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垃圾分类,难在哪里?梅陇三村是怎么做到的?|“汇治理 创卓越”精细化实践公开课·第二讲
垃圾分类,唱出来!


    龙华街道居民

我们小区,租户超过60%,而且扔垃圾的都是钟点工或者保姆,不关心垃圾分类啊?

    斜土街道居民

我们小区,整栋楼都是集体宿舍,上班族早出晚归,连人都找不到,该怎么办?

    康健街道居民

 我们的居民区有一群志愿者,可什么活动都是这群热心人在参与,很难影响更多人,怎么办?

枫林街道居民    

我觉得习惯是最难改变的,怎么宣传动员才能让居民觉得这是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政府要做的事情?

快来听听#精细化实践公开课#



想一想:

垃圾分类的社会动员,最难的是什么?


问题一:上班族、租户、钟点工等,没积极性啊!



梅陇三村党总支书记尚艳华:


1、我们小区每年都有人搬来,也有人搬走,八年来的流转户大概1800多户。对于流动着的住户,先动员他们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先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2、没有近路,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上门动员,党员、楼组长、志愿者、业主代表、社团领袖、都是我们的力量,大家一起,不怕被拒绝。最后一关,由楼组长收口,做到家家户户都知晓,都参与!

3、我不担心上班族,因为他们有更多渠道获知信息,加入集体行动,我们社区提供支持就好。

4、梅园中学和我们一墙之隔,这些年来,一批批孩子们也是我们宣传动员小小志愿者。孩子们敲门,大家都愿意开,宣传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课堂点评

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石超艺:


1、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为了清洁家园,而是社区共建,是构建一个有益于人人的生态系统。认识有高度,前景更广阔!

2、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比如活动设计,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活动,而且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吸引越来越多不同需求的人。

3、专业支持,社会动员是一项专业,积极寻求外部资源支持!

4、内部资源也要整合,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那批有积极性的人就是星星之火。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胡啸天:


       让小朋友参加进来绝对是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孩子巧妙设计各种活动,比如讲环境生态故事、辨认垃圾的种类等。先让孩子们有了垃圾分类的理念,再通过孩子融入家庭中。

       今天所有的宣传都不是无用功,即使搬走了,也是一粒种子,垃圾分类的理念会始终跟随着。目前已经进入全市总动员,整体环境越来越好,协同效应也会愈发显现!



问题二:物业没积极性怎么办?


梅陇三村党总支书记尚艳华:


     物业没有积极性可以理解,但是物业有一支重要力量就是保洁员。提醒大家,如果保洁员担任分拣的话,政府每月补贴600元,我们居委主动来对保洁员进行培训指导,他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自己也有成就感,从而把物业也带动起来。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石超艺:


       目前责任主体不明确,是事实,积极的有作为的主动担,但是也会出现大家都不干!目前看来,居民委员会主动承担责任进行推动,机制上最顺。

       建议制度层面“软硬兼施”,有奖有罚。物业公司的评级考核,建议将“垃圾分类”作为社会责任纳入,引导品牌物业主动参与。



问题三:高收入阶层,绿色账户没吸引力怎么办?


梅陇三村党总支书记尚艳华:

       1、一定要让居民主动来领卡然后主动激活,而不是发卡入户,随便处置。

       2、积极和“绿色账户”沟通,不仅能及时帮助需要的居民进行兑换,同时认可社区每天记录的“数据”,这样,居民们认真分类的每一天都被如实记录,这表达的是对大家的尊重! 

       3、高收入阶层,是对毛巾牙膏不感兴趣,要想办法让他们不断积累的积分成为体现社会责任的荣誉感!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胡啸天:


   高收入人群,他们需要什么?精神需求!绿色账户用途应该更广泛,除了生活用品,还可以兑换诸如社区学院课程、博物馆门票、电影票、开放大学的课程等等。这也是社区资源的一次大盘整,更是增强大家归属感、粘合度的一次机会!我们在社区,我们爱社区,我们要为社区做点什么!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石超艺:


   健康生态环保的理念正在被全社会接受,所以,“垃圾分类”是符合大家共同价值取向的事情!高收入阶层,更在乎自己的价值体现,彰显自己的价值追求。比如爱心编织社,把废旧的毛衣重新编织后送给贫穷边远地区儿童,体现了“帮助他人、贡献社会、随手公益”等价值,就会吸引相应人群。




练一练请结合所在小区的实际情况,您觉得可以着手实施的方案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

“先给保洁员们买一身漂亮的 Armani

“发动学生上门动员,我已经瞄上了社区边上的小学”

“组织志愿者队伍,我们社区有姐妹课堂,全是志愿者啊”

“把垃圾分类后转化的肥料送给居民种绿化”

…… 


重点


1、人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所以要久久围攻,周而复始,垃圾分类是个需要长期动员的过程;

2、学生上门宣传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儿童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最需要培养的;

3、结合各自小区的各种不同的特点,姐妹课堂、小区居民种绿化……开设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来推进垃圾分类。



最后,奉上合照


扫一扫回听课堂精彩内容!



编辑:朱应

监制:秦畅    陈逸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左右】他们用心用情谱写老小区的美丽新篇章
不出小区,厨余垃圾是如何变成有机肥的?
上海“绿主妇”的绿色事业
沪试验厨余垃圾做肥料 最快发酵15天就能种菜?
“海上畅谈 · 汇讲坛” 之“文明,城市精神的底色”-2
刁晓兵【垃圾分类势在必行】文海诗轩传媒倾情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