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晚8点,《舌尖3》带着满屏香气重磅回归!你又准备舔屏了吗?

你爱的《舌尖》又来啦!

时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将在春节假期暖心回归!热气腾腾的宣传片已经出炉——一帧帧画面讲述着食物的多样变化,一句句对白传递着味道背后的爱与温情!





大年初四,温暖回归


8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以下简称《舌尖3》)

将于2月19日(正月初四)20:00

每晚在CCTV-1综合频道和CCTV-9纪录频道同步首播。


据介绍,《舌尖3》共8集,每集50分钟,主题分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其中“器具”“食养”“融合”是三个新的创作主题方向;同时第三季还富有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以及食物关系的思考。

上文那段视频是《舌尖3》的总宣传片。

你仔细看了吗?

60秒的时长,天地山河男女老少悉数登场,

柴米油盐煎炒烹炸尽展人生百味。







01

镜头新:外国人看中国食物奇在哪


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创作历时10个月,拍摄团队的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多个地方,采访300多人,将400多种美味收入镜头。与前两季相比,这一季的拍摄团队更为国际化、年轻化——除了央视的“90后”拍摄人员外,团队还请来了国外同行。在外国人眼中,中国食物奇在哪里,是隐藏在第三季镜头语言中的一大看点。


02

内容新:器具、食养、融合三个新方向


从2012年推出第一季开始,《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已经成为最为观众熟知的纪录片,其讲述美食背后温情故事的创作手法获得许多观众的认可。与前两季相比,第三季在内容上有不少创新之举。比如,在精美可口的食物与独具匠心的烹饪技艺之外,创作团队也将镜头伸向了器具、食养、节庆、宴席、餐桌礼仪等与美食息息相关的衍生话题,开发出了器具、食养、融合三个新的创作主题方向。


在节目总制片和总导演刘鸿彦看来,之所以做这样的结构,是希望带有一些逻辑和体系表达,“大家都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肯定不仅仅是这个东西是怎么切的、怎么做的,背后有更深层的东西。”

刘鸿彦表示,食物是中国人感知和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本季《舌尖上的中国》希望探索的是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也知道在当下传播形势下,文化和历史讲多了可能有枯燥感,但文化诉求是我们必须要表达的。”




那些年,《舌尖》的诱惑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首播,事先并未宣传,收视率却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电视剧,还引得众多吃货深夜“舔屏”。从此,“舌尖”成为纪录片和美食两界的江湖传奇。2014年,“舌尖2”续写辉煌,成为当年爆款。此后的“舌尖”系列却一别三年,吃货们纷纷表示想得好辛苦!


△ 《舌尖》系列的评分可不低!


《舌尖》系列里让你流过口水的美食,

这些年,都吃上了吗?

来,“放毒”了!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季


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烤松茸


鱼头烙饼



主食的故事

主食通常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卡路里。中国人的烹调手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然而,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黄馍馍


干炒牛河



转化的灵感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豆腐


茶叶蛋


徽州毛豆腐



时间的味道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 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臭鳜鱼


金华火腿


醉蟹


厨房的秘密

要统计中国菜的菜品数量、毫无争议地划分菜系,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烹炒煎炸蒸,火候,食材,调味……有时候,这些显得简单,有时候却又无比复杂。中国的厨房里,藏匿着什么样的秘密?是食材,佐料,调料的配比?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是厨师们千变万化的烹制手法?


扬州包子


烫干丝


西湖醋鱼



五味的调和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糖葱


盐焗鸡


大火锅



我们的田野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大闸蟹


倭瓜花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时节

中国,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沿袭祖先的智慧,来安排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穿越一年四季,在时节变换中寻找属于每个季节的独特美食。


铁锅炖鱼贴饼子



笋干炖鸡



脚步

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桂花糯米藕


乐山嫩豆花



心传

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


蒜泥白肉


金鱼酥



秘境

遥远的山林、江河、草原、沙漠,这些难以到达的地方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味,人类与自然携手让古老的美味延续至今。秘境,带我们发现和寻找与众不同的人和食物。


酸辣华子鱼


手抓羊肉



家常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枣花馍


红烧肉



相逢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美食之间的相逢给了人们在味觉上的享受,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而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美食的相逢有时恰恰印证了中国传统的“缘分”。


烩南北


大盘鸡



三餐

一日三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人生的五味杂陈。现代化的中国,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奔波忙碌中通过简单的美食寻找味觉的快乐。一些人开始享受工业化流水线食品,但也有人不辞辛苦仍然在饮食上坚持传统。 


煎饼果子



牛肉面


西洋菜猪骨汤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

然而关于美食,

个人又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选择。


嗜荤茹素,快食慢餐,都有各自的理由。

我们短暂的一生,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让我们死守电视~

坐等美味的《舌尖3》吧!


编辑:王雨濛

来源:舌尖上的中国  东方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分断崖式下跌,这部曾经辉煌的良心纪录片做错了什么?
美食有道
《舌尖》回归,观众却被一口锅“圈粉”,啥情况?
《舌尖3》究竟有没有“跑题”?
《舌尖3》昨开播!攒了4年的口水,却没想到…
“舌尖3”首播,有人嫌弃没看饿,有人忙着买铁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