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脉相连的台北浦东同乡会

祖国宝岛台湾,有一个特殊的民间组织,她就是台北市浦东同乡会。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在台北的浦东老乡亲,用血脉相连的一言一行,讲述了一个个爱国爱乡让人感动的故事。

首创于1949年

1949年,一群居住在台湾的上海浦东籍人士,以“联络乡谊、互爱互助”为宗旨,发起成立了台北市浦东同乡会,初设会址于台北市重庆南路世界书局楼上。台北市浦东同乡会的主要骨干,不少来自创建于1905年的上海浦东同人会(1932年改建为浦东同乡会)。台北浦东同乡会的创建,为台湾各地同乡会之先锋。首任理事长张柏亭,浦东杨思(今为浦东三林镇)人,是1937年参加上海淞沪会战的抗日名将。


图:同乡会首任理事长张柏亭

重建于1958年

1949年组建的浦东同乡会,运作中碰到了不少困难,活动渐少,会务无形中停顿。1958年农历新年,佳节思亲、怀念故乡的浦东老乡亲,发起重组同乡会组织。于是,成立筹备组,向台北市“政府”申请,会章起草报批,理事会、监事会名单商议,经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全部筹备并获批准,同乡会于1959年2月1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复厅二度诞生。之后,推举德高望重的庞松舟(浦东三林镇人)为理事长,朱文德(高桥人)、闵湘帆(南汇人)为常务理事。

图:重建后的首任理事长庞松舟

图:浦东三林镇上的庞松舟故居

 

台北出版的浦东地图、《浦东》杂志

有了同乡会这个“家”,老乡亲们在“家”里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也解了多年怅望故园、思乡倍切之苦。但年复一年,大家普遍感到在台湾成长的第二代,“对故乡情况茫然无知”,因而决定编印《浦东地方志略》与浦东地图。经群策群力,浦东地图1967年2月在台北面世,《浦东地方志略》1968年8月出版。接着,又向台“行政院新闻局”申请,于1975年获批公开出版发行《浦东》杂志。杂志追忆故乡历史文化、风俗习尚、人文掌故、逸闻轶事的同时,用较多版面且大量采用图片新闻的形式,报道同乡会重要会议、最近乡讯、子女教育、寿园建设等消息。由于杂志内容丰富,视为精神食粮,海内外同乡争相传阅。有了浦东地图、《浦东》杂志,不仅可聊慰乡思,更可教育后人认识故乡。

图:台北出版的浦东地图、《浦东》杂志与《浦东地方志略》

 

让人感动的《浦东寿园》

随着时间匆匆消逝,浦东老乡亲最关切的是老有所终的身后事。他们在交谈中都说:我们来自浦东,死后要安排在一起,在地下相互也有个伴。同乡会把建造寿园当作大事来抓。经努力,于1983年在台北内湖碧山觅得一地,建造了庄严的“浦东灵园”。1986年,又在“前溪流汩汩,后丘陵环绕”的风水之脉万寿山,出资取得土地永久使用权,建造了“浦东寿园”。有了灵园、寿园,老乡亲实现了“生为同乡,殁为邻伴”。每年清明节,同乡会分别在灵园、寿园诵经设奠,并举办遥祭祖先典礼。

图:碧山麓的浦东灵园

图:万寿山菁萃地段的浦东寿园

 

返乡探亲,“游子”回家了

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允许返乡探亲。亲莫过于骨肉,痛莫过于分离。饱尝了妻离子散的痛苦,离乡背井近四十载的浦东老乡亲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同乡会也抓紧时机,满足会员之渴望,即时组织返乡探亲团,让一批批“游子”回家。1987年10月19日,同乡会首次组织两个团返乡探亲。“破冰之旅”的浦东籍老乡亲,回到阔别40多年的“父母之乡”,无不热泪满面。同时,通过考察,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深感自豪。《浦东》杂志及时开辟了“今日浦东”、“采访纪实”、“服务台”等栏目,并邮寄给故乡亲朋好友,为促进两岸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吾爱吾乡”,是浦东老乡亲的心声

图:游西湖留念

叶氏祖孙三代建“进才”的动人故事

上海进才中学是用台北浦东同乡会理事叶进财的名字命名的。叶进财先生1948年赴台经商后,由于海峡两岸长期隔裂,无法返回故乡。1969年病危前,再三嘱咐儿子叶根林:“我一生惟一未了的心愿,是能够有一天返乡兴学造福乡里,希望你能替我了却此愿。”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叶根林先生牢记先父遗嘱,捐资1.3亿元人民币,在浦东建造一所用叶老先生名字命名的一流中学——进才中学,也是上海市第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可惜的是,1994年开工后的建造过程中,叶根林先生不幸病故,其子叶茂生先生接手建成。叶氏祖孙三代建“进才”的动人故事,不仅在浦东,在上海也成为众口皆碑的佳话。

图:进才中学

 

祖国有难  捐款救助

随着同乡会老乡亲一次次返乡探亲,参观考察,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对统一大业也日益关心,并萌发出要为国家做点事的想法。1991年秋,祖国多地突发水灾,造成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涝患。桑梓水灾,同乡会马上组织捐款救助,开展募捐活动,所得110万于8月2日送红十字总会。随后,又把购买的药品、帐篷等急救物品运往灾区。

图:转汇大陆的捐款收据

         图:台北市浦东同乡会活动中心

重奖“高考状元”与“浦东建设功臣”

台北浦东同乡会捐款救灾的同时,一心要为家乡尽些责任,要为浦东开发作些贡献。

1992年8月,同乡会设立“故乡优秀子弟奖学金”,前后6年对应届考上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的优秀学子2000多人予以奖励,并把被奖学子的名单刊登在台北出版的《浦东》杂志上;

1995年,又特设“建设浦东杰出奖”,重奖长期奋斗在浦东教育、卫生、民政、社区等第一线的先进工作者。

图:奖学金授奖典礼

图:台北《浦东》杂志上的受奖学子名单

邀请同乡会子弟“寻根问祖、共话未来”

为感谢同乡会对家乡建设所作贡献,1999年起,浦东新区每年都要邀请同乡会负责人和老乡亲的二、三代青年来上海浦东及周边地区参访交流,以“寻根问祖、共话未来”为主题,让年轻一代常回家看看,多体味乡情、亲情、友情,多看看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期间,浦东方面还特意安排居住浦东的台湾省籍青年担任志愿者,通过全程陪同接待,开展结对交流,相互增进友谊,联络感情。


热心于祖国统一大业

血浓于水的台北市浦东同乡会,自创建以来,在广大会员的同心协力下,代代接棒,薪传不断,会务颇有特色,被列为台北市最优同乡组织之一。更为可喜的是,同乡会不仅眷怀桑梓,对祖国统一大业也热心奔走。如同乡会前任理事长、台新党主席郁慕明,一次次组团考察大陆;现任理事长顾敏(原台湾图书馆馆长),为推进两岸交流交往不辞辛劳,来回奔走,四次到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作嘉宾,到浦东图书馆等单位作学术报告,为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资料来源:唐国良主编《百年浦东同乡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出版;唐国良著《宝中行》,2015年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北黄陂同乡会将《无陂不成镇》列为寻根人文读本
【原创】努力做徽骆驼
台北市江苏同乡会【聘书】委员(1962)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六)
时报奖正式启动 两岸七地百位创意菁英云端交会
《戏缘——孙崇涛自述》 之四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