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流派功过说(三)流派传承的传统模式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点击链接(《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简介),关注《早安京剧》其他公众号



        当代京剧流派的传承, 依然袭取“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弟子们只要在隆重的拜师仪式上叩了头, 便可“穿堂入室”进行“口对口、手对手”的传授。

        流派传承形式的基本特征是摹拟。即按祖师爷创造的风格样式临摹。重复师父的“举手投足” 、模仿先生的“声容像貌” 。摹拟可以产生重合, 甚至可以达到“ 惟妙惟肖” 、“以假乱真”的程度。这是任何艺术品类都具有的可重复性因素。但是, 这种“重复”的传递只是一传再传的“间接继承” 。实际上它只是一种“ 师承” 。师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当代的继承者大多无缘与“原创”始祖晤面, 他们只是从“二传”手里接受“成果” 。流派的传承只是艺术风格的延续和代表剧目的传递。但摹仿总有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其形相近, 其神相远。对创造者创作个性与创作思维的承袭与实践则呈现“落差”趋势。这种“时空落差” 使流派的传承越来越萎缩, 越来越变形。

        其实, 流派的流行周期大抵只有几十年。它们具有永久的历史价值, 但不可能旷世永存。当一个流派的风格特征达到一定的极限时, 总有一天会从辉煌的顶峰折向“中落” 。取代是无情的, 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在中国京剧历史的发展中, 有多少流派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而一些濒于失传的流派, 如汪(桂芬)派、陈(德霖)派、金(少山)派、尚(和玉)派、黄(桂秋)派, 虽然偶尔也有一些梨园“遗孤, 择吉日反弹一曲” , 赢得“遗老遗少”的一阵狂热, 而后, 则依然是“空对一张琴” 。八大须生、四大名旦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流派传承班
国粹传承《京剧名家流派演唱会》
京剧艺术的华彩展示与京剧音乐的成功探索
封杰:传统剧目须精准传承
为京剧流派传承创造新模式
论日本传统艺术的特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