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戈宝栋戏曲文集精选:京剧中此时有声胜无声的意境



戈宝栋,男,1936年生,江苏东台人。中国画家,高级讲师,副教授,戏剧评论家。著名国画家戈湘岚之子,翻译家戈宝权之堂弟。196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受名师潘天寿诸乐三顾坤伯邓白的授授艺,学业优异。


京剧除了在形象上注重形式美,在声音方面同样如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长诗《琵琶行》中有一名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活之中也有此情,在最激动的时刻,却无法以言辞来表达。这时候,沉默胜过了语言,最能动情,也最深沉。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景,即是以声音衬托寂静的景象。宋代词人辛弃疾作的《西江月》中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声示静的佳句。京剧舞台上也常见“叹五更”的唱段,在起唱之前,常常有几声鼓点交代时间己经进入夜深人静。这几声鼓响,却比无声更显得静谧,接着,以轻微的“冬——匡——”音响,好似从远处传来了初更的更漏之声。而后叫板、起过门。《清官册》、《文昭关》、《捉放曹·宿店》、《王佐断臂》等戏皆是如此。还有许多无声的动作配上锣鼓,起到一种提示作用。例如《汾河湾》中柳迎春念:“出得门来,好一派艳阳天气也”这句叫板之前,她先抬头一望天色。这本来是自言自语、无声无息的小动作,不容易被人察觉。但是在她抬头的过程中,单皮鼓配上“答、答、答”的音响,使观众留意其表演,在一声“台”的小锣声中,动作到位亮住。此时,观众不能不明白动作的意思。通常的“望门”动作,是剧情需要说隐秘私语的时候,怕别人听见,说话之前,先左、右各一望。这也是悄无声息的举动,可是场上却配上两记“撕边一击”,这就引起观众的特别关注,紧张气氛油然而生。《将相和》中廉颇老将受虞卿点化而觉悟的时候,念词中配上三次大锣,一次紧似一次,使老将的思想转变一步步地深化,这锣声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京剧的伴奏音乐可分为打击乐(武场)和丝竹弹拨乐(文场),整个乐队人数不多,统称“场面”。这简单的乐队可以烘染出各种环境氛围的效果,巧妙地组合成多种情调的韵律。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西方乐队不同。西方音乐,音量适中,音色多而悦耳;我们的音量洪亮,音色单纯而隆重;西洋音乐按声音的频率与振幅划定乐音与噪音的界限;我们这些乐器却不受这种局限,而是以强烈的音响形成整个剧场热烈的气氛;西洋乐队全体服从指挥,每件乐器都紧随指挥棒的驱动;京剧乐队却以声音指挥全局,以最高频率的鼓板,盖过各件响器,伴奏者凭耳音调动,同时两眼贯注台上的表演。(西乐的伴奏乐队背对舞台,唯指挥面向舞台),使情绪与表演更为熨帖。尤其巧妙的是,这种指挥的音响与伴奏音乐完全揉合在统一的乐章之中,其指挥的音响既规范,又活拨,常常使用延续或滚动的音浪成为旋律中的脊梁,宛如蛇行一般。

京剧的伴奏,不仅是阶段性的伴唱工具,它也贯串于上、下场,一举一动,直至剧终。依据不同人物的身份处境情绪配上各别的音响。小锣上、下场,一般适用于妇女或者宁静家宅的环境;大锣上、下场,就适用于显贵人物或者庄重的场合。配上了这些音响之后,使本来没有响动的行为更加有声有色了。《打侄上坟》中的陈大官上场没有敲打,按京剧的惯例,除家院、小厮而外,什么角色上、下场都要伴奏锣鼓,至少也要打几下小锣。他的上场如此冷冷清清,正表现出他着实穷得可以,连打小锣的份儿也不配!这是一个不引起任何人注意的闲人,虽然在这出戏中,他还是主角之一。


京剧起唱之前通常都有过门,起到定调导唱的功能。《女起解》中,苏三在幕内叫一声“苦哇”之后出场,场面打[扭丝],接着胡琴拉一个“行弦”。这简短的音乐,给演员一个音律的交代,告诉她下面将要按这个调式与尺寸起唱了。然后在【二黄散板】的过门中,再次将这段唱腔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以及旋律节奏重新组合一下,最后归并到便于开口的音符,领她起唱。经过这段带领,起唱绝不会冒调。京剧中的所有过门,上板的或者唱散的过门,皆是如此。而且在之前的锣鼓,便已经将行进尺寸做好了铺垫,稳稳当当地把演员带领到应该开口的音区。老生每唱“嘎调”前,胡琴先打到最高音,单音拉一弓,也是给演员打招呼,告诉他“要准备唱到这个高度”,同时也调动了舞台气氛,大家等待着这一声的“嘎调”到来。

乐器的音量固然要满贯剧场,演员的独唱也要送到最后一排座位。故京剧对唱的音量要求是很高的。然而,程(砚秋)腔却别有特色,有时停歇所有器乐,寂静之中一声“妈妈容秉”,用最低微音量征服全场的观(听)众,偌大的剧场,成百上千名观众,大家屏住气息,鸦雀无声地聆听这细若游丝的妙音。这种神奇效果,若非亲临,几乎难以置信。

还有一种人声的音响效果,有时戏剧中出现一种称为“堂威”的吆喝声,一般用于公堂审案的时候。公堂是肃穆森严的场所,大字“肃静”、“回避”的警牌立于两旁,但是这种“堂威”往往是囚犯的心理恐惧。这种声音并不洪亮,而是低沉。正因为低沉,更具威慑力。《斩马谡》中出现“堂威”,那是代表一种舆论。从常理推测,凭诸葛亮多年统领西蜀的威望,在他对处决马谡犹豫之际,他的部属还不至于当场非议。这一阵阵“堂威”声,其实反映了诸葛亮与马谡的心理状态。那是诸葛亮顾忌而马谡畏惧的一种舆论压力。《搜孤救孤》法场上也有一阵“堂威”声,那是程婴祭奠即将临刑的公孙杵臼和亲生儿子时发生的。估计当时围观法场的公众很多,(虽然台上无一闲人)难免人声嘈杂。可能有人议论程婴之不义,也可能有人议论忠良之不幸。但不可能议论这案件中有“调包之诈”。如果那样,意味着替换孤儿之计谋已经败露,这段公案故事也就不会流传至今。若是当时有嘈杂的人生,应该始终存在。但是正在程婴与儿子、挚友惜别的时候,“堂威”之声才四起,这正是程婴此时恐慌心理的敏感反映,是人物内心矛盾的形象化处理。

另有一种人声的音响是“宫号”。《上天台》刘秀出场之先,有一种雌音“咿”的声音,称为“宫号”。一般作为九五至尊的帝王出场,应当动用大锣,以渲染钟鼓齐鸣的庄严声势。但是此刻刘秀的出场一反常规,在充满阴气的“宫号”之后,他步着慢悠悠的小锣节奏打上,这种静悄隐现此时宫廷内一片萧瑟冷落的景象,“宫号”又是一种阴盛阳衰的表象。从音乐形象上塑造出一个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昏庸氛围。长长的花过门,吸取了类似《贵妃醉酒》腔式的旋律,又显示出一种专取声色之乐的豪华。这折戏不同寻常的出场格式,是个很有特色的设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上坟有讲究,是先扫墓还是先添土?祭拜顺序别弄错,建议收藏
对冲:马来西亚的等距策略 | 国政学人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常见的小升初考题有14种
男女定律太准了不看“准后悔”
填词 写曲 作诗 应试时用平水韵----词林正韵(2)
“三十六计”思维导图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