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彩瓷器、粉彩瓷器、斗彩瓷器、珐琅彩瓷器、素三彩瓷器、五彩争艳

清雍正 墨地五彩缠枝番莲纹观音尊

雍正一朝,为时虽然短暂,仅有十三年,但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却有突出的贡献,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雍正官窑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精湛绝妙,无与伦比,烧制的数量和规模身为可观。技法高超,珍品迭出,美不胜收。此瓶正是雍正彩瓷中又一珍罕佳作。

此瓶撇口,长颈,圆肩,弧腹下收,凤尾圈足,造型曲线流畅优美,浑然天成,修胎完美,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造型之美已臻化境,在雍正一朝众多作品中仍可傲视群雄,美不胜收。器底施白釉,釉面肥润,糯细如玉。外壁以墨彩为地,绿彩满绘枝蔓,翠似碧玉,矾红绘制卷叶,灿若绛霞,花蕊点缀黄彩,妍如琥珀,花瓣则各有不同,前者施以蓝彩,后者则用矾红。设色繁缛而自见章法,绘画挥洒自如,一器之中诸彩辉映,奇趣逸出。

此类色釉为雍正官窑异常罕见之品种,其装饰新奇别致,色彩搭配独具匠心,别有一番视觉之美。所饰二花西洋气息浓厚,尤其花叶翻卷舒展之态与欧洲巴洛克装饰风格一致,故其纹饰、色彩均有别于清宫传统彩瓷风格,应为雍正朝西洋风盛行的反映。此瓶器型优美,胎质俱佳,纹饰精美富丽,墨色为地尤显典雅高贵,配以花卉莲纹,枝蔓缠绕,繁密有序,热烈欢愉。墨地五彩因其烧造难度颇大,存世少见,尤为可贵。

清乾隆 松绿地粉彩番莲福寿纹撇口瓶

瓶撇口,细长颈,鼓腹,圈足。器内及底部施松绿釉。通体松绿地上饰粉彩番莲纹。金彩口。口沿下饰如意云投。颈两面纹饰相同,绘红蝠衔双蝶如意结。腹部饰四朵莲花,花心枝梗上生佛手、桃子和石榴。器是微撇,足墙紫彩饰回纹一周。底中心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器所饰多层次的纹饰是乾隆粉彩器的特色之一。颈上的红蝠音「福」,口衔双蝶如意结,「蝶」谐音「瓞」,瓞即小瓜,余万「瓜瓞绵绵」;如意结即盘长结,象征长命百岁。腹部的佛手、桃子和石榴组成「福寿三多」,指多福、多寿、多子。此器纹饰吉祥,应为贺寿而作。

清乾隆 斗彩团菊纹盖罐

本品直颈鼓腹,盖扁圆,整体造型敦实可人。小罐胎体紧致,修胎规整,釉面润泽,颈下、足上一周以青花分两色渲染变形如意云头,云头中心点红、黄彩。腹部主体斗彩绘团菊纹,团菊上下分布,背景衬托蕉叶,团菊颜色红、黄相间,呈品字形分布,其间饰缠枝莲纹,盖面两朵团菊均为红色,盖延一周绘莲纹,与腹身团菊间莲纹相近,整器纹饰设色清雅,绘制精细。罐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端正,为乾隆中期御窑典型款识字体。

此类斗彩团菊纹盖罐为清雍正、乾隆朝对成化御窑斗彩团蝶纹盖罐的摹仿与创新之作,制作精细,填彩一丝不苟,级别颇高。此类斗彩器于明清文献中并非称“斗彩”,而称“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一般认为“斗彩”一词首见于大约成书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中,书中所谓“斗彩”更似今言“青花五彩”,而书中记载“填彩”者才更接近今日所谓“斗彩”。唐英在《陶成记事碑》中所称“仿成窑五彩器皿”,本品当属此类。

斗彩团菊纹为雍干时期颇受宫廷喜爱的装饰纹样,其中杯、碗所绘团菊为红、黄、紫三朵合抱,本品则为上下两朵,间以蕉叶,或是对成窑斗彩团蝶纹罐上蝶下叶布局形式的摹仿,由此对于清代制瓷对于古今运用的巧妙和细致可窥一斑。

在清代宫廷绘画如郎世宁《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佚名《岁朝图》、《弘历雪景行乐图》等画作上,本品往往与茶壶共置于矮几之上,说明本品当时应为藏置茶叶之用。由此可见,本品应与各式三清茶器相同,均是难得的御用茶具

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存世斗彩团菊纹盖罐之盖多佚散,器不完整,虽精尤憾。本品器、盖均完整流传至今,实属难得。查阅乾隆时期史料,其有一条颇值玩味,据载乾隆三十年时,宫内将一件缺盖的成窑五彩罐发往饶州配盖,不慎失手打破,当时窑务海福急上奏请罪,照样仿成窑五彩罐一对,另配盖一对,交于造办处,乾隆皇帝颇为仁慈地回曰“失手何错,可宽也。”乾隆皇帝惜此类斗彩罐尤若此,何耐今人乎?如此制作精巧,盖、器完整之斗彩团菊纹盖罐,实为收藏上选,陈此干窑御器于案头架间,或事以茶事,堪称收藏之幸也。

清雍正 红釉地珐琅彩梅竹先春杯 (一对)

杯呈直口,深腹,圈足,足内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方章款。外壁施霁红釉为地,其上以珐琅彩描绘寒梅幼竹为饰,取“梅竹先春”之意。画面可见梅树虬枝苍劲,枝头吐萼含英,布局疏朗,气息清新。白梅绘五瓣单层,花萼以黄料彩敷染,花瓣略染白、绿色珐琅料,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梅干旁点缀青竹几许,鲜嫩轻灵,更见融雪春意。本品将素雅高洁的梅、竹二友绘于妍丽夺目的红釉之上,即先声夺人,引人注目,又用其红釉沈郁华贵的气质衬托梅、竹之钟灵毓秀,可谓是匠心独具,彰显雍正御瓷之精雅巧思。雍正时期宫廷使用珐琅彩的瓷器可分为两类,一为色地画珐琅,二为白地画珐琅,传世所见以后者为多,此器以红釉为地,甚为珍罕。对此杯的烧造,在《清档.画作》中有明确记载:“四月初二日:太监刘玉交珐琅霁青盅二件、珐琅霁红盅四件(撇口二件,馨口二件)。珐琅霁红有圆光团花盅二件、珐琅霁红碗二件。传旨:配匣,钦此。于四月初五日,将原交钟碗等十件配做的糊铈合牌匣四个盛装。首领程国用持去交太监刘玉收。”由上述记录所提及的“珐琅霁红盅”正是本品,其纹饰与色调搭配可比台北故宫藏“清雍正红地梅竹先春碗”,器底有“雍正年制”双方框楷书蓝料款。

明嘉靖 素三彩云龙纹方斗杯

杯呈方斗形,撇口,敛腹,方圈足。杯四壁饰五爪腾龙游弋于如意云中,近足处环绘如意云头一组十二个。杯心底青花双方框内饰团龙纹,口沿内双青花线内绘缠枝灵芝四组共十二个。底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楷书款。

方斗杯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此类造型的瓷器,制作工艺较圆器复杂,不能直接拉坯而成,而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一般都有变形。明王世懋著《窥天外乘》记:“盖窑器圆者,碹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更多咨询请添加公众号(158708778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瓷系列之中国明清瓷器中的名品赏析
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的区别
康熙,雍正,乾隆,谁对瓷器的审美更高级?
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分不清?看这里!
明清·瓷器琐录(二)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