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了,我们过得很巴适 | 五种颜色带你看都江堰最美的样子

十年前,一场地震让都江堰变成了“站立的废墟”


千年古城瞬间被灰色笼罩



十年后,我们来到都江堰


用5种最美颜色


向你们展现都江堰现在的样子


援建都江堰记忆 来自上海新闻广播 02:53


都江堰壹街区 

亮黄色

“ 壹街区外墙涂料的颜色永远是光明的,是亮黄色。”

都江堰市东北角的壹街区,震后受损严重,如今已是集居住、上学、就医、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在上海援建下,当地百姓亲身体验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壹街区居民  陈灌生:

翻天覆地的变化,前进了起码不下20年。感受到了我们是中国人,能够团结起来抵抗地震这么大的灾害。

修得真得很好。所有的居民都能够在十几分钟以内就医、买菜、上学,都巴适(四川话:很舒服)。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周俭:

在壹街区里,老百姓都喜欢在小街小巷里逛、摆摊、喝茶。我们规划的时候,采用“窄路密网”、开放街区的理念。街越多,他们活动越多。

为了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我们利用当时一座没有倒塌的造纸厂,改造成了现在的图书馆。其实就是回归人本,回归城市的属性。



中建八局青岛公司在沪总经理、壹街区安居项目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   孙中杰:

在壹街区,我们从来没有展现任何和地震有关的东西。我们更多的是展现欢乐、祥和、安定。壹街区外墙的涂料的颜色永远是光明的,是亮黄色。希望让大家远离痛苦。




都江堰市医疗中心

蓝色



“原来的都江堰人民医院规模很小,没有分科室,我们就要求有严格的分诊。”

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是上海援建都江堰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获得国家建筑最高荣誉鲁班奖。如今已是国家三级乙等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200多张,在当地率先实现电子病历和无纸化办公。后援建时期,上海通过长期指导培训,为都江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都江堰医疗中心儿科主任  谢晓平:

我第一次去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面试的时候,还是在玉垒山脚下的老医院。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乡镇医院,都是一个科,也没有分专业,我心都凉了半截。


震前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都江堰医疗中心副院长   陈昌礼:

我们的医生护士大多数都到上海瑞金医院进修过。上个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各大医院还过来了进行义诊。

 

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在四川地区第一家采用指示地贴

正是十年前上海援建者带去的理念

瑞金医院第八批医疗队队长  陆勇:

当时的都江堰医疗中心护士长到我们医院手术室来培训,刚来一周,就在手术室门口大哭。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歇,她跟不上这个节奏。

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现在都江堰市医疗中心的运营和上海同级医院达到了同一水平。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

红色



“ 我们在建小学幼儿园的时候,就有很多孩子趴在栏杆外面看,你恨不得早一天给他建好 ”


地震毁掉了都江堰市80%以上的中小学,上海又为孩子们建起一座座震不垮的学校。由上海市政协援建的北街小学,是其中一所可抗8级地震的超大规模学校。

“要上就上 上海援建的学校”是当地人对上海援建的口碑和信任。



 北街小学四年级七班  陈湘宇:

我爸爸跟我说,小学地震完了之后老的地方就垮了,上海的(援建者)过来把这个学校重新用了一年时间就建好了。现在环境很好,操场上运动设备很多很齐全。



 

 北街小学的校长 周丽:

他们那会儿基本上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就像十万大军在这里奋战。高效,很精细很准确,就说我们学校现在功能和布局,大家使用起来都非常舒服的。


北街小学学生食堂

上海建工集团四建集团质量部副总经理 杨磐恩:

地震后一年,上海援建的22所中小学全部交付使用。北街小学是第一家通过竣工验收,09年的8月18号,时间我记得特别清楚。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都江堰援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 朱建华:

那个时候,有小朋友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住在上海建的学校是最安全最放心的。


北街小学艺术走廊


蒲虹公路

绿色



“蒲虹公路沿线的风景非常美,一到夏天和冬季,游客络绎不绝。每次回去看,都能看到很多骑行爱好者。”


蒲虹公路全长23.8公里,是上海117个援建项目中施工难度最大、施工条件最差的工程之一。上海援建八百壮士不分日夜连续21个月鏖战蒲虹公路,开辟出一条都江堰的“安全之路、发展之路、生命之路”。
  


都江堰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 徐守强:

地震以后,虹口乡这个地方成了孤岛,相对海拔近800米,都是无路的。在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建筑材料,我们施工人员的生活用品,都是要通过肩挑背磨,条件是非常艰苦的。



都江堰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巡查科科长 代飞

我们必须冲在第一线把道路抢通,不管白天黑夜,可以说一天只吃一顿,一天吃什么呢?吃饼干。没得吃。我们都江堰买瓶矿泉水都难。


骑行爱好者眼中的蒲虹公路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现场总指挥 崔纯纯:

重建结束以后,我基本上两年时间会回去蒲虹公路看一看。每次看到骑行爱好者在那儿骑车,我都想自己弄一辆,全程骑一遍感受一下。那里有我的心血、我的付出,也有我的骄傲。




西区水厂

透明色



“我们和有着百年历史的上海杨树浦水厂结对共建,十年来,一直在联系。”


地震发生后,解决百姓的“生命之源”成为当务之急。援建人员每天工作16个小时,建成当时全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水厂,受益人口近50万援建情深,就如道道清泉,通过密布于城乡的自来水管网流入千千万万都江堰人的家中。



西区水厂的生产运行部经理 罗伟:

上海援建人员对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后续的调试运行,到最后培训我们这批人,都极其认真负责。现在修建第二期、第三期,有技术上、设计上的问题,还在和上海市政院对接,这些都是无偿的。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一设计研究院 芮旻:

我们完全实现了我们承诺的,将西区水厂建设成为三个一流的水厂: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现代化水厂、一流的绿色环保。

去的时候我27、8岁,都江堰的那些日子,应该是我人生最美好的那两年援建时光。来时无怨无悔,走时无愧无憾。



2008年-2011年,

上海先后派出57支专业队伍,

1.2万多名援建人员深入灾区进行对口援建。


117个与都江堰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

成为两地情谊永续的写照。

十年来,两地情谊不变,生生不息。


看一看崭新的我,可不负暖暖的你



编辑:崔翔、顾赪琳

监制:张明霞、钱捷

扫描二维码,聆听上海援建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的成都—都江堰
都江堰虹口遭重创 今夏漂流旅游已无望(组图)
都江堰壹街区援建颂
往昔|情系汶川,千里驰援 ——上海市红十字会“5·12 地震”抗震救灾实录
比40°C气温更高的 是留在这里的热情
四川都江堰2008年地震纪实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