国宪故居等,揭示着府城作为千年的海南文化中心“一里出三贤,五里三进士”的过往。

府城按照功能分的七井八巷十三街,以及最有特色的北胜街、绣衣坊、马鞍巷等千年小巷,依然保留着当年的路名,格局和走向也基本没有变,海口最著名的民俗节日“换花节”也是发源于府城,至今不衰,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出现几十万人游府城的壮观场面。

文昌铺前

铺前镇位于文昌市的最北部,面积134.7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38公里,全镇有4个圩,12个村(居)委会,154个自然村,共有3.8万人,华侨4.7万人。该镇依港傍海,渔业发达,华侨众多,蕴育出丰厚的渔港文化及侨乡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有百年老街、海底村庄及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溪北书院。

也可 摄

铺前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商港,在明朝时期已开发利用。明朝政府曾在铺前港设水军重寨,负责防御海盗、倭寇,保卫海疆。铺前港从明代至民国初期,都是琼岛北部商旅的重要口岸之一,并成为海南重要的华侨输出地。

也可 摄

铺前镇的渔业文化历史悠久,铺前渔歌是渔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从公元十一世纪起,以海为家的疍族渔民们陆续从福建、广西等地区迁移聚居于此地繁衍,现有人口1600多人。随着时间的变迁与民族的交融,疍族渔民们日渐汉化。1972年起,生活在该地区的疍族渔民们全部改为汉族,但长期的海上生活习俗——铺前渔歌仍广为流传,是文昌市申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风清扬 摄

儋州中和

中和镇位于儋州市中北部,距离儋州市区(那大镇)约45公里。中和古镇历史悠久,大约公元前100年,路博德将军渡海南征,设置了儋耳郡,郡治设在南滩浦(现儋州旧州坡)。梁大同年间(公元546年),岭南巾帼英雄冼太夫人渡海收复海南,驻军南滩浦。这年灾荒困扰南滩浦,冼太夫人决定将郡治从南滩浦迁移至美丽富饶的宜伦河畔,从此开启了中和古镇长达1300多年的“州城”历史。

游泳人 摄

游泳人 摄

中和古镇文化古迹丛多,郭沫若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视察中和古镇时,写下了“儋耳古镇古迹多”的诗句。现保存着城垣、州治、书院、庙宇、庵堂、井泉、街巷、石塔等十三处古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处。

苏晓杰 摄

澄迈瑞溪

瑞溪镇位于澄迈县东南部,距县城14公里,距省会海口半个小时的车程,南渡江自西向东贯穿全镇,人口4万余人。瑞溪墟建集市于清康熙年(1663),至今已有352年的历史,是个古老而繁荣的特色风情小镇。

播放GIF

瑞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富有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在明清时期就出了两位进士。其一是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唐绢中进士,名列3甲73名,后任江苏省江阴县令;另一位是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吴缵姬,中进士名列殿试2甲第2名,是澄迈县历史上最年轻的进士,后出任琼台书院掌教、江西省铅山知县。

瑞溪还富有悠久的商贾文化。 “瑞溪仔”有如广东的汕头仔、浙江的温州仔:有胆略,善经营,他们走南窜北,赚四面八方商贾户。在商旅生活中,瑞溪人逐步结合吸收各地美食优点,糅合创制出许多富有瑞溪特色的风味美食

牛肉干、腊肠、粽子已成为瑞溪三大具有百年历史特色美食品牌,以独特的口味享誉岛内外。

琼海塔洋

塔洋镇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东北部的6公里处,如今被打造成“古邑风情小镇”。塔洋旧称为“县城”,元代已渐成集市,曾是琼东县县城,1958年正式更名为塔洋。数百年来,魅力十足的塔洋一直是海南岛东部的历史重镇、名镇,也是琼海优秀人文精神的渊薮地。

张杰 摄

由于建国后不注重保护,古城已经尽毁,只剩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聚奎塔矗立在镇西南500米处的坡地上。聚奎塔共七层,高约30米,历经沧桑的它作为海南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娓娓诉说着塔洋过往的繁盛。如今镇中心建筑的外立面经过统一粉刷改造,呈现出白砖灰瓦的仿古风格,就连路灯也被换成古色古香的走马灯,乍一闯入,颇有穿越之感。

李英挺 摄

位于聚奎塔以南不远处的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七星伴月是塔洋的另一大亮点。所谓“七星伴月”是指包括教场、毛灶、上坡在内的鱼良村委会的7个相邻的自然村环绕着弯月形的龙起塘。其中最精妙之处便是建在大水塘上长达2.1公里的木栈桥走道,行走在桥上,看桥下波光粼粼,看远处田洋无边,风景真是美不胜收。

李英挺 摄

李英挺 摄

三亚崖城

在崖州城被人们关注的岁月里,“三亚”这个名称还在时空中游荡;待三亚声名鹊起,崖州早已作古,带着它深藏的悲欢故事,静静走入历史深处。如今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处的崖城镇(现已经更名为崖州区)正是崖州古城的所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秦始皇时期,崖州就是象郡的“外檄”,自南北朝建制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海边睡的重要城郭,历代的州、郡、县治均设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的崖州城垣由夯土制成,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才改为砖砌,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逐渐成为一座大型城池。崖州古城原有三处城门,现仅存文明门一处古城门遗迹

禾呈 摄

坐北朝南的崖城学宫位于文明门北侧,始建于宋代,曾是明、清时期海南岛南部的最高学府。经过修缮,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庄严辉煌。学宫中的中轴线上如今依次座落着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东西偏厢房内侧展示着曾在崖州古城生活过的历史重要人物。

王凯 摄

修缮中的古城墙 武威 摄

位于崖州古城以南2公里处的水南村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为村里曾经收留过不少“大人物”——东渡迷路的鉴真和尚、受婆婆欺负离家出走的女纺织家黄道婆、被贬谪发配的宰相卢多逊,被流放的爱国将领李德裕、胡铨、赵鼎……古建筑“盛德堂”如今已经修缮完毕,“卢多逊纪念馆”也已经开门迎客。

修葺一新“盛德堂”,现已向游人开放。 程范淦 摄

看点:崖城学宫、黄道婆崖城居住地、骑楼街区、盛德堂卢多逊纪念馆

其实,你到的不是“假”海南

你只是没有看到这条微信

图片来源于海南日报、阳光岛社区、走读海南、海南省住建厅、网络

播放GI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最适合慢生活的6个古镇隐匿了千年
东方眼
谁说海南没历史?10条古朴老街,条条带你穿越时光!
海风伴我行D6:梦圆三亚湾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海南三亚崖城镇
海南西环铁路上的主要车站之一——崖州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